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21770162
-
书名
英伟达之道
-
作者
[美] 金泰(Tae Kim) 著
-
出版社名称
中信出版集团
-
定价
79.00
-
开本
16开
-
译者
董世敏 周康林 译
-
出版时间
2024-10-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首部授权采访图书,中英文版全球同步上市,唯一官方简体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本书全景呈现英伟达30余年艰难发展历程,首次公开了英伟达的核心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创新,多次濒临险境的绝地反击,以及未来的产业布局等。
★英文版预售即登上美亚各类新书榜首位,中文简体版也必将引爆国内市场。
★官方最大权限支持采访,集结大量一手权威素材。作者金泰深度关注报道英伟达30余年,是业内少数几个可以提前获得英伟达产品资料和简报的记者。为了本书出版,英伟达给予作者最大采访权限,从而深度采访了黄仁勋,英伟达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高管、员工,以及英伟达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CEO等100余人。
★ 首次公开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奥秘
※ 人工智能的大爆发,黄仁勋对未来科技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
※ 新型创新,跳下巨人的肩膀,脚踏泥地进行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
※ 扁平化的企业架构
※ 构建技术护城河
※ 产品光速更新与全生态布局
※ 突破创新者的窘境
※ 先于市场且服务市场
※ 精通技术且商业素养成熟的CEO
※ 光速工作和极致投入
※ 时时刻刻的危机感
★ 系统梳理总结出价值万亿美元的“英伟达之道”
※ 五大创新之道
※ 八大管理之道
※ 五大市场之道
※ 七大用人之道
※ 四大核心经营理念
※ 顶尖CEO的秘密“武器库”
★ 黄仁勋亲述成长经历和创新历程,多维度展现不为人知的“皮衣黄”
※ 黄仁勋亲述自己60余年的人生历程,他推崇的成功秘诀、商业创新中最重要的个人品质、企业管理中的独特智慧和方法,以及那些不为人知幕后故事和至暗时刻的艰难抉择。
※ 黄仁勋并非马斯克式的“技术天才”,却通过极致努力与顽强韧性,从底层一步步缔造商业传奇。
※ 黄仁勋的励志人生与“华人之光”带来价值认同感:悉数黄仁勋如何从一个性格内向的亚裔移民少年,成长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掌舵人,探索黄仁勋将个人风格嵌入英伟达的每一次决策。
※ 全书内含黄仁勋经典中英文语录。
★ 首次公开英伟达的未来产业布局和下一个宇宙级爆发点
※ 自动驾驶
※ 医疗计算
※ 数字生物学
※ 分子科学、结构预测和蛋白质设计
※ 优化细胞内分子功能的生成模型
※ 用AI模型接收疾病输入并产生治愈分子
※ 个人定制化药物
★ 随书附赠50多位科技、商业、管理、教育领域专家盛赞及长文深度解读
克里斯·米勒、摩根·豪泽尔、马修·鲍尔、张亚勤、魏少军、蔡树军、苏金树、汪玉、朱民、黄奇帆、贾康、赵璐、陆雄文、李伟、张军平、尹烨、肖风、傅盛、刘润、张俊、李迅雷、但斌、王庆、管清友、任泽平、洪灏、武超则、张继强、许英博、谢超、顾维灏、朱旭东、刘新华、杨鹏、盛国军、季宇、樊登、曾航、陈为、杨静、赵何娟、张一甲、万维钢、李翔、张国仁、张小珺、陈茜、刘世英、吴晨、潘乱、王大力……
内容简介
英伟达,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开发芯片和AI软件,为建筑工程、金融服务、科学研究、制造业等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2024年11月10日,英伟达成为史上首家市值超过3.6万亿美元的公司,超过苹果和微软,问鼎世界第一。
英伟达的成功究竟是一夜成名,还是筹谋已久?这本书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果敢决策和战略眼光为主线,全景呈现了英伟达30多年的艰难发展历程,首次公开了英伟达从图形芯片设计公司到AI芯片之王的成功秘诀,各个时期的核心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布局,以及多次濒临险境的绝地反击。同时,这本书也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大环境下,英伟达如何借势而上,维持其引领地位,以及未来的企业发展规划等。
黄仁勋作为亚裔移民因征服美国商业而为人们所尊崇,其地位堪比史蒂夫·乔布斯。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由华裔创立的万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掌舵人,黄仁勋的行事风格与美国其他公司的CEO都截然不同。这本书真实讲述了黄仁勋在技术革新、市场搏击、企业管理、人才招聘、股权薪酬激励中的独特智慧和方法,以及他的传奇人生和充满东方色彩的思辨理念等。
深度追踪报道英伟达20多年的科技金融记者通过对黄仁勋、英伟达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高管、员工、最初的风险资本投资者,以及竞争公司的CEO等100多位相关者的采访,用权威的一手材料,详细展现了英伟达的市场创新路径,对GPU和CUDA的研发与投入,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背后的逻辑,打破创新者窘境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始终保持领先优势。这些英伟达之道值得所有企业学习和借鉴。
