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78.00

藩镇割据:群雄争霸朝廷无力 李效杰 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这是一段关于忠诚与背叛、英雄与悲剧、权力与智慧交织的历史画卷,

  它不仅展示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复杂面貌,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变迁的一次深刻反思。

  内容简介

  在盛唐的辉煌余晖中,藩镇如星辰般崛起于帝国的版图,割据一方,各自为政,织就了一幅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北方,节度使们手握重兵,雄踞边陲,自成小王国,他们或相互攻伐,或与朝廷周旋,权势之大,几可与天子比肩。南方,藩镇虽少有大规模军事冲突,却也暗流涌动。在这场漫长的权力游戏中,不仅有武夫悍将的勇猛与智谋,还有文人墨客的无奈与抗争。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进一步衰弱,也为五代十国的纷乱埋下了伏笔……

  作者简介

  李效杰,历史学博士,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工商学院儒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12月——2019年2月)。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东亚史、海上丝绸之路史等,现为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员、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员、烟台市戚继光研究会理事。近5年来,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等多项。在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总 序 盛唐:中华文明的辉煌时代 001

  引 子 001

  第一章 田承嗣侵吞昭义军 006

  一、薛仁贵之孙 006

  二、田承嗣的发迹 014

  三、强藩与弱邻 021

  四、阴谋与阳谋 028

  五、围攻与反击 034

  六、闹剧的收场 042

  第二章 河朔诸藩争雄长 047

  一、李宝臣之死 047

  二、田悦“为李惟岳而战” 055

  三、李纳向李惟岳学习 062

  四、围绕成德的争夺 069

  五、一场效仿战国称王的游戏 076

  六、众诸侯合纵连横 083

  七、诸侯联盟的落幕 090

  第三章 朱泚长安建秦 097

  一、作为节度使典范的朱泚 097

  二、刘文喜之乱 104

  三、被防范的典型 112

  四、从典型到逆臣 120

  五、半路杀出李怀光 127

  六、被利用的李怀光 134

  七、朱泚与李怀光的覆灭 140

  第四章 李希烈淮西称帝 149

  一、早期的淮西镇 149

  二、李希烈桀骜不臣 155

  三、颜真卿慷慨赴死 163

  四、李希烈建立大楚 170

  五、唐德宗平定淮西 176

  六、李希烈的败亡 184

  第五章 唐宪宗整肃诸侯 192

  一、唐宪宗的登基之路 192

  二、讨平剑南西川刘辟 201

  三、平定浙西宗室李锜 210

  四、与成德王承宗的和解 218

  五、剿灭淮西吴元济 226

  六、平定河朔 238

  第六章 河朔复叛 249

  一、后宪宗时代的河朔藩镇 249

  二、卢龙朱克融叛乱 256

  三、王庭湊控制成德镇 264

  四、河朔割据的新形势 273

  五、此起彼伏的藩镇叛乱 281

  六、卢龙、横海的河朔旧事 289

  七、藩镇叛乱的3.0版本 297

  第七章 河朔藩镇割据的尾声 305

  一、兼并战争中的河朔藩镇 305

  二、李克用与朱全忠的角力 313

  三、河朔藩镇最后的狂欢 321

  余 论 331

  后 记 337

  精彩书摘

  一提到唐朝,很多人下意识想到的可能都是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文化辉煌、社会开放等词汇。这些特征用来评价安史之乱之前的大唐非常贴切,如果要描述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则可能要另寻他词。

  以安史之乱为界,可以把唐朝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可称为“大唐”,这一时期的唐朝是一个豪迈有为的时代,疆域辽阔、文明悠远,大唐的影响东及朝鲜半岛、日本,西达中亚、西亚地区,南至东南亚、印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都城长安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为这个伟大的国家效力、服务。

  安史之乱以后的大唐,可以用“乱唐”来形容,山河破碎,经济凋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强盛雄壮,曾经高昂壮阔的大唐,因一场叛乱而走向衰败。天宝十四载(755)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旨在取代唐王朝的地方叛乱活动,这场持续8年的大动乱,打击了繁荣的经济,摧毁了发达的城市,破坏了大唐100余年来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更严重的是,它还破坏了唐朝建立以来形成的一套较为完善的地方行政体制。

