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14522891
-
书名
人性博弈
-
作者
李尚龙 著
-
出版社名称
中国致公出版社
-
定价
69.80
-
开本
32开
-
出版时间
2024-11-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努力就会有收获吗?三十四岁的李尚龙说:“三十岁之前,你需要做的是努力;三十岁之后,你则必须明白该如何选择。”经历了事业的跌宕起伏与抉择,他明白了掌控人性对于成事的重要性,毅然决定用三十堂课来跟大家分享什么才是人性。
他把这三十堂课分成六大主题:了解人性本质、看清人性善恶、厘清人际关系、实现爆发成长、解决人性困惑、利用人性成事。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他结合二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展示了人性之力在人生各个阶段和大小事项中的关键作用,既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也为我们指明了掌控人性、顺利成事的根本方法。
作者简介
李尚龙
百万畅销书作家,连续创业者,国家开放大学人工智能客座教授,多伦多大学人工智能专家。
代表作《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畅销三百万册,被翻译成十一种语言。小说《刺》《人设》《朝前》被改编成电视剧。
目录
第一章 理解人性,才能不走弯路
01斯坦福监狱实验
身份对人有多重要? / 003
02 阿什实验:
人什么时候会从众? / 014
03 车祸记忆实验:
你看见的世界是真的吗? / 026
04 认知失调实验:
怎样让你的人生有意义? / 035
05 三胞胎实验:
环境对人有多么重要? / 046
第二章 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
06 左撇子实验:
人为什么会说谎?/ 059
07 “韵律0”实验:
人什么时候会爆发出可怕的恶?/ 069
08 撒马利亚人实验:
人为什么会表里不一?/ 078
09 利他行为动机实验:
人什么时候会利他,什么时候会自私? / 083
10 霍桑实验:
人怎样才能表现得更好?/ 092
11 街头音乐家实验:
怎样表现出更大的价值? / 100
第三章 人际关系中的底层逻辑
12 海岛文学实验:
你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109
1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性需求的最高层次是什么? / 120
14 米尔格拉姆实验:
怎么去防范PUA?/ 129
15 电击狗实验:
别让自己习得性无助/ 139
第四章利用好人性,实现爆发式认知成长
16 透视人性:
如何避免被洗脑?/ 147
17 鸟笼实验:
你所拥有的一切都在困住你/ 156
18 波波玩偶实验:
如何利用人性去和原生家庭和解?/ 163
19 立足生活:
用十条底层认知逻辑改变一生/ 171
20 自我突破:
养成二十个好习惯健康生活/ 180
第五章看透人性本质,过从容的生活
21 人性本色:
人为什么会自卑?/ 191
22 认知觉醒:
为什么别人不尊重你?/ 201
23 思维突破:
怎么迅速与人搞好关系?/ 205
24 吊桥实验:
TA为什么会爱上你?/ 212
25 口红效应:
人性和消费主义/ 220
第六章顺着人性成事,逆着人性成长
26 钢琴楼梯实验:
为什么你的学习效率低?/ 229
27 棉花糖实验:
决定你成就的是天性还是环境?/ 235
28 人种歧视实验:
怎么让孩子变成好学生?/ 242
29 沟通话术:
怎么让别人信任你?/ 248
30 掌控人性:
用反人性的方式去成长/ 253
精彩书摘
03 车祸记忆实验:你看见的世界是真的吗?
