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88.00

人类梦想家:从托马斯·莫尔到埃隆·马斯克 熊培云 著 岳麓书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继《自由在高处》后,文津奖得主熊培云回顾在美国“小路朝天”的精神之旅,批判性探讨美好国家何以可能!

  游历美国的所思所想,了解美国的体制,民主,人权以及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从乌托邦到移民火星,现实之兵日夜夺营拔寨,想象之城依旧坚不可摧!

  ★探寻2012和2016年两次美国大选,聚焦2024年美国大选!

  深度观察奥巴马选举现场,游历美国十几座城市,亲历美国社会“乌托邦”与“现实主义”中的冲突与转化。

  ★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到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始终在路上。

  作者在游走美国期间,通过观察深入探讨议会民主制、联邦制、以农立国、宗教信仰自由、尚武精神等,分析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经验或危险性在哪里?

  内容简介

  作为鲍德里亚笔下“已实现的乌托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危险性在哪里?本书以作者两次访美经历为线索,深刻分析了托马斯·莫尔等人的乌托邦理论和美国的隐秘联系,以及独立战争以来“有污点的国父”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美国时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梳理了有关人类过往、现在和未来的诸多乌托邦梦想,并探讨了美好国家何以可能。

  在写法上,本书尤其注重时空的穿梭呈现,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回顾,又有赴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更有几年后回到书斋里的沉淀与反思。

  在深度观察美国大选之余,作者还探讨了疯狂的梦想家、勤勉的实干家埃隆·马斯克成功创立SpaceX和特斯拉,开启火星移民计划背后的动因。

  作者简介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传播学与文学。曾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理想国译丛”联合主编。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精彩书摘

  再版序言 明月几时有?

  (一)10年

  人生无非几个10年。若以10年为界,我的生活迄今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脉络:

  10岁时在江西乡下。由于当地大多没有逐年过生日的习俗,所以相信第一个10岁生日是和其他日子一样混过去的。20岁在天津上大学,为了省钱,那年寒假没有回家过年,生日当天在读影响了我一生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30岁那年冬天在布列塔尼,生日宴是独自面对法文版《约翰·克利斯朵夫》和两个罐啤。40岁生日,为参观罗莎·帕克斯博物馆,我从亚特兰大坐巴士赶到了荒凉的蒙哥马利。而50岁生日那天才算回到家里,此时餐桌上多了一份正在校对的诗集《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

  虽说每个日子都是平等的,但总有些特殊的时间值得标刻与怀念。比如上面提到的40岁生日是一个真正在路上的生日,在书里我做了详细的记录。

  灯火阑珊的夜晚,我疲惫不堪地躺在65号公路边上的这家旅馆里。这一天我在蒙哥马利度过了40岁生日,得到了这座城市里若干萍水相逢者的祝福。没有人知道一整天我粒米未进,只是在罗莎·帕克斯博物馆的前台喝了几口生水。闭上眼睛,想象在地球的背面,此刻正车水马龙。几十年来,我知道自己的内心一直燃烧着一团火,却不知道命运会将我带向何方。也不知道未来之我与过去之我将在怎样的际遇中相逢。好在世间还有文字,可以为我见证并记录一个人的远行,一个人的乌托邦。

  说当天不辞劳苦真是一点没错。读者可以看到当年之我对世界不仅充满了向外看的热忱,更希望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多尽绵薄之力。一晃这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了。10多年来,世事与我心都可谓沧海桑田,伴随着诸多变故与积压,我对世界、人群甚至旧景旧识也已变得心意萧疏。当然偶尔还是会想起甚至感叹生命中那些一往无前的日子。当越来越多人选择逃跑抑或躺平,谁还会为并不存在的利益或想象中的现实在自己生日那天宁愿风尘仆仆、粒米不进?

  写作本书的两年期间跨过了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断断续续,当时我写了很多日记,2012年12月21日的日记是这样的:

  世界末日没有来,今天一切如常。

  继续忙碌,继续没时间睡觉。

  昨夜工作到凌晨4点。

  (7:50记)

  通宵达旦,终日忙碌。怠慢了世界末日。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