  唐初,地方行政体制是州、县两级制,朝廷直接控制着全国300多个州。在交通运输、信息传播、行政管理等受到太多限制的时代,朝廷要管控好如此多的地方机构,确实存在着不小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州之上再设立一级行政机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武则天称帝后,曾在全国设立了十道,定期派使节巡察。景云二年(711),又在全国设立24个都督府,定期巡察刺史以下官员。由于担心都督府权力过重而尾大不掉,不久后又被取消。

  二十四都督府废除后,十道巡察使的制度保留了下来,唐玄宗时改为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但唐玄宗时期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设了又罢、取消后又置,开元二十一年(733)又置十五道采访使,这种“道”,就是我们所说的藩镇。

  从根本上来说,“道”这种旋置旋废的现象,反映了皇帝既希望提高行政效率,又担心地方形成新的权力中心从而削弱皇权的矛盾心理。

  最初,“道”只是监察区,长官称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职责是巡察刑狱、监察官员等,后来又改为观察处置使(简称“观察使”)。随着形势的发展,观察使有朝着地方行政长官发展的趋势。

  为了应对复杂的周边形势,大唐在与北方民族交界地区设置了节度使,节度使主要负责招募士兵、行军打仗等军事事务。

  如果采访使、节度使二职分立,同一地方的监察权、行政权、军事权不集中在一人手中,是不会出现藩镇割据的。

  前言/序言

  唐朝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当我们提起唐朝,经过长达千年集体记忆形塑,大概每一个华人都会立刻呈现一幅宏大画卷萦绕脑海,泱泱大国典范形象勃现眼前,甚至还会莫名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三百年波澜壮阔(实289年),四千位杰出人物(两《唐书》有姓名者约数),五千万烝民百姓(开元载簿约数,累计过亿),共同在欧亚大陆东端上演了一出雄浑壮丽、辉煌灿烂的人间大剧。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巍然的地位。它海纳百川,汲取万方长处;自信宏达,几无狭隘自闭之风。日本学者外山军治以域外之眼,推崇隋唐时代是“世界性的帝国”,自有其独到眼光。唐代在数百年乱世基础上,在经历多次民族大融合之后,引入周边各族之精英及其文化,融合再造生机勃勃的新一代文化,从而使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唐朝,也成为中华文明辉煌的时代。如果在朝代之间进行比赛,唐代在大多数项目上都能取得前几名,“唐”也与“汉”共同成为中华代称。

  唐朝有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其开疆拓土之勇猛气概与精细作业之高超能力,一时无双。皇帝的“天可汗”称号,使唐成为周边各区域政权名义共主。这是一个大有为的豪迈时代,自张骞通西域以来,再次大规模稳定沟通西域,所谓“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在南方则形成了稳定通畅的广州通海夷道,大概是同时代世界上最远的航路。杜环、杨良瑶在中亚游历,促进了东西方海路沟通,大批波斯、大食商人来到广州,唐代和中亚、西方直接往来越来越密切,唐帝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优胜者。

  大唐独有气质、巍然历史地位、空前辽阔疆域,共同形成了“盛唐气象”。“盛唐气象”也从最初描绘诗文格调的形容词,逐渐转变为唐代整个社会风范的代名词。“盛唐”逐步成为描绘唐朝基本面貌最常用词语,一个典范概括。唐朝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进取有为和气质昂扬的面貌,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生活上,都展现了独特时代风貌,其格局气势恢宏,境界深远,深深体现在盛唐精神、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盛唐的精神

  大唐精神体现在何处?首先是开放的心态,其次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没有开放心态,就不会建成这些制度。唐朝有传统时代最开放的万丈雄心,不自卑,也不保守,更没有“文化本位主义”的抱残守缺。上层统治群体胡人血统很深,胡汉通婚情况很普遍,社会氛围基本不强调排外。唐高祖母独孤氏,太宗母窦氏、皇后长孙氏,这些都是鲜卑人。“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来华的日本人很多在唐娶妻生子,大食国李彦、朝鲜半岛崔致远等,都考中进士,日本人阿倍仲麻吕进士及第后还当过官员。华夷观念上,没有鲜明对抗。唐朝人不自限天地,也不坐井观天。