讲这个实验之前,我还是要先跟你分享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我们班几乎所有同学都来了。大家聊得很开心,聊到那时候我们班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同学,他上课总是咳嗽,然后咳着咳着就冲出去了。后来他被安排在离后门最近的位置,因为好出去。我们下课的时候,总在厕所里看到一摊血,都是他咳出来的。他有很严重的肺病,后来在高二那一年离开了我们。这位同学的离世,对我和很多同学而言都是第一次经历死亡教育。
老师为他开了追悼会,追悼会的具体情形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当时看到他的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张照片上的人再也不会动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他咳嗽的声音了。追悼会有一个环节,我们几个学生代表去向他的遗体做告别。我只记得他就躺在那儿,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其余的则记不清楚了。很久以后,当我和那几位同学在同学会上说起见他最后一面时他衣服颜色这个细节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个人脑子里所记住的衣服颜色都不一样。
当年我们去的有十位同学,这次同学会来了六位。这六位同学中的其余几个人,有的人记得是绿色,有的人记得是红色,有的人竟然记得是白色,跟我相同的几乎没有。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就牵扯到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主题:我们的记忆是会欺骗我们的。下面,我来和你分享一个很著名的关于人性的实验。
1974年,两位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撞车实验,看事件的结果是不是会影响目击者的记忆。在这次实验中,所有被试者都看了一个相同的视频,接着,大家想象自己就是这场车祸的目击者。
然后他们被分成了几组。接下来就是“记忆窜改”的过程。实验者随后问被试者:撞车的时候车辆的行驶速度大概是多少?让大家去预估,只是在不同的组里,实验者问被试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所用的动词发生了变化。第一组问的是:这辆车“擦上”另一辆车的时候速度是多少?第二组问的是:这辆车“碰上”另一辆车的时候速度是多少?第三组问的是:这辆车“撞上”另一辆车的时候速度是多少?结果,用“撞上”来提问的这一组被试者回答出来的平均速度最高,“碰上”次之,而“擦上”组回答的平均速度是最低的。尽管大家看到的都是“撞上”,并且车都被撞坏了,但他们最终描述出来的速度完全不一样。
这一方面说明了锚定的作用,即人们在对将来某件事做出预估时,习惯于把它和过去已有的预估经验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判断和记忆是多么不靠谱。
这让我想到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效应——曼德拉效应。曼德拉曾经在狱中待了二十七年,1990年出狱,在此期间南非跟中国没有任何的外交关系。曼德拉获得自由之后,于1994年5月正式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南非和中国正式建交,我们现在跟南非有着友好的外交关系,这位曼德拉总统功不可没。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的住所中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但奇怪的是,当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全世界各地的人发现他们对曼德拉的记忆都出现了偏差,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有了不同的记忆。很多互不相识的人回忆,说他们好像看过一部纪念曼德拉的电影,甚至很多人对电影的名字和内容的记忆都一样,最令人诧异的是,网上竟然还有与他们的“错误”回忆相佐证的海报,还有很多人在网上聊到关于曼德拉的细节都无比相同,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实际上,这部所谓“很多人都看过”的电影从来没有人拍过。后来,无数的心理学家发现,曼德拉的故事已经蔓延到了很多人的脑海中,但每个人的记忆都不同,这种现象就被心理学界称为“曼德拉效应”,它是指对事情持有错误印象的一种心理学效应。而这个效应,现在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是对记忆“靠谱性”的一种打击。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头一天的很多事情,今天竟都记不清楚了,尤其是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在脑海中慢慢地被扭曲成了其他模样。这也告诉我们,记忆其实并不可靠,我们的记忆很多情况下处于失真的状态。这也是人性的弱点。
石黑一雄写过一本书叫《被掩埋的巨人》,书的开头写了一场大雾,这大雾其实就象征人们的记忆,有时是对真相的模糊和掩埋。
我们经常向一个人求证一件事,当那个人斩钉截铁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后,我们就相信了;但当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记忆是被扭曲的,这时你是否能常保持一丝怀疑态度呢?
我经常跟一些朋友在吃饭时聊到三年前甚至两年前的事情。我们讲的都是彼此在场的事,但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不仅细节不一样,连动机都不一样,甚至有时候连大方向都不一样。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还是要从曼德拉效应说起。
对于曼德拉效应,有三种假说。第一种叫多元宇宙学说。如果你看过《蜘蛛侠平行宇宙》你就会知道,假设存在着与我们当下既相似又不同的平行宇宙,不同的平行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你,那么当平行宇宙之间互相影响时,就产生了曼德拉效应。
