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100236355
-
书名
问道东西——纽约聊斋随笔
-
作者
洪朝辉 著
-
出版社名称
商务印书馆
-
定价
78.00
-
开本
32开
-
译者
文史哲-文集 译
-
出版时间
2024-08-01
-
纸张
纯质纸
-
包装
精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文史哲专业问题感兴
1.人物多元:本书涉及人物众多,从轴心时代东西方哲人、中国古代诗人,到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再到民国时期军政、教育和文化名人等,雅俗共赏、深浅合宜。
2.主题丰富:本书不仅聚焦于文史哲政经等学术维度,还探讨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美国大选等现实主题,平衡了时效性与学术性、趣味性与知识性、争议性与平和性。
3.方法独特:本书贯穿适度经济学思想、边缘学研究和溯因法,作者力图在中西结合、多学科交流中开辟一条中外学术对话的新路径。
内容简介
“纽约聊斋”是以文史哲为主的学术、文化与社交的沙龙。本书收入了作者为其所主持沙龙做的点评,也包括在其他讲座上的主讲内容,还兼收其深耕数载的亚当·斯密研究,涉及人物众多,既关注苏格拉底、陶渊明、蔡元培、杜威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作品、思想和行为,也论及中国近代历史小人物和美国非裔边缘群体等;涵盖领域广泛而又多元,不仅聚焦于文史哲等学术维度,还讨论了人工智能、美国高等教育和历史教学等现实主题。作者具有原创特色的适度经济学思想、边缘学研究,以及溯因法贯穿始终,在中西结合、多学科交流中开辟了一条中外学术对话的新路径。
作者简介
洪朝辉,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经济史终身教授。主要研究经济史、经济转型、中美关系史等。中文代表作有《适度经济学导论》,英文代表作有The Pri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和 Introduction to Propriety Economics等。
目录
民国名人篇
序语
民国名人与美国
顾维钧外交魅力
杜威研究的比较视角
王重民、袁同礼与国宝运美
“小人物”王伯衡与《纽约时报》
民国政军教名人
蔡元培为人与为官
蒋介石与民族主义
徐永昌军政生涯三问
杜月笙的为人之道
民国文化名人
沈从文与《边城》
怪人辜鸿铭的价值
陈寅恪研究的方法
周作人的精神气质
梅兰芳京剧表演的现代性
章太炎的史观
文史哲观篇
序语
史学研究与教学
学历史的效用
历史教学的思想性
历史文献研究新论
历史研究与边缘学
中外文明与历史
中西文明比较:马、人、天的视角
轴心时代的奥秘
百年中国的全球互动
美国非裔历史研究
历史哲思与变迁
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
《万历十五年》新解
王阳明心学感悟
中国文学的“负心”与“婚变”主题
多学科交流篇
序语
经济哲学与政策
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分野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分期
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脉络
美国经济政策解读
金融监管的人性要素
政治现实与人性
美国大选的人性反思
元宇宙的哲学思考
教育困境与转型
美国高教危机
教育学与边缘学
美国大学职业转轨
经济思想篇
序语
适度思想与经济
何为适度哲学?
何为适度经济学思想?
何为适度经济学的理论与主题?
何为适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曲线?
如何实践适度经济学思想?
有关适度经济学主题的讨论
新论“一只看不见的手”
何为“一只看不见的手”?
如何、为何误解“一只看不见的手”?
关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对话
市场的真意
亚当·斯密没有写过什么?
亚当·斯密究竟写过什么?
亚当·斯密如何论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的定义与分析
关于亚当·斯密市场论的讨论
精彩书摘
何为适度哲学?