  在制度建设方面,唐朝延续了隋朝之初创,多方面建立了模板标杆,后代仿而行之,千年而未改,是盛唐精神最佳外在表现。在中央行政体制上,建立了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其体制健全,运行相对其他制度较为顺畅。结束了家国一体、门阀政治局面,以皇帝为核心,建立官僚政治制度,以严密官僚体系,分门别类推动行政运作,这个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历经改良在后世得到了长期沿用。在法律上,唐代创建了律令格式体系,形成了中华法系。特别是唐律,不仅仅在中国,在东亚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得到了长期沿用。在科举体制上,进一步完善科举模式,也得到了长期沿用。科举公平考试最受益者无疑是寒素出身者,推动并加快了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在礼制这个社会等级秩序最鲜明标志物的建设上,唐代也有着最大贡献,形成了最早的国家礼典,在东亚文化体系当中影响巨大。

  盛唐时期昂扬向上,走在各方面都开创事功的道路上,能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新局面,也就不足为奇。虽然安史之乱打破了原有局势,但是它并没有颠覆已经形成的大格局,所以唐朝仍能继续维系百年以上。

  盛唐的文化

  唐朝是文化的时代,各种艺术形式都让人有如臻化境之感。大唐是诗之国度,唐诗是诗之顶峰,唐诗至今仍是我们中国人日常最爱古典文化,谁不能脱口而出一两句唐诗呢!唐诗厚重与灵巧并重,对现实、人生总是充满着昂扬奋发的精气神,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那么刚健、自豪!读李白诗,不由得让人有意气风发之感。读杜甫诗,不由得起家国之深思。才气纵横如李白,勤思苦练如杜甫,是唐诗当中最亮的双子星。读边塞诗,似亲行塞上,悲壮深沉。读田园诗,则宁静致远,平和悠适。即使安史之乱以后,大唐仍然有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诸多诗文大家。韩、柳更是开启古文运动,兴起一代文体新风。无论是诗还是文,大唐诗人都已长领风骚千年之久。即使到了白话文广泛通行的今日,唐诗、古文又有哪个华夏子孙不读之一二呢?

  而绘画、书法、舞蹈与音乐、史学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前此千年的总结,又是后此千年的开创。吴道子是唐代最有名的天才画家,“吴带当风”,被称颂为“气韵生动”,自成一派;而山水画也开始兴起,出现了文人画,两派画风都深深影响了宋朝人审美趣味,流风余韵至今日。书法在本质上已经脱离了记录符号,其实也是一种绘画,是绘画和文字本身含义的结合体。唐代书法大盛,书法理论自成一格。前期尊崇王羲之书法,盛唐之后形成了张旭草书新体,书风飘逸;又形成了颜真卿楷书,端庄正大,成为至今通行常用字体,其影响可谓远矣。舞蹈与音乐更是传统时代的顶峰,太宗时形成“十部乐”,广泛引入了域外曲调。盛唐时代,更是从玄宗到乐工,都精于音律,《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大名流传至今。唐代史学承前启后,《隋书·经籍志》确定了史部领先子、集的地位,一直沿用到《四库全书》。纪传体成为正史唯一体裁,也是在唐代得以确立,“二十四史”由唐朝修成有8部之多。设史馆,修实录,撰国史,成为持续千年的国家规定动作,影响之大,自不必言。

  文化是盛唐精神的最佳展示,是大唐时代风貌的具象化展示,表达了全社会的心理和情绪。

  盛唐的生活

  盛唐时代经济富庶,生活安定,杜甫有一首脍炙人口之史诗可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就是唐代经济社会繁盛的形象化表述。盛唐时代,“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赉粮,取给于道路”,几乎是到当时为止农业经济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高峰。南方特别是江南得到了广泛开发,开元、天宝之时,长江三角洲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商业更加发达,经济水平在全国取得了领先性地位。

  盛唐时代,也是宗教繁荣时代。高宗建大慈恩寺,请玄奘译经。武则天更是深度利用佛教,在全国广建大云寺,推动了佛教大发展。玄宗尊崇密宗,行灌顶仪式,成为佛弟子。除唐武宗灭佛之外,唐代其他皇帝基本是扶持利用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佛教全盛时代,整个社会笼罩在佛教影子之下。唐朝也崇信道教,高祖自称老子后裔,高度推崇道教,借道教提高李氏地位,建设了一大批道教宫观。太宗规定道士地位在僧人之前,高宗追封老子,睿宗两个女儿出家入道。玄宗对老子思想高度赞赏,尊《老子》为《道德真经》,并亲自为其注释,颁行全国。

