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8.00

父母的格局 黄静洁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家长

  1. 一本帮助父母用格局视野破解养育难题,应该焦虑当下与多变未来的书,适合0-18岁孩子家长阅读学习。

  2. 冰心奖获奖作品,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学习的格局》作者黄静洁代表作。

  3. 全新修订升级版,增加理性择校、两宝难题、财商教育等近4万字内容,给中国父母更新、更全的“格局养育”法。

  4. 四大育儿方向,39个养育主题,上百种详实案例,实战育儿技巧,融合世界前沿科学理论与育儿理念,全面更新父母的养育观,开创亲子关系的新思维,用格局养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5. 杨澜、马伊琍、张思莱、朱丹、谭盾等众多大咖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在当前社会,传统的育儿观念、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本书基于对孩子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信任,为父母分享了当前做父母需要的智慧和能力。

  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健康不生病,吃饱穿暖,更应该考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而这取决于父母的格局,因为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养育孩子时的视野、态度和方法。

  作者通过20年来在中美两地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和近十年来与中国年轻父母探讨育儿经验的独特体悟,告诉爸爸妈妈:构建育儿大视野的4种智慧4种行动;巧用一本书、一个榜样、一个错误这样的“第三种力量”而非打骂、责罚等方式,成就孩子;做好闲暇教育,让孩子“浸”在闲暇时光,“泡”出高情商、好品格;看懂孩子五大与生俱来的能力,缓解养育焦虑;巧妙化解亲子关系的“5根利刺”,正确应对孩子成长中的五大危机时刻……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抱着改变世界、贡献世界的观念和格局养育我们的孩子,那么不仅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孩子也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他们的人生将更有格局。

  作者简介

  黄静洁,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BA学位。中西合璧育儿专家,微信公众大号“父母堂”创建人。获选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评选的全国百名“传承家风的好妈好爸”,新浪2016年母婴自媒体价值榜“金牌专家”。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育有两子,18年来在中美两地养育孩子,汲取了东西方的教育精髓。近10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开设Ask Jane育儿专栏,与年轻父母零距离接触,为上千万父母答疑解惑。

  目录

  推荐序一: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空(杨澜)

  推荐序二:父母的智慧,陪伴孩子成长(张思莱)

  推荐序三:情生爱,爱生婚,婚生儿女,儿女成就父母亲(谭盾)

  再版序:你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就有多精彩(黄静洁)

  第01章 格局养育

  更新观念培育“优质人”

  空杯思维:父母本不懂孩子,所以要从零学起

  达成共识的智慧:怎样把父母的心愿,变成孩子的追求

  信任的契机: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

  放手的勇气:拒绝做“直升机妈妈”

  优质教育:让孩子赢到最后的秘密

  软实力:让孩子找到独特自己的路径

  硬实力: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评估体系

  理性择校:找对方向,尽情发挥孩子的优势长板

  名校思维:“优质人”比“高分人”更具有优势

  第02章 第三种力量

  不打不骂,赋予孩子自我驱动的能量池

  初遇第三种力量:引入家庭之外的高效养育能量圈

  延伸家庭:“易子而教”的环境养育法

  隔代思维:让祖辈把丰富的世界带到孩子面前

  节日暗示:缺少具象感的好品质,交给节日来养成

  睡前故事:阅读像一束光,赋予孩子内心安全感

  挑战破局:困难也是机会,激发成长的创举

  人照亮人: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精神楷模

  游戏管理:放弃强压,疏导孩子自我醒悟

  人生导师:看到他人的优秀,成就更高量级的自己

  体验式止损:让孩子自愿舍弃不切实际的梦想

  伙伴作用:让孩子坚守自己的初心所爱

  独立实践:为孩子的生活留白,迎接蜕变的惊喜

  第03章 闲暇里有真教育

  多元化生活体验和渗透式课余活动

  闲暇教育:不是纯玩,而是立体式学习的乐园

  课余活动:感受美好,让天性得以自由

  慢养: “浸泡”出孩子的高情商

  “闲”的真谛:闲书、闲物,启蒙生命中的情感教育

  “玩”的艺术:让游戏力赋能好品格

  情绪教育:训练孩子感知、分辨、管理喜怒哀乐怕

  分享练习:品行不是知识,不能被灌输进孩子大脑

  自主时光:一年52个周末,培养兴趣的黄金时段

  夏令营:带孩子来一场“浸泡式发酵”的暑假之旅

  远行:把世界“植入”孩子的心中

  第04章 构建家庭系统

  给孩子一个爱的港湾

  原生家庭:如何减少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影响

  高质量陪伴:如何整合好时间、资源和关系

  再看叛逆期:孩子本该“不听话”,父母重建沟通系统

  不打不骂:非暴力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差异化养育:不同学习类型的孩子如何教

  两宝难题:养育两个孩子的平衡艺术

  财商教育:让孩子懂得钱背后的那些事

  性教育:孩子对性好奇了,父母怎么说

  后记 好妈妈当有自己的精彩

  精彩书摘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空

  静洁终于出书了。

  她以18 年来在中美两地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以及近10 年来与中国年轻父母探讨育儿经验的独特体悟,完成了这本《父母的格局》。

  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这样纠结。传统的育儿观念、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孩子什么时候分床睡,到究竟该上什么样的学校;从能不能打骂责罚,到如何启齿谈“情”说“性”……父母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成年人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让这一代中国孩子疲于奔命,迷失方向。表面上,是因为大家的手头有钱了,选择增多了,视野全球化了;深层里,是对待人生、看待世界的价值观或是评价体系在剧烈转变,且尚未完成。许多历史遗留的、集体无意识的沉淀,反过头来纠缠我们,让我们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有这样两个问题往往隐藏在表面冲突的背后。

  第一个问题:孩子是谁的?

