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47620670
-
书名
唐调正声:唐文治、王蘧常师门吟诵传习录
-
作者
杜亚群,魏庆彬 著
-
出版社名称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定价
68.00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2025-01-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国学爱好者、吟诵爱好者
本书介绍了无锡国专沪校唐调传承与的历史脉络,刊载了数十首唐调前辈的吟诵录音并辅以专家分析,还汇集了大量相关口述史等纪念资料,可能是迄今为止有关无锡国专沪校唐调传承和吟诵最全的一本参考资料集。本书适合相关历史爱好者和古文吟诵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无锡国专沪校唐调的传承脉络;第二部分(正文和附录一)包含以唐文治、王蘧常等为代表的无锡国专沪校唐调三代传承人的五十余首古文吟诵,并辅以专家分析;第三部分(附录二和三)包含唐文治、唐景升等人对唐调读文法的讲词等吟诵指南,以及相关唐门人物的国专回忆录。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段文脉历史,而且可以尝试进行著名的古文唐调吟诵。
作者简介
杜亚群,上海市市北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先进个人。上海市徐汇区“唐文治先生读文法(唐调)”非遗项目负责人,“全国十佳吟诵传习人”。录制出版《吟诗诵文——小学古诗文学习指南》视频课程;参与录制中华书局唐调《庄子(内篇)》及广陵书社唐文治《读文法笺注》《国文阴阳刚柔大义》音频等。
魏庆彬,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唐调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室”专家组成员。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主讲古代汉语、文字学等课程。主要从事经学文献与古代汉语研究,出版有古籍整理著作1部(《茶香室经说》点校本),发表学术论文4篇。
目录
序
前言:无锡国专沪校唐调传承考略
一、无锡国专沪校的创建
二、国专沪校的师资与课程
三、唐调读文与教学实践
四、唐蔚芝先生读文灌音片
五、早期唐门弟子的唐调传承
六、国专沪校学生的唐调传承
第一章 唐调宗师:唐文治
【诗经】
鸨 羽
卷 阿
【先秦散文】
吕相绝秦
【后世散文】
屈原列传
吊古战场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丰乐亭记
秋声赋
【古诗】
迎春诗
送春诗
【词】
满江红
第二章 唐调津梁:王蘧常
【先秦散文】
学而时习之
秦 誓
【辞赋】
项王垓下闻楚歌赋
【后世散文】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第三章 唐调嗣响(一):陆汝挺
【诗经】
关 雎
【辞赋】
九歌·湘夫人
涉 江
【后世散文】
屈原列传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古诗】
长恨歌
第四章 唐调嗣响(二):范敬宜
【辞赋】
前赤壁赋
【后世散文】
岳阳楼记
五代史·伶官传序
【词】
水调歌头
第五章 唐调嗣响(三):陈以鸿
【诗经】
蒹 葭
伐 檀
【辞赋】
九歌·湘君
【后世散文】
前出师表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泷冈阡表(节选)
英轺日记序
第六章 唐调嗣响(四):萧善芗
【诗经】
卷 耳
【先秦散文】
四子侍坐章
【辞赋】
归去来兮辞
反恨赋
【后世散文】
谏太宗十思疏
石钟山记
登泰山记
【古诗】
饮酒·其五
附录一:唐文治、王蘧常师门诗词吟诵(非唐调)
王蘧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念奴娇·赤壁怀古
范敬宜
浣溪沙
满江红
