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48.00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白凝 著 花城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以叶嘉莹的生平足迹和对诗词的研究为核心内容,讲述了她跌宕起伏但与诗词为伴的一生。

  叶嘉莹在经历了幼时的安定、婚姻的坎坷、异乡的孤苦、丧女的悲痛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寄情古诗词,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者。

  作者简介

  白凝

  文学硕士

  畅销书作家

  崇尚古典文化,热爱文字和写作,笔墨清雅。

  平日也喜欢翻阅古书古信,善于挖掘历史细节里的情感内涵。

  著有《我在等风,也在等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等作品。

  精彩书评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传统文化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而《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传承与推广,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价值。这本书不仅是对叶嘉莹先生个人的致敬,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呼唤,激励着我们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让古老的诗词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郎永淳

  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不为名利所动,只为诗词文化之传承,这就是叶嘉莹。“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她用自己丝丝缕缕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就让我们顺利地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一种精神与情怀,也感受到一种震动。——著名作家、诗人黄亚洲

  叶嘉莹先生“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独特的人格魅力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本传记深入而细腻地触摸她的内心世界,再现她在苦难面前的豁达和从容,推崇她在学术研究中的严谨和执着,使我们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升华。——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得主徐锦庚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河般闪耀,叶嘉莹先生无疑是其中之一。读完《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心中满是对先生的敬佩与赞叹。——畅销书作家夏墨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故乡是一抹残梦

  第二章 最美的年华,读最美的诗

  第三章 远方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

  第四章 游历中的诗篇,且行且吟

  第五章 初心在归处

  第六章 叶落归根再出发

  第七章 若有诗书藏于心

  第八章 思接千载,传承古诗词之美

  后记

  精彩书摘

  试读章节

  如梦韶光里,一抹纯真的梦停驻于心底,无论走多远,都未曾湮灭。绿水清风,三千繁华,都是人世间最可爱的模样。盛夏六月里,一朵富贵花,正于人间徐徐绽放。

  那是民国十三年(1924)的北京城,位于西城区察院胡同13号一栋宽敞的四合院里,正传出悦耳的婴儿啼哭声。

  这个初临人世的女婴降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大门上方的那块匾额,用黑底金字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这便意味着,从一出生,她便与“学问”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生儿降临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叶家宅院的上空,尤其是女婴的伯父,因为刚刚痛失爱女,所以更加珍视侄女的到来,看着她天真的笑靥,便能稍加抚慰自己的丧女之痛。

  家人为女婴取名叶嘉莹,她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一,母亲说,六月是荷花的生日,于是,她的小名便叫“荷”,父母常常亲昵地叫她“小荷子”。

  叶嘉莹家的显赫,并不只是由于门口悬挂的那块匾额,她名字中的“叶”来自满族姓氏“叶赫那拉”。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一个故事:

  相传早在元末明初时,叶赫那拉家族便已世代聚居在东北的叶赫河边,是蒙古裔的满族人。一日,爱新觉罗家族来战,草原上就此燃起烽烟。双方在叶赫城外开战,最后,叶赫那拉氏打败了爱新觉罗氏,从此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叶赫那拉氏也从那时起,成为女真族的大姓。

  到了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率领爱新觉罗氏再度与叶赫那拉氏交战,那场惨烈的战争以叶赫那拉氏战败而告终,草原上的形势从此骤变。

  努尔哈赤打败了叶赫部,但只灭其国,不亡其民,将叶赫部的军民和土地全部编入旗籍。从此,叶赫部名存实亡,成为满族姓氏之一。

  清政府被推翻后,许多满族人改为汉姓,叶家的这一支,便选了“叶赫那拉”的首字为姓。他们不只姓着汉族的姓氏,更爱汉族的文化。

  与叶家同籍的,还有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990年,76岁的叶嘉莹写成长文《论纳兰性德词》。这是一篇特别的著作,她将纳兰性德的词结合到自己生活、读书的不同阶段之中去品读。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