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5.00

长夏养脾 徐文兵 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长夏要多吃补益脾胃的食物

  按五行理论来讲,春属于木,夏属于火,长夏属于土,秋属于金,冬属于水。

  我们的饮食就要针对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肝、心、脾、肺、肾来下功夫。到了长夏,天气又湿又热,我们得适应季节和气候,吃点儿能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的食物,不要让湿气在身体里留存太长时间。

  ★把握好季节、昼夜的节奏,比吃什么东西重要

  到了夏天,人们基本上没有胃口,我们要吃一些辛温、唤醒脾胃功能的食物,先从主食入手。

  小米粥和糜子粥是最能保护胃黏膜,最能滋养人体的精气神,保护肠道菌群的食材。它们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我们常说“五畜为益”,最有营养的肯定是牛肉。牛肉有什么特点呢?比较温和,不像鸡肉那么燥烈,也不像猪肉那么寒,从性质来讲它偏温、偏中。不同于羊肉膻、猪肉骚(没阉过的猪),牛肉比较平和,所以历朝历代都认为牛肉可平补脾胃。

  ★饮食理论-烹饪实操相结合

  中国人的美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要善于利用食材的特点平衡我们身上的缺点。

  本书讲述了长夏食材的理论知识、对应脏腑的补益,对应南北方不同气候,秉承君臣佐使、性味归经、色香味形,分别给出吃法总概和对应的菜品。

  内容简介

  长夏养脾胃,本书介绍了补益脾胃的饮食之道,内容涵盖谷类、肉类,以及化湿好食材。

  到了入伏天——长夏,如果按补脾胃走,那就是用甘淡的食物;如果泻脾胃,就把脾胃吸收过多的营养赶出去,就用辛香的食物,还得加点儿苦味燥湿的食物。

  本书对应南北方不同气候,秉承君臣佐使、性味归经、色香味形,分别给出吃法总概和对应的菜品。

  作者简介

  徐文兵

  徐小周,字文兵,知名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毕业于大同二中,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六年制),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曾获任应秋奖金、医史知识竞赛第一名、《中国青年报》征文比赛一等奖。1990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门诊部、院办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其间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干部英语进修班一年,筹建了东直门医院外宾门诊部。1995年晋升主治医师,后被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办,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被授予“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后考取美国针灸师、中医师资格证书,获马里兰州针灸师执照。

  1998年回国辞职,先后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厚朴中医学堂、北京厚朴中医诊所。先后师从裴永清教授、周稔丰教授、苏有余先生,始终奉行崇古复古的理念,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倡导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以闻道、行道、证道为己任,惠及患者遍布海内外,桃李满天下,成为独领风骚的一代中医教育家和医学家。

  2007年出版专著《字里藏医》,其繁体中文版于2011年在中国台湾出版,当年即被《中国时报》评为年度生活类十大好书。2008年年底,与梁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宣讲《黄帝内经》,相关对话丛书一套6册也先后出版。2009年于中国气象频道主持《四季养生堂》栏目,相关音像和图书《四季养生法》于2012年出版。2018年出版图书《饮食滋味》《知己》,2020年出版图书《梦与健康》《徐文兵讲黄帝内经前传》《徐文兵讲黄帝内经后传》,2021年出版图书《明哲保身:徐文兵说成语里的中医智慧》《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灵枢·通天>》《黄帝内经的智慧》,2022年出版图书《中医的常识》,2023年出版图书《美食课》,2024年出版图书《美食课二》《美食课三》。

