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86.00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李晓鹏 著 团结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李晓鹏博士此书,乃是当今学界百不一见之好书。读之,方知吾辈以往之见解可修正处甚多;读之,方知张居正何以斥江南士大夫最无天理;读之,方知李卓吾何以说读史时真如与百千万人作对敌;读之,方知顾炎武何以说认识晚明史不能只听东林党人的一面之词;读之,方知钱钟书何以说道学评史论政之言多不可信;最重要的是,读之,乃可以对士大夫集团的历史作用,对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对历代王朝之所以走向覆灭的奥秘有真正清醒的认识。读之,直可以开拓万古之心胸也!故此书之学术价值,可与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史学经典相媲美。纵有瑕疵,亦是瑕不掩瑜。以上评论,乃是我的真情实感,无半句溢美之言。

  ——原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历史学教授 许苏民

  内容简介

  本书以明朝后期的历史为论述核心,运用经济学框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明朝后期的衰落原因,以此揭示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规律。全书以明朝后期七位皇帝的治理情况为脉络,完整展现了明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直至覆灭的乱世图景;以明朝后期的变法为核心,讨论了明朝后期张居正、海瑞及崇祯皇帝等人锐意变法,但面对党争乱局和战争失利,一系列改革最终都走向失败,没能挽救明朝于覆亡的命运,并指出官僚腐败、明末党争是盛世转衰的重要原因。

  精彩书摘

  嘉靖皇帝:入继大统的藩王

  朱厚照死了以后,文官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彬抓起来判处死刑,还把那个

  葡萄牙使者也杀了。

  第二件事就是确定皇位继承人。

  朱厚照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明孝宗就朱厚照一个儿子。继承人只能在

  宗室里面找。

  明朝皇位继承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子,也就是正妻(皇后)所生

  的儿子,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在嫡子当中挑选最年长的继承皇位;如果没有嫡子,

  那就在其他嫔妃所生的儿子中选择年龄最长的继位。

  对于皇帝死后无子这种情况,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里面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

  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

  斩奸臣……”

  这个规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它是帝国制度的基石:选择皇位继承人只能根据血统而不能根据才干。因为血统是很客观的东西,而才干的标准太主观了:你

  觉得老大有才,我觉得老二能干,谁也说不服谁,而皇位只有一个,就会导致两

  边拉起队伍以拳头论英雄,很容易引起内乱甚至内战。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问题很多,但在古代社会也有合理之处。这个制

  度是明朝200多年政局稳定的基石。当朱厚照死后没有儿子,也没有留下继位遗

  嘱的时候,这个制度就开始发挥稳定政治的作用了——大臣和太后只能按照血缘关系确定继承人,不能自己选。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首先要找朱厚照的儿子,然后找朱厚照同父同母所生

  的兄弟,然后找同父异母所生的兄弟。都没有的话,朱厚照的皇位就没法被继

  承了。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往上追溯,去找他父亲明孝宗那一脉。明孝宗就朱厚照

  一个儿子,只能继续找明孝宗的弟弟。

  明孝宗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前面老大、老二都夭折了,没有成年,也

  没有儿子。剩下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的第四子,是明孝宗的弟弟中年龄最大

  的。朱祐杬此时也已经死了,但他有一个儿子,而且是王妃所生的嫡子,就是朱厚熜。因此,朱厚熜在法理上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伦序当立”,没有人能

  与之竞争。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朱祐杬已经死了,生前并没有当过皇帝。为什么皇位

  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而不是由明孝宗更小的弟弟来继承呢?因为嫡长子继承

  制度就是这样规定的。朱元璋生前,太子朱标已死,他就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

  朱允炆,就是为了尊重嫡长子继承制度,为后世儿孙做好表率。有朱允炆的例子

  在,朱厚熜继位的合法性就更加无可置疑了。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内阁首辅杨廷和上奏张太后——也就是朱厚照的生

  母——请求迎立朱厚熜为新皇帝。太后立即批准。这个过程杨廷和与皇太后都

  是照章办事,不是他们看中了朱厚熜,觉得这小子聪明能干,适合当皇帝。他们

  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后来朱厚熜与杨廷和发生冲突的时候,才能如此不给杨廷

  和面子。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欠杨廷和的人情,自己的皇位也不是杨廷和给他的。

  朱厚照去世的当天,张太后联合内阁一起颁布了以朱厚照名义写的遗诏:“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

  朱厚熜当时已经15岁了,父亲朱祐杬两年前去世,他还在守孝,突然接到

  通知,让他去继承皇帝位。朱厚熜于是带着少数亲信和中央派来的庞大迎驾团一

  起从湖北兴献王府出发,前往北京继位。

  刚到北京城外,就发生了一个问题。杨廷和给朱厚熜安排的是皇太子继位的

  礼仪:从东安门进皇宫,然后入住皇太子居住的文华殿,接受大臣的劝进,再登

  基做皇帝。朱厚熜对此很不满,因为根据遗诏,他是来北京继皇帝位,不是来当

  皇太子的。虽然所谓的遗诏也是杨廷和在朱厚照死后拟定的,但法理上那是朱厚

  照说的话,杨廷和无权更改。杨廷和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在给新皇帝“立规矩”:

  你要当皇帝,就得听文官大臣的话。

  朱厚熜拒绝从东安门进皇宫,于是停在北京城外不走了。官员赶紧通知杨廷

  和,杨廷和表示必须从东安门进,没商量。然后又通知朱厚熜,朱厚熜表示绝不

  从东安门进。两边就这样僵住了。

  最后还是张太后出来打圆场,说天位不可久虚,还是按照遗诏来,以皇帝身

  份进宫。杨廷和只得同意改变程序,由魏国公徐鹏带着文武百官往朱厚熜在城外

  的驻地劝进。经过三次劝进以后,朱厚熜表示同意即位。于是以皇帝的身份从皇

  宫正门——大明门进入皇宫。

  随后,杨廷和又进呈了他为皇帝写好的即位诏书,而且给朱厚熜阅读的时间

  很短,不断派人来催,赶紧定稿颁布。朱厚熜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改动,但是把杨

  廷和给他定的年号“绍治”改成“嘉靖”。

  这个改动有很深的含义。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是“弘治”,杨廷和定的“绍

  治”,就是要让新皇帝效法明孝宗,把弘治年间的德政发扬光大,希望他能像明

  孝宗一样对文官言听计从。而“嘉靖”中的“嘉”是美好的意思,起修饰作用,

  真正有意义的是“靖”字,带有拨乱反正、平定乱局的意思。朱厚熜用这个字非

  常大胆,因为当年朱棣造反,以藩王身份杀进京城赶走建文帝自己当皇帝,这个

  行动被朱棣称为“靖难”。朱厚熜也是外地藩王进京当皇帝,用这个字,一方面表示自己对朱厚照时期的很多政策不满意,要改正;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没打算学

  习明孝宗,而是要搞新的一套。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