第二种假设是未来人类有了足够强大的科技,人们能够像哆啦A梦一样穿越回过去,修改历史留下的漏洞。未来的人们穿越回过去与现在,修改了历史,导致一些事情发生了变化。但是只有部分人的记忆被改变,很多人的记忆没有改变,所以这种集体记忆错乱只会发生在部分人的身上。
第三种假设就是神经元错误链接了。而且很巧合,很多人的神经元都发生了错误链接。
我更相信第三种假设,因为人的大脑就是有这样的特点。比如当你喝酒喝多了的时候,你总能把几件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当你睡觉做梦的时候,在你的潜意识中,毫无关系的几件事互相组合,变成了一出光怪陆离的新戏。
人们在追溯记忆的时候,也在伪造记忆。想想看你多次回忆的事件,比如你分手、失恋、失业的某一个下午,你会不停地强调这种悲伤的感觉,好像当时你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带着“悲剧的氛围”,但实际上你那一下午的经历在外人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切都是如常的样子。但在你的脑海里,那一下午的各种细节被慢慢地修改,变成了一场悲剧。比如你跟你的朋友说,你之所以分手是因为你被抓到劈腿了。在你讲述的过程中,你的朋友会告诉你,劈腿这件事儿还有什么好说的,是你错了!他会先批评你的错误,然后再安慰你。那么当你第二次跟其他朋友讲的时候,你可能干脆掩盖了你劈腿的事实,只说分手是因为你们的感情淡了。所以你看,每一次讲述的过程中,人们都会表达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新的理解,从而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编辑。在编辑的过程中,这个故事的内容会被不停地修改,以至于到最后,你的这位前女友或前男友可能已经活生生地被你变成了一个坏人,而你也对此深信不疑。记忆偏差就是这么来的。
在一项实验里,实验者让一群被试者单独看一系列照片,这些照片充分表明一个小偷将别人的钱包放到了他的上衣口袋中。随后被试者听到了一些录音,这些录音说小偷把钱包放进了他的裤兜里。过了一会儿,实验者让被试者们开始回忆,大多数人都说,照片显示小偷把钱包放进了他的裤兜。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被错误信息误导了。这些错误的信息成了他们理解的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沉思者》那个雕塑是人像的手放在下巴上,但是很多人在模仿他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把手放到了额头上。我们理解世界,是依靠记忆的,但很多错误的信息会导致我们产生错误的记忆。不仅如此,很多过于真实的想象也会被当作记忆。比如,我经常做梦,有时我晚上做了一个特别逼真的梦,让我总感觉我好像真实经历过,曾在某时某地看到过一样的情景。甚至有段时间我很确定一定发生过梦中的场景,于是我问了我的父母,我是不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的父母也很确定我没有经历过。我还反复向他们求证,说我总是梦到自己小时候去过那里,但他们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去过。这并不是玄学,而是我的记忆产生了扭曲。
对于这个情况还有一种可能是,被强化后的信息其可信度会更高。就比如,因为我总是在做梦之后把它们记在纸上,所以信息被强化,导致记忆扭曲。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刚获得信息的时候,如果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很低,我们就会产生质疑。但如果你忘了信息来源,无法按照信息来源去对这个信息进行评估的时候,这条信息会倾向于成为你脑子里的一条可信度很高的信息。这是为什么我特别相信小时候我跟我姐姐总是打架,至于怎么打架的我却都忘了,但是我妈妈记得。我妈妈说话有些夸张,总是添油加醋地跟我说小时候我是如何跟姐姐打架的,但有趣的是,我和我姐姐都不记得了,所以我的脑海中好像真实存在了我与姐姐打架的记忆,但是具体细节则一概没有,只有对于妈妈描述的情景的陌生感。但她讲得多了,这种陌生的记忆也变得熟悉起来。以至于当她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时,我好像真的回忆起我曾把我姐打了一巴掌,我姐则拿凳子甩到我脸上一样。所以你现在应该知道:你的记忆可能在欺骗你,你的记忆可能并不靠谱。
那该怎么办呢?我有几条很重要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当你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你不要总是依靠记忆,要多去查找资料,去问相关的人,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场合去回忆。心理学中把它称为“自我觉察”,其中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存在失真是第一步,接受记忆被窜改是第二步。然后一定要去寻找一些客观证据,比如一些照片、视频、记录,用它们来证明你的记忆是否真实。如果没有办法去证明它是否真实,那就存疑吧,避免让错误的认知被深化。
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保持做记录的习惯非常重要。我经常跟大家讲:“今天”可能不是一个好日子,但它一定是个好故事。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每天都有可能面临无数的挑战、痛苦,甚至是绝望。这些事情并不好过,但随着你的记录,这些事情可能就拥有了别样的意义。经常有人问,你记得这件事情发生在几月几号吗?或者你记得你上个月的某一天做了什么事儿吗?我说我去年某一天做了什么事我都记得,这并不是因为我的记性有多好,而是因为我有记录的习惯。我不相信我的记忆,但是我相信我的记录。
第三,保持记录,持续记录,养成习惯。记录这种事情是会养成习惯的。在这次有关人性的分享里,我之所以能随时调出我脑海中的记忆,想到那么多相关的有趣的故事,并将其写成稿件,就是因为我本身有记录的习惯,让我能写出细节。
第四,最后请你一定要坚信,你的记忆是会失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就像这场车祸记忆实验,你身处其中的话可能也会被误导,主动接收到不真实的信息。所以你不要总是斩钉截铁地去证明一些事情,也不要经常莫名其妙地去保证什么事情是真的。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它的变化,其中包括你的记忆。
对于记忆,还是谨慎一些好。
思考题:你有没有过记忆失真的时刻?
