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020187515
-
书名
1084号的母亲
-
作者
[印度] 玛哈斯维塔·黛维 著
-
出版社名称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定价
39.0
-
开本
32开
-
译者
王凯 译
-
出版时间
2024-08-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母亲苏耶妲在小儿子巴拉提生日当天做了一个梦,梦中她忆起生产时的艰难,已经在纳萨尔运动中去世的巴拉提,还是他生命最后一天的青涩模样。苏耶妲在莫名的疼痛中醒来,这一天刚好也是她的小女儿图里的订婚日。
苏耶妲的丈夫和其他家人动用了各种关系,确保在官方记录中,巴拉提只是1084号死者,没有具体的名姓。作为家中wei一不愿意对巴拉提之死缄口不言的人,苏耶妲成了这个中产家庭中格格不入的存在。
苏耶妲走出家门,去贫民区、去加尔各答的各个角落,寻找巴拉提生命最后的真相,她发现的一切将是对她的家庭和记忆彻底的嘲弄。
《1084号的母亲》关乎记忆和遗忘、爱和律法的对决,是玛哈丝维塔·黛维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纷纭复杂的年代给印度人造成的精神创伤。
作者简介
玛晗丝维塔·黛维(Mahasweta Devi 1926-2016),印度孟加拉语作家,黛维并非父姓,而是女性尊称。生于达卡(今属孟加拉)的婆罗门家庭,成长于西孟加拉邦(今属印度),父母皆属于知识阶层,十岁起在加尔各答的近郊寂乡(Santiniketan)由泰戈尔创办的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在印度国际大学和加尔各答大学获得英语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成为记者、作家,一生著有100多部小说、20多部短篇小说集。
玛哈丝维塔1956年发表首部小说《占西的女神》,代表作有《森林的权利》(1970)、《1084号的母亲》(1974)、《乳房故事集》(1980)、《想象的地图》(1993)、《猎人书》(2002)等,有评论将其誉为“印度的托尼·莫里森”,曾两次获得印度政府颁发的国宝勋章,1997年获得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赛赛奖,2009年入选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精彩书评
★《1084号的母亲》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然后又带着冷静质询的故事……小说利落又尖锐了追述了一代人的思想历程,还有一个舒适的中产家庭经历的骚乱。一个感人肺腑的文本。
——《Scroll》杂志
目录
原编者前言
导读 萨米克·班德尤帕德亚伊
早晨
下午
黄昏
夜晚
精彩书摘
《1084号的母亲》:
补品你都按时吃了吧?
迪比亚纳特的嗓音深沉,嗓子眼儿里老是有痰似的。每逢心生欲火,他的嗓子就仿佛会分泌痰液,他说起话来也就听着黏糊糊的、不清爽。苏耶妲对迪比亚纳特太了解了。他对苏耶妲健康的关心只可能出于一个目的,除此之外,再不可能有别的什么意思。医生怎么可能了解他呢?
医生给苏耶妲开了药。但疼痛还在撕心裂肺地折磨着她。突然间,苏耶妲对肚子里的孩子燃起了一股强烈的热望。离图里出生已经过去了六年。苏耶妲矢志不渝保护自己的决心最终还是失败了。
九月怀胎,她感到自己备受亵渎和玷污。体重加增的身体就如同一道诅咒。就在她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生命濒临危险的瞬间,一股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苏耶妲第一时间叫了医生,向他恳求道:求求你赶紧手术,救救我的孩子吧。
别急,我们正要给你手术呢。
护士给苏耶妲打了一针。腹部钻心地疼。这是1948年1月16日。苏耶妲的手一次次攥紧白色的床单,额头上渗出晶莹的汗珠。眼睛下方的黑痣逐渐延展、变大。苏耶妲丝毫没有感到冬日的寒意。那年的一月冷得刺骨。
腹部疼得钻心。苏耶妲醒来时,汗如雨下,双手紧握着白色的床单。她在旁边的床上看到了丈夫,她的两道长长的眉毛不禁紧皱起来。丈夫怎么会躺在她旁边的床上呢?她使劲晃了晃脑袋。巴拉提出生那天,乔蒂的爸爸根本不在她近前,因此,他从未在她的梦境里出现过。可是,苏耶妲不是在做梦。
她伸手去够巴拉根①和水。服过药片,她啜了口水,又拿纱丽的裙摆揩了揩额头上的汗。
她重新躺下,开始数数,从一数到一百。这是医生嘱咐她这么做的。数着数着,腹痛感不知不觉缓和了许多。肯定是巴拉根发挥了药效,减轻了疼痛的症状。
腹痛感缓和了。它已折磨得苏耶妲筋疲力尽、头晕目眩,疼痛再不缓解,她就快支撑不住了。她看了看表,时间是早上六点。她又朝墙上望了过去,日历上显示今天是1月17日。而在许久以前的那个1月16日,腹痛整晚搅得她死去活来,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反反复复了不知多少次。整个晚上,真的是整个晚上,乙醚刺鼻的气味,刺眼的灯光,医生们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朦朦胧胧的钝痛感一刻也未消失过。终于到了1月17日的黎明时分,巴拉提呱呱落地了。现在是又一个1月17日的早晨。但退回到过去,退回到两年前,那是另一个1月17日,另一个黎明时分。当时,苏耶妲以同样的方式睡在同一个人身边。突然,搁在床头柜上的电话铃响了起来。
今天早上,电话铃也响了,那是从乔蒂的房间里传出来的。自从两年前的那天过后不久,乔蒂就把电话移到了自己的房里。多么体贴入微的乔蒂啊。乔蒂是她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他是迪比亚纳特忠诚听话的儿子,也是毕妮宽厚的丈夫、苏曼慈爱的父亲。
两年前,苏耶妲迈入五十一岁,乔蒂的爸爸五十六岁,可以说这是人生中最惬意的年岁。一切似乎都安稳有序。长女已然出阁,小女儿也已确定了恋人。长子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小儿子呢,当父亲的也打算送他出国深造。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有条不紊、顺风顺水、光鲜亮丽。
电话铃就是在这个当口响起的。苏耶妲半睡半醒间拿起了听筒。里面传来一个陌生警察冷冰冰的声音劈头问道——你是巴拉提·查特吉(Brati Chattajee)的什么人?