陈以鸿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声声慢
萧善芗
钱塘湖春行
渔家傲
附录二:唐蔚芝先生读文法(唐调)指要
唐文治:唐蔚芝先生读文法讲词
唐文治:唐蔚芝先生读文法纲要
唐文治:读文法笺注·序
唐文治:论读文法
唐文治:国文阴阳刚柔大义·绪言
唐文治:国文大义·论文之声
唐文治: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自叙(附例言)
唐景升:读文法
陈以鸿:茹经先生读文法管窥
陈以鸿:唐调讲座
萧善芗:唐调访谈
附录三:唐文治、王蘧常师门国专回忆
王蘧常:唐老夫子对我的感染
王蘧常:王蘧常自传(节选)
陆汝挺:回忆唐文治先生二三事
范敬宜:校长的人格魅力
范敬宜:书法·学问·人格
陈以鸿:大哉夫子
陈以鸿:但求心之所安
陈以鸿:师门琐忆之四
陈以鸿:无锡国专沪校诸师
萧善芗:追思
萧善芗:琐忆无锡国专那些年那些事
后 记
精彩书摘
王蘧常:唐老夫子对我的感染
我最初景仰唐先生,那是在我十六岁的时候,看到唐先生的一本著作,是交通大学的校训,名叫《人格》,讲应该怎样做一个人。我得到以后,这简直是高兴极了。非常景仰唐先生,心心念念怎样可以见唐先生一面都是好的。但是我的数理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去考交通大学。后来唐先生辞掉了交通大学的职务,回到无锡去住。有一天,我父亲对我说,你所最佩服的唐先生,现在办了一所无锡国学专修馆。那你要努力,你可以拜唐先生为老师,多光荣啊!于是我最关心是怎么能够考取。考的时候,没有年龄限制。由于当时的所谓总统者,跟唐先生是“同年”,答应毕业生可以到部里任职,或到外省当一名候补知事,也可以到大中学校教书,因此,考生特别多,甚而至于头发斑白的老先生也去应考。我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旱操场里考的,上海的考生有六、七百人,加上南京、无锡两地的考生,约有一千多人。我和我的同学唐兰(他是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一块儿去上海应考。他跟我同岁。一进考场,我就呆了。应考的都比我们年龄大,我那时只有十九岁。看了题目,我又发呆。第一道题叫《於缉熙敬止》,是《诗经·大雅·文王篇》里的诗句,第二道题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论》。安定下来,总算交卷。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他老是看我的文章,看一下,写一下。我心里非常害怕,这不是雷同了吗?于是我就写古体字,老先生看看,叹了口气:“唉!”把笔墨一卷出去了。这样一来,旁边没有人监督,就顺利地完场了。
那天天气很阴冷,回到旅馆,和唐兰商量,对能否考取都没有把握。但我心里知道,题目的意思我是懂的。回去后并不寄予希望。后来报上登出来,居然都考取了。他是第五名,我是第七名。去无锡报名时,天下大雪,我还摔了一跤。要见唐先生时心里战战兢兢,哪知见了唐先生他很和蔼近人。他第一句就问:“你为什么在作文上写了古里古怪的字?”我就告诉他,我没有办法,并不是要显露我的什么才华,实在是没有办法。唐先生就哈哈大笑,非常和蔼可亲。
这时学校设在惠山脚下山货公所里,离开唐先生城里的家是很远很远的。但唐先生从不迟到,风雨下雪都一样。这时,我小小的心灵更加钦佩唐先生,真是了不得。
记得开学那一天,唐先生希望我们要为圣为贤。我一听,简直惶恐得很,圣贤还了得!他又说,其次要为豪为杰。他短短的训话,对我来说,很受感染。以后他就教我们经书。有一次,我正在念《桃花源记》。唐先生已经到了,经过教室,到校长室去。我停下来不念,等他走了才继续念。等一回,他派校工来叫我去,我心里忐忑得很,唐先生为什么叫我去?一定是我读书的调子不合式,有所指正。哪知他第一句话就说得我很开心:“你读得很好啊!”他就讲念书的方法,指导我怎样读文章。他说:“我的读法得之于吴挚甫(汝纶),他是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这个职务大概相当于后来的教务长)。”他是曾国藩的学生,他自己说,我是得到我的老师教的。一篇文章,听老师一念,文章的脉胳精神都念出来了。