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59.80

你愿意,人生就会值得 蔡康永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那个说出“人生重要的不是喜悦,而是平静”的康永哥回来了!系列作品畅销近500万册,知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5年沉淀后的温厚之作。

  ★57个日常故事,57份人间清醒指南。拒绝别人对你的无聊要求,减少你对自己的无聊要求。

  ★蔡康永亲自指定插画师,绘制趣味插图。

  ★不要对以后上瘾,不要被目标支配,明白一切都在变化,把“恰当”当成应对之道,然后懂得慢慢来。

  ★我们已经习惯敷衍了事地随口说要“做自己”,要“爱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学会跟自己相处”。为什么我们会感觉不到自己?因为我们忙着使用自己。保持对生活的感情,而不是赌气般地活着。

  ★你是一个善待自己的人吗?你有没有瞧不起你的感受,冷落你的心?太多人活得太费力,我想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也更满足的方法。所以我写了这本书。——蔡康永

  内容简介

  系列作品畅销近500万册,知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5年沉淀后的温厚之作。

  蔡康永对当下人们的生活难题和痛点给予了充满温情的关注,对生活和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洞察,他从大众关心的日常话题(如拖延症、自律、自我和解、活在当下、工作与收入、安稳的生活等)切入,用云淡风轻的口吻,温暖地讲述了与自我、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分享了如何成为既能善待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人。

  蔡康永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处世哲学凝练成极富趣味性的故事与温厚、疗愈的语言,以“明白、恰当、慢慢来”三原则衡量人生的尺度,为读者献上自己对于生活的解答。

  作者简介

  蔡康永

  知名作家与节目主持人。最广为人知的节目,是主持《康熙来了》及参与《奇葩说》。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开设情商课的线上语音课程。在微博上粉丝数超过3000万。出版书籍中,以“说话之道系列”与“情商课系列”最为畅销。

  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影视制作专业硕士。写作与主持之外,也从事导演、编剧与时尚设计,在不同领域都形成了独特且有趣的风格。

  目录

  康永的序

  01 有什么好不愿意的呢

  1 没做过,你就不知那是什么滋味

  2 “方便”是拿来评鉴电器用品的,别拿来评鉴生活

  3 如果你知道得少一点,很可能你已经做到了

  4 你不需要了不起的故事,你只需要你的故事

  5 它们是因为我才存在的,当然是它们听我的

  6 感受力,比意志力更实惠

  7 尝尝用心却仍搞砸的滋味,来预习如何面对搞砸

  8 向一个人证明自己就够了

  9 神经到底要粗在哪里才值得呀

  10 情绪太大时,去更辽阔的地方

  11 谁叫你要敞开你的心

  12 别闹了,生活怎么可能有道理

  02 懒很好

  1 拖,是一定要的啊

  2 我佩服“更好”,但我喜欢的是“更好过”

  3 努力最好不要排在所有行动的最前面

  4 “忙很好”只是不得已的客套话

  5 照重量计价的酒,不会是最值钱的酒

  6 要练无相神功,还是九阴白骨爪

  7 自律一定没有自乐撑得久

  8 真正好的“懒”,是“聪明懒”