  目录

  第一章 五谷为养:补益脾胃的谷类

  1.小米,长夏最基本的饮食/2

  2.粟里面蕴含的生命力、精气神是中国人最看重的/3

  3.稷是一种救荒、救急、救命的食物/4

  4.小米粥和糜子粥最能保护胃黏膜,最能滋养人体的精气神/5

  5.糠:貌似是废弃物的东西,往往是我们的身体缺乏的/8

  6.米油是小米里最精华的东西/9

  7.玉米,对脾胃好,利尿泻肾/10

  8.陈仓米,对脾胃特别虚弱的人好/13

  9.薏苡仁,补益脾胃特别好/13

  10.饴糖,能补益脾胃的漏洞/18

  第二章 血肉有情之品:牛肉、带鱼、鲫鱼、鳝鱼、泥鳅

  1.牛肉不像鸡肉那么燥烈,也不像猪肉那么寒/24

  2.对脾胃有滋补作用的鱼/28

  第三章 姜:芳香化湿的鼻祖

  1.湿气缠绵不愈、下流,对人体的伤害是最大的/34

  2.芳香化湿的药物:老姜、仔姜/37

  3.千万不要把生姜放冰箱里/40

  4.小黄姜,我吃过的最好的姜/41

  5.干姜,治更寒、更冷、更疼痛的病症/42

  6.炮姜,温经止血,而且能止痛/42

  7.高良姜,止痛效果比干姜和生姜都强/43

  8.姜黄,没有生姜或干姜、高良姜那么辛辣,但气很足/43

  9.洋姜,腌后当咸菜疙瘩吃/44

  10.猴姜,补肾的骨碎补/44

  11.沙姜,中药名叫山柰/45

  12.家里湿气大的地方要放点儿木炭/45

  第四章 教你应用姜科药:砂仁、益智仁、草果、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

  1.砂仁,治孕妇的妊娠反应、漏尿、小孩子腹泻等/48

  2.益智仁:能治很多疑难杂症,包括小孩子的智力障碍和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病/49

  3.草果,通过激发人体正气,间接地把疟原虫干掉/54

  4.“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白豆蔻,化湿气、湿浊,祛口臭,消食/57

  5.草豆蔻,治湿温、寒性的湿气/58

  6.肉豆蔻,作为一种驱虫剂,治肚子疼、寒湿、痰湿、冷痛、呕吐、腹泻/59

  第五章 化湿好食材:胡椒、荜茇、花椒

  1.胡椒一般产在南方,当地人用它解鱼虾蟹的毒/64

  2.荜茇不仅能温暖肠胃,而且能让口气清新/67

  3.花椒的芳香辛散可以抵御寒湿/67

  4.中国人原来把吴茱萸当调料使,现在当药使/70

  5.辣椒芳香化湿、辛热驱寒/74

  6.吃肉觉得是肉香,其实是大料的香/76

  7.小茴香驱寒、温通气/78

  8.孜然抗过敏、抗氧化、抗血小板凝结、降血糖/80

  9.肉桂,天下第一名药/81

  10.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85

  11.山葵能振奋人的消化系统、振奋阳气/88

  12.鲜品的芳香化湿药:荆芥、香菜、薄荷、陈皮、橘红、香橼、佛手/89

  13.香叶,只溶解在油脂里/92

  14.藿香:治疗水土不服,防治瘟疫/93

  15.紫苏,温和的发汗药/96

  16.佩兰,芳香健脾、发汗利尿,治疗各种外感风寒湿/98

  17.“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所有因外感风寒、风湿、邪气出现的疼痛,都可以用白芷/100