作者简介
金泰(Tae Kim),《巴伦周刊》高级撰稿人。他从20世纪90年代起密切关注英伟达,是少数几个可以提前获得产品资料和简报的记者之一。在此之前,他担任过彭博社科技专栏作者、CNBC数字频道的投资记者,以及雅虎财经的在线编辑。在职业生涯初期,他在对冲基金公司担任过投资分析师。
董世敏,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北京邮电大学工科学士。十余年投研经验,上海述变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公众号董指导研究主理;“得到App”光伏行业课主理人;199IT研究顾问、芯鑫融资租赁公司产业专家。聚焦产业研究,撰写过多篇芯片和互联网领域的“千万级”阅读量的爆款文章。曾担任饭统戴老板创始团队、远川研究所所长、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温州银行投行部项目经理。
周康林,清华大学“江村学者”,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助理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青年研究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转型专委会委员,科技财经作家。
目录
第一部分:创业初期(—1993年)
—
01 痛苦与磨难
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会逃避任何事
乒乓球天才少年
为日常辛劳而自豪
伟大和聪明无关,而是来自品格
—
02 图形革命
编程天才
“秘密图形”团队
弃医从工
磨砺剑刃的辩论
GX大放异彩
被迫出走,另起炉灶
—
03 英伟达的诞生
三位联合创始人
充满诱惑的提议
公司名称的由来
个人声誉发挥关键作用
—
第二部分:绝地逢生(1993-2003年)
—
04 背水一战
首款产品蓄势待发
做得少但做得好,远比做得多更重要
经营公司是一项全新的技能
新的强大对手
破产边缘的创纪录速度和产品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05 横扫千军
长时间工作是追求卓越的必要前提
以“光速”工作
可能有人比我更聪明,但没人比我更努力
我们距离破产只有30天
必须干掉英特尔
第二名就是第一个失败者
胜负欲极强的小气老板
联手台积电
IPO暂停,再次力挽狂澜
持续领先的秘密武器
—
06 就是要赢
3dfx破产
用技术而非语言来挖人
黄仁勋的生意哲学:粗糙的公平
每股100美元时,我要文身
免费送卡与半路截胡
联合创始人普里姆辞职
我更强!我更快!你们无法打败我!
—
07 创新者的窘境
“运送一整头牛”策略
GPU横空出世
不计成本的投入,里程碑式的营收
英伟达的《小台灯》
历史上最糟糕的产品
内部威胁同样重要
—
第三部分:英伟达崛起(2002一2013年)
—
08 GPU时代
基于GPU的通用计算
让CUDA对所有人可用
从零开始建立新市场
助力学术资源的公平分配
英伟达的本质是商业公司
努力工作并不能免受批评
CUDA生态构建英伟达的“护城河”
—
09 磨炼造就伟大
我不喜欢放弃别人,我宁愿磨炼他们
扁平化的架构有助于培养卓越
使命才是老板
“五大事项”电子邮件法
白板展示胜于PPT
—
10 工程师思维
科技公司需要技术型CEO
CE0数学
你必须让自己对工作着迷
一步深渊,一步天堂
—
第四部分:迈向未来(2013年一)
—
11 点燃人工智能革命的火花
GPU成功的秘诀在于并行计算
让深度学习发挥作用的三样东西
最佳公关:反其道而行之的AlexNet
AIN人工智能,重塑英伟达
—
12 有史以来最好的收购之一
“最令人畏惧”的对冲基金
69亿美元赢得竞标
典型的英伟达式成就
—
13 未来之光
与核心利润背道而驰的长期研究小组
内部孵化器与“登月计划”
将技术潜力转化为商业机遇
坚持长期研发并成功商业化
—
14 大爆炸
宇宙级增长
超越同行的两个优势
下一个趋势
让人工智能惠及全世界
—
结语 黄仁勋之道
招聘和培养人才的伯乐
股权薪酬激励
卓越文化与团队协作
极致投入和信息透明
我爱英伟达
—
附录 黄仁勋语录
致谢
注释
精彩书摘
在黄仁勋的演讲结束后,我被带到凯克太空研究中心一间镶有木板的会议室,墙上挂满了飞行员、宇航员和总统的黑白照片,黄仁勋就在那里等我。在正式提问之前,我们闲聊了一会儿。我向他介绍了自己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是一名电脑游戏迷,也自己组装过电脑。在研究显卡时,我第一次了解到英伟达,并从此成为它的忠实用户。我还提到,早年在华尔街的一家基金公司任职时,投资英伟达股票是我的投资历程中的第一个大胜仗。
“真了不起,”黄仁勋一本正经地说,“英伟达也是我的第一个大胜仗。”
接着,我们对公司的发展历史展开了广泛讨论。黄仁勋知道, 许多前员工都带着怀旧情感来看待英伟达的起步阶段,但他不愿过分美化那段创业历程,以及他自己的失误。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你知道,我们有很多地方做得很差。英伟达并不是从第一天起就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花了31 年的时间让它变得伟大。它一开始并不出色,”他说,“你不是因为伟大才做出了NV1,也不是因为伟大才做出了NV2。”他提到的是公司最早发布的两个芯片设计,这两个设计几乎让英伟达陷入绝境。“我们自己挺了过来。我们曾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英伟达经历了几次濒临破产的时刻,但每一次,即使压力巨大, 公司也总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英伟达保留了一批忠诚的员工,许多人至今仍留在公司。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离开,公司在不断地吸纳新员工。黄仁勋说:“每一次危机都有人离开,但我们从每一次危机中重新振作,把公司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开始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如果在公司发展的前15年里, 黄仁勋根本没有参与其中,那就太好了。”随后他就笑了,这意味着他并不为公司当时的管理方式感到自豪,也不为自己那时的天真和战略思维的缺乏感到骄傲。