前言/序言
前言
我想了很长时间,才决定花一些时间研究一个主题,并把我最近几年关于这个主题的阅读和研究的思考过程和结论分享给大家。
这个主题叫作“人性”。
我今年三十四岁,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坚信一件事:只要努力,就能有不错的收获。所以,我通过我的努力从体制内跳了出来,进入新东方,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三年之后,因为在线教育的兴起,我和我的几位合伙人纷纷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从影响一个班的几百位学生,到影响一个班的几万名学生。我也在二十四岁那年,通过努力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本书成了我的代表作,今天,它已经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语言,总销量超过三百万册。之后我在创作和创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猛进。感谢我的努力,让我在三十岁前突破层层阻碍,一路向前。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之后,我整个人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2020年,我开始创业。先是创业失败,我被迫从原来的公司离职,又开了一家新的公司。接着,我看着我的公司从几十个人慢慢缩减到几个人,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离开了我,只留下一位曾经在创业初期出过钱的小伙伴,以及两起仲裁案和一起官司。
其中一位发起仲裁的人,还是我亲手招进来的助理。我深夜无眠,突然明白:无论你曾经对他多好,给过他多少优待,只要你突然有一个月发不起工资,他的脸上就带上了恶意。换句话说,你请他吃一顿饭,他会感谢你;请他吃两顿饭,他会给你个微笑;请他吃一百顿饭后,他会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等你突然没请他吃饭了,他就会大怒:“你为什么不请下去!我都习惯了!”
那几个同事,我们也都没有再联系过。是的,不做同事,连朋友也做不了了。我还记得我在创业初期过生日的时候,身边七八十人,好几个房间都装不下。当我宣布创业失败时,我的三十三岁生日是自己一个人在海边度过的,只有寥寥几个朋友给我发来祝福短信。与此同时,我的创作也越来越糟糕,我开始写不出东西了。
因为我的底层逻辑在三十岁后被震撼乃至颠覆了,过去根深蒂固的想法放到今天竟然都行不通。比如我这么努力,每天废寝忘食,见那么多人,谈那么多合作,从来没有睡过一次懒觉,还热衷于锻炼身体、读书。为什么创个业,还是在这个鼓励自由创业的时代里,会摔得我痛不欲生?
我开始明白,我低估了人性。当你作为一个超级个体,你只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但当你开始创业,开始接触团队,你就必须知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你更需要了解人性。
在我三十岁那年,我完成了我的另外一本畅销书,叫《三十岁,一切刚刚开始》。我想鼓励自己,过去获得的成就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我还需要继续努力。但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我以为要扬帆起航的三十岁里,我的磨难和痛苦才刚刚开始——这倒也是另一种呼应——我经历了朋友的背叛、合伙人的出走,也经历了爱情里的欺骗、亲人的病重……这使我感到无比的孤独,我常常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坐在楼下痛哭,因为我深夜归家时竟发现自己忘记了带钥匙。我辗转反侧,不知所措。我痛骂人性的险恶,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害怕见人。
我生命转折的出现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很厉害的投资人,他就是橙啦App的创始人张爱志。张爱志跟我喝了一顿酒。他说:“你把你剩余的业务放到橙啦来做吧,你太不容易了,看着你又当爹又当妈太痛苦了。”于是我把我仅存的业务和人脉全部放进了橙啦App,把我还剩几个人的团队放到了这个几百人的大团队里。我如释重负,因为不用管人、不用管钱的生活太轻松了!我开始有了很多反思的时间。我也很感谢爱志对我的帮助。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要帮我,他笑了笑说:“我早期投了你几百万,可不能打水漂。”
唉,我还是对人性了解太浅。
2023年,我又完成了两本书的创作,每一本的销量都非常好,在各大排行榜排前几名。这两本书分别叫作《长大就是边走边选》和《远离消耗你的人》。这两本书都是我疫情期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读者们不知道的是,我在写这两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有一个词在晃着,它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冒出来,到了早上又会消失不见,这个词就是“人性”。
