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118.00

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 卡洛·金茨堡 著,鲁伊 译 上海三联书店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微观史学派代表学者 《奶酪与蛆虫》《夜间的战斗》作者卡洛·金茨堡新中文版史学专著

  用微观史学填补历史真相与历史叙事之间的罅隙

  深刻体现历史学家应有的专业技艺、学术使命与道德追求

  2025年度必读书之一。金茨堡老先生是一位远远超越历史学领域的历史学家,恐怕大学者都是这样,自身的专业技艺、学术使命与精神强力终将突破单一的专业限度。在他这里,微观史远非仅仅关注边缘与底层,更非琐碎材料的凌乱堆积,捡拾那些微小的碎片,是为了拼贴真理与真相的完整画面,填补事实与叙事之间幽暗的罅隙。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曾写道,历史学家讲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讨论何为真相,而诗人讲述本可发生的事,讨论有何可能。但是,真相当然是一个终点,而非起点。历史学家(以及诗人)所做的事,与每个人生命的某些部分息息相关,那就是解开那些有关我们存在本质、真假虚实交相缠绕的故事线索。

  任何叙事——真的、假的、虚构的——都暗含着某种与真实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各种各样的叙事便交织在一起,彼此杂糅,互相指斥,矛盾相向。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被陈词滥调和浮言虚论所污染的领域,它需要以一种最扎实的方式来面对,通过一系列事例来阐明。金茨堡认为深挖文本,逆着这些文本生产者的主观意图,我们可以让那些不受控制的声音浮现出来,而这也指向了他的微观史学研究轨迹。

  在真实事件——比如一场战斗——和作为历史学家记述之基础的、关于这一事件的零散扭曲的记忆之间,存在着一个缺口。托尔斯泰的观点众所周知:要想填补这个缺口,就只能靠收集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这场战斗中的所有个体(甚至是最卑微的一个小兵)的记忆来实现。

  作者简介

  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1939— ),本书作者,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微观史学派的代表学者,曾荣获有“欧洲诺贝尔奖”之誉的巴赞奖(Balzan Prize)。先后任教于博洛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等。研究兴趣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近代早期欧洲,著作涉及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领域,高度体现了资料的原始性和方法的原创性。代表作有《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等。

  精彩书评

  尽管不可避免地臣服于过去,我们却至少能实现某种程度的自我解放。那即是说,就算注定永远只能在昔日留痕的基础上了解过去,我们设法了解到的东西,却远比它以为该让我们知道的那些东西为多。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创始人

  没有其他在世的历史学家能达到金茨堡的博学程度。《线索与痕迹》的每一页都对此进行了证明。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英国历史学家、思想史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和社会系教授,(《伦敦书评》)

  金茨堡是一位有着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的历史学家,他以天生侦探般的热情追寻哪怕最微弱的一丝线索,直到找到证据的每一个片段。

  ——J.H.艾略特(J.H.Elliott),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现代史教授,(《纽约书评》)

  这些文章极具人道主义精神,并在学识上毫无保留地探讨了历史应该如何书写的问题。

  ——乔纳森·贝克曼(Jonathan Beckman),英国《文学评论》杂志编辑

  目录

  目录:

  中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 1 章 描述与引用——献给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

  第 2 章 梅诺卡岛犹太人的改信(417—418)

  第 3 章 蒙田、食人部落与搜奇洞室

  第 4 章 巴黎, 1647:关于虚构与历史的对话

  第 5 章 欧洲人对萨满的发现(或再发现)

  第 6 章 宽容与商贸——奥尔巴赫对伏尔泰的解读

  第 7 章 阿纳卡西斯对土著人的提问——一本老畅销书的新解读

  第 8 章 寻访伊斯拉埃尔·贝尔图乔

  第 9 章 苦涩的真相——司汤达对历史学家的挑战

  第 10 章 对敌人的呈现——《锡安长老会纪要》的法国前史

  第 11 章 孤证:对犹太人的灭绝与真实性原则——献给普里莫·莱维

  第 12 章 细节、特写与微观分析——写在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身后之作的页边

  第 13 章 微观史:我所了解的二三事

  第 14 章 作为人类学家的宗教法庭审判官

  第 15 章 女巫与萨满

  附录:证明与可能性——《马丁·盖尔归来》意大利文版后记

  后记

  中译本说明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