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32795314
-
书名
第五幕:美国在阿富汗的终结
-
作者
艾略特·艾克曼(lice Ackermun) 著
-
出版社名称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
58.00
-
开本
32开
-
译者
刘瑞新 译
-
出版时间
2024-06-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艾略特·艾克曼可谓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一名老兵。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打响后,他便先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侦察连、特种作战部队与中情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搏命十年,获得过银星奖章、铜星奖章与紫心勋章。这名老兵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的血腥、残酷与无常,从突袭到伏击,从清剿到暗杀,并于2011年最终选择退役。然而,战争却并没有从他的人生中退出。2021年8月,当喀布尔陷落的消息传来时,这位正在罗马与家人度假的前特种兵,不得不在昔日帝国的废墟之中,思考今日帝国不可避免的落日,并身不由己地以一种他不曾预见的方式,最后一次参与那场战争,为其书写一个惨淡的终章。
作者简介
艾略特·艾克曼(Elliot Ackerman),前美军特种兵与CIA干员,曾深度参与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2011年退役后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出版过多部小说与战争回忆录.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与安德鲁-卡内基奖提名。
精彩书评
“在剖析现代战争(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的复杂性,并阐明众多战略失误和道德失败的代价时,没有人能比得上艾略特·艾克曼……他独特地将自己和战友的经历融入了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中。” ——《华盛顿书评》
“《第五幕》是我读过的关于战争的最佳书著之一。”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迈克尔·莫雷尔
“艾略特·阿克曼的《第五幕》可能是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第一本上乘之作……这是一个杰出作家的作品。” ——《客观标准》
“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回忆录……描绘了混乱与崩溃的生动图景……艾克曼以生动、扣人心弦的笔触对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做了清晰的控诉,是一曲对艰难战争的动人挽歌。” ——《出版人周刊》
“美国对阿富汗的背叛持续了二十年。艾略特·艾克曼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以毫不留情的诚实讲述了这个充满个人色彩的故事。”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乔治·帕克
目录
第一幕 109人车队
第二幕 第二支车队
第三幕 北门
第四幕 阿比门
第五幕 终结
后记
插图列表
精彩书摘
“美国人有表,塔利班有时间。”
阿富汗有句俗语:“美国人有表,但塔利班有时间。”早在2003年,布什总统决定将军队从阿富汗转移至伊拉克,作为入侵行动的一部分,从那时起,美国就一直是一只脚踏在门外。我们从未说服过我们的盟友或对手,让他们相信我们既有表又有时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导致我们在阿富汗花了更多的时间,如果我们采取不同的姿态,也许不至如此。十九世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拜登总统宣布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在阿富汗人中间引发了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导致了政治崩溃,随后是军事崩溃。阿富汗安全部队可能拥有数量和物质上的优势,但当美国和北约撤掉其政府和军队所依赖的政治和物质支持时,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也消失殆尽。
“崩溃”
挂断电话后,我妻子转过身来。她睡意朦胧地问:“谁打的电话?”
“艾伦将军。”
“中央司令部的艾伦将军?”