思量许久,我终于斗胆用三十堂课近十五万字的书稿跟各位分享,什么才是人性。我想讲透这个主题给你听,如果你也刚进入社会,或者不得不和很多人打交道,那么你必须了解人性,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这是我的血泪史,是我用无数的经历和经验总结出来的东西,也是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阅读、思考、写作的结晶,我将毫无保留地把它们分享给你。这也是我三十四岁之后对人生最大的感悟:人生不能只有努力,你还必须洞察人性,了解世间万物的规律,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说三十岁之前,你更需要的是努力,那么三十岁之后你必须明白该如何选择。比如我在创业初期,如果选择合伙人的话,前提条件是每个人都要出资;那后面再遇到挫折时,散伙的可能性将减少很多。再比如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不发朋友圈诉苦,不自怨自艾,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落井下石。因为一个弱者往往没有太多被怜悯的机会,这个世界对强者可能更加宽容,原因是他们本来就强。而对弱者,你的一次哭泣都能成为你失败的证明,因为人性的底层逻辑对弱者往往是残忍的。
再比如,你经常会纠结一个人说的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但当你明白了人性的本质,你一定会形成一个思维模型:要么证实,要么证伪,要么存疑。而一个人长大后真正的变化,就是不再执着地去追求一件事情的真和假,而是可以包容真假之间的模糊度。这些都是我在三十岁之后的挫折与思考中领悟的道理。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懂的道理,我希望你可以不用经历我的挫折与磨难,就能领会生活的真理。为此,我查了很多实验,同时结合我的真实经历,把这门人性之课分成了六个章节,一一讲述给你听。
第一章我想让你初步了解人性。了解人性,才能不走弯路。我会跟你分享五个著名的实验,这五个实验是我从几百个实验中筛选出来的,是关于人性本质的实验。你看得越透,思考得越深刻,对人性背后的逻辑就会理解得越清晰。
第二章我要跟你分享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当你开始了解人性,你就会知道,可能你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能勾起别人的恶意,也有可能你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就能唤醒他人心中的善念。
第三章我会运用人性,跟你分享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我们大多数人的痛苦都来自人际关系,来自父母、家人、孩子,以及朋友、同事等。他们看似是陪着你成长的人,实则可能是消耗你的人。可当你从人性的角度开始去思考这些相处背后的逻辑时,一切就会变得清晰。他为什么跟你分手?他为什么爱上别人?他为什么会PUA你?他为什么会在你面前显得那么没有教养,而在别人面前又是另一个模样?当你开始用人性来理解对方的行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简单了许多。
第四章我要跟你分享怎样用人性实现爆炸式的认知成长。我会带你一起去思考:我们该如何防止被洗脑?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应该怎样更好地与人合作,更好地让别人帮助你?我们面对恐惧和痛苦时该怎么办?处理这些问题的底层逻辑,就是你实现认知爆炸式增长最重要的逻辑。可惜,我过了三十岁才悟出来。
第五章我要带你看透人性的真相,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从容地生活。为什么你会自卑?为什么别人不尊重你?怎么让人不讨厌你?如何让别人爱上你?怎么面对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你才能真正轻松地生活。
第六章我要跟你分享如何利用人性成事。是的,我想我是一个正能量的作家,虽然我的人生的确遇到了许多毁灭性的挫折,但好在我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以这本书来说,我在书中跟你分享了很多你可能不愿意面对的东西,但我并不是教你“玩诈”,而是希望你在了解人性之后,可以利用人性成事。当你意识到人一定是懒惰的,人性一定是贪婪的,这时你就一定不会逼迫自己延迟满足,而是在延迟满足的路上为自己设计一些及时满足的乐趣。当你知道自己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你的孩子每天的学习效果也很糟糕时,你就应该让自己和孩子的学习过程多一点正向反馈。有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把学到的内容讲出来,学习的效率也能提高很多。
有人问,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我无法在这一本书中给你绝对的答案,因为中国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人说“人性本身带有原罪”。对于我们来说,人性是可以在了解它、懂得它之后,让我们有一天能够掌控它、选择它的,这才是我写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
只有了解了人性,才能更好地成事。我经常说,所谓正能量,并不是一味地宣扬这个世界的美好,而是当你见过世间丑恶后,依旧坚定地相信美好。
为了创作这本书,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夜以继日,疯狂地查资料、读书、写稿。可能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观念的颠覆,觉得难以接受,但请你阅读时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案例?我是怎么处理的?这本书告诉我应该怎样去处理?我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