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一直难以适度应对三大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包括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两难、贫困与富裕的两极、政府监管与市场自由的对立。到底何为适度?为何适度?如何适度?身处当今左右撕裂的极性环境,寻求执二用中,力行适度中道,尤其必要。
我想利用这次聊斋演讲的机会,将我的新书《左右之间 两极之上:适度经济学思想导论》做一个通俗的解说,从史学与哲学入题,以西方经济思想史为文献依据,简要介绍适度经济学思想独特的史学脉络、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曲线图标、政策原则等,并讨论未来经济学思想的可能发展走向。
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未来经济学研究似乎可以延伸适度哲学和适度经济学思想,实行方法复“合”(combination)、学派综“合”(synthesis)、思想和“合”(integration),共同探讨在左右两极、内外两端、上下两面之间的中道,寻求和而不同、合而不一的研究心态、学术环境和思想境界。
我先简单交代一下演讲的主题。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定义,定义什么是中庸、什么是适度、什么是适度经济学思想。而为了定义,需要两大武器:一是哲学,二是文献研究或文献综述。精确的定义是为了帮助我们今天的对话有交集,而且,这个精确的定义也是保护我自己的有效武器,比如说,我把适度经济学思想的定义只局限在1、2、3,你不能把你的4、5、6强加于我。所以,定义就是定规则,帮助我们今天的讨论有聚焦和有效率。
理解经济学需要借助哲学思想,因为一个经济学派大致由五大要素组成:思想、理论、方法、模型和政策。其中哲学思想是重中之重、定海神针。例如,所有经济学教授的文凭不是经济学博士,而是哲学博士(Ph.D),这也就是为什么亚当·斯密先写有关伦理道德哲学的《道德情操论》,后写有关经济学的《国富论》的奥妙。插一句,我在美国高校工作了三十多年,经历过无数次的财务危机、关停并转,但很少有一个美国校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取消没有市场、很少学生的哲学系、哲学专业或哲学课程,因为这是美国大学的老祖宗,是古希腊留给西方学界的宝贵遗产。需要一提的是,许多人认为美国历史不够悠久,只有二百多年,其实,美国历史、文明、思想和文化必须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两者存在源远流长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很显然,经过哲学加持之后的适度经济学定义,一般能够超越经济学科的范畴,并将它应用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交流。尤其是我们讨论适度经济学,绝对绕不过哲学,因为适度经济学的祖宗就是中庸之道和适度哲学。一位匿名的外审专家就认为,我的新书可以归入经济哲学的范畴,但遗憾的是,中美两国研究经济哲学的学者越来越少,因为数学已经取代了哲学,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宰。
除了哲学,我们离不开文献研究,旨在证明我所提出的适度经济学思想不是天马行空式的闲聊,而是来自一批经济学大师的原著,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同时也为了证明,我所提出的适度经济学思想不是抄袭这些大师的观点,因为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中外学者系统提出和研究适度经济学思想。所以,总的来说,所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拥有三大法宝:精确定义、哲学知识、文献研究。
我的第二到第四个主题,是把界定好了的适度经济学思想的定义,应用到适度经济学的三大核心,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原则。最后一步是总结,并对未来经济学的研究分享一些想法。今天的讲座主要是为买不到书、不想买书、没时间看书或看书后有疑问的各位,提供一个框架,非常简约和浓缩。
首先,何为适度哲学?要想讨论西方的适度哲学,必须了解比西方早了六百多年的东方中庸之道,尤其是,孔子比亚里士多德早生了167年,比苏格拉底也早生了81年。需要澄清的是,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姬昌在《周易》中,就已提出中正思想,比孔子早了六百多年。我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来自《周易》《尚书》《周礼》等孔子前的中庸思想。这里,我侧重于孔子中庸思想的四大含义。
其一,中庸是不偏、中正、执中。“一”是主张一致,不承认对立,更不能容忍“二”;“二”是强调不同,主张两元,反对一统;而中庸既承认一分为二,更推崇将对立的“二”升华到对立统一的“三”。根据北大儒学大家庞朴的研究,“三”与“参”相通,强调在左右对立的情况下,提出中道的第三种选择和建议,所以我们常称参考、参谋、参观和参照等,而这类“参”的效用,就是用中,执二用中。其二,中庸是一种权,也就是权变,即所谓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两端相对取其中”,但“害”与“端”的标准随时变化,所以需要经常不断地“权”。其三,中庸具有“和”的深刻意涵。王夫之从拆字学角度认为:这个“中”字,上下贯通的一竖,就是起到了中和的功能,而且,中为体,和为用,也就是说,求“中”则“和”,逆“中”则乱。《易经》将这种中和提高到美学的范畴,认为中和之人一定至美。其四,中庸具有正向的价值判断。中庸是儒家所尊奉的一种君子的德行,甚至是一种信仰,不可妥协。
