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32797264
-
书名
坏血
-
作者
[美] 约翰·卡雷鲁 著
-
出版社名称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
60.00
-
开本
32开
-
译者
成起宏 译
-
出版时间
2025-01-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一个年轻女子炮制的惊天骗局,默多克、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等一众(老男人)大佬都被她割了韭菜。
◎硅谷以为自己造出了一个“女乔布斯”和一只独角兽,结果却是一个狡猾的女骗子和一桩巨额商业欺诈案。
内容简介
希拉洛斯是一家硅谷初创公司,2014年创立,不久就成了业界神话。这不仅因为创始人兼CEO伊丽莎白•霍姆斯年轻、迷人,而且因为它开创的血液检测技术——使用手持设备即可通过一小滴指尖刺血进行200多项医学检测,包括癌症。
《华尔街日报》记者约翰•卡雷鲁凭借职业敏感,循着爆料找到了该公司的离职员工,不惧霍姆斯所雇的私家侦探和律师的跟踪、恐吓,揭开了其中的秘密:这家公司在骇人听闻的保密制度下运营,领导层不断抛出烟雾弹,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同时哄骗投资者不断投钱,这使得霍姆斯成了亿万富翁,入选《时代》杂志“影响全球的百人”,更被捧为“女乔布斯”。
于是,就在人们期待希拉洛斯变成下一个苹果或者谷歌时,神话破灭了——这项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是假的,其内核只是一个谎言。
那么,这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骗局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霍姆斯这样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为何能骗住一众美国政界商界大佬,要知道,她的公司有个阵容豪华的董事会——有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亨利•基辛格、媒体大亨默多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传奇创投家唐纳德•卢卡斯等。
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翰•卡雷鲁以完整的细节、冷静的笔触揭开了这个规模巨大的商业欺诈案的内幕,在新增后记中,他补充了案件审理情况,霍姆斯先是声称自己是受到了身为公司合伙人的前男友的精神控制,随后闪婚闪孕,拖延庭审达数年之久。
作者简介
约翰•卡雷鲁
在《华尔街日报》任调查记者20余年,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因其对本书中的欺诈案的揭露和深入报道,获乔治•波克奖财经报道奖、罗布杰出商业财经新闻奖的专题报道奖以及巴莱特&史提尔调查新闻银奖。本书荣获包括《金融时报》与“麦肯锡年度商业书籍”在内的多项大奖,并售出近20国版权。
精彩书评
“卡雷鲁几乎事无巨细地讲述了希拉诺斯的故事,令人不寒而栗……读起来像惊悚片……”
——《纽约时报书评》
目录
作者的话
序幕
第一章 有目的的生活
第二章 点胶机器人
第三章 苹果情结
第四章 告别东帕洛
第五章 童年邻居
第六章 桑尼
第七章 J博士
第八章 迷你实验室
第九章 健康游戏
第十章 “谁是舒梅克中校?”