“是的,”我说,然后开始给更多人发短信,更新情况。“他将致电一些老同事,让他们为我们开门。”
“这太糟糕了。”她说。
“什么糟糕?他说他会帮忙的。”
“他不应该帮忙。这不是艾伦将军的责任,也不是你,或者尼克、伊恩的责任。你难道还不明白吗?”她很生气,她的语气就像我们在进行一次干预治疗,她试图让我看清我一直陷入其中的一场虐恋的本质。她说:“看到你们所有人都在努力完成这个任务,却几乎得不到什么帮助。这太令人心酸了。这是一种彻底的崩溃。”她的身体向我靠过来。
崩溃是个很贴切的词。过去几周,不仅是我们国家能力的崩溃,我们无条件地输掉了一场二十年的战争,而且还是时间、空间和等级制度的崩溃。
时间崩溃了,因为我们这些多年前在阿富汗作战的人,发现自己重新被卷入了那场激烈的冲突中,就好像我们从未离开过一样。
空间崩溃了,因为我们这些协调撤离行动的人分散在世界各地,比如尼克在法国,伊恩在弗吉尼亚,我在意大利,更不用说像马特这样在喀布尔公交车上的那些人了。
等级制度也崩溃了,因为上至美国总统,下至普通百姓,我们都在经受着这场灾难性撤离所带来的煎熬。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现在已经是早晨了。
“无条件投降”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只有两次战争是源于对我们祖国的袭击。第一次是二战,那场冲突以我们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第二次是阿富汗战争,随着我们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我们的敌人,那些为我们的撤离设定条件的人,不是纳粹德国或日本帝国,而是7万5千名塔利班分子。他们在向世界上规模最大、兵力最强的军队发号施令。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种耻辱。更具讽刺的是,有理有据地说,我们的另一场战争,即伊拉克战争(基于错误的前提),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输掉。我当然不会说我们赢了伊拉克战争,但我也不会说我们输了,尤其是这个国家已经成功地连续举行了四届议会选举,且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暴力事件。是的,伊拉克政府功能失调,但我们自己的政府也是如此。美国在伊拉克喜忧参半的结果,加上我们在阿富汗的明确失败,让人感觉这不仅是对国家的控诉,也是对一代人的控诉。
一个预言
疲劳似乎是反恐战争的“软”成本,却是一种明显的战略负担。一个因战争而疲乏困顿的国家很难对对手构成可信的震慑性威胁。这在冷战时期已得到证实。在1968年越南战争处于白热化时,苏联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战争结束后的1979年,苏联入侵了阿富汗。第一件事发生时,美国正陷入战争的漩涡,第二件事发生时,美国正处于战后的混乱之中,所以无法有效阻止苏联的军事侵略。
美国目前面临着类似的局面。美国的对手明白这一点。当美国的实力减弱时,其他国家就会填补这个真空。
过去与现在
今天,我很难记起美国过去是什么样子的。我忘记了在飞机起飞前仅仅20分钟到达机场是什么感觉。忘记了穿过火车站时,没有武装警察徘徊在站台附近的情景。也忘记了相信美式民主会永远占据优势,以及世界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的感觉,尤其是在冷战后那些令人兴奋的岁月里。
就像“最伟大的一代”能回忆起日本偷袭珍珠港时自己身在何处,“婴儿潮一代”的人能回忆起肯尼迪遇刺时自己在哪里,我们这一代的标志是“9•11”发生时你在何地。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但是,每当回忆起那段时间,我常常想到的却是“9•11”事件发生前两天的事情。
我当时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影院频道(HBO)正在首播一部新剧《兄弟连》,我霸占了公寓里的电视机。作为一名预备役军官训练营的海军学员,我相信自己的整个未来都将在兄弟连度过。我刚在沙发上坐好,标志性的片头便开始了:棕褐色的伞兵在解放欧洲的征途中从天而降,怀旧的配乐高亢激昂。整部连续剧中没有一丝讥讽或愤世嫉俗的意味。我无法想象今天有人能拍出这种效果。
二十多年来,随着美国人对战争和军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我常常想起《兄弟连》。它是一个很好的标尺,反映了“9•11”事件之前美国的地位,以及之后美国所经历的情感路程。如今,美国已经改变,它对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持怀疑态度,更明确地认识到战争的代价,尽管对那些代价的体验大都是以间接的方式。我们向国外输出理念的欲望也减弱了,尤其是当我们在国内勉力维护这些理念的时候,无论是围绕2020年总统大选的暴力事件,还是那年夏天的内乱,抑或是反恐战争因阿布格莱布监狱事件和爱德华•斯诺登泄密事件等丑闻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兄弟连》中那个具有普遍吸引力的美国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