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12020238
-
书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套装上中下册)
-
作者
澄观撰 著
-
出版社名称
线装书局
-
定价
480.00
-
开本
16开
-
编者
楼宇烈 编
-
译者
楼宇烈 译,于德隆 校
-
是否是套装
3
-
出版时间
2016-05-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精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华严经》是贤首宗(华严宗)的根本经典,论说如来自证及一 切众生自性本具之菩提觉道,及法界缘起无尽无碍的妙旨,是佛教 圆顿、根本的经典,自古就有经中之王的美誉。华严宗四祖唐清凉 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通常称为《华严大疏》),继承贤首法藏的 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发展华严性起的教义,在《华严经》诸注疏 中流传深广、影响很大,被后世学人奉为圭臬,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思想影响极其深远。
目录
上 册
佛教十三经注疏·序
前 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
总启十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
如来现相品第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
普贤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一
毗卢遮那品第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二
如来名号品第七
四圣谛品第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三
光明觉品第九
菩萨问明品第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
净行品第十一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五
贤首品第十二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六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十六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中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二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三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四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五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六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七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八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九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一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三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五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八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一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二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四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
下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五
阿僧祇品第三十
寿量品第三十一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六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七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八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二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三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四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五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六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七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九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附录一:重编《华严疏钞》序/持松法师
附录二:重编《华严疏钞》记/蒋维乔
精彩书摘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穷理尽性,彻果该因,汪洋冲融,广大悉备者,其唯《大方广佛华严经》焉!
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富有万德,荡无纤尘。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皦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尽宏廓之幽宗,被难思之海会。圆音落落,该十刹而顿周;主伴重重,极十方而齐唱。虽空空绝迹,而义天之星象灿然;湛湛亡言,而教海之波澜浩瀚。若乃千门潜注,与众典为洪源;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其为旨也,冥真体于万化之域,显德相于重玄之门。用繁兴以恒如,智周鉴而常静。真妄交彻,即凡心而见佛心;事理双修,依本智而求佛智。理随事变,则一多缘起之无边;事得理融,则千差涉入而无碍。故得十身历然而相作,六位不乱以更收。广大即入于无间,尘毛包纳而无外。炳然齐现,犹彼芥瓶;具足同时,方之海滴。一多无碍,等虚室之千灯;隐显俱成,似秋空之片月。重重交映,若帝网之垂珠;念念圆融,类夕梦之经世。法门重叠,若云起长空;万行芬披,比花开锦上。
若夫高不可仰,则积行菩萨曝腮鳞于龙门;深不可窥,则上德声闻杜视听于嘉会。见闻为种,八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一生圆旷劫之果。狮子奋迅,众海顿证于林中;象王回旋,六千道成于言下。启明东庙,智满不异于初心;寄位南求,因圆不逾于毛孔。剖微尘之经卷,则念念果成;尽众生之愿门,则尘尘行满。真可谓常恒之妙说,通方之洪规,称性之极谈,一乘之要轨也!
寻斯玄旨,却览余经,其犹杲日丽天,夺众景之耀;须弥横海,落群峰之高。是以菩萨搜秘于龙宫,大贤阐扬于东夏。顾惟正法之代,尚匿清辉;幸哉像季之时,偶斯玄化。况逢圣主,得在灵山,竭思幽宗,岂无庆跃!