  18.丁香花的丁香和这里说的丁香是两码事/103

  19.陈皮的两个主攻方向——补肝泻脾/106

  20.香橼、佛手是近亲/107

  21.咖喱和卤肉料包的配伍、制作/108

  22.五香粉的制作方法/109

  23.十三香的制作方法/111

  24.咖喱的制作方法/112

  25.咖喱酱的制作方法/114

  26.油泼辣子的制作方法/115

  27.茯苓,补益脾胃,泻肾/117

  28.玉米须,利尿排湿的好食材/118

  29.芦根,利湿、化湿、排湿/119

  30.土茯苓,治疗性病没的说/120

  31.五指毛桃,利水渗湿/121

  32.白茅根,清热利湿利尿,止血/122

  33.餐桌的礼仪与规矩/123

  第六章 (长夏)小暑北方膳

  1.君1:小米饭/134

  2.君2:水煮牛肉/136

  3.臣:清炒丝瓜/139

  4.佐:荆芥拌洋葱/141

  5.使:锅塌豆腐/142

  第七章 小暑南方膳

  1.君:三虾面/146

  2.臣1:清蒸鲈鱼/148

  3.臣2:芙蓉鸡片/149

  4.佐:虎皮尖椒/151

  5.使:香糟毛豆/152

  第八章 大暑北方膳

  1.君:小米发糕/156

  2.臣1:红烧带鱼/157

  3.臣2:清炒西葫芦、西葫芦炖羊肉/160

  4.佐:仔姜丝炒猪肉/162

  5.使:小葱拌豆腐/163

  第九章 大暑南方膳

  1.君:捞米饭/166

  2.臣:干烧鱼/167

  3.佐:冬瓜包肉/170

  4.使1:辣椒炒肉/172

  5.使2:清炒莴笋/173

  第十章 立秋北方膳

  1.君:贴饼子熬小鱼/176

  2.臣:圆白菜/178

  3.佐:芥末墩儿/180

  4.使:炸豆腐泡/182

  第十一章 立秋南方膳

  1.君:鳝丝面/186

  2.臣1:咖喱牛肉/188

  3.臣2:凉拌西瓜翠衣/190

  4.佐:炒藕带/191

  5.使:炒香干/193

  第十二章 处暑北方膳

  1.君:摊黄儿/196

  2.臣1:小罐煨牛肉/198

  3.臣2:香酥鲫鱼/200

  4.佐:老虎菜/202

  5.使:豆角茄子煲/203

  第十三章 处暑南方膳

  1.君:二米饭/206

  2.臣1:剁椒鱼头/207

  3.臣2:桂花糯米藕/209

  4.佐:干煸豆角/211

  5.使:炒芥蓝/212

  精彩书摘

  *小米,长夏最基本的饮食

  按五行理论来讲,春属于木,夏属于火,长夏属于土(土的意思就是石头上有水,土里全是湿的),秋属于金(比较干燥),冬属于水。

  木、火、土、金、水是观察气候变化得来的。现在人们把五行翻译成five elements,意思是五种元素或五大行星,这是胡翻。简单的翻译就是five seasons,我们现在认为是四季,这是错的,其实是五大季节。

  我们的饮食就要针对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肝、心、脾、肺、肾来下功夫。到了长夏,天气又湿又热,我们得适应季节和气候,吃点儿能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的食物,不要让湿气在身体里储存太长时间。

  到了夏天,人们基本上没有胃口,我们要吃一些辛温、唤醒脾胃功能的食物,先从主食入手。春天我们提倡吃麦子、莜麦等生发的主食。到了夏天可以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糯米、黍米、高粱米。到了长夏就吃我们最基本的饮食——小米(剥了壳以后叫小米,没剥壳之前叫粟),跟它类似、功能相近的还有稷;还有一种叫糜子,比较甜,生长周期比较短;此外还有一种最重要的食物,也是甜的,就是我们从南美洲引进的玉米,玉米的产量非常高。

  另外要强调中医讲的是整体观念,讲的是五行的生克制化。吃一种性味的东西多了,就会对一个脏(臟)产生补益作用,对另一个脏(臟)产生损泻作用。所以,甜的主食吃多了会对肾功能有所损害。

  *小米粥和糜子粥最能保护胃黏膜,最能滋养人体的精气神

  关于糜子,有个著名的故事。晋惠帝执政时期闹饥荒了,他问大家:“何不食肉糜?”因为糜子煮粥会特别容易烂,所以我们把剁碎的肉末煮成的粥叫肉糜。

  有个成语叫糜粥自养,这种养生方法代表了中医古老的智慧。

  我们总说中医,其实中医是中国古代贵族的一种生活方式。贵族不是有钱人家,而是讲究的人家。也可能家里贫穷没有太多钱,但这也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糜粥自养是老年人或病弱的人维持营养的非常好的方法。《周礼》规定了很多宫廷的仪式和规矩,《礼记?问丧》中有这么一句话:“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这是说看到一个孤寡老人没人照顾,奄奄一息,三天没喝水或醪糟汁了,家里也没有烟火,这时抢救他,绝对不能让他吃煮鸡蛋、喝牛奶,而是要用糜粥来喂他。

  《礼记?月令》讲到中秋,过了八月十五以后要敬老,“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人岁数大了,应该顺应年龄的变化去养生,该拄拐杖拄拐杖,该拄双拐拄双拐,还要吃糜粥。这种糜粥就是煮得稀烂的稀粥,是用来喝的,不是吃的硬粥。

