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229165840
-
书名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出版社名称
重庆出版社
-
定价
69.80
-
开本
32开
-
编者
杨天石,闫妮 编
-
出版时间
2024-10-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杨天石先生亲自收集的珍贵资料,首次整理出版
☆辛亥革命史料和研究的新开拓
☆更全面深入洞察辛亥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运动与社会思潮,了解当时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救亡热忱
☆本书所辑,国内尚无他书;本书所述,国内尚无他人。
辛亥革命史料和研究的新开拓——杨天石先生亲自收集的珍贵资料,首次整理出版
1911年爆发了以“保界”“拒约”、反对瓜分为核心内容的反帝救亡运动,国内研究者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运动,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著作对此几乎没有叙述。杨天石先生在多年前即注视这一课题,收录、抄写了大量资料。杨天石先生特将当年抄录的资料编辑、整理成书,以飨学界。
全书资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文资料,主要包括当时的媒体报道,政府文件与外交文书,团体宣言、呼吁和章程等。其中,媒体报道主要是当时的重要报纸,如《神州日报》《民立报》《时报》《帝国日报》,政府文件与外交文书包括关于片马的界务档,关于滇桂铁路的档案,关于中俄通商的商约档,关于中俄《伊犁条约》的档案等。第二类是日文资料,主要来源于日本外务省档案。这些档案具有突出的史料价值,集中反映了当时政界、商界、学界、华侨、留学生等群体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们或组织保界会向中央政府和社会宣扬保界的急迫性,或组织国民会、商界联合会、学界联合会、中国少年会等,甚至组织国民军、敢死队、义勇队等促进国人的觉醒。
本书的价值,一是对辛亥年拒英、拒法、拒俄反帝爱国运动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二是杨天石撰写的绪论《1911年的保界、拒约与反对瓜分的爱国救亡运动 》,介绍了拒英、拒法、拒俄反帝爱国运动的概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救亡运动的始末,以及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辛亥前夜中国社会的政治运动与社会思潮,了解当时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救亡热忱。
内容简介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是一本反映辛亥年保界救亡运动的作品。1911年,英国侵占云南片马,法军陈兵中国云南边境,沙俄借修订《伊犁条约》及附约之际,企图攫取新疆、蒙古等地的多种权利。传说列强在巴黎集议,计划瓜分中国,仅留河南、陕西作为中国土地。在边疆和民族双重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情势下,当时的政界、商界、学界、华侨、留学生等群体掀起了保界、拒约与爱国救亡运动,并迅速影响全国,成为保路运动的前奏;而在舆论准备、社会组织、发展商团等民间武装等方面,为辛亥革命做了准备。本书广泛收集中日两国的资料,汇编成集,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杨天石,江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合著有《中国通史》第十二册、《中华民国史》第一卷及第六卷等,个人著作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帝制的终结》《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在台湾》《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等,近著有《南社史三种》(杨天石文集之一)、《半新半旧斋诗选》等。
其中,《帝制的终结》获《新京报》2011年好书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好书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获中国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十大图书奖,第二辑获南方读书节“最受读者关注的历史著作奖”,第四辑获2017年《亚洲周刊》“十大好书奖”及《南方周末》2018年度好书(非虚构类)。
闫妮,陕西人,中国史硕士,出版社编辑。
精彩书评
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在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对于1911年年初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却往往注意不够,导致社会上一般人不知道还有拒英、拒法、拒俄运动的发生。不注意1911年年初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对于认识、判断1911年的客观形势,对于认识、判断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显然是不够的。杨天石、闫妮编辑的《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一书,搜集了反映1911年拒英、拒法、拒俄运动的国内报刊资料、政府档案文件以及日本政府有关中国留日学生发动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的资料,加上杨天石写的论述1911年拒英、拒法、拒俄运动的导论,对于我们了解这个运动的全貌,极有帮助。