题称“大方广佛华严经”者,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世主妙严品第一”者,即众篇义类之别目。大以旷兼无际,方以正法自持,广则称体而周,佛谓觉斯玄妙,花喻功德万行,严谓饰法成人,经乃注无竭之涌泉,贯玄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作终古之常规。佛及诸王,并称世主。法门依正,俱曰妙严。分义类以彰品名,冠群篇而称第一。斯经有三十九品,此品建初,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
归命十方极三际,尘刹圆明调御师,
法界功德大悲云,毗卢遮那大智海,
所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圆满修多罗,
一一尘方佛会中,普贤文殊诸大士。
我今欲以一毛智,测量无边法界空,
愿承三宝同体慈,句句冥符诸佛意,
俾令法眼常无缺,尽众生界如普贤,
回兹胜善洽群生,速证菩提常乐果。
前言/序言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又称《杂花经》,论说如来自证及一切众生自性本具之菩提觉道,及法界缘起无尽无碍的妙旨,是佛教最圆顿、最根本的经典,自古就有经中之王的美誉,可谓恒沙法门包括净尽,无边妙义显示无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全多即一,全他即自。故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该经对大乘佛教各个宗派及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影响。
此经汉译本有三种:一、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世称《六十华严》,或旧译《华严》。二、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世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三、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也称为《普贤行愿品》,或《四十华严》。诸译本中,晋译仅有三十四品,文义未全,故虽先译,流通不广。《四十华严》即《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的别译,而文义加详。唐译八十卷本文义畅达,品目也较完备,因而流传最盛。
历代《华严经》注疏有多种,现存主要有:印度龙树菩萨造《十住毗婆沙论》十六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是对《华严经·十地品》中初二地的解说;世亲菩萨造《十地经论》(北魏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译),释此经《十地品》;隋三论宗嘉祥吉藏《华严游意》一卷;唐华严宗二祖智俨《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华严宗实际创立者三祖贤首法藏《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华严经疏》六十卷、《随疏演义钞》四十卷(或九十卷),李通玄《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天台宗荆溪湛然《华严经骨目》二卷,静居《大周经玄义》一卷;宋戒环《华严经要解》一卷;明道通《华严经吞海集》三卷、德清《华严纲要》八十卷等。
《华严经》诸注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被后世学人奉为圭臬的,是澄观的《华严经疏钞》,通常称为《华严经》的《大疏》、《大钞》。澄观(738~839),唐代高僧,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居五台山清凉寺,唐德宗赐号清凉国师。澄观生历九朝,前后被七位皇帝尊为帝师。他继承贤首法藏的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发展华严性起的教义。他的思想经其弟子宗密进一步弘扬,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思想影响极其深远。
澄观先撰《华严经疏》六十卷释唐译《华严经》,后又撰《华严经疏演义钞》四十卷解释《疏》文,《疏》、《钞》与经文原来各自别行。到了宋代,晋水净源法师录疏以配经,编为一百二十卷,称为《华严经疏注》,便于阅读,但所录疏文未免有增删移易之处。之后明嘉靖年间,有妙明法师厘经入疏,厘疏入钞,成《华严疏钞会本》,世称昭庆本(现行日本《卐续藏》中所收《华严经疏钞玄谈》九卷及《华严经疏演义钞》八十卷,即以此为底本)。明密藏禅师著《藏逸经书标目》,曾指出其编会失当,云:“《华严疏钞会本》起止配合率多牵强,或不应起而起者有之,或不应截断而截断者有之,或配合不当者有之。”天启年间,嘉兴叶祺胤以《永乐南藏》别行本《疏钞》校订昭庆本重刻,收入《嘉兴藏》中,清《龙藏》本及金陵刻经处刊本都系以此本为底本。然《南藏》本《疏钞》颇多删节,《龙藏》及流通本悉沿其讹。民国年间,徐蔚如居士依《嘉兴藏》别行本清凉《疏钞》对勘之,发现其删节不全之误,尝谓:“现行本厘会不当为一大病,删节不全又为一大病。”因此积极提倡重新编会。1939年,《华严经疏钞》编印会在上海成立,应慈法师为理事长,蒋维乔、黄幼希、李圆净等负责具体编会与校雠,广泛搜集藏本及其他流通本,计采用《华严经》经文校本二十六种,《疏钞》校本十二种,《普贤行愿品》经文校本四种,《行愿品别行疏钞》校本五种,参互校勘,简择异同,考正得失,历尽艰辛,历时六年时间而始告成,可称为《华严经疏钞》的最善会本。
本次点校即以《华严经疏钞》编印会刊行的《华严经疏钞》为底本,使用简体横排,采用现代标点与分段。由于底本的校本众多,校注非常详细,为了便于阅读,整理时进行了适当简化。《华严经疏钞》是部名副其实的巨著,《华严经疏钞》编印会刊本共有七千多页,确实使人有望洋兴叹之感。为了便于读者研读,本次整理仅取疏文,略去钞文。《华严经疏钞》的分卷向来多种,《卐续藏》中分为《玄谈》九卷及《疏钞》八十卷,清《龙藏》为《玄谈》三十卷及《疏钞》二百二十卷,金陵刻经处本为《玄谈》二十八卷及《疏钞》二百二十卷,《华严经疏钞》编印会本《玄谈》与《疏钞》合在一起统编为八十卷。《卐续藏》本《疏钞》的八十卷分卷方法,是完全按照《华严经》原有的八十卷分法,将疏钞依次注于经文之下,因此条理更为清晰,本次整理即采用这种分卷方法。
希望能够为广大佛学爱好者呈现一个藉以深入华严无尽法海的《华严经大疏》优良读本。错误与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