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7.00

近思录 [宋] 朱熹,[宋] 吕祖谦 著,王广 注 山东画报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国学作为学问一说,始于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背景下。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词。1906年9月,章太炎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到“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设立了国学门,出版《国学季刊》;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编印《国学论丛》;章太炎在上海等地演讲国学,出版了《国学概论》,国学研究之风大盛。至此,“国学”一词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府”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内容简介

  为进一步传播白己所确认的以四子思想为正统的理学文化,帮助那些“不知所入”的后学体会理学文化的独特话语体系,就需要编写一本能够集中体现四子思想的著作,来传播自己确立的学术文化主流意识。淳熙二年夏季,四十六岁的朱熹在寒泉精舍迎接到了一位重要客人。这位客人就是将要和他一起编纂《近思录》的吕祖谦。吕祖谦出身名门望族虽然在经学、史学上与朱熹存在分歧,但是在理学上也信奉二程,加上他兼取包容、折中百家的态度,因而能够求同存异,与朱熹共同编订《近思录》。

  目录

  卷一 道体 1

  卷二 为学 28

  卷三 致知 71

  卷四 存养 105

  卷五 克治 134

  卷六 家道 153

  卷七 出处 165

  卷八 治体 185

  卷九 治法 201

  卷十 政事 220

  卷十一 教学 247

  卷十二 警戒 258

  卷十三 异端 271

  卷十四 圣贤 282

  后序

  朱熹《书近思录后》 297

  吕祖谦《近思录跋》 298

  附录;《近思录》与理学话语的建构 300

  精彩书摘

  其中最重要的篇章包括:第三条程颐的《颜子所好何学论》,论述如何经由学习而成圣成贤的途径;第四条程的《定性书》,强调要“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要学者避免自私而用智;第八十九条张载的《西铭》,发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及理一分殊的义理,《西铭》全文虽只二百五十三字,却在理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卷最有名的、传诵千古的一段话则是第九十五条,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前言/序言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列举中国人了解国学的必读书目时,仅仅列出了七部书,其中便有《近思录》。这部著作本是朱熹与吕祖谦有感于北宋理学著作令初学者无法把握,所编著的一部理学入门书。

  乾道五年(1169)九月,朱熹七十岁的老母祝氏亡故,第二年正月,葬于建阳县崇泰里后山天湖之阳的寒泉坞。朱熹为守墓住在云谷山,这期间他在墓旁建起了一座寒泉精舍,以接纳来学士子。寒泉时期,是朱熹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从乾道六年(1170)至淳熙元年(1174),朱熹先后八次辞免朝命,潜心研究,著书立说。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