在西方,适度思想的完成者应属亚里士多德,但在他之前的五十年左右,古希腊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已经提及“适度”一词。亚里士多德曾将适度的三个词混用,对应英语有时用“appropriate”,有时用“intermediate”,有时又用“mean”。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亚里士多德的适度思想进行了拓展,将他三个混用的适度词合并为一个,就是“propriety”,在书中,这一词出现次数多达325次,而且在《国富论》中也有13次提及“propriety”。
大致而言,西方的适度哲学存在四个要点:其一,适度就是德性,不适度就是一种罪恶。其二,适度就是不偏不倚,但不一定是绝对的二分之一之中点,如古希腊美学提出审美的黄金分割定律,不是均分的0.5,而是0.618。其三,适度难,也不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认为,找到这个中间很不容易,但斯密提出适度的一大本质是平庸和平常(mediocrity)。宋代朱熹也有类似的解释,认为“庸,平常也”,人人可为,有点王阳明心学所主张的人人可成圣人的意思。其四,适度是理性,斯密提倡要由一个理性的“客观的旁观者”来指导和监督我们的适度言行。
综合上述东西方文献信息,似乎可以给“适度”下一个既反映中外哲学的本意,又对经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的定义:“适度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常人所认同的一种不偏不倚的中间言行;这种中间言行来自常人的主观、动态、理性、相对的权变,并具有正面和谐的功能与道德德性的取向。”这一定义,揭示了适度哲学概念的六个核心内涵。
第一是中间性。适度是一种不偏不倚的中间,中间(middle range)不等于中点(midpoint)。同时,观察、分析、决策必须运用一分为三的三元视角:不及、适度、过度。所以,一分为三是适度的核心。第二是平常性。这个中间是由常人所认定的一种常理、常识、习惯、风俗。第三是主观性。这个中间产生于主观的权变。为了寻找中间,需要先界定不及与过度的边界,最后判断两极之间的中间。第四是历史性。这个中间的认定具有历史的演化性。中间的标准存在动态和历史发展的特点,昨天的适度有可能是今天的过度或不及。第五是中和理性。这个中间存在和谐的功能,因“中”而“和”、为“和”而“中”,这是适度哲学最重要的实践功能。中是减少两极冲突、寻求左右妥协的前提,和平来自妥协,妥协来自执中、求中,也就是说,始于中,终于和。而这一切的中和,都要以理性作为前提,因为没有理性不可能找到中道,更不可能有妥协与和平。第六是价值相对性。适度具有一般意义的正面道德取向,但是,这种正面价值不是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因为过度的适度,又是过度,物极必反;过度的过度,也许又是适度,负负得正,矫枉过正。所以论适度可以,但千万不要把适度夸大成一种适度主义,那又是一种绝对和不适度,就会出现原教旨主义的绝对倾向。所以,适度哲学由中间性、平常性、主观性、历史性、中和理性、价值相对性等六大要素构成,它们将是发现和解释适度经济学思想的六把钥匙。
前言/序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自明徐光启、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之始,前清学术,颇蒙其影响”。梁任公把以徐光启(1562-1633)为代表追求“西学”的学术思潮,看作中国近代思想的开端。自徐光启以降数代学人,立足中华文化,承续学术传统,致力中西交流,展开文明互鉴,在江南地区开创出海纳百川的新局面,也遥遥开启了上海作为近现代东西交流、学术出版的中心地位。有鉴于此,我们秉承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发扬其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创设“光启文库”。
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等系列。文库致力于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外学术精品。如此,我们既可在自身文化中汲取养分,又能以高水准的海外成果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文库推重“经世致用”,即注重文化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既促进学术价值的彰显,又推动现实关怀的呈现。文库以学术为第一要义,所选著作务求思想深刻、视角新颖、学养深厚;同时也注重实用,收录学术性与普及性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的优秀著作。以此,关注并回应重要时代议题与思想命题,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与国外学术的交流对话中,努力打造和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及话语体系,为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