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88.00

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袁灿兴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北伐“出祁山”为中心,论述了刘备的蜀汉政权的建立和战略规划,通过对诸葛亮治下蜀汉的征兵制度、征税制度、刘备嫡系与当地官僚的斗争等,分析了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对蜀汉政权“出祁山”的战略与命运进行描述的同事,本书也写到了同时代曹魏与孙吴两国与蜀汉政权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不仅影响了出祁山的成败,也影响到魏蜀吴三国的国家命运,直至最终晋国一统天下。

  作者简介

  袁灿兴,江苏靖江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研究,著有《山河变》《军机处二百年》《大运河与无锡近代社会》《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国际人道法在华实践与传播研究》《大航海时代的明朝》《大清内务府》等作品。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大国崛起:蜀汉困局与出祁山

  偏霸一方:迅速崛起的蜀汉

  蜀汉的权斗:盘点刘备的遗产

  谁才是正统:蜀汉政权的大国困局

  蚕食雍凉:恢复中原必出祁山

  无暇顾蜀:曹丕频繁南征的背后

  第二章 五手准备:打造安全的内外环境

  

七擒传说:经略南中以备军用


  三分天下:交好孙权共画大饼

  诸葛成规:宫府一体稳定内部

  强兵利器:无当飞军诸葛连弩

  财源何来:军中之需全借于锦

  第三章 复兴汉室:出祁山的梦想与现实

  前奏曲:孟达之死的真相

  失街亭:北伐第一战的重创

  频岁攻:割麦陇上会战卤城

  说功业:大星陨落五丈原

  未了案:魏延真的谋反了?

  第四章 诸葛之后:从守土安民到姜维九伐

  邦家和一:蒋琬执政转攻为守

  保境安民:费祎被刺案的谜团

  中枢触角:蜀汉重点经营南中

  九伐陇上:姜维迷思持续进击

  敛兵聚谷:内部紊乱沓中避祸

  第五章 乐不思蜀:众人皆醉我亦醉的刘禅

  刘禅之思:诸葛立庙非礼所为

  阳安关口:蜀汉自乱与邓艾伐蜀

  江山坐缚:老臣谯周的投降论

  一计三贤:天府一场血雨腥风

  安乐公:太平鱼肉如何思蜀

  第六章 败亡有因:蜀汉屡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想打吗:雄厚魏国与守势战略

  背刺高手:盟友孙吴靠谱吗?

  粮草少:木牛流马能解决后勤?

  兵不足:蜀汉为何人口如此少?

  人才匮:蜀中为何无大将?

  ……

  前言/序言

  前 言

  在后世千余年持续神化中,诸葛亮逐渐走向圣坛,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羽扇挥摇,七纵七擒,八阵排列,木牛流马,呼 风唤雨,宛如仙神。在读书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已是圣人,拥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切美德。经过持续一千多年的加工,形成了 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影响深远,乃至走向海外,影响世界,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持续不断的北伐,经过后世的演绎,发展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六出祁山”故事。历史的真相与文字的记录,终究有出入。在后世,围绕蜀汉、曹魏,何为正统,各个时代,各有界定。于是诸葛亮的形象和出祁山的故事,也在不断地加工中。

  抽丝剥茧,比较多种文字的记录,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就会发现,诸葛亮的形象、战绩,与后世的加工中,存在较多出入,甚至会毁损他圣人的形象,可后世读史,不就是为了求真?

  诸葛亮高倡王业,以恢复汉室为旗帜,积蓄力量,准备兴师北伐。蜀汉的困局在于, 实际的力量,并不足以匹配完美的理想,过度扩张战略会消耗蜀汉国力。可不北伐,蜀汉亡;若北伐,则百姓苦。诸葛亮的选择是,北伐。

  为了恢复汉室,兴兵北伐,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在蜀汉内部,诸葛亮领兵亲征南中,安定后方。在外部,诸葛亮修补与盟友孙权的关系,双方三分天下。在政治上,诸葛亮一手打造了“诸葛成规”,消除内部的矛盾,集军政权力于一身,避免外戚、 宦官干政之弊。在经济上,诸葛亮推行军事优先战略, 盐铁专营, 生产蜀锦,以服务北伐。

  充分准备之后,诸葛亮发动了北伐。而北伐之前,与诸葛亮有恩怨情仇的孟达,是否被诸葛亮布局所杀?诸葛亮连续五次北伐,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次、第四次、第五次。第一次北伐,街 亭之战, 由于马谡抢功心切,导致失利,无功而退。第四次北伐, 由于李严不满诸葛亮,谎报军粮匮乏,导致撤军。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水对峙,最终身殒五丈原。诸葛亮死后,魏延被杀,原因却是蜀汉内部权力斗争,而非民间传说中魏延有所谓的反骨。

  诸葛亮死后,他选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相继执政。二人当政期间,没有大规模北伐,而是保境安民,对外保持守势,对内发展生产,此期间,他们需要压制蜀汉内的强硬北伐派。至蒋琬、费祎去世后,原先的“诸葛成规”被打破,军政分开,姜维专注于军事,并陷入“姜维迷思”之中,持续发动北伐,引发蜀汉内部反对,不得不外出种麦避祸。

  在蜀汉的最后一年,后主刘禅决定不顾礼制, 给诸葛亮立庙,以此团结内部,应对内外威胁。面对曹魏的讨伐大兵,蜀汉内部体制紊乱的问题出现, 前方守卫要隘的将领无心作战, 各自投敌; 新起将领如诸葛瞻缺乏作战能力,一战即溃。当曹魏大兵出奇兵之后,蜀汉内部已无战意,在谯周劝说之下,举国投降。伐蜀成功之后,曹魏内部,钟会、邓艾发生权力纠纷,引发成都大乱,死伤无数。投降后的刘禅,作为安乐公,在曹魏内部享受富贵荣华,乐不思蜀。

  从诸葛亮五次北伐,到姜维九次北伐,蜀汉持续进击,却屡战无功。在魏、蜀、吴三国之中,曹魏无疑占据了绝对的实力优势。通过大规模屯田,开发江淮、关中等地,曹魏方面拥有巨大的人力、物力优势。蜀汉与盟友孙吴之间,又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体系,虽有过军事合作,却未奏效。就蜀汉自身而言, 一直存在着粮食少、兵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主动北伐,耗尽国力,可谓得不偿失。

  三国已远,围绕出祁山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被千古传唱。诸葛亮鞠躬尽瘁,试图力挽狂澜,兴复汉室。可汉室之兴,与万千底层民众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后世历史上,不管谁做皇帝,都是凌驾于万民之上,以天下供养一人,区别不过是盘剥程度多少罢了。兴亡与否,百姓皆苦。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