你说他是你儿子?那麻烦你到坎塔普库来一趟。
对,没错,那个身份不清、来源不明的声音重复道:来坎塔普库一趟。电话听筒啪嗒一声摔到了地上。苏耶妲昏了过去。
两年前,1月17日那天的早上,也就是在巴拉提的生日、他降生到人世的纪念日,电话里突如其来的噩耗给这个整洁、美满、平静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就是在那之后不久乔蒂把电话移走的原因。苏耶妲是后来才知道这一切的。三个月里,她对一切都一无所知。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两手蒙着自己的眼睛,她从来没有号啕大哭,从来没有。只有赫姆一个人陪着她,递给她安眠药片或者只是紧紧握着她的双手。
苏耶妲不知道电话是什么时候从她房间移走的。
三个月之后,苏耶妲才重新回银行上班。她又能像从前一样,和乔蒂、尼帕,还有图里正常说话了。她又能像从前一样为乔蒂的儿子苏曼削铅笔了。她问乔蒂的妻子毕妮:你把我的黑边纱丽拿去洗了吗?
乔蒂的父亲去孟买时,她帮着把助消化药给他放进了手提箱。
一切复归平静后,苏耶妲才发现电话已从她的房间挪到了乔蒂的房里。
第一次注意到这件事时,她的额头蹙成了一团。乔蒂怎么会蠢到这种地步呢?她不禁摇了摇头,为乔蒂的蠢行深感遗憾。再也不会有人打来那样一通电话了。乔蒂的父亲经营着一家注册会计师公司。乔蒂在一家有着英国名字的公司担任二把手。尼帕的丈夫在海关位列要职。图里的未婚夫托尼·卡帕迪亚有一家自己的经销处,出口印度的丝质蜡防印花布、地毯、铜雕舞王湿婆神像,以及班库拉出产的陶马。乔蒂的岳父定居在英国。
一大家子人里,再也没有人会做出什么反常之事了,再也没有人会招致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逼迫她硬着头皮到坎塔普库的停尸房认尸了。
一大家子人里,再也没有人会愚蠢到要让乔蒂和他父亲去权力机关疏通打点,只剩下苏耶妲和图里两人匆匆赶往坎塔普库了。
……
前言/序言
玛哈丝维塔·黛维(Mahasweta Devi)生于1926年,是一位久负盛名、笔耕不辍的孟加拉语作家,她的小说无论长短均畅销一时。她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活动,经年累月地与东印度无地劳工群体等各个部族和边缘社群同舟共济,并为其权益奔走呼号。在她担任编辑的季刊《博尔蒂卡》(Bortika)中,投稿均来自各个部族及边缘族群,记录了基层的事务和动态。身为社会政治评论家,她的评论文章广见于《经济与政治周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前沿》(Frontier)等刊物。
玛哈丝维塔·黛维为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研究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口述史是一部交织在部族社群的文化与记忆之中的活的历史。黛维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可谓开时代之先河。她笔下那些有关剥削与斗争的故事铿锵有力、令人回味无穷,被顶尖的学者誉为“女权主义话语的丰饶之地”。她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拓展了孟加拉语文学表达的传统边界。站在政治、性别、阶级等当下重要问题纵横交织的风口浪尖,玛哈丝维塔在人世文学领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带着这样的基本认同,我们策划了一个出版项目,以呈现玛哈丝维塔的创作风貌,其中包括她所创作的小说、儿童文学、戏剧以及政论文章。这一系列旨在将其令人赞叹的作品引介给孟加拉之外更多的受众,同时也是对她在为我国文学和文化史方面所做的贡献的一份迟到的肯定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