第十一章 找上富兹
第十二章 伊恩·吉本斯
第十三章 李岱艾公司
第十四章 发布
第十五章 独角兽
第十六章 孙子
第十七章 成名
第十八章 希波克拉底誓言
第十九章 爆料
第二十章 伏击
第二十一章 商业秘密
第二十二章 拉玛坦萨仪式
第二十三章 损害控制
第二十四章 没穿衣服的女王
尾声
新版后记
致谢
精彩书摘
过一种有目的的生活
伊丽莎白•安妮•霍姆斯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7岁的时候,她开始设计一个时间机器,在笔记本上画满了详细的工程图样。
9或10岁时,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的亲戚问了她每个男生和女生早晚都会被问到的问题:“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
伊丽莎白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做个亿万富翁。”
“为什么不做总统呢?”这位亲戚问道。
“不,总统会娶我,因为我会有10亿美元。”
这些话并不是一个孩子随便说说的。一位见证这一幕的家族成员说,伊丽莎白是极其严肃、斩钉截铁地说出这些话的。
伊丽莎白的雄心源自父母的培育。克里斯蒂安•霍姆斯和诺尔•霍姆斯对他们的女儿有很高的期望,这源于家族的卓越历史。
从父亲这边算,她是匈牙利移民查尔斯•路易斯•弗莱施曼的后代,他创建的弗莱施曼酵母公司生意兴隆,这让弗莱施曼家族在20世纪初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查尔斯的女儿贝蒂嫁给了父亲的丹麦裔医生克里斯蒂安•霍姆斯。他是伊丽莎白的高祖父。得益于妻子富有的家族的政治和商业人脉,霍姆斯医生创建了辛辛那提总医院和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所以,伊丽莎白有可能不仅遗传了创业基因,也遗传了医学基因。
伊丽莎白童年是在华盛顿特区度过的,夏天的时候,她的母亲会带着孩子们去佛罗里达的博卡拉顿,伊丽莎白的姨妈伊丽莎白和姨父罗恩•迪亚茨在那里有一套公寓,他们的儿子大卫比伊丽莎白小3岁半,比克里斯蒂安小1岁半。
这些表亲睡在公寓地板的泡沫床垫上,早晨的时候冲向海滩去游泳,下午则玩大富翁游戏消磨时光。大多数时候都是伊丽莎白领先,这时她会坚持玩到残酷的终局,尽可能地累积房子和旅馆,让大卫和克里斯蒂安破产。偶然输掉游戏的时候,她会怒气冲冲地离开,而且不止一次穿过公寓前门的帘子直接跑掉。那是她强烈好胜的早期迹象。
高中时代,伊丽莎白并不是个受欢迎的人。十几岁的她身材瘦长,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为了适应环境,她漂染了自己的头发,也受着饮食失调症的折磨。高二那年,她全身心地投入功课之中,常常学习到深夜,成了一名全A优等生。这是一个贯彻终身的模式的起点:努力工作,少睡觉。
随着上大学的日子的临近,伊丽莎白将目光投向了斯坦福。对于一个对科学和计算机感兴趣、梦想成为企业家的优等生来说,斯坦福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此时互联网热潮方兴未艾,其中有一些最大的明星——例如雅虎——就是在斯坦福的校园里创建的。在伊丽莎白高三那年,两名斯坦福的博士生以一家很小的初创公司开始受人关注,它的名字叫谷歌。
2002年春天,伊丽莎白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并获得总统奖学金,这是一项授予尖子生的荣誉,她得到3000美元,可以用来探究自己选择的任何知识领域。她的父亲灌输给她的理念是——她应当过一种有目的的生活。
大学才上了几个月,她就已经萌生了辍学的念头。在圣诞节的晚宴上,她的父亲将一架纸折的飞机飞到她坐的餐桌那头,两边的机翼上写着字母“P.H.D”。据在场的一位家庭成员回忆说,伊丽莎白的反应相当直接:“不,爸爸,我不想拿博士学位。我想赚钱。”
那年春天的某一天,她出现在男友巴特森的宿舍门口,告诉他,她不能再跟他约会了,因为她要创立一家公司,得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它。从未被人甩过的巴特森目瞪口呆,但他始终记得,伊丽莎白给出的奇特理由多少缓解了被分手带来的痛苦。