——著名历史学家 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张海鹏
精彩书摘
一、云南谘议局的“保界”呼吁与各地立宪派的响应
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发端于云南谘议局的呼吁。
1月28日,云南谘议局致电全国报馆:“英人派兵据我片马,势将北进,扼蜀、藏咽喉,窥长江流域,大局危甚。拟先文明对待,不卖英货,请转各商协力进行。”同时,又上书云贵总督李经羲,要求他一面与政府协力争议,一面在腾越、思茅等地编练重兵,以备不时之用。2月7日,云南绅商在谘议局开会,议决成立中国保界会。该会决定:第一,联合全国各报馆、各宣讲所,分别著论演说,号召人民起而斗争;联合各省志士仁人,上书外务部,请与英人严正交涉,并以此案发交海牙和平会裁判。第二,在买卖货物、乘载轮船、雇请佣工等方面对英国进行限制,同时奖励并补助自设工厂和轮船公司。宣言要求全国及海外华人在各自驻地普遍设立保界会,并特别声明:“我国现值积弱,只宜用文明之抵制,不可为野蛮之举动。”2月11日,商会集会,决定抵制英货,以当月23日为“不卖英货日期”,“过期如有再买卖英货者,即公同议罚”。
云南谘议局的呼吁迅速得到各省谘议局的响应。贵州谘议局复电称:“英据片马,先以不卖英货抵制,各界协议,表同情,并电政府力拒。”陕西谘议局复电称“非人自为兵,无以救亡”,建议以3月9日为期,联络各省谘议局,同时致电资政院,奏请就地开办团练。当时,俄国政府企图借修约之机扩大侵略权益的阴谋已经暴露,因此,各谘议局除通电拒英外,又大力呼吁拒俄。3月2日,江宁谘议局议长张謇致电全国各谘议局,提议联合各局议长,上书清政府,表示“俄旧约万不可徇”。当时,立宪派已经在北京发动过四次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民选国会,实行内阁制。3月11日,总部设在北京的“国会请愿同志会”发表长篇文章《对于中俄交涉之抗议》,指责“俄人之阴险狡诈”和清政府的“畏葸无能”,要求各方人士联电政府力争。20日,福建谘议局在得到山西、江西等省谘议局的支持后,致电清政府军机处,要求召开官设的中央咨议机构――资政院临时大会,以民气为外交后盾。
在各省立宪派的鼓噪声中,资政院在京议员联名上书总裁溥伦,认为“修订中俄商约一事,实关系西北大局”,要求溥伦根据院章,奏请召开临时会议。但身为皇族的溥伦置之不答,议员们赴溥伦住宅求见,溥伦又闭门不纳。尽管如此,清政府仍然认为溥伦等压制议员不力,于3月22日下令撤去溥伦、沈家本的资政院正副总裁职务。其间,议员们不肯死心,再次上书,说明各省谘议局纷纷申请开会,不可置之不理。书上后,清政府的内阁大员们连看也不想看,“温谕阻拒”。
新的民族危机也使海外的立宪派不能安坐,企图借此发动第五次国会请愿运动。2月下旬,在美国的中华帝国宪政会致电国内各团体,声称:“敌迫,国会迟必亡,速五请。”但是,国内立宪派由于对清政府镇压四次国会请愿运动的记忆犹新,不愿再行自找没趣,帝国宪政会的呼吁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当时,立宪派的兴趣在于提前召开各省谘议局联合会。按规定,该会会期应在夏历六月(公历7月),现因召开资政院临时会无望,遂由福建谘议局提议提前召开联合会。5月12日,该会在北京开幕,到会的各省谘议局议长、议员及资政院议员共63人,以谭延闿为主席、汤化龙为审查长。会上,代表们普遍提议编练民兵,保卫边疆,反映出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愤懑、绝望,以及忧患意识的加深和自保要求的增强。据该会整理的资料,在全部27个议题中,与编练民兵或救亡相关的议题即达14件。讨论中,代表们一致同意,编练民兵,主要用于对外,宗旨在于救亡;在定名上,代表们上书都察院,指出当今世界各国均采“国民皆兵”主义,要求各省、厅、州、县会同自治团体,选择土著而有职业者编练“备补兵”,“取民兵之意,而变通练军之法”。同时,号召各省谘议局议员协同各团体,组织体育社,召选学生学习步兵操法、射击教范等科目,以“提倡尚武精神,补助军事教育”。
联合会开会期间,云南籍资政院议员顾视高、张之霖提出片马一案,汤化龙认为:“上奏亦无效,不如作为我辈攻击政府之资料。”5月8日,皇族内阁成立,片马问题即成为立宪派射向皇族内阁的有力子弹。6月13日,联合会致电各省谘议局等称:“片马交涉,政府主延宕、退让两说,丧权误国,请径电内阁,力争重勘。”6月18日,云南谘议局议长段宇清及资政院议员李增到京出席联合会。段称:“仍恳诸公念片马非云南之片马,乃全国之片马,片马失,则云南失,云南失,则中国不保。”24日,联合会通过由湖北省谘议局副议长张国溶起草的《通告全国人民书》,全面抨击皇族内阁的内外政策。当时,清政府曾准备同意英国前驻腾越领事烈敦的要求,“永远租借片马”。对此,通告书评论说:“夫永远租借实割让土地之变名词。”26日,联合会又上书外务部,要求将片马问题提交内阁,请另派大臣重行勘界,以固国防。
皇族内阁准备租让片马的消息激起了云南各界的强烈愤怒。8月,云南谘议局再次致电各省谘议局,呼吁采取联合行动:“片马案,阁议永租,请协力电争,力争重勘。”9月又电内阁称:“片马让租,民情愤激,恳勿退让,中国幸甚!并请从速解决,再迟恐为祸愈烈。”当时,保界会一类组织遍布云南各地,“会员之泣血断指,誓以死争者前后相继。”据时在云南的清军第38协统领曲同丰报告,“每接见绅耆,彼无不谆谆以片马为词”“中心愤懑,词意遂多不平”。这种种迹象表明,与立宪派的愿望相反,一场革命风暴就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