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50263000
-
书名
西方教育名著述要(第2版)
-
作者
贾馥茗 著
-
出版社名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定价
35.00
-
开本
32开
-
出版时间
2016-03-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经典名著西方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12部作品,无不渗透着近代教育学家的人本情怀。这些作品历经数百年沉淀,对当代教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名家手笔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学家贾馥茗教授集数十年教学经验,择取教育名著精华,精要简述教育学理念,并结合新时代现状,兼顾东西方教育实践,为当代教育拨开迷雾,使研习者和读者大受其益。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当今教育该走向何方?作者搜索二十余年,发现根据《中庸》似乎可以推究出中华文化中教育的本质。在本书中,作者怀抱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情怀,为未来的教育之路提供有益的思考。
内容简介
《西方教育名著述要(第2版)》是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学家贾馥茗教授择定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大家的伟著,上自17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下迄21世纪葛德纳的《陶冶的心灵》,择其要领,摘述精华,读者循此便可知晓每一著作的基本梗概,了解教育学发展故事的主线。书中结合当今教育学发展及现状对大师之作进行评介,同时又指明了新时代下教育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阅读《西方教育名著述要(第2版)》,不仅可优游西方辽阔的智识之林,亦可探寻当代台湾教育思想领航者贾馥茗先生的治学风范。
作者简介
贾馥茗(1926—),河北青县人,中国台湾有影响力的教育学家,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获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出任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教授,潜心教育学术研究,著作宏富,其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两岸教育学界。
目录
序
一、《大教学法》——由德进智的方法
The Great Didactics (1657)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
二、《教育漫谈》——怎样教成高尚的人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1692)
洛克(John Locke)
三、《爱弥尔》——身教重于言教
émile (1762)
卢梭(J. J. Rousseau)
四、《费希特告德意志国民书》——爱国家去私心才堪称国民
Addresses to the German People (1808)
费希特(J. G. Fichte)
五、《教育学讲授纲要》——相当实际的教学法
Outlines of Pedagogical Lectures (1835)
赫尔巴特(J. F. Herbart)
六、《我们如何思想?》——人之可贵处就在会思想
How We Think? (1933)
杜威(John Dewey)
七、《对教育方面的想法与说法》——伟大科学家的教育心灵
Ideas and Opinions (1954)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八、《夏山学校述要》——怎样教不受教的孩子?
Summerhill(1962)
尼尔(A. S. Neill)
九、《民主社会中教育的矛盾》——如何培育有教养的大众?
The Conflict in Education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1953)
赫钦斯(R. B. Hutchins)
十、《学习代社会》——做学术的真谛
The Learning Society (1967)
赫钦斯(R. B. Hutchins)
十一、《教育的历程》——精心实验来改进教育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十二、《陶冶的心灵》——心灵见于真善美
The Disciplined Mind(1999)
葛德纳(Howward Gardner)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六、《我们如何思想?》
——人之可贵处就在于会思想How We Think (1933)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杜威的哲学思想属于美国的实用主义,认为真理就是“改变”,宇宙就是变动的。其对教育的贡献超过哲学,在教育方面著作极丰,特别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的教育;加以受美国民主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在于培养民主国家的公民,而公民教育的精神以合作与竞争为原则。
他主张教育以发展儿童个性为主,反对教师教条式的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室中可以自由学习,教师不应该用权威管束学生,只能居于指导学生的地位。
他的这个主张一出,一些爱好新奇的学校便起而尝试。于是传统的安静教室变得混乱不堪、教师无法按照教学程序教学,引起家长和多数人士的批评,最后加以修正,教师开始重视儿童的活动,使教学方式有了改变。
不过,杜威在中国声望极高,大概是因为他在1919年曾来中国讲学,当时正是中国急于模仿外国实行新教育的时候,使得许多人将其敬若圣人,教育人士言必称杜威,这情形至今不衰。
杜威的教育著作自有其价值,本篇转述的《我们如何思想?》便是学习者必读的书籍。
第一部 思考训练问题
第一章 什么叫思考?
