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8.00

中国杜威教育学派 王颖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杜威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教育影响极大的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杜威曾访华讲学两年又三个月,对中国的思想界和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书主要回顾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几位代表人物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探讨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对杜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及其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本书也是国外读者了解20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涂诗万副教授倾情推荐。

  作者简介

  王颖

  ----------------------------

  王颖,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教育史、高等教育、比较教育等。出版专著《杜威教育学派与中国教育》,参与撰写《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纪念杜威来华讲学100周年》《徐特立画传》等著作。

  目录

  导言 / 1

  第一章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概览/ 1

  第二章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形成的基础/ 36

  第三章郭秉文:践行杜威的科学与民主教育思想/ 54

  第四章胡适:阐释和传播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 64

  第五章蒋梦麟:变“西潮”为“新潮”/ 97

  第六章陶行知:从“教育即生活”到“生活即教育”/ 108

  第七章陈鹤琴:开创“活教育”/ 169

  第八章张伯苓:中国教育界的“杜威”/ 197

  结语 / 220

  附录一杜威在华讲演目录 / 229

  附录二杜威著作及中译本(1949年前)目录 / 234

  后记 / 238

  前言/序言

  导言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专制政体被推翻和民主共和国观念的逐步深入,中国传统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动摇,出现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需求。而各种政治势力轮番登场,频繁变更的政局,既客观地决定了中国教育难以自觉实现现代化,需要外力推动,又为这种外力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民国初年,世界各种思潮特别是宣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思潮纷纷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外在推动力,冲击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甚至教育领域。“五四”时期,这种由西方而来的民主科学思潮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以民主科学为特征的现代化在中国产生。此时,提倡民主、科学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入中国,因其具有的开放性以及提供的广阔思考力,适应了中国教育求变、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国文化、知识、教育界掀起了研究实践杜威思想的热潮。 就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界与杜威思想之关系而言,涉及面颇广,持续时间也较长。本书试图将论域稍作限制,注目于这样一个教育现象: “五四”时期,一批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杜威学生在杜威来华前后形成了杜威教育学派,他们在中国文化教育界大力宣传推广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力图建立美国式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初,中国杜威弟子主要借用与杜威之关系,借用杜威之名来阐述他们对传统教育的不满。后来,随着杜威在华讲学的广泛深入,以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孟禄(Paul Monroe)、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克伯屈(William Heard Kilpatrick)等来华讲学的影响,他们不断深入研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并进行一定的现代教育实践,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虽然以后因为政局不稳,也因为各自思想发展历程不同,出现了分野,但他们依然在不同方面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实践。鉴于这批人一直在理论上研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践行杜威的思想,他们与其师杜威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则成为本书研究的主题。 研究杜威与中国教育家的关系,我们将探讨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论题进行界定,讨论杜威中国弟子何以形成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其次,以问题为中心阐述中国杜威教育学派的学术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思想及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关系;最后,以综述形式分析杜威及中国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普遍性。具体而言,我们在论述中国杜威弟子教育思想时,抓住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辨析和澄清他们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关系,指出他们在哪些方面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赞同、继承了杜威的观点,又在哪些方面以及何种程度上与杜威相异、发展杜威的思想,并推动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在研究中国教育家与杜威思想之关系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层面。从思想来源来看,本书中的中国教育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除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外,他们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郭秉文、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中国杜威弟子的留学经历可以反映出他们与杜威的关系。从文化教育的传播方面来看,杜威在美国以及在华对中国杜威弟子的影响以及中国杜威弟子对杜威思想的传播,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文化相容性,探讨文化传播机制及成因,将阐述出两者的关系。从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发展方面来看,杜威中国弟子形成的教育学派作为实用主义思想的分支,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开展了各种实用主义教育活动,对中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实践活动的研究,将明确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杜威之关系。从现代教育角度来看,由郭秉文、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组成的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掌握并运用了杜威思想中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并且杜威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现代教育思想方面。鉴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杜威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动,本书主要从现代教育思想这一角度来探讨杜威中国弟子与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作用。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教育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到制度再到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五四运动后,民主科学精神被认为是现代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在民主科学之下,现代教育的具体内涵指哪些却有诸多疑义。作为现代教育的开创者,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中对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进步教育做了简要的说明: “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以自由活动,反对外部纪律;从经验中学习,反对从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以获得为达到直接需要和目的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那种孤立的技能和技巧;以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反对为或多或少遥远的未来做准备;以熟悉变动中的世界,反对固定不变的目标和教材。” 尽管杜威现代教育思想不等同于其进步教育思想,而他的这段论述也不能代表其全部的教育现代化思想,但他思想中的进步教育与现代教育有着基本的一致性与重合性。杜威这种有关进步主义教育的思想,长期以来也被教育史学界看作是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本书论述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与杜威思想关系时所指的现代教育就是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也是我们辨析杜威中国弟子思想的出发点。中国杜威教育学派不约而同地围绕杜威现代教育理论开展现代教育实践,并提出重视个性教育、鼓励自治、提倡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等思想。 将郭秉文、胡适、蒋梦麟、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看作中国杜威教育学派,解析他们与杜威思想的关系,对我们研究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中国杜威教育学派是推动杜威现代教育思想在中国产生、发展的文化载体。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初始阶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走的基本是美式道路。美国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近现代新学制改革,学校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都受到杜威的影响。杜威在现代中国教育中的位置如此重要,影响如此之大,与中国杜威弟子的推动有直接关系。正是凭借中国杜威教育学派这一载体,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才变得更深远、更广阔。也正因为这一载体,学术界仍有许多一脉相承的思想,使得杜威思想至今仍在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不仅现在,将来中国也还会有欣赏、传播杜威思想的人,他们对杜威思想的传承、发扬,将指导中国的教育思想实践。因此,研究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将有助于探讨杜威现代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作用来看,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国杜威教育学派领导制定的1922年学制,奠定了中国现代学制的基础;他们推行的白话文教学,开展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推动了中国大众教育、普及教育的发展;他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实验先河。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对现代教育的重要贡献,已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不可忽视的方面。 从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来看,中国杜威教育学派强调的生活教育、注重行动的教学做合一方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是现代中国教育教学的楷模。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再被实验推广,他们的思想实践也一直被广为研究、传诵并被制度化,并成为历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毋庸讳言,本书只是对中国近现代教育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尝试。在浩瀚的史海中,如何拓宽相关史料的覆盖面,如何把握现代教育家的思想实践,正确看待他们的改革实践、改革影响、改革效果,都是极不容易做到的,本书作为研究中的沧海一粟,希望能为中国现代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