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88.00

儿科护理学(第7版) 崔焱,张玉侠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本教材章前设立学习目标;正文中设置“box”,建立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热点、新研究成果等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章后设置案例型思考题等,赋予学生运用知识去实践和创新的动力和兴趣。

  本教材采用了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大幅度扩充了数字内容,设置章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阅教学课件、习题、案例、视频、图像等数字内容,推动实现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内容简介

  在总结前版教材质量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核心部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赋予新的内容,将儿科护理学的内涵延伸到个体儿童健康的各个方面,反映本学科教学、科研的先进成果。强化教材"专业、权威、领先"的品牌形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规划教材、多媒体课件、数字出版、网络增殖服务等纸质、多媒体、网络移动技术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赋予教师灵活性和开放性,给教师选择、生成和发展的空间;赋予教材实验性和发展性,给学生参与、体验和探究的空间。通过教材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引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本书主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内容进行精选和更新,力求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本学科教学、科研的先进成果,体现儿科护理的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本套教材为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修订,历经三十余年、六轮的修订完善,本套教材已经成为护理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第六轮教材中高印数达40余万册。本轮修订遵循“三基五性”的原则,立足立德树人,紧扣培养目标,突出新时代教育理念,把握传承与创新,结合理论与实践,深化融合理念,服务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引领护理学科的发展。本轮修订为立体化建设,除了主教材、配套教材外,还有网络增值服务等数字化服务。

  作者简介

  崔焱,教授,博导,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护理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本科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护理学专业"负责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地方共建高校护理学优势学科实验室负责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2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 2

  第三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4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7

  第五节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8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 11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 12

  第二节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 15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 / 20

  第四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 22

  第五节  儿童发展理论 / 35

  第六节  儿童生长偏离与心理行为问题 / 39

  第三章 儿童保健 / 45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 46

  第二节  儿童游戏 / 54

  第三节  体格锻炼 / 55

  第四节  事故伤害预防 / 56

  第五节  免疫规划 / 58

  第四章 儿童营养 / 65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 66

  第二节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 69

  第三节  儿童营养状况评估 / 77

  第五章 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 79

  第一节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 80

  第二节  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 83

  第三节  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 85

  第四节  患病儿童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 91

  第五节  住院患儿的家庭应对及护理 / 94

  第六节  患儿临终关怀与家庭的情感支持 / 96

  第七节  儿童疼痛管理 / 98

  第八节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101

  第九节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104

  第六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 113

  第一节  皮肤护理/ 114

  第二节  婴儿抚触/ 116

  第三节  儿童喂养/ 117

  第四节  约束保护法/ 119

  第五节  静脉输液/ 120

  第六节  股静脉穿刺法/ 125

  第七节  婴幼儿灌肠法/ 126

  第八节  温箱使用法/ 127

  第九节  光照疗法/ 128

  第十节  换血疗法/ 130

  第七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133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 134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137

  第三节  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护理/ 143

  第四节  新生儿重症监护/ 145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148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51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153

  第八节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155

  第九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56

  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160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163

  第十二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165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72

  第十四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74

  第十五节  新生儿出血症/ 176

  第十六节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178

  第十七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179

  第十八节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180

  第八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 186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 187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194

  第三节  微量元素缺乏/ 210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14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15

  第二节  口炎/ 216

  第三节  腹泻病/ 218

  第四节  胃食管反流/ 226

  第五节  肠套叠/ 229

  第六节  先天性巨结肠/ 231

  第七节  先天性胆道疾病/ 232

  第八节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235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38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39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41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243

  第四节  肺炎/ 244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251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58

  第一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59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260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272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76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77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278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284

  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 288

  第五节  儿童泌尿系统常见异常/ 291

  第十三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96

  第一节  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 297

  第二节  贫血/ 298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 309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318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19

  第二节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320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325

  第四节  癫痫发作和癫痫/ 327

  第五节  脑性瘫痪/ 330

  第六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 / 334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338

  第一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39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344

  第三节  中枢性尿崩症/ 347

  第四节  性早熟/ 350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 353

  第十六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360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361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362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364

  第四节  风湿热/ 368

  第五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372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374

  第七节  川崎病/ 376

  第十七章 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380

  第一节  概述/ 381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征 / 384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388

  第四节  糖原贮积症/ 391

  第十八章 运动系统畸形患儿的护理 / 394

  第一节  先天性肌性斜颈/ 395

  第二节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397

  第三节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402

  第十九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406

  第一节  病毒感染/ 407

  第二节  细菌感染/ 420

  第三节  结核病/ 424

  第四节  寄生虫病/ 434

  第二十章 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 438

  第一节  惊厥/ 439

  第二节  脓毒性休克/ 441

  第三节  急性颅内压增高/ 444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 447

  第五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450

  第六节  急性肾衰竭/ 454

  第七节  心跳呼吸骤停/ 457

  第二十一章 常见肿瘤患儿的护理 / 462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463

  第二节  淋巴瘤/ 470

  第三节  肾母细胞瘤/ 473

  第四节  神经母细胞瘤/ 474

  附录 / 478

  附录 1  2015 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 / 478

  附录 2  中国儿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48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 483

  参考文献 / 492

  前言/序言

  为加强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组织启动了第七轮本科规划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儿科护理学》为其中之一。

  本教材立足立德树人,依据教育部护理学类教指委制订的国家标准,紧扣护理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严格把握“三基五性”编写原则。在编写内容上,更加注重知识更新,在总结第6 版教材编写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学科发展趋势,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增新和扩展,力求反映本学科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充分体现教材的时代感;更加注重人文知识向专业知识的渗透,引领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促进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更加注重儿童与成人的区别,系统疾病护理部分每章之前均介绍该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护理等方面突出儿童的特点;更加注重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完善保健指导和康复护理内容,反映临床护理向预防、康复、健康指导、社区干预、家庭护理等领域的扩展,体现儿科护理的连续性、整体性、延伸性和主动性,顺应儿科护理发展。

  在编写体例上,本教材突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重点疾病护理采用情境(典型案例)导入、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护理程序有机贯穿于其中,反映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培养观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因教材篇幅有限,各系统选1~ 2 个疾病护理作为代表,按护理程序的完整步骤进行编写,其余疾病的护理则仅阐述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与护理措施。

  在编写结构上,本教材章前设立学习目标;正文中设置“box”,建立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热点、新研究成果等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章后设置案例型思考题等,赋予学生运用知识去实践和创新的动力和兴趣。本教材采用了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相结合的模式,大幅度扩充了数字内容,设置章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阅教学课件、目标测试、案例、视频、图片等数字内容,推动实现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院校领导和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谨致真诚的感谢!

  本教材编写力求概念清楚、数字准确、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敬请各兄弟院校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教材中所列药物及给药剂量仅供参考。

  崔焱 张玉侠

  2021年10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