-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44461627
-
书名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
-
作者
孙绍振
-
出版社名称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定价
49.00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2015-09-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月迷津渡》是语文界名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先生的作品,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小说的解读文章汇集。是继《名作细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于2012年3月初版,2013年1月重印,本次是对该书的再版修订。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学术有《新的美学原則在堀起》《文学创作沦》《美的结构》《论变异》《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演说经典之美》《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散文集有《满脸苍蝇》《美女危险论》等共二十余部。2009年,《孙绍振文集》八卷由韩国学术情报出版社出版。
目 录
自序
修订版序
章经典诗词个案分析
《关雎》:“乐而不淫”——对于激情的节制
《蒹葭》:近而不可得的恋情——单一意境和多元象征
《迢迢牵牛星》:迢迢而又不迢迢
《短歌行》:九节连环的“意脉”
《陌上桑》:美的效果胜于美女本身
《孔雀东南飞》:情节的情感因果关系
《木兰诗》:花木兰是英勇善战的“英雄”吗?
《敕勒歌》:民族文化的心理视野和近取譬
《春江花月夜》:突破宫体诗的意境
《蜀道难》:三个层次之“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游仙中的人格创造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无理而妙,妙在一个“乱”字上
《望庐山瀑布》:远近、动静和徐疾的转换
《早发白帝城》:绝句的结构和诗中的“动画”
《枫桥夜泊》:出世的钟声对落第者的抚慰
《长恨歌》:从美女的颂歌到超越帝妃身份的的爱的悲歌
《琵琶行》:长调中的停顿之美
《悯农》:为什么是“谁知”,而不是“须知”
《题李凝幽居》:推敲的局部美和整体美
《李凭箜篌引》:突破和谐的诡谲之美
《锦瑟》:绝望的缠绵,缠绵的绝望
《山园小梅》:从“竹影”到“疏影”,从“桂香”到“暗香”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赤壁豪杰风流和智者风流之梦
第二章古典诗词常见主题分析
边塞诗:苦寒美、动静制宜美。语气参差美、视听交替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维《使至塞上》
王之涣《凉州词》
王昌龄《从军行》
田园诗:没有外物负担和心灵负担的境界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孟浩然《过故人庄》
乡愁诗:隐隐情思寄诗行
精彩书摘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修订版)》:
《锦瑟》:绝望的缠绵,缠绵的绝望
解读焦点:学术研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将前人的说法加以梳理,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第二种是直接从文本出发提出问题,适当参考历史资源,提出前人从未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受前人视野的束缚,缺点是难度大,直接从现象进行第一手概括,需要一定的原创性。本文对《锦瑟》意境的分析力求将二者结合起来:先梳理历代评论,寻求问题的关键;然后直接面对文本,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首联和尾联直接抒发的哲理概括与颔联、颈联的感性意象群落之间形成的张力。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属于唐诗中的“朦胧诗”,虽有题曰“锦瑟”,但实际上是取其首词为题,等于“无题”,和他的以“无题”为名的组诗相比,其主旨之飘忽,全面把握之艰巨,可能是位于前列的。然而,这并未使读者望而却步,相反,自宋元以来诗评家们众说纷纭,所持见解之悬殊,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第一,把它当成一般的“咏物”诗,也就是歌咏“锦瑟”的。代表人物是苏东坡,他这样说:“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这个说法得到一些诗评家的认同,然亦有困惑不已者:“中二联是丽语,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以此知此诗之难也。”(《艺苑卮言》)这个怀疑很深刻:用语言去图解乐曲,还有什么诗意呢?以苏东坡这样的高才,居然忽略了诗的艺术价值,足见此诗解读之难。第二,推测其“为国祚兴衰而作”(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今人岑仲勉在《隋唐史》中也“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两说虽然不同,但着眼于客观之物或社会生活,回避从作者生平索解,则异曲同工。岑仲勉甚至明确指出“与恋爱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