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020191369
-
书名
出仙入凡说封神
-
作者
陈洪 著
-
出版社名称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定价
55.00
-
开本
32开
-
出版时间
2025-01-30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封神演义》在诸多古代神魔小说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西游记》。这部书看似通俗,却有着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
姜子牙的历史地位经过了哪些曲折变迁?神秘散仙陆压与陆西星有何关联?哪吒何以成为“魔童”?黄飞虎与关羽的形象有何相似之处?苏妲己只是“红颜祸水”吗?……本书《出仙入凡说封神》由著名古典小说研究名家陈洪先生撰写,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浅出为宗旨,揭示《封神演义》中一些有料的、有趣的蕴涵,以期增进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
作者简介
陈洪,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曾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等。担任《文学遗产》等报刊编委,《文学与文化》杂志主编。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等,著有《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亦侠亦盗说水浒》《“西游”新说十三讲》《红楼内外看稗田》《中国小说通史》《中国文化导论》等。
目录
绪言
品榜说封神
太公在此
散仙陆压的神秘话题
从“女妖”到“妖女”——拓展的苏妲己话题
哪吒:“封神”人物系列中最复杂的形象
哪里来的黄飞虎
尴尬的辈分:“燃灯”“惧留孙”与“三大士”
魔幻世界的魔幻人物
魔幻世界的魔幻器物
三部奇书——《封神》与《西游》《西洋》打擂台
极致的“准复调”之作
余韵:从昆仑到蜀山
阅读书目324
精彩书摘
太公在此
一部小说能够广泛传播、世代流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塑造出几个独特的人物形象。而如果它们成为普遍接受的文化符号,那就更是会“人”与“书”并垂不朽。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李逵与鲁智深,《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关羽与曹操,《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与孙悟空,而《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也莫不如是。
这方面,《封神演义》要稍弱一些,但也有在民间产生广泛影响的人物形象,乃至成为文化符号的角色,如姜太公、苏妲己、哪吒。这三个人物当然不完全是小说的原创,但小说集旧说而加工改造之,如同关羽、曹操之类也都是如此,即从有限的历史材料里破蛹化蝶,终成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
如果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上古典籍中——《易》《书》《诗》《礼》《春秋》,以致《论》《孟》《史记》《汉书》,等等;他的荫泽使一片边疆荒夷之地成为经济最为富庶、文化最为发达的诸侯国;他本人在近千年中享受着帝王最高礼遇的祭祀,与孔老夫子分庭抗礼;他又长时期成为文人歌咏的对象,连诗仙、诗圣都表达过深情的向慕;他在儒家与道教都被尊崇,其名号更是成为民间祈福避邪的符号;可是,他在民间传说中又有小丑般的形象,成为背时乖运的代名词;这种双重形象在文学作品中被统合到一起,成为民间五百年里影响深远的文学形象之一;这一形象竟又反转来渗透到百姓的宗教生活中,成为文学与宗教互动的案例。
具有如此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历程的历史人物,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可能只有一人而已。
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姜子牙!
