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6.00

李煜全集 张玖青 编 湖北辞书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后在汴京卧疾而卒。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本书汇辑了李煜诗、词、文全部作品,每篇作品均加题解、注释,并精选汇辑历代名家的评语,献给喜爱李煜词的读者。

  目录

  甲卷 全诗新编

  秋莺

  病起题山舍壁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悼诗

  挽辞二首

  感怀二首

  梅花二首

  书灵筵手巾

  书琵琶背

  九月十日偶书

  病中感怀

  病中书事

  题《金楼子》后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残句

  落花

  咏扇

  乙卷 全词新编

  渔父(浪花有情千里雪)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一斛珠(晓妆初过)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清平乐(别来春半)

  喜迁莺(晓月堕)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谢新恩(金窗力困起还慵)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

  长相思(云一绢)

  长相思(一重山)

  捣练子令(深院静)

  捣练子(云鬓乱)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泪)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存疑词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

  更漏子(金雀钗)

  更漏子(柳丝长)

  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忆王孙(风蒲猎猎小池塘)

  忆王孙(飕飕风冷荻花秋)

  忆王孙(同云风扫雪初晴)

  鹧鸪天(节候虽佳境渐阑)

  鹧鸪天(塘水初澄似玉容)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

  秋霁(虹影侵阶)

  残句二

  丙卷 全文新编

  书评

  书述

  答张佖谏书手批

  即位上宋太祖表

  批韩熙载奏

  批韩熙载奏二则

  岐王墓志铭

  昭惠周后诔

  批有司奏

  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

  却登高文

  乞缓师表

  遗吴越王书

  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记室手表

  残篇

  祈雨文

  上宋太祖书(之一)

  上宋太祖书(之二)

  遣徐铉人贡手书

  与徐铉书

  昭惠后诔

  附录

  遗刘书

  后主书

  后主本纪

  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

  御制杂说序

  李煜研究资料汇编

  后记

  前言/序言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 重光。依“日以煜之昼,月 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由于 李璟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 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 时,李煜为事实上的次子。 长兄弘冀“为人猜忌严刻”, 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弘冀 猜忌,不敢参与政事。此间 ,李煜号称“钟隐”、“钟峰 隐者”、“莲峰居士”,表明 自己志在山水,更为明示自 己无意争位。日常靡华豪奢 ,《五国故事》记载“尝于 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 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 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 花于其外”。 李煜本与王位无缘。公 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 父李璟遂(李璟即位初曾表 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 卒。李弘冀死后,李璟封李 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 ,令其住在东宫。宋建隆二 年(961),李璟迁都南昌, 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 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 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 遗》引郭麐《南唐杂咏》云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 薄命作君王。”对李煜身为 君王的评论,有人予以同情 ,有人则指责他荒淫酒色、 自亡其国。 欧阳修《新五代史》称 赞李煜“天资纯孝”。陆游《 南唐书》则赞其对弟兄“素 友爱”。中主李璟本未打算 立李煜,但补而继位的李煜 却“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 毁,杖而后起”。马令《南 唐书》及《新五代史》等记 载:七弟从善曾与大臣钟漠 在李璟面前诬李煜“器轻志 放,无人君之度”,“元宗殂 ,未御梓宫,从善辄从徐游 求遗诏,游厉色拒之。至金 陵,具以事闻,后主素友爱 ,略不以介意。愈加辑睦, 进封韩王”。后李从善出使 宋朝,被宋太祖扣为人质, 李煜数次手疏求从善还国, 但宋太祖皆不许,“后主愈 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 襟,左右不敢仰视”,并作 《却登高文》,内有“怆家 难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 陟彼冈兮跤予足,望复关兮 睇予目”之句。另有《谢新 恩》等词怀念从善。 旧臣徐铉撰《吴王陇西 公墓志铭》称李煜“以世嫡 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 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 色养,必以孝;事耇老、宾 大臣,必以礼。居处服御必 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至 于荷全济之恩,谨藩国之度 ,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 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 间,天眷弥渥。然而果于自 信,怠于周防。西邻起衅, 南箕构祸。投杼致慈亲之惑 ,乞火无里妇之辞。始劳因 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 这是表彰李煜能施周公仁政 ,以王道治国,以孔子纲常 道德处世,始终如一从不背 离。王夫之《读通鉴论》也 称赞李璟父子“无殃兆民, 绝彝伦淫虐之巨惹。……生 聚完,文教兴,犹然彼都人 士之余风也”。李煜力挽国 势,实施“善政”,所以南唐 国才在宋朝已经建立之后, 仍能以金陵(南京)为都城, 维持十五年之久。 李煜礼敬功臣。何敬洙 军功累累,被授予“右卫上 将军”之衔,封芮国公,“致 仕,给全俸,第门列戟”。 陆游《南唐书》记载,何敬 洙去世时,“废朝三日,命 枢密使中书侍郎朱巩持节, 册赠鄂州大都督左卫上将军 ,谥威烈”。李煜下令废朝 三日,以示哀悼。李煜对有 罪责的臣子宽宏平和。比如 ,对在淮南战事中弃扬州化 装逃跑的冯延鲁,李煜也重 新给予礼遇,“尝宴内殿, 后主亲酌酒赐之,饮固不尽 ,咏诗及索琴自鼓以侑之”( 见陆游《南唐书·冯延鲁传 》)。在南唐朝臣新旧交替 之际,给予老臣足够的尊重 ,稳定了统治,安定了人心 。 李煜奖惩分明,教令宽 松。马令《南唐书》记载, 李煜“大赦境内”,“罢诸路 屯田使,委所属令佐与常赋 俱征”,“郡屯田归州县,委 所属宰簿与常赋俱征。随所 租入十分锡一,谓之‘率分’ ,以为禄廪,诸朱胶牙税亦 然。由是公无遗利,而屯田 佃民绝公吏之挠刻,获安业 焉”。这种打击贪官、减免 赋税的政策,使南唐“公无 遗利,而屯田佃民绝公吏之 扰,刻获安业焉”。(见龙衮 《江南野史》卷三) 史虚白的《钓矶立谈》 称后主“天性喜学问,…… 其论国事,每以富民为务, 好生戒杀本其天性”。陆游 《南唐书》亦载:“论决死 刑,多从末减,有司固争, 乃得少正,犹垂泣而后许之 。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 亲录系囚,多所原释。”身 为国君,直接问刑狱,甚至 亲自去监狱释放在押囚犯的 做法,招来大臣非议。“中 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 之事,囚圄非车驾所宜临幸 ,请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 用”,这则史料足以证明李 煜施周公之政。史料载,李 煜怒杀了潘佑并监禁了附议 潘佑的李平后,很快查明潘 佑忠心,即刻痛恨不已,于 是不但厚抚其家,而且语及 潘佑之事往往停食投馈,并 作感伤之文。 李煜善用人才。毕沅《 续资治通鉴》卷五记载,李 煜立小周后时,“燕群臣, 韩熙载等皆赋诗以风,南唐 主亦不之谴也”。不仅如此 ,李煜还称赞韩熙载能尽忠 直言,甚至还打算任用韩熙 载为相。李煜还纷纷起用许 多流落到南唐的人才。闽将 林仁肇历任南唐镇南军节度 使、宁国军节度使、南都留 守及南昌尹等职。还重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