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100234269
-
书名
牛津全球书籍史(插图本)
-
作者
詹姆斯•,拉文 著
-
出版社名称
商务印书馆
-
定价
148.00
-
开本
16开
-
编者
[英] 詹姆斯·拉文 编
-
译者
李家真 译
-
出版时间
2024-11-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对书籍史、
这是文字与图画的历史,也是印刷和制造的历史
这是发行与传播的历史,也是阅读与接受的历史
16位来自哈佛、剑桥、牛津大学等名校的学者联袂撰写
160余幅珍贵插图,呈现5000余年的书籍发展史
新视野、新知识、新写法、新审美、新气象
呈现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即时间藩篱和地理藩篱。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十六位权威学者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将书籍五千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绘成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
作者简介
主编 詹姆斯·拉文(JamesRaven),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士,创桥书籍项目信托基金会主任,埃塞克斯大学现代史荣休教授。
译者 李家真,川人,一九七二年生,曾任《中国文学》执行主编及《英语学*》副主编。写有大量随笔,译有《泰戈尔英文诗集全集》《纪伯伦诗集》《丘吉尔传》《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王尔德小说童话全集》《培根随笔全集》《瓦尔登湖》《两河一周》《鳕鱼海岬》《缅因森林》《呆厮国志》《论人》《论批评·云鬓劫》等作品。
目录
作者简介 ................................................................. ⅲ
书籍史时间线 ............................................................. ⅴ
第一章 导言.....................................................詹姆斯·拉文 1
第二章 古代世界..............................................埃莲诺·罗布森 27
第三章 拜占庭............................................芭芭拉·克罗斯蒂尼 61
第四章 中古时期及现代早期的东亚..............................辛西娅·布罗考 97
第五章 中世纪西欧............................................ 大卫·朗德尔 129
第六章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詹姆斯·拉文 戈兰·普鲁特 159
第七章 信息管理................................................ 安·布莱尔 197
第八章 伊斯兰世界.............................希拉·布莱尔 乔纳森·布卢姆 227
第九章 启蒙运动及大革命时期..............................杰弗里·弗里德曼 257
第十章 南亚地区.............................................. 格雷厄姆·肖 293
第十一章 工业化时期..................................玛丽 - 弗朗索瓦·加欣 329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日本及朝鲜..................克里斯托弗·瑞德 威廉·斯蒂尔 363
第十三章 全球化..........................................爱娃·赫蒙斯·沃顿 399
第十四章 书籍变形记.........................................杰弗里·施纳普 423
扩展阅读 ............................... 450
图版目录 ............................... 464
图版来源 ............................... 470
译名对照表 ............................. 475
精彩书摘
导言
一
说到“书籍”的时候,我们多半认为自己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书籍包含一些字句、一个书封和一个书脊,有时也包含一些图版,如果是参考书的话,多半还包括一份目录,外加一堆索引。我们本能地认为书籍都是印出来的。而且我们知道,书籍遍布整个世界,一般说来有人阅读。稍微想想我们家里的书籍,或者是某座堂皇古建筑里那些塞满书架的物事,我们还会意识到,没人阅读的书也很多。不管读没读过,也不管读过多少次,书籍总归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生活资料,往往还具备令人感到宽慰或愧悔的效力。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阅读特定的书籍,完全可能产生改变人生、启迪思维、骇人心目或予人开解的效果。但你若追问书籍到底是什么,心中浮现的通常是一个物质化的形象。作为知识、教益和消遣的载体,书籍的物质形态一方面十分易于辨识,一方面又各具文化特色。
近些年来,由于数字媒介的发展,我们对于书籍的传统认知已经有所动摇。次第问世的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和滚屏文本,样样都在挑战我们关于书籍构成、功用和目的的固有观念。我们编发短消息,将“text”(文本)名词动用,使用并定制电子图书,创建我们自己的出版物,并且对这类出版物拥有看似充分的控制权。大众及学术评论家纷纷立说,探究实体媒介与数字媒介之分,纸张与像素之别。电子图书带来种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及求知体验,这些体验极大地撼动了我们原有的认识,不光涉及知识的物质形态,还涉及知识的定义、构成和传播方式。
除此而外,关于书籍的性质,我们的固有观念还面临其他一些古已有之的挑战。如果你是在装订成册的纸张上阅读这本书里的这些字句,说明你跟“书籍就是本册(codex)”的观念脱不了干系。“codex”一词源自拉丁词汇“caudex”(意为“树干”“木块”),通常的定义是“一种簿册,由若干纸片、兽皮纸、纸莎草叶或类似材料构成”。这个词一般指涉手写抄本,同时又业已成为印刷书籍的代称,为西方世界所公认。但我们若是放眼全球,便会发现在古往今来的各个社会当中,书籍曾经拥有且依然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态,尽管在现代的全球交流及相互了解成为现实之前,人们并没有对书籍的不同形态和功能进行深入的比较,就算有过这方面的探究,终归也只是极少数人的学问。
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也就是时间的藩篱和地理的藩篱。接下来的章节将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黏土书版,一直讲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版。任何此类著作也不敢妄称面面俱到,但为本书撰文的16位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学术权威,确实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新鲜的视角,有助于读者借由对比加深认识,了解书籍在彼此大相径庭的各个社会中曾有和现有的意义。书中附有为数众多的图版和文字说明,不啻一份与正文平行的叙述,为书籍史的各个侧面提供了实例。本书正文之前的“书籍史时间线”(详见第ⅴ页),则可使读者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书籍生产和阅读历史当中,存在怎样一些出人意表的巧合和反差。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对过往的写作及出版实践认识狭隘,抱有一些相对地域化的观念。这条时间线虽只列出了全球书籍史上的重大时刻,但应当能产生促使我们停步反思的效果。
实在说来,本书展示的是书籍如何在世界各地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重塑,不断革新。本书各个章节呈现了书籍的各种恒定形态和残存形态,书籍演变的各个关键时刻,以及异质功能和异质材料的长期共存。书籍的发展一方面存在差异性,一方面又存在共时性,两者都要求我们追根究底:新起的特定形式和用途,是否出于替代并改良旧有形式的需要?全球各地的书籍若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相同的演变,各地的演变又似乎互不相关,此类演变可否归因于彼此类同的基础条件,比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帝国的收缩或扩张,政治和智识的昌明或式微,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相应重估?
除此之外,本书还着重强调了一些较比陌生的学术领域,其中许多都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究。此下章节汇集了近些年来的诸多研究成果,但在世界各地,比如说非洲、中亚和环太平洋部分地区,关于书籍的创制和阅读,还有为数更多的未知事物在等待我们的发现和认识。而在中国和俄罗斯,即便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前辈学人的书籍史研究成果仍未得到充分的整理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