  9 懒得管,是智慧的开始

  10 完美只是你以为

  11 拖延,其实就是到处晃,到处找可以绕的弯

  12 别把选择看太重,就不会老是拖延

  03 轻轻揉捏成习惯

  1 习惯,比意志力更可靠

  2 一想到要什么,就同步想怎么要

  3 不是养成新习惯,是改造旧习惯

  4 行为轨道不必重铺,只需绕去新的站

  5 能混过去的事要充分利用

  6 不累的小改变,比累死人的大改变,容易发生

  7 丢就丢,不用把感情寄托在东西上

  8 梦想不是主食,只是调味料

  9 能够给别人的,才算是自己有的

  10 找到同族的人,而且最好是有成绩的同族人

  11 想动心,就先取个会让自己动心的名字

  12 不翻旧账,比较会发财

  13 负责任的人之中,也有不累的

  14 乐趣是重要的生产力

  04 跟自己,一切好商量

  1 你以为随口许愿无伤大雅,其实是在给自己不断地找敌人

  2 广告铺天盖地,刚好供我们练习眼力

  3 连有脑子都嫌麻烦

  4 没意见,没感觉,没我的事

  5 别人是很烦,但没有别人是绝对不行的

  6 就算一定要拥有房子,也不一定要拿来自己住吧

  7 容许我们的心,可以感冒,也可以拉肚子

  8 不一定要抵达终点

  9 过去可以存好,不必随身携带

  10 回忆的珍贵之处,在于你可以一直换新的角度去看它

  11 那叫作安稳,还是窒息

  12 就算说了那种话,还是要继续活很久吧

  13 请重视尴尬带来的力量

  14 很多东西会拜访我们,结果我们一个也认不出来

  05 别当回事, 然后自在

  1 吃苦有时就是倒霉,哪有什么圣光

  2 别老想不得罪人,想一下得罪了会怎样

  3 人生只要问这三个问题

  4 日子是拿来过的,不是拿来换钱的

  5 能强迫存钱,就能强迫存时间

  6 机器人永远赶不上我们的一件事

  7 自圆其说,自求多福,自己发电

  8 你觉得够好,就好

  精彩书摘

  努力,不一定有价值

  我很庆幸参加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辩论节目,名称叫《奇葩说》。

  这个节目每集有一个供大家辩论的题目,有时题目很奇特。

  有一集的题目是“TA 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

  你觉得呢?你如果被称赞很努力,你认为这是一句好话吗?你高兴吗?

  高不高兴,取决于从你身上被特别拎出来表扬的这个特质,到底有没有价值。

  努力,有价值吗?

  古埃及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大概四十岁,法老王命令当时的奴隶们拼了老命去凿石头,运石头,堆石头,堆出了一座又一座金字塔。那些努力一生的奴隶,临死前望着一座座金字塔,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价值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这取决于这个奴隶是否在乎自己参与盖好的这个建筑物并不是自己能住的,而是给死掉的法老王存放尸体的。

  这个奴隶很可能感到无比荣耀,也很可能想到这件事就一肚子火。

  也就是说,努力,不一定有价值,要看情况。

  如果古埃及奴隶们努力到第三十年时,天空忽然“咻咻咻”地运来一批机器人,这批机器人“咻咻咻”地用三小时就把金字塔盖好了。

  这时候,即使本来深感荣耀的奴隶们,也会刹那间目瞪口呆,不知道要如何看待之前辛苦的三十年。

  耗费的三十年是永不会再回来的。机器人用三小时盖的金字塔,丝毫不逊于奴隶们用三十年才盖成的成品,甚至三小时版的金字塔,切面更利落,线条对得更整齐。

  努力,有价值吗?或许有,但这价值也可能只是建立在很脆弱的基础上:在缺乏更有效率的方案的情况下,这三十年的努力才是必要的。如果出现了更有效率的方案,这三十年的努力就瞬间失去本来的价值。

  现在人工智能拿到指令之后,可以很快生产出各种既复杂又生动的影片了。以前要花很多时间很多人力很多钱才拍得出的千军万马或恐龙决斗的场景,忽然就没那么稀罕了。

  面对人工智能的效率,人类很难再以努力为傲。

  就算是欣赏文学,也在乎效率

  那位枯瘦的小说家花了二十年写他想写的小说,这是他的选择。

  即使小说出版的同一天,天空“咻咻咻”地落下一个写作机器人,用两小时就写出了一本更令人眉飞色舞的小说,这也不会夺走小说家在写作的那二十年之中,体会到自己活着的感受,那些感受已经妥妥地放入人生的口袋了。

  埃及奴隶比较惨。金字塔不是他们要盖的,也不是他们能住的,上面也不能醒目地签上制作者的名字。盖金字塔的三十年可能风餐露宿,所得仅够糊口,不时还会压断腿。这三十年说不上什么活着的感受,人生就这么过去了。

  如果奴隶们临死前得到了法老王的称赞,说“你们真努力”,奴隶们会高兴吗?