显赫身份——封神大业的“全权代理人”
《封神演义》是把历史演义与神魔斗法结合起来的一部特殊小说,神和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分营设垒来争高低、斗输赢。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希腊神话倒是有几分近似。而像这样历史与神魔各占一半而又紧紧纠结的作品,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似乎仅此一部(《女仙外史》略有此意而程度远逊)。
把这两部分内容“粘结”到一起的重任,就是由“姜太公”这个形象担当起来的。
担当重任的“姜太公”,据《史记》其姓名当为“吕尚”,尊称为“太公望”,而民间则俗称姜子牙。在小说中,他的“身份”是非常显赫的。
先来看看他在人间的“身份”。
小说写周文王(当时是西伯侯)用极为隆重的礼仪到磻溪——姜子牙隐居垂钓的地方请他出山,请来入朝即封为“右灵台丞相”,把朝政完全交付。到了武王时,进一步加拜其为“大将军”,“付以黄钺、白旄,总理大权,得专阃外之政……得专征伐”。而这整个拜将的仪式,前前后后就写了四千余字,如:
吉辰,武王带领合朝文武齐至相府前。只听里面乐声响过三番,军政司令门官放炮开门,只见三声炮响,相府门开。宜生引道,武王随后,至银安殿。军政司忙禀请元帅升殿:“有千岁亲来拜请元帅登辇。”子牙忙从后面道服而出。武王乃欠身言曰:“请元帅登辇。”子牙慌忙谢过,同武王分左右并行至大门。武王欠身打一躬,两边扶子牙上辇。宜生请武王亲扶凤尾,连推三步。后人有诗赞子牙末年叨此荣宠,诗曰:
周主今朝列将台,风云龙虎四门开。香生满道衣冠引,紫气当天御仗来。统领貔貅添瑞彩,安排士马尽崔嵬。磻溪今日人龙出,八百开基说异才。
话说子牙排仪仗出城,只见前面七十里俱是大红旗,直摆到西岐山。西岐百姓扶老携幼,俱来观看。
真可谓“备极荣宠”“位极人臣”了。用这么多篇幅铺陈渲染一场登坛拜将的仪式,无论正史还是稗官,似仅此一例而已。
再来看他在仙界的身份。
按说姜子牙只在昆仑山修行了四十年,比起那些动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修道者,实在是“幼儿园”的资格。但是,他的辈分却很高,是阐教领袖元始天尊的及门弟子,与千年以上道行的广成子、赤精子同一班辈。而且,他是全权代理元始天尊斩将封神的使者。元始天尊一再强调:“你与我代劳封神”,“与吾代理封神”。在姜子牙登坛拜将之后,元始天尊特意赶来为其饯行,并亲自奉酒三杯。这样的礼遇是其他弟子从未享有的。为了显示其“代理人”的权威,元始天尊还把自己的坐骑四不相交给姜子牙乘骑,把玉虚宫镇宫之宝——杏黄旗交其使用。作品特地渲染此宝的威力:
(太公)把杏黄旗招展,那旗现有千朵金莲护住身体,青光不能下来。此正是玉虚之宝,自比别样宝贝不同。
“自比别样宝贝不同”,是说杏黄旗的珍异,也无形地表现了姜子牙特殊的封神使者身份。
“师尚父”:历史文献中的姜太公
这两重显赫的身份,虽然是小说家言,却与历史文献中姜太公的身份大体相称。
历史文献中的姜太公是身兼多种形象典型的人物:
首先是伐罪吊民的功臣、主谋。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杰出军事家,乃至猛将的形象。
其次还是安邦治国、开疆拓土的政治家。在文人的书写中,又成了“王者师”的“首席代表”。
还把他渲染为“高尚其事,不事王侯”的典型,以及大器晚成的“励志”典型,等等。
我们不妨简单地浏览一番。
记述姜太公事迹最完整的是《史记·齐太公世家》: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今按:即“干”,干谒)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今按:即“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犂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前言/序言
绪 言
陈 洪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特别是在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中,其影响仅次于《西游记》。而这部书看似通俗,却有相当丰富、复杂的文化蕴涵。本书就是要揭示其中一些有料的、有趣的蕴涵,增进读者对相关文化传统的了解。写法上以严谨、严肃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深入浅出为宗旨,写成一部有知识、有思想、有可读性的文学 /文化读物。
《封神演义》的男主角姜子牙,经由小说的描写,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姜子牙原本是知名度甚高的历史人物,《孟子》中是“诛独夫”的正义的化身,《史记》中是“帝王师”的范例,唐肃宗之后成为官方的“武圣”,年年享受与“文圣”孔子老先生同等的皇家祭祀。但到了明代却被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黜”,在“冷宫”中寂寞了将近二百年。而经由《封神演义》的创作与传播,这个历史人物在全新的躯壳中复活了。而小说所加的喜剧色彩与神职功能成为社会传统中广为接受的内容。
《封神演义》的女主角苏妲己,同样经由小说的描写,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成为“妖女”的共名。在中国文学史上,“妖女”大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好”妖女,以《白蛇传》的白娘子为范例,以《聊斋》的多数狐女、金庸笔下的系列“小妖女”为“扩展版”,主要的特征是为爱情而挣扎、而牺牲;另一类则是“坏”妖女,以《封神演义》的苏妲己为范例、为极致,主要特征是迷惑男人、恶毒凶狠的“红颜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