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88.00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2版) 郭延庆 著 华夏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出版十年来为无数孤独症儿童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员在教学上提供了有效指引,并深受读者信赖。第2版在保留应用行为分析基本原理和儿童行为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新增作者十年间的实践与思想成果。

  全书分为上篇、下篇和线上资源三部分。

  上篇

  ·行为主义与行为规律

  ·预防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功能分析

  下篇

  ·行为主义的生命观

  ·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领域的应用

  ·ALSO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线上资源

  ·管理者的反思

  ·生命感知录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2版)》不仅为初次了解应用行为分析的家长和专业人员介绍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知识,也为“老手”们探索应用行为分析背后的哲学基础及其在孤独症领域的应用等问题提供指引。

  内容简介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2版)》在保留应用行为分析基本原理、预防和解决问题行为的具体实践方法等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过去十年里作者的总结和思考,其中极具开创性的理论与方法是作者的思想成果。新增内容探讨了行为主义背后的生命观,阐述了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教育干预中的实践,提出了教育干预应秉持的基本理念,并将应用行为分析与我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是作者十年来临床经验与思考体验的结晶,也是对该书第1版的深化与延伸。阅读《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2版)》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应用行为分析,进而了解它的全貌,并把握教育中的基本原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在陪伴、引导、反思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孩子的首任教师。

  作者简介

  童年生长于山东汶上县的农村,其个不显,其貌不扬。资质鲁钝,偶有灵光。闷头死读书,终得跳龙门。怀悬壶济世之慈悲有志西学,五年而知医学博大,非一壶能装。仪器设备,离之难行;望闻问切,徒然传说。虽慈悲未泯,奈何心尚独立自由之抱负,乃从道于精神,偏私于儿科。望弗洛伊德入门,却不经意闯入斯金纳之厅堂,欲拒还迎,修得行为分析果之一二,不忍私藏,与众共享。

  书分上下,有道有术。上以术彰,术中有道;下以道显,道以术贯。定睛于行为,放眼于生命。秉“自生、独化”之理念,戒“责善、助长”之陋习,怀包容开放之心态,行控制影响之实际。初版时不惑,再版天命知。期在耳顺年,此书被广知!

  目录

  杨序

  陆序

  邹序

  再版序

  上篇

  第一章 行为主义与行为规律

  第一节 行为主义基本概念

  行为主义概论

  行为、行为技能与行为库存

  行为技能的习得、巩固与储备

  效果律与基本行为规律

  第二节 基本的行为规律

  强化物概念以及强化原理的应用

  差别强化及相关应用

  通过避免强化物呈现带来的惩罚(其他行为的差别强化)

  消退的概念和应用

  惩罚原理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处罚原理与罚时出局

  逃避原理(负强化)的应用

  行为塑造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 复杂的行为规律

  区辨刺激与区辨训练

  泛化、泛化训练及其应用

  强化程序表

  谈并行依联控制

  语言社区和语言行为

  直觉经验与清楚明白的道理(规则指导下的行为)

  第二章 预防问题行为

  第一节 问题行为的定义

  问题、问题行为与管理辨析

  问题行为定义

  第二节 问题行为预防方法

  不管是管

  主动满足

  信言为美

  顺坡下驴

  力建常规

  抓小搁大

  提供选择

  亲历亲为

  第三章 问题行为功能分析

  第一节 功能评估与分析方法

  功能评估概述

  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

  下篇

  参考文献

  寄言

  前言/序言

  必得有人之生命自身的发展,才有夫妻合和。必得有夫妻合和,才有子女乃至家庭。如果在这个世界上,要找一件事情做,通过它,可以见证生命历程,体会生命力量,反观并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生存意义与价值,我想,没有比养儿育女更适合的了!

  正如时间是单维的,人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单维的。去者不复。一切都在过程中。这就注定了养儿育女,它永远是艺术的,而非科学的;它永远是开放、有各种可能性的而非封闭、定论的;它永远是在路上的而非完成了的。我说它是艺术的而非科学的,但我并没有说它是反科学的。科学的成就有助于我们艺术化的养育。

  我们要谈养儿育女,要着眼孩子的行为而去管理教育,就必须首先谈一谈我们有没有面对并影响另一个生命的权力的问题。如果有,它的权限在哪里,在行使这个权力的时候,我们当警惕和戒惧什么?

  对此问题不同的思考和回答,将体现着不同的生命观: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生命过程和生命现象。更直达本质的提问,那就是生命到底是自足、独化还是有待、他化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我们在管理中“干预”生命进程的意图和力度,有多强或者有多偏。

  我们在完成了对生命观的关照和思考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也就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应该怎样对待爱人、长辈,以及怎样面对同为管理者的爱人和长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

  然后,我们才开始“学”做孩子的管理者。《大学》有言,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孩子的养育管教可能始于我们有了一个可被管教的孩子。我们很少有人先去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学成后才养育管教孩子的。因此,管教孩子的学问,我们通常都是边管边学的。孩子是我们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以被管理的对象为师,去摸索、学习管理的经验。

  为了少走弯路,我们除了向孩子学习,还要借鉴一点科学的(或他人的)规律。我们要自我装备一些可用的、常用的策略和工具,以备情境的不时之需。这些行为的原理、规律和预防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是第一版的重点。本书再版时,也得以承继。

  近十余年来对亲子教育、儿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让我感到除了就事论事的具体管理行为之外,需要对我们管理的权力和合理性有一个总体的反思和理论的指导。这些反思和理论的指导可以引领我们,让我们对儿童的管理体现更多对生命自身的欣赏、敬畏和尊重。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着重探讨。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