“我们可以换人,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一天晚上,埃迪工作到很晚,伊丽莎白去了他的工作室。她对他们的进展节奏感到不满,想让工程部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以加速开发的进度。埃迪认为那不是个好主意。他的团队已经在加班加点了。
他注意到,公司员工的流动率已经非常高,而且不仅是一般员工。高管们似乎也干不了多久。首席财务官亨利•莫斯利某天就消失了。办公室里有传言说他盗用资金被抓了。没有人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因为他的离开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没有公布,也没有解释。这造成了一种令人焦虑不安的工作氛围:一位同事可能今天还在一起工作,第二天就不见了,而你完全不知道为什么。
埃迪拒绝了伊丽莎白的提议。他告诉她,即使安排轮班,这样连轴转也会将他的工程师们榨干。
“我不在乎。我们可以换人,”伊丽莎白回道,“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埃迪觉得她不会真的像听上去那样冷酷无情。但她那么专注于达成她的目标,似乎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决策是否现实。埃迪注意到她的桌子上有一张剪报,是从最近一份关于希拉洛斯的媒体报道上剪下来的。上面的话出自钱宁•罗伯逊,公司董事会里的斯坦福大学教授。
那话是这样写的:“你开始意识到,你正望着另一个比尔•盖茨或史蒂夫•乔布斯的眼睛。”
那是她为自己设定的高标杆,埃迪想。不过,如果有谁能越过这个标杆,那可能就是这个年轻女子。埃迪从未见过这么发奋图强、冷酷无情的人。她晚上只睡4个小时,整天嚼着巧克力裹的咖啡豆,给自己注入咖啡因。他试过劝她多睡会儿,过得更健康一点,但她毫不理睬。
埃迪知道,即使倔强如伊丽莎白,也还是有人能说动的:一个叫桑尼的神秘男人。伊丽莎白多次提到他的名字,足以让埃迪了解到关于他的某些基本信息:他是个巴基斯坦人,比伊丽莎白年长,他们是一对情侣。据说桑尼在90年代末卖掉了他参与创建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赚了一大笔。
桑尼没在希拉洛斯公司露过面,但在伊丽莎白的生活中似乎分量很重。2006年底,在帕洛阿尔托饭店举行的公司圣诞晚会上,伊丽莎白喝得太多,没法自己回家,于是她打电话叫桑尼来接。正是那次,埃迪得知他们一起住在几个街区外的一套公寓里。
桑尼并不是唯一一个给伊丽莎白提供建议的年长男人。她每周日与唐•卢卡斯一起吃早午餐,地点在后者位于阿瑟顿的家中,那是帕洛阿尔托北部的超级富人区。她通过卢卡斯认识的拉里•埃里森也能影响她。卢卡斯和埃里森都在希拉洛斯的第二轮融资中投了钱,用硅谷的说法叫作“B轮融资”。埃里森有时候开着他的红色保时捷过来查看自己的投资情况。听到伊丽莎白以“拉里说……”作为开场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埃里森也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净资产达250亿美元,但这并不是说他就是理想的楷模。在甲骨文公司初创时,众所周知,他夸大自己的数据库软件功能,发布的各个版本都满是漏洞。但在医疗设备行业你可不能这么做。
我们很难知晓,伊丽莎白运营希拉洛斯的方式有多少是她自己的,有多少是来自埃里森、卢卡斯或桑尼,但有件事很明显:当埃迪拒绝让他的工程师团队7天24小时工作时,伊丽莎白并不开心。他们的关系从那一刻起冷淡下来。
没过多久,埃迪发现伊丽莎白在招募新的工程师,但她没有叫他们去埃迪那里报到。这些人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团队。一个竞争团队。他突然明白了,伊丽莎白正在挑动他的工程师团队和新的团队彼此对抗,某种企业版的适者生存。
男友桑尼
一周之前,拉米什•“桑尼”•巴尔瓦尼也进来了,担任希拉洛斯的高管。切尔西见过桑尼一两次,但跟他并不熟,只知道他是伊丽莎白的男朋友,他们一起住在帕洛阿尔托的一间公寓里。桑尼加入公司的事,伊丽莎白只字未提,而切尔西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跟他一起工作。或者说为他工作?她不确定自己是向桑尼汇报,还是向伊丽莎白汇报。桑尼的头衔是执行副总裁,既高高在上,又含糊其辞。但不管他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他都不遗余力地为自己树立权威。从一开始,他就将触角伸入公司的方方面面,变得无所不在。