  努力,可能有价值,但肯定不是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们从小被称赞了之后,听了会高兴的事,几乎都跟努力没关系。

  “美眉(妹妹)好漂亮啊”“底迪(弟弟)好聪明啊”……

  漂亮跟聪明是爸妈生的,不是努力得来的。

  当成宠物的狗,得到的称赞都是“好可爱哟”“真聪明啊”“怎么这么乖”;拉车的牛可能一辈子没听过任何称赞,硬要逼主人称赞一句,主人可能想了三秒,憋出一句“你真是努力啊”。

  脑筋转得快的人,一定优先追求效率,而不是追求努力。

  “小说是文学,文学怎么能追求效率?”那位枯瘦的小说家质问的手指,指到我的鼻尖上。

  文学是不是追求效率?那要看人类打算从文学中得到什么。

  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欣赏美的喜悦?

  不管是哪一种,都还是有效率可讲的。李白的诗就不断地提供启发、安慰,以及美;相对地,李贺的诗就提供不一样的东西,李贺的诗提供很多鬼气森森的气氛。

  就算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收获,也是讲求效率的。

  创作者花了多年心血,写出的小说,拍出的电影,对于观赏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很没效率的欣赏过程:读了十万字或看了两小时,结果既没动脑,也没共情,在乎效率的读者、观众,已掉头而去。

  懒不是没力气,懒就是动力

  把努力放到一边吧,我们来看看效率要怎么追求。

  你要够懒。

  懒,一直不是一个好字。

  即使奇特如《奇葩说》节目,也很难定出一个辩题是:“称赞你很懒,你会高兴吗?”

  但先不用管高不高兴。

  可以探索的是,想偷懒的心。

  努力到了一个程度会累,累到一个程度,一定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要这么累吗?”

  是的,整个文明,都是因为“可以不要这么累吗”而发展起来的。

  一直跑很累,可以不要这么累吗?于是抓了马来骑,搞出了轮子又跟着搞出车子,文明就这么一步一步来了。

  我们都以为懒就是没力气,但其实懒可以是巨大的动能,驱动了人类不断地发明设备,提供服务。

  人生很累,怎样可以不要这么累?就是尽可能地制造能够逍遥的机会。

  每天早出晚归地去上班,累,而且眼看要这么一路累几十年。如何得以逍遥?答案几乎只有一个:制造不上班的机会。

  每天烦恼人际关系,累,而且花了力气也未必能改善。如何得以逍遥?答案也几乎只有一个:轻松搞定人际关系。

  不上班?轻松搞定人际关系?听起来根本是吹牛!

  是的,如果只是发懒,当然什么都搞不定,那就都是吹牛。

  但如果在偷懒的同时,想象着各种逍遥之乐,追求能长时间地逍遥自在,而不是把懒表现为被迫起床前的赖床,表现为不想起身去关灯而练成的单手掷拖鞋拨动电灯开关的“神功”,如果能够不要把“懒”误解为这些琐碎的、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改变看待“懒”的角度,懒的力量就会出现。

  前言/序言

  康永的序

  你上一次因为自己开心而笑出来,是什么时候的事?不是因为看了有人撞到头的影片才笑,不是因为听到别人精心准备的笑话才笑,而是那种因为自己开心就笑出来的笑。

  我们有多久没有想过,做哪些事会令自己开心,会令自己感受到原来此刻我们正在生活?

  如果你最近才刚那样笑过,最近才刚明确地感觉到“这样活着挺有意思的”,那我真心地恭喜你,你是一个善待自己的人。

  你没有瞧不起你的感受,你没有冷落你的心。

  人生不是不能依靠别人,只是别人太不可靠了。

  我觉得搞定自己要容易得多、可靠得多,也值得得多。

  太多人活得太费力了。我想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也更满足的方法。

  所以我写了这本书。

  一边写,一边读,一边觉得:这样活着挺有意思的。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