颇为有趣的是,我竟然为英伟达创始人的过去进行辩护。我指出,早期的一些决策—我已经在研究过程中了解了很多这些决策—并不全是糟糕的决策。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其中的一些错误和不可控的因素有关,或者超出了他和公司所能掌控的范围。事后看来,许多错误似乎不可避免。
“对,是这样的,”黄仁勋说,“我并不喜欢谈论我们的过去。”
我发现这是英伟达这家公司的普遍态度:公司文化不鼓励回顾过去,无论过去是错误还是成功,而是专注于未来—就像一块空白的白板一样充满了机会。但是,如果不了解英伟达的过去,你就无法真正理解它今天的成就。
本书是第一本讲述英伟达故事的书—而且是完整的企业故事, 并不仅仅是黄仁勋的故事,尽管他是这一切的核心。本书追溯了1993 年黄仁勋、柯蒂斯·普里姆和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在丹尼餐厅后排座位上共同创立英伟达的全部过程—对于任何从事科技行业的人来说,那都已经是多年前的往事。如果没有这3 个人的贡献, 英伟达便不可能诞生。黄仁勋的商业头脑和严苛的管理风格对英伟达早期的成功至关重要,普里姆在芯片架构方面的卓越才华和马拉科夫斯基在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也同样重要。
这是一个迄今已经持续了30 多年的故事。为了撰写这本书, 我采访了超过100 位受访者。其中许多人是英伟达的现员工或前员工,他们非常了解公司的内部运作模式。受访者包括黄仁勋、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以及大部分早期和现任的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受访者还包括最早投资英伟达的2 位风投家、科技行业的CEO、帮助英伟达制造和销售芯片的合作伙伴,以及那些与英伟达竞争但几乎总是失败的半导体公司。
通过这些采访,我开始理解是什么让英伟达如此特别。它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其技术优势,那只是一个结果而非根本原因;也不是来自因高市值而享有的财务资源和新机会。这不是某种神秘的让他们看到未来的能力,也并非单纯依靠运气。相反,这是一种独特的组织设计和工作文化,我称之为“英伟达之道”。这种文化,让员工既可以获得非同寻常的独立性,又得遵循最严格的要求标准;鼓励员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但又要求达到最高的质量;允许黄仁勋作为战略家和执行者,直接关注到公司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要求每个人展现出近乎超人的努力和心理韧性。这不仅意味着在英伟达工作的强度很高,还意味着黄仁勋的管理风格与美国其他任何公司都截然不同。
黄仁勋以他独特的方式管理公司,因为他相信英伟达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它自己—更具体地说,是每个成功公司都会面临的自满情绪,尤其是像英伟达这样有着长期优秀业绩的公司。作为记者,我见证了很多公司随着成功和业绩增长而变得功能失调, 大多是因为“办公室政治”,员工不再专注于推动创新或服务客户, 而是专注于推进他们上司的职业发展。这种竞逐行为让他们无法将工作做到最好,并且他们需要不断提防来自办公室内部的威胁。而黄仁勋在塑造英伟达时,就是要避免这些问题。
“多年来,我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地盘, 如何保护自己的想法。我创建了一个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黄仁勋说。他消除背后陷害、数据操纵和政治内斗的方式,就是公开问责,必要时甚至公开批评。“如果我们的领导者不为他人的成功而努力,或者有领导者剥夺他人的机会,那么我会直接说出来,” 他说,“我毫不介意去点名批评人。你这样做一两次,就不会有人敢再犯这种错误了。”
英伟达独特的文化可能听起来有些奇怪,即使在科技行业中也显得与众不同,但在我采访的所有英伟达前员工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公司基本上没有那种在大公司中常见的内部政治和决策不果断的情况。他们还提到,他们在离开英伟达后很难适应其他公司,因为在某些公司里,直接、坦诚的沟通很少见,也没有必须完成事情的紧迫感。他们也描述了英伟达不仅赋予他们权力,还要求他们履行自己的职业使命,而后者也是他们被公司雇用的必要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最纯粹形式的“英伟达之道”。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即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就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这是一种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动力。正如黄仁勋亲自对我说的那样:公司成功的秘诀无非就是“纯粹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