桑尼天生充满力量,表现得却并不太好。尽管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而且很胖,但他以一种咄咄逼人、当面挑衅的管理风格,弥补了身材的缺陷。他长着浓眉、杏核眼、方下巴,嘴角下垂,流露出一种威吓人的神情。他对员工傲慢、无礼,喜欢颐指气使,动辄斥骂。
切尔西一见就不喜欢他,即便他考虑到她与伊丽莎白的交情,尽量对她友善一些。她不明白自己的朋友看中这个男人什么,他差不多比她大了20岁,缺乏最基本的风度和礼貌。她所有的直觉都告诉她,桑尼不好相与,但伊丽莎白似乎对他无比信任。
桑尼在巴基斯坦出生、长大,1986年第一次到美国是来上大学的。其后,他在莲花公司和微软公司做了10年软件工程师。1999年,他去了以色列企业家利龙•彼得鲁什卡在加州圣克拉拉的一家初创公司CommerceBid.com。当时,彼得鲁什卡正在开发一个软件项目,它将使得公司可以让其供应商在实时在线竞拍中互相竞争,以确保规模经济和更低的价格。
桑尼加入CommerceBid.com时,正是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彼得鲁什卡的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被称为B to B电子商务,更是红得发紫。分析师们正屏气凝神地预测企业之间将很快有6万亿美元的商业往来是通过互联网处理的。
该领域的领先者“第一商业”(Commerce One)彼时刚刚上市,其股票价格在上市第一天就翻了3倍。到年底时,已经上涨超过10倍。同上。当年11月,就在桑尼被任命为CommerceBid.com的总裁和首席技术官几个月后,“第一商业”便以2.32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这家初创公司。对于一家只有三个客户在测试其软件,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公司而言,这简直是天价。作为公司排名第二的高管,桑尼将4000多万美元收入囊中。他的时机掐得极准。5个月后,互联网泡沫破灭,股票市场崩盘。“第一商业”最终申请破产。
然而桑尼并不认为自己是拜运气所赐。在他的心目中,他是个天才商人,“第一商业”的那笔意外之财就是他才能的证明。当伊丽莎白在几年后遇到他时,对此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她那时还是个容易受人影响的18岁女孩,把桑尼看作她的榜样:一名成功而富有的企业家。他成了她的导师,那个能够告诉她如何在硅谷做生意的人。
2009年9月加入希拉洛斯的时候,桑尼至少有一项前科。为了给他在CommerceBid.com的收入避税,他雇用了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豪安排他投资一种避税工具。这一操作产生了一笔4100万美元的虚假税务损失,抵销了他从CommerceBid.com获取的收益,几乎完全免除了他的纳税义务。当美国国税局在2004年打击此类行为时,桑尼被迫与其达成和解,为他所欠的税支付了数百万美元。他转而起诉德豪,声称他对税务一窍不通,是事务所故意误导他。这一诉讼在2008年达成和解,但具体条款没有公开。
抛开税务的麻烦不谈,桑尼对自己的财富洋洋自得,喜欢用车来炫耀。他开一辆黑色的兰博基尼加拉多,一辆黑色的保时捷911。两辆车都有着浮夸的车牌。保时捷的车牌是“DAZKPTL”,这是对卡尔•马克思论述资本主义的著作的戏仿和嘲弄。兰博基尼的车牌是“VDIVICI”,是用短语Veni, 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玩了个文字游戏,此话是尤利乌斯•恺撒在泽拉之战后在给罗马元老院的一封信中所写,用来夸耀他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桑尼的穿着打扮也刻意标榜财富,虽然不一定有品位。他穿袖子蓬松的白色名牌衬衫,酸洗牛仔裤,蓝色的古驰休闲鞋。他的衬衫最上面的三个纽扣一向开着,袒露着他的胸毛,露出脖子上的一条细细的金项链。不论何时,他身上总是散发出刺鼻的古龙水味。再加上那的豪车,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某人要去夜店而不是上班。 (文字经过整理,小标题为编辑所加,具体以出版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