  *米油是小米里最精华的东西

  最好的小米就是当年的小米,精气神含量都比较足。好的小米有个特点,熬稀粥的时候,上面会浮起一层特别浓、特别细密的膜,老百姓管这叫米油。米油是小米里最精华的东西,以前刚生完孩子的母亲如果没有奶,又找不到牛奶、羊奶等替代品,就用米油来喂孩子,保证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现在来看,米油的营养价值、医疗价值也非常高。

  我们治疗一些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比如胃黏膜破坏了,胃里的腺体不分泌胃酸了,吃任何东西到胃里都觉得特别刺激、特别难受的患者,就建议他们食用米油。

  *陈仓米,对脾胃特别虚弱的人好

  接下来讲一下陈仓米,陈仓米是有药用价值的。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东直门医院工作,地址为海运仓五号,边上还有南新仓、北新仓,我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有漕运,大运河从通县(今通州区)过来就到了东直门外,外船泊停下来,把南方运来的粮食卸到东直门内的仓库里。

  仓库里的粮食放的时间长了以后,被分解、分化,里面的精华、蛋白质流失,最后就留下陈仓米。只要它没生虫、没发生霉变都能吃,这种米的火力比较小,但对那些脾胃特别虚弱,或刚刚经历一场大病,肠道菌群还没有恢复的人特别好。别人把陈仓米都扔了,而我们拿陈仓米治病,帮助患者恢复消化吸收功能,恢复肠道菌群。

  我以前讲过,特别虚弱的人连种子的营养都吸收不了,所以我们用长条山药做一味薯蓣饮给他喝,让他逐渐恢复元气,而陈仓米的疗效比长条山药还要好一点儿。

  *鲫鱼汤,专.利尿、消水肿

  讲完了带鱼,下面说一下著名的鲫鱼。鲫鱼是我们中国人常吃的一种淡水鱼。

  鲫鱼的特点是什么?每条不超过250克。因为鲫鱼小,就符合我说的那个理论——鱼越小越好吃。

  鲫鱼一般都是用来做汤,而且我们把用鲫鱼炖的汤当药用,专门用来利尿、消水肿,这就看出了它的特点——补脾胃。它的下个作用是什么?补脾就泻肾。所以身体里水湿停留特别多的时候,就炖鲫鱼汤喝,然后放点儿萝卜丝。

  可以把两条鲫鱼专门用油煎了以后剁成泥熬汤,然后把另外两条鲫鱼用油炸以后放进去,这样喝的汤是前两条鲫鱼贡献的鲫鱼汤,吃的鲫鱼肉香是后两条鲫鱼贡献的,这样人生就完美了。

  *高良姜,止痛效果比干姜和生姜都强

  高良姜也是姜科植物的块茎,同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特点就是它的热性比生姜和干姜都强,另外止痛的效果比生姜和干姜都好,而且它是干燥的褐色、红褐色的块茎,所以我经常在觉得用生姜、干姜力量不够时就用高良姜。

  有一个著名的中成药叫良附丸,香附和高良姜一起使用,既能解患者的不高兴,又能治胃里的冷凝块、疼痛,所以书上说它们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其实单用高良姜搓成末吞服就能缓解这种严重的冷痛,包括痛经的痛。

  *荜茇不仅能温暖肠胃,而且能让口气清新

  荜茇,也是属于胡椒科的芳香药。之前我跟梁冬对话《黄帝内经》时就说过这个药,很多人说自己喝完牛奶就拉肚子,其实不是乳糖不耐受,而是肠道温度低了以后,消化乳糖的酶不工作了,这是有办法解决的,我们需要唤醒它,在加热牛奶的时候放几粒荜茇。荜茇是柱状的,颜色黑黑的,闻起来味道很香,嚼到嘴里有一种辛香的味道。

  广东一些地方喝姜撞奶,用生姜打成汁跟牛奶混在一起,最后就达到喝完牛奶不吐不拉的目的,这是通过芳香化湿的药温暖胃肠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呢?不是老师教的,而是通过看医案知道的。荜茇治疗牛奶的不良反应在历史医案上有介绍,这件事还跟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李世民喝牛奶不耐受、拉肚子,太医就给他献了一个方,就是用荜茇煮牛奶,结果真把他这个病治好了,这个医案深深记在我的脑子里。

  前面介绍了砂仁、益智仁,其实荜茇更好。我建议大家囤点儿荜茇,荜茇不仅能温暖肠胃,而且能让口气清新。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