吴汝纶还对唐先生说,曾国藩喜欢念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据说曾国藩的另一个大弟子张裕钊,初见面时,曾国藩也念了这一篇。唐先生说,我是受吴挚甫先生的教导,念文章要分阳刚阴柔而念法不同。阳刚之文,愈唱愈高。唐先生教我念《书经》的最后一篇《秦誓》,是阳刚之文,应该愈唱愈高。那末阴柔之文呢?他举了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他念的这篇文章,一唱三叹,显示了欧阳修的阴柔之文的特点。从此,我才懂得念书的方法。以后,我们的同学常常被校长召去,他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讲话。这是我初进国专时所受到的感染,非常之深。以后听唐先生讲经书,当然更加一步步深入。我之所以能够略知一点所谓国学,就是这样渐渐地知道的。
唐先生一生学问中最了不起的地方在哪里?他办了交通大学。这时还没有设立系,他设立了三个科,还兴建了图书馆。他对物质文明是非常注意的。他在那时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就是后来的外务部、外交部)管理和俄国打交道的事务。他老先生居然念起俄文来了,不是随便学学,会讲几句俄语就算,实在用功,往往念到深夜,并且校对中俄文本条约。他的眼睛坏掉,和念俄文很有关系的。后来他曾跟随当时的亲贵到世界各国去,他有部著作叫《英轺日记》,前面一篇序文,写得真好。(唐先生非常佩服我的老师沈子培先生,唐先生也拜沈子培做老师。我是沈寐叟最小的学生,唐老夫子高兴时拍拍我的肩膀:“我跟你是同门啊!”那我怎么敢当。)这篇序文经沈子培先生修改过,是用非常古雅的文笔来写当时的世界大局的。所以他办交通大学是非常高兴的。他决不是拘拘于本国的文化,他还要综合全世界的文化。所以我说,他重视物质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办交通大学。
以后又在无锡办国学专修馆,就是后来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把我的母校提高了名称,叫无锡中国文学院。唐先生前后办了三十多年。我们这个学校,只要有好的老师,唐先生总是千方百计地请来,所以我们学校里培养的人才是很不差的。
现在纪念唐先生,无锡修了茹经堂,成立了唐先生的纪念馆。我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天生哲人,合物质精神文明于一冶。”我想,这一句话很能够表达唐先生学问的大概。
前言/序言
序
复旦大学 蒋凡
应邀为《唐调正声》序,实感任务艰巨而诚惶诚恐。民国年间,交大及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先生,创唐文治读文法,其吟诵诗文,或低回曼吟,或激越慷慨,声遏行云,名动天地,世称唐调。为莘莘学子吟诵教育,唐校长事必躬亲,知行合一,因而影响巨大而无可替代。余生亦晚,无缘亲炙夫子之教;而唐校长亲自培养的无锡国专学生,都曾于课内外聆听夫子吟诵,获其薪火真传。但惜乎时光流逝,历史无情,唐校长昔日耳提面命的嫡传弟子,健在者已寥若晨星,成国宝级人物。因此,抢救唐调,已成历史使命,噫嚱危乎而时不我待。鄙人亦年逾八五,衰朽之年,力之所及,愿与诸君共勉,为抢救这一非遗的文化遗产而尽其心力,以作芹献。
二〇二一年四月,我曾赴苏州大学参加“无锡国专”与中国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学术论坛。在会议进程中,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提出了要求恢复无锡国专通识教育的倡议,当然,唐调吟诵教育,也是其中的热门话题。我也积极附议。我想,只要热心者努力奔走鼓呼,相信一定会感动“上帝”,光明在前。上海市市北中学杜亚群老师,受昔日无锡国专沪校教务长王蘧常先生哲嗣王兴孙之托,策划编辑了《唐调正声》,以完成萧善芗(九八高龄)、陈以鸿(年逾百龄)诸先生的一大心愿。人们翘首期待《唐调正声》的诞生出版,各以心香一瓣,纪念茹经夫子并其入室嫡传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