  在唐代社会生活中,婚姻、丧葬、教育、养老是最重要的内容。盛唐时代,婚姻仍然非常看重门第,观察对方家族的社会名望和地位,对等才能让子女结合,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丧礼是社会关系确认重要标志,唐代有厚葬之风。在丧葬仪式方面,朝廷出台了官方规定,形成了系统化、程序化仪式。教育在盛唐时代也被高度关注,中央设立六学二馆,地方上设置了郡学和县学,开元时期全国各州县普遍设学。唐朝强调以“孝”治国,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注,提高了老人地位,对老人提供各种礼节性待遇。

  盛唐时代,虽然围绕最高权力争夺不断,但是百姓生活尚称安乐。然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大唐转折来得也很猛烈,安史之乱对盛唐造成了重大伤害。另外,在我们对大唐赞叹有加的同时,不得不说,唐代短板也很多,特别是原创思想开拓性不足,微有遗憾。在传统时代唐朝所具有的开放性足以为傲,但是对其相对的封闭性也要有明确认识,值得思考。唐朝社会精英可以对外开放,但是普通百姓必须遵守牢笼规则,遍布长安的高墙和里坊就是佐证。大唐女性,看起来可以袒胸露乳,气质昂扬,独立自主,但只是少部分贵族妇女。大部分普通女性,还是生活在枷锁之中,虽然还没有裹脚这种身体残害,但是被禁锢的附属品命运还是传统时代所常见。

  总之,唐朝个性鲜明,“大一统”最终成为定局。在唐朝之前,只有汉朝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落实了大一统。隋朝虽然恢复了大一统体制,但是流星般的命运让它没有时间稳固大一统。唐朝立国稳定,最终把大一统定局为中华政体的深层底蕴结构,从此,大一统有了稳定轨道和天然正义性,延续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社会心理的共同基本。

  如此唐朝,谁又不爱,谁又不想了解呢?然而时代变迁,让每个人都从史籍读起,显然不可能。虽然坊间关于唐代的读物已有不少,其中品质高超者也为数甚多,但是在文史百花园当中,自当要百花齐放,因此即使关于唐朝的普及性读物已经汗牛充栋,我们还是要在这著述之海当中,继续增加一些新鲜气息,与读者共赏唐朝之美!我们曾表达过,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最能代表我们的心声。没有人,没有事,也就没有历史。见人,见事,方见历史。所以,我们愿意努力在更多维度上为读者提供思考和探寻唐代历史的基础,与已经完成的“宋朝往事”略有不同,在人和事两方面基础上,增加了典制内容。大唐三百年历程,人事繁杂,典制丰富。我们采中国传统史学模式当中的纪事本末、列传、典制体裁之意,并略有调整,选十事、五人、五专题进行定向描绘,各书文字流畅,线索清晰,分析准确精当,且可快速读完。希望读者能和我们一起从更多维度观察唐、了解唐、思考唐,回首“唐朝往事”。

  公元617年,留守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唐国公李渊起兵,拉开了大唐王朝序幕,攻势如破竹,一年不到就改换了天地。虽然正史当中塑造了一个平庸的李渊形象,但是实情是没有李渊的方略和能力,就不会建成大唐。玄武门之变,兄弟刀兵相见,血流成河;父子反目,无奈老皇退位。从玄武门之变到出现贞观之治,二十多年时光,选贤任能、开疆拓土、建章立制,李世民留给世界一段值得长期探讨、反复思考的“贞观”长歌。太宗才人武媚,与高宗李治一场姐弟恋,却开创了大唐一段新故事。武周霸业,建神都洛阳,成就武则天唯一女皇。神龙元年(705),李武势力默认,朝臣积极推动,“五王”主导政变成功,女皇被迫退位,重新成为李家儿媳。此后十年间,四次政变,四次皇位更迭,大唐核心圈就没有停止过刀光剑影,但是尚未伤到帝国根本。玄宗稳定了政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再开新局,开放又自由,包容又豁达,恢宏壮丽的极盛大唐就体现在开元时代。“开元盛世”四字,至今脍炙人口。

