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14238730
-
书名
京华万象 : 一百年前的北京
-
出版社名称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定价
138.00
-
开本
20开
-
编者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编
-
出版时间
2024-04-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精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1.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镇馆之宝”的再演义
长达14米、高3.5米的《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是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文史专家和书画家通力合作,历时数年精心创作而成历史风俗画长卷。作品选取1910—1920年这一时间段的北京城为创作对象,以全景视角俯瞰巨变中的古城,描绘了从清末到民初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活跃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典型的建筑、丰富的民俗风情,被誉为近现代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本书以《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为蓝本,将巨幅画作中的细节加以展示,讲述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期带领读者走进百年前的历史,体会世纪之交的京华万象。
2. 聚焦五大版块,选取百余场景,展现百年前京华全貌,聚焦老北京风土民俗
全书分为城市格局、近代化进程、市民生活、新文化传播、时局与事件 5 个部分,层层递进,选取最能反映当时北京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历史横切面,呈现一幅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京华万象图。在书中可以领略北京中轴线、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的风貌,前门大街、天桥市场、王府井大街的风情,皇家苑囿、外国使馆的风景;也可以见证清帝退位、五四游行、火烧赵家楼的时局变幻。是一本向海内外展示近代北京传统与现代化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新思想与变革孕育、科学与技术萌生的通俗历史读物。
3. 图文并茂,VR赋能,打造可读、可看、可听、可感的老北京立体图景
绘本辅以VR的沉浸式数字化技术手段,选取16处地标性建筑,将现代场景与书中百年前景象相对比,呈现百年建筑当下的发展变化,让读者感受穿越百年的历史的风。
4. 精美装帧,附赠超大尺寸《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全图
内容简介
以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的历史风俗画作品《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为蓝本,介绍 20世纪初 , 新旧世纪之交北京风貌的历史文化通俗绘本。全书分为城市格局、近代化进程、市民生活、新文化传播、时局与事件 5 个部分,层层递进,选取最能反映当时北京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历史横切面,呈现一幅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京华万象图。本书以中英双语形式,对1910—1920 年的北京风物进行知识普及式描绘,是向海内外展示近代北京传统与现代化交融、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新思想与变革孕育、科学与技术萌生的通俗历史读物。
目录
导言 一百年前,世纪之交的北京
第一章 城市格局
一、纵贯南北的中轴线
二、气势恢宏的城门与城墙
三、纵横交错的山脉水系
第二章 近代化进程
一、盛景犹存的古都景观
二、应时演变的近代机构
三、极具风格的外国使馆
四、逐渐兴起的近代交通
五、接轨国际的城市设施
第三章 市民生活
一、焕然一新的商业街区
二、丰富多彩的市井民俗
三、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筑
第四章 新文化传播
一、面向西方的教育转型
二、方兴未艾的公共活动
第五章 时局与事件
一、清帝退位
二、北洋兵变
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孙中山与袁世凯北京会面
五、国会风波
六、黎元洪辞亲王匾
七、拆克林德碑
八、五四运动
九、火烧赵家楼
十、陈独秀发表《北京市民宣言》
精彩书摘
导言:一百年前,世纪之交的北京
清末,西学东渐之风日盛。古老的东方文明,日渐感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冲击。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后,1900 年,世纪初的庚子一役彻底打碎了古国帝王“天朝上国”的观念,清廷在内忧外患下被迫加快推行自救式的“新政”措施。北京,这座千年古都,进一步转入近现代城市文明的轨道。
持续十年的清末新政没有改写清政府败亡的命运,却为北京孕育出了城市近代化的因素。
帝制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皇权的色彩在这座城市中迅速褪去。内外城的“旗民分居”格局被打破,曾经的皇城禁地面向公众开放,新政时期已初见端倪的近代工商业,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正逐渐向近代城市过渡。
一系列新的市政工程开始启动,北京的城市风貌带有更多的近代色彩。在近代市政管理机构京都市政公所的统筹规划下,矗立了数百年的正阳门被大刀阔斧地改建,东西南北几条大道正在贯通,新型模范市区在外城的香厂路开工,一幢幢新式建筑拔地而起,马路、街灯、排水系统等近代市政设施正被逐渐推广应用。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铁路将全国各地的人带到了北京,穿梭在城市中的汽车、自行车和轨道交通,带人们领略这座逐渐融入近代化的城市的风貌。
市民的价值观念与风俗时尚方面的改变随之而来。帝都旧有的坛庙、御苑被改建为面向民众开放的新式公园,并相继建起了最早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随着北京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多种社会群体聚集此地,形成了新旧文化杂陈的城市特质。东交民巷的使馆、银行尽是洋人与买办,传统的天桥集市也依然是人声鼎沸;琉璃厂里的书籍漂着墨香,八大胡同中则是脂红粉白、歌舞升平。游艺场、电影院、跳舞场、照相馆、球房等新式娱乐场所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让市民的日常娱乐活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于北京。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新式学堂在北京建立,吸引了大批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新式知识分子在此聚集,他们在公园、会馆集会、结社、演讲,形成了新的知识群体,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闻报业得到发展,党派主张与精英言论通过报刊向社会传播,新的文化观念逐渐为市民所接受,北京社会风气日渐开放。当1917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陈独秀携《新青年》杂志北上时,北京已经开始酝酿着一场思想上的大风暴。
1919 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学子们走上街头,用呐喊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此后,这股浪潮传播到全国,新的革命领导力量最终登上了历史舞台。
1910—1920年,是中国从帝制走向共和的十年,也是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觉醒的十年。这十年间,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它的辐射、扩散、示范与倡导作用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可以将北京作为一个缩影,来观察那个时代的中国,究竟走向何方?是在时代变革里沉沦,还是在逆境中崛起。
前言/序言
《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是一幅描绘百年前老北京的历史风俗画作品,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文史专家和书画家通力合作,历时数年精心创作而成。主创画家是挪威籍华人、知名画家汪光华。
这幅作品以全景视角俯瞰巨变中的古城,完整地展示了老北京内外城的全貌。画幅东携通惠河,西牵白云观,南起燕墩,北抵居庸关、燕山长城。图中描绘了从清末到民初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活跃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典型的建筑、丰富的民俗风情,被誉为近现代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民国初期的北京,新旧文化混杂,中西文化并立。画家将中国绘画传统中的界画手法和白描形式相结合,细腻勾勒城市肌理,将在近代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五四大游行、火烧赵家楼、陈独秀新世界商场撒传单等历史事件以及天桥杂耍、婚丧嫁娶等市井生活凝聚在一起,并一一加以呈现。
本绘本以《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为蓝本,将巨幅画作中的细节加以展示,讲述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以期带领读者走进百年前的历史,体会世纪之交的京华万象。同时,绘本辅以VR(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数字化技术手段,全景呈现百年建筑当下的发展变化,展现北京绵延百年的城市风貌,拉近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距离,共叙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时代文化认同,搭建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众之间文明互鉴的桥梁。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