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8.00

像院士一样思考:100位院士思维故事100例 张聿温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本书记载了王淦昌、谈家桢、袁隆平、欧阳自远等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各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的过程,领导重大工程中的独特方法,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作者从具体的人和事入手,以科普的方式传播院士思维,角度新颖,叙述生动,言简意赅,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部鲜活可信、具有感染力的读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讲述院士思维故事的通俗读物,包括目标篇、才干篇、进取篇、创新篇等章节,收录100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涉及人物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中国遗传学泰斗谈家桢、“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著名数学家谷超豪、一代国医吴阶平、地球物理学家马在田等,院士研究方向涵盖能源、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等领域。作者以公开出版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文章为依据,加以整理编撰,角度新颖,讲述生动,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本书有助于培养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启迪智慧,提高其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作者简介

  张聿温,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0年12月入伍,原在武汉军区空军服役,1974年7月调空军报社,历任编辑(记者)、副处长、处长、副师职研究员、《中国空军》主编等职,大校军衔。2010年6月退休。长期从事杂文、散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创作,有《故事里的党史》等20余种著作出版,其中有的获奖或成为畅销书。

  目录

  辑目标·方向

  中国科学院 李庆逵:从生产需要中提出课题

  中国科学院 卢嘉锡:“毛估”

  中国科学院 谢希德:明智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 徐僖:摔名片的深处

  中国科学院 王补宣:学科交叉觅新奇

  中国科学院 邹承鲁:科研选题三原则

  中国科学院 谷超豪:把 急需作为研究方向

  中国工程院 程天民:献身精神是动力源泉

  中国科学院 欧阳予: 项美德成就人

  中国工程院 屠基达:人才为本又红又专

  中国科学院 马在田:“让专业适合自己”

  中国科学院 唐孝威:学科交叉开新域

  中国科学院 刘宝珺:善取“他山之石”

  中国工程院 徐滨士:惊人数字定终身

  ……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科普著作,也是一本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通俗教材。书中百余位院士的百余则故事,都是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精准思维的经典案例,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并且对人颇有启迪。

  我们要“像院士一样思考”,跟院士学思维,学如何做学问,如何搞科研,以及如何做人!

  ——杨利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

  前言/序言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我正在外地出差,收到本书作者张聿温发来的信息,邀请我为他的新书写序。聿温是我的空军战友,2003年我执行“神舟”五号任务凯旋后,他作为《中国空军》杂志记者曾采访过我,由此结下友谊。他发来了尚未出版的电子版新书,此书旨在推广院士思维,从而为建设科技强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一直以来,培树人才是我们的共同情结、共同追求,因此我欣然应允。

  提起院士,人们无不肃然起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学术殿堂,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除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之外,院士的称号还象征着科学家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正的学术风气,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以及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他们是国家的财富,是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毫无疑问,院士是值得尊崇的,院士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有意义的是,这本精辟而富有洞察力的书,不是仅仅局限于传播院士卓越成果以及宣扬院士精神品质,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有趣而适时的科学家事例,并着眼于院士得以建功立业的思维特征、思维方式、思维技巧、思维规律,从简要的事例中提炼出复杂的“院士思维”,总结出已经取得成功的院士智慧,泽被后学、嘉惠新人,让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进取,突破更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强大我们的祖国,造福全人类。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于科学思维的研究方兴未艾。科学是思考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而科学思维是正确的思考即正确思维,正确思维才能正确推理,形成正确的知识结论。因此,学会科学思维是科学创造的前提。阅读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有的是凝聚奇思妙想开出“科学之花”,有的是挖掘创新思维结出“科学之果”,有的是锻炼科学思维集成“院士智慧”,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院士思维”的主要特点获得启发,从而把握科学思维的创造力和真正含义。尤其是在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信息获取的极大便利不断优化改进科学创造,科学研究更需要科学想象力以及客观的科学思维,从而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佐证信息,用于探索世界运行的大问题和人类发展的大未来。

  当然,不管未来科学如何进步和发展,人类都离不开从小到大自我成才的过程.那就是怎样成为科技人才、怎样培育科技人才。书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跟院士学思维”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捷径。在成才的道路上,要注重思考的力量,强化思维训练,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古今中外的先哲对此多有论述,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中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因此,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爱因斯坦则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无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动脑是基本功,思考、思维都是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否则,就不会有发明创造,更谈不上科学了。

  中国两院院士的思维,是当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承先启后、继承发展、摄取创新的思维典范。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思想和理念,又与时俱进,结合科技发展,有许多新的开拓和创意,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1983年加入人民空军,1998年入选航天员,2003年乘“神舟”五号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太空梦。这些年来,在训练、科研和工作、生活中,我先后与多位院士打过交道,特别是航天领域荣获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如中国两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任新民,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等。每次见面会谈,都深为院士们的学术造诣、能力素质、敬业精神、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的科学思维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一群最可敬、最可亲、最可爱、最可学的人。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