  盛极而衰,自然之理。盛世接着就是天宝危机,酿成安史之乱。这场大变乱,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影响深。战乱过后,元气大伤。河朔藩镇只是名义上屈服,导致朝廷也只能屯兵防备。彼此呼应,武人势力极度膨胀,群雄争霸,朝廷无力。唐宪宗元和时代,重新形成了短暂振兴局面,这也是唯一一位能控制藩镇的皇帝,再次构建了由中央统领的政治秩序。元和中兴也成为继开元盛世后,大唐王朝最后一次短暂辉煌。宪宗身后,朝廷局势一天不如一天,穆宗、敬宗毫无能力,醉生梦死。文宗时代,具体操办政务运行的朝臣,以李德裕、牛僧孺各自为首的政治集团党争不断,势同水火,“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宦官权重,杀二帝,立七君,势力凌驾皇权之上。导致皇帝也难以忍受,文宗试图利用“甘露之变”诛杀宦官,但是皇帝亲自发动政变向身边人夺权功败垂成,朝臣一扫而光,大唐也就踏上了不归路。

  大唐功勋卓著的名人辈出,自不能逐一详细介绍,只好有所选择。狄仁杰,我们心目中的“神探”,实是辅周复唐大功臣,两次为相,为君分忧,为民解难。特别是劝说武则天迎回李显,又提拔张柬之等复唐主力人物。生前得到同时代人赞誉,死后获得了后世敬仰。郭子仪在战乱中显露英雄本色,平安史,击仆固,退回纥,是力挽狂澜的武将代表。长期位极人臣,生活在权力核心地带,谨慎经营,屹立不倒,“完名高节,福禄永终”,可谓文武双全,政治智慧超群。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女性代表,有着出色的文字能力,是可以撰拟诏敕的“巾帼宰相”,还可以参与军国权谋,但命运多舛,未有善终。近年来墓志出土,形成了一波婉儿话题。韩愈,千古文宗第一人。谏迎佛骨,显示了韩愈风骨。一代文化巨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努力振兴儒学,文起八代之衰,推动“古文”运动,千年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影响。陆羽,唐代文人的代表,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号为“茶圣”,影响千年,成为古今中外吟咏不已、怀念不止的人物。

  大唐创业垂统,建章立制。三省六部,成为中国古代官僚行政的典范。三省六部是决策机构,九寺五监是执行机构。虽然三省屡经变迁,但是所确立的中枢体制模式,却是千年如一。六部分科管理行政,其行政原理至今还在运行。九寺五监,今日“参公”“事业”单位名目仍可见其遗意。唐代法律完善,律令格式体系齐备,是中华古典法系的杰出代表,对东亚影响可谓广泛。大唐生活,千姿百态。衣食住行,是维系每个大唐人生存的基本,婚丧学老,是每个大唐人成长所必有的经历。八件大事,又都和等级制度挂钩,是观察唐朝日常的最佳窗口。古都长安,是东亚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之都,是经济中心,是文化交流中心,是思想和学术的高地。巍巍长安,是盛唐气象直接承载体,长安风华引领着世界风潮,展示着盛唐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吐鲁番地处丝绸之路要地,是中外文明交汇融通之处。多元人口组成,多元文化集结地,是大唐开拓西域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的军政和战略地位。凡此种种,理当书之。

  以上,就是“唐朝往事”的总体设计。我们希望以明晰的框架,建设具有整体感的书系。既有主线,又可分立;有清晰流畅语言,有足够的事实信息,也有核心脉络可以掌握。提供给读者既不烧脑又不低俗的“讲史”,以学术为基础,但是又不是满满脚注的学究文。专业学者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记录和阐释,提供一点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还很难说,但是我们正在向此努力。我们21人以一年时光,共同打造的20部小书,请读者诸君阅后评判!

  感谢鲍丹琼(陕西师范大学)、侯晓晨(新疆大学)、靳小龙(厦门大学)、李航(洛阳师范学院)、李瑞华(西北大学)、李效杰(鲁东大学)、李永(福建师范大学)、刘喆(北京师范大学)、罗亮(中山大学)、雒晓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孟献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孙宁(山西师范大学)、王培峰(山东师范大学)、许超雄(上海师范大学)、原康(淮北师范大学)、张春兰(河北大学)、张明(陕西师范大学)、赵龙(上海师范大学)、赵耀文(重庆大学)、朱成实(上海电机学院)等学界友朋(按姓名拼音为序)接受邀请,给予大力支持,参加“唐朝往事”的撰写工作,更要感谢他们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不停忍受我的絮叨和催促,谢谢大家!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蔡伟先生及其所带领的编辑团队,是他们的耐心细致,才使得本书以这样优美的状态呈现出来。

  现在,亲爱的读者,请您展卷领略“唐朝往事”,与我们一起走进大唐,思考大唐!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