(杜威在书中有两个常用字,一是thinking,一是thought,而前者用得最多。述者将前一字译作“思考”,后一字译作“思想”。二者并没有什么分别,都指心有所思,只是在用法和上下文连接上有些分别而已,特此说明。)
一、思考的意义
(一)思考的最佳方式
人人都会思想,可是各人的想法却大有差别。思想的最佳方式称为“反省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直接感觉的事物,而是对一个主题反复思考,接连不断。从心理历程来说,首先是一串连续不断的意识,称为“意识流”。反省思考中包括多个相连的观念,前一个引出后一个,后一个又回到前一个,互相关联而不混杂,一步接一步,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就是所谓的“思想”这个名词。
(二)意识流
多数“思想”是连续想到的一些相关的事件,如万花筒般,然后在想象中生出一个结论,想象有一致性,在心中出现一些图形,思想就是如此而来的。所以反省思考会指向一个结论。
(三)反省思想
思想犹如一个实际的信念(belief)。信念指向某些事物,而在该事物之上,所指的是经过验证的价值,成为对某些事项的事实、原则或法则,无论承认与否,至少是已经熟知了的。思想中的单一事件不等于信念,无论信念是否已经确定。两个人各自述说的信念,可能来自人云亦云,传说、传统、模仿,都可成为无意识的思想,信念未必是真正出于一个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真是如此想,也可能只是偏见,未经思考。
(四)反省思考在于求得结论
反省思考会激起探讨(inquiry),当头脑清楚时,乐于就所想的追究下去,假设,比较,不断地想,以求得一个结论,这就成了反省思考。由此得到的结论,纵然与前此所知的不同,也是得自于主动、坚持、慎重考虑,其中包含着验证与理智活动。
二、思想的中心因素
(一)未观察到的暗示
第一个思想的中心因素是事物的“暗示”(suggestion),也可说是心中升起的一个“意念”。事物是尚未观察到的,却在知识的范围之内,由一些迹象推想出其可能的相关后果。如看到天上一片乌云而想到可能会有风雨,乌云是看到的,风雨便是想到的,是由一个所感的引起所知的而尚未发生的,其中含有证据的成分。
(二)征示的功能
第二个因素是“征示”(signifying)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由一样东西显示或指示另一样,即由一个信念可以认证到另一个,都存在于反省思考和心智思考之中。经过验证,后者即可证实前者。
(三)相信证据
第三个因素是反省意味着相信证据。所相信的不是直接有关的某个事件,而是以另一事物为证而相信,证人、证物、理由、根据等,都是信念的基础。从探讨的目的来说,思想就是由一个已知事件显示出另一事件,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反省思考的阶段
(一)不知与探讨
反省思想和一般思想的不同之处有二:(1)疑惑、犹豫不定等,造成心理的困难,从而进入思考;(2)探查以解决疑难。其中还含有两个状况:
第一,不确定与探讨。征示是未曾预期的,干扰了原有的信念,成为“不确定”状态,需要有所改变,要针对新情境重新思考,找出新的事实。
第二, 因不确定而困惑,解除困惑是目的,于是循序反复思考,思考便有了一定的路线。
第二章 教育必须以反省思考为目的
一、思考的价值
(一)使行动有目的
我们都知道文字使人和动物有了区别,也应该知道反省思想能“形成有目的的行动”。因为这种思想不同于单纯的冲动,它能使我们有“先见”,能按照预定计划行动,使我们的行动经过深思熟虑以达到目的。知道不同的行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思考把欲念、冲动、盲目的行动变成智慧,可以想到若干时日之后的结果。
对有思想的人说,很多事物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去的记录,犹如化石使我们知道地球的远古历史及其未来,从现在天体的位置预言到后来才出现的日食。莎士比亚曾说:“语言在树丛中,书籍在溪流中。”即在说明思考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给存在物增添生命力,给事物以意义,应用起来可以达到某些结果时,便可经过思虑而予以控制。
(二)形成有系统的预备与发现
其次是反省思想能“形成有系统的预备与发现”。人运用思想制造出符号,以便先想出一个结果,达到或避免这结果的方式。这种特质,不但人兽不同,即使文明人与野蛮人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文化昌明的人,经过深思熟虑而建立起纪念碑以免遗忘,慎重地讲习以预防偶发和意外事件,许多制造物都是有意地改变自然,使其更为有用,能显示不可见、不明确或遥远的事物。
(三)充实事物的意义
最后是“充实事物的意义”。思想能赋予有形事物以状态和价值。文字对不识字者,可能只是“鬼画符”;而对于识者,则代表某些观念或对象,具有特定的意义。
读者如果愿意把自己认为奇异的事物和有知识的专家比较,或者比较自己对一事物前后所知的,便知道后来所知的是智慧作用的结果。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是可以解渴或洗涤的东西;另一种人则以为是两种化学元素合成的含瓦斯的液体,可能不适合饮用;对小孩最初只是光与色,能发出声音,要待水成为符号才有了意义,但还并不实际。只有对有科学知识的人,一般的东西才有广泛的意义:一块石头不只是石头,而是含有特定矿物质的,出自特定的地层,说明千百万年前所发生的事,使人能描绘出地球的历史。
(四)控制及充实后的价值
上面的前两种价值是属于实际的,能增加控制力,其意义的充实则在增加控制力之外。我们知道了前此不知道的天象变化的意义,在某些事件发生时,可能不假任何思索。不过如果我们事前曾经想过,所想到的就可直接加深某事物的意义。意义本来得自思考的验证,所以在生活中,意义的增加没有限度。
思想力的价值可用密尔(J. S. Mill)的综括来说明:
推论是人生活中的大事。每个人无时无刻都要确定未曾观察到的事实,不是为增加知识,而是兴趣与职业的需要。政治官、军事指挥官、航海者、医生、农学家,针对判断的证据以决定行动,……其成或败与职责密切相关,要始终坚持不懈,用心从事。
(五)训练思想的两个理由
前述三种思考的价值并不能自动实现,任何要适当实现的事项,并不能自动出现。思想需要谨慎且专注的教育指导。思考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方式,而引出错误且有害的信念,需要系统的训练比不发展思考更危险,而“错误的发展”比错误更甚。
在密尔之前,洛克(J. Locke)曾论述过思想对生活的重要性和需要最好的训练之实现,他说:任何人做事,都以某种看法为理由,无论他用哪种官能,无论好坏,都是他的指引,因此其作用力,也不论真假,都为这看法所左右。……寺庙都有神圣的意象,对人有很大影响。其实在人的心中,真正的观念和意向,才是不断地控制人的不可见的力量,人们全都屈服于这力量。因此,最要关切的是了解,正确地引导研究知识,以便形成判断。
思想的力量使我们摆脱本能、欲望及常规,但也偶尔会犯错,它可以使人超出野兽之上,也可以使人坠落到受本能限制的动物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