  孩子因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就属于父母吗?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关系中,孩子当然是父母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如是说。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既然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那么打骂、责罚,甚至以不孝之名剥夺孩子的生命,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同时,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金钱到情感,责任几乎是无限的: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孩子成年了还要帮他们找工作、相亲、买房子、带孙子……与这样无限的付出相对应,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也常常令人胆怯。学业上要比过邻家的小孩,为父母争气;择业时要替父母完成没有实现的梦想,出人头地……这倒不是说父母贪心,要求孩子给自己多大的回报,而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即“我为你牺牲这么多,你就该听我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基于这种逻辑,孩子就要去你为他选的学校;下课了去参加你为他选的学习班;未经他的允许,你可以检查他的日记和电脑;他应该听从你的建议选择有出息的专业;有的母亲甚至认为,儿子即使结婚了,也应该听妈妈的话,而不是媳妇的。

  许多的矛盾与不幸就从这里开始了。

  以爱的名义包办一切,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内在动力和负责任的能力;以爱的名义如影随形,就剥夺了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在父母的关注中喘不过气来。这种内心的压抑与痛苦不仅是一种悲哀,也产生了怨恨和疏离,伤害了亲子关系。所以是否认识到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说到底,取决于对生命抱有怎样的态度。孩子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我们,而属于他们自己,属于这个世界。为人父母的责任不是借由孩子让自己脸面有光,而是帮助他们完善自我、学习选择、学习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甚至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权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一诗中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静洁在这本书中讲到父母的四种智慧,正是基于对孩子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信任。承认我们其实不懂自己的孩子,才会虚心倾听和理解他们;让孩子选择,护航他们心中的坚持,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梦想;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保持成长的自然节奏,甚至让他们“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思考,不做始终在头顶盘旋的“直升机父母”……我非常赞同静洁的建议,特别想对那些紧张焦虑、用力过猛的父母说:“别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而是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活法。

  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你究竟打算怎样度过这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贵的生命?这既是给孩子的问题,也是给父母的问题。在这方面,父母说什么其实没有太大作用,怎么做才是关键。

  静洁在书中把这称为“父母的格局”。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为光宗耀祖、挣大钱、买大房子,那么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压力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不仅局限了孩子的格局,也恰恰让他们无缘进入致力于培养改善世界的领导者的名校,因为没有什么比自私、虚荣的学习目的更能引发一票否决的了。当然,对名校的迷信,也正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迷思。

  出现这样的状况,错误不在孩子,而在于很多父母自己正处于价值观的混乱期。试问我们自己:我们做过什么来帮助他人、改善世界?我们有对知识的好奇心并不断学习吗?我们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吗?我们能够承认错误、接受改变吗?我们面对困难时做出过各种努力吗?

  父母自己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又怎能指望孩子尊重我们,并以我们为榜样呢?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一边搓麻将,一边训斥孩子要好好读书;如果父母一边炫耀花钱搞定老师,一边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如果父母天天吐槽,怨天尤人,而让孩子积极乐观;如果父母斤斤计较,却希望孩子大度包容……那可真是缘木求鱼了。

  父母的格局也在于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天地。静洁是一位出色的杂志出版人。她的先生谭盾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家,经常在世界各地采风、创作、指挥或担任大型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其实,静洁如果相伴左右、云游四方,应该是挺风光、挺轻松的生活方式。不过,为了孩子们有更稳定的成长环境,她在孩子幼年时选择更多地留在家里陪伴孩子。而她的陪伴,质量就太高了。每天孩子回家,在餐桌上,她并不急于检查孩子们的功课,而是笨笨地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为她上课,无论是谈论流行音乐还是探讨年轻人的政治观点,都使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她放手让孩子们设计旅行路线,即使他们弄错了距离和时间,害得膝盖不好的她多走了个把钟头,也陪伴到底。她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与才能,并且做他们的啦啦队和好朋友,帮助孩子开始对某个领域自发追求,形成软实力。同时,她也懂得如何在激励和竞争中把握分寸,让孩子打好学业基础的硬实力。她还带领孩子去旅行和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开阔眼界、强健体魄,为他们带来终生的益处。

  不过,最让我佩服的,是她从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追求。在照顾两个孩子的同时,她还创办了儿童教育网站,并在线上线下完成了与千万家长的互动咨询。她没有过分身乏术,时差倒不过来,或是被琐事困扰抓狂的时候吗?我想一定不少。但她热爱自己所做的这番事业,也乐在其中。正当她暗地里自责没有给孩子更多时间时,孩子却给了她大大的惊喜。在学校面试中,当老师询问她的儿子最钦佩的人物时,儿子的答案正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她在凭一己之力努力改变中国家庭的育儿观念”。看,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母亲,一位相信且热爱一份事业并传播知识与希望的人。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陪伴?静洁说:“如果每位父母都能抱着改变世界、贡献世界的观念和格局养育孩子,那么不仅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孩子也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大,他们的人生将更有格局。”

  说得好,做得更好。我为静洁感到骄傲,也希望有更多父母从她的这本书里得到启发,给自己一份笃定,还孩子一片天空。

  杨澜

  2016年11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