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26.00

陶渊明传论 李长之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罗曼·罗兰写过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合称“巨人传”。

  李长之写孔子、司马迁、陶渊明、李白,合称中国版的“巨人传”。

  内容简介

  《陶渊明传论》探讨了陶渊明的思想来源,即他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还阐述了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本书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深刻,观点鲜明,多有新见,是一部价值很高、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20世纪30年代“清华四剑客”之一,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批评家。

  李长之先生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注目于那些“文化托命之人”: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李商隐、韩愈,留有《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陶渊明传论》,还有《红楼梦批判》、《孔子的故事》、《韩愈》等。

  目录

  自序

  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

  一 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

  二 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三 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

  四 陶侃是桓玄、刘裕一流人

  五 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

  六 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

  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一 引子一陶渊明诞生的时代

  二 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

  三 早年的生活和教育

  四 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

  五 矛盾的继续

  六 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

  七 最后的摇摆――《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动机的分析

  八 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一他的思想的成熟

  九 再度改朝换代时的陶渊明

  十 陶渊明的死

  十一 尾声

  陶渊明论

  一 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

  二 论陶渊明的思想态度

  附录

  精彩书摘

  一 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

  态度的一点线索

  陶渊明的性格和政治态度,是和他的两位著名的先辈有密切关系的。这倒并不是仅仅由于生理学的或遗传学的看法,如果那样,便未免是机械唯物论了。问题是,陶渊明对于这两位先辈,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崇拜,因为崇拜,就容易受着影响。在事实上,陶渊明的风度、爱好、习惯,我们也都可以在他那两位先辈的传记里找到鲜明的影子。那么,关于陶渊明的政治态度,也就在他这两位先辈的政治态度中可能得到一点线索了,虽然这不是唯一的线索。

  二〓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陶侃是不是陶渊明的曾祖,曾经有过争执。阎若璩、阎咏父子和洪亮吉都是主张陶渊明并非陶侃的直系后代的,何焯、钱大昕以及大部分研究陶渊明的专家则肯定是的。

  这事情确有可疑。因为,虽然沈约的《宋书》上载明“曾祖侃”,但和陶渊明的同时代诗人并且又是陶渊明的好朋友的颜延之作的《诔》却只有“韬此洪族”四个字,并没有提到他的曾祖是谁;更奇怪的是陶渊明自己的《命子》诗,提到陶侃时,只是说,“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竟缺少明确的交代,而《赠长沙公》一诗,序文“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在族祖之间的句逗又有两个读法,再加上下文更淡淡地说出“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的话,这就更增加了读者的迷惑。所以朱自清所写《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①一文,索性说:“至世系年岁,则只可姑存然疑而已。”朱自清的文章是带有总结性的,这就是说,这个问题就现有的史料论,已证明是不可能得出更明确的答案了。

  因此,我们对这问题可以不必纠缠在陶侃是否是陶渊明的曾祖上。

  我们现在要指出的乃是纵然陶侃不是陶渊明的曾祖,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很密切呢?答案是:也仍然是的。这就是他为他的外祖父孟嘉所写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所说的:“(孟嘉)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那么,他的外祖乃是陶侃的女婿,也就是,他的外祖母乃陶侃的女儿,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关系难道还不够密切么?一个外祖母是很可以向外孙谈谈自己的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么?

  再看,陶渊明在《命子》诗里对陶侃的崇拜: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言外是说他比桓温、桓玄、刘裕都高明得多。

  陶侃是陶渊明这样关系密切又这样崇拜的人物,他应该给陶渊明以极大极深的影响。事实上也确是如此。

  这种影响可分两方面说,一方面是性格、爱好,一方面就是政治态度。

  先说性格、爱好。陶侃的出身是寒微的,在当时并不是名族。我们看他初入宦途时困难的情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外出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贤媛篇》

  ……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