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55.00

黄埔军校孙子兵法课 李浴日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成为棋手,不做棋子。黄埔军校、民国陆军大学经典讲义,中国将帅的研习读本

  ★孙子兵法研究执牛耳者、中国近代军事巨擘、全球孙子研究热引领者李浴日逐节讲解《孙子兵法》

  ★开篇万字总论,逻辑清晰,文字精炼,迅速掌握《孙子兵法》基本原理和背景知识

  ★以原文为纲,逐节翻译、注释、讲解。并以中国近代三大军事巨擘之一的学识和视野,援引古今中外用智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应用之法详尽呈现

  ★国学底蕴深厚,援引儒、墨、道、法经典,剖析《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渊源

  ★深入浅出,从士兵到将军,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都能读懂并受到启发

  ★深谙讲授技巧,归纳孙子思想十大基本原理:先知、计划、自然、求己、全存、主动、利动、迅速、秘密、变化,易学易记

  ★“止战之战,不战而胜”,超越争斗,精辟阐释《孙子兵法》中,让西方军事学家惊呼“中国战争思想超越西方一千年”的伟大军事伦理

  ★附赠助读导引卡,轻松记要点。快速阅读兵学圣典,轻松领略无双智谋

  内容简介

  在江苏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中,陈列着开国大将粟裕生前研读的《孙子新研究》,该书便是中国近代军事学巨擘李浴日《黄埔军校孙子兵法课》的基础。

  李浴日一生研究《孙子兵法》,不仅为了传承民族智慧,更因民族危难的紧迫性。在抗日战争期间,李浴日在黄埔军校、民国陆军大学讲授《孙子兵法》,在各抗战前线献计献策,发表演说,激发将士的勇气和信心。他与浙江蒋百里、云南杨杰同为军事学三巨擘,被当时公认为“孙子兵法研究第一人”,是全球孙子研究热的引领者,于右任大赞其“与孙子同不朽”。

  《黄埔军校孙子兵法课》收录《孙子兵法》原文及中国近代军事专家李浴日的研究成果,既有针对原著的逐句解说,又有中外谋略的对比研究,阐明孙武智谋的哲学思想渊源,剖析《孙子兵法》深藏的智慧与具体应用之法。

  作者简介

  李浴日(1908—1955),广东雷州人,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孙子兵法》研究执牛耳者。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与浙江蒋百里、云南杨杰同为军事学三巨擘,驰名海内外。

  目录

  总论

  《孙子兵法》详解

  始计第一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九变第八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精彩书摘

  总论

  一、《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的最古兵书,列于“七书”中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的唯一最古兵书,为春秋时代吴王阖闾之臣孙武所著。在中国向称黄帝轩辕为兵法的始祖,于《事物纪原》一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相传黄帝得其相风后氏授予《握奇经》,用以征伐而统一天下,孙子在《孙子兵法》的《行军》篇说:“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似乎可窥黄帝兵法的部分内容。但黄帝的兵法是怎样呢?因为失传,不得而知。

  在《汉书·艺文志》道家之部,也记载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注为吕望撰),其中含有兵法八十五篇,即周初的功臣太公望——吕尚也有著述的兵书,惜亦失传;至于现存的《太公六韬》,迭经学者证为后人所假托,已无可疑。其他,于《孙子兵法》中所引证:或“兵法曰”或“《军政》曰”,由此亦可想见当时流传有不少古兵书,但那是怎样一类的东西呢?亦因失传,不得而知。

  原来文武是经国的两翼,中国以四书五经为文经,故把有力的兵书,称为兵经或武经,以匹配之。其中,最被重视的兵书是《孙子兵法》。

  汉唐以来,把兵书当作武学生的教科书。我们看《后汉书》所记“立秋之日……兵官皆习孙吴兵法,六十四阵。”以及《宋史》所载“习七书兵法,骑射”等语,便可了然。且兵经之称,早见于《战国策》,《隋书·经籍志》也有《孙子兵经》二卷的记载。至称武经,则以唐代注释《孙子兵法》的杜牧为最早,其诗说:“周孔传文教,萧曹授武经。”又从《宋史》所记:“圣朝稽古,崇兹武经”以及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诸书来看,可知唐宋以后称为武经。

  再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所载,宋元丰中宣布《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为武学所用兵书,号称“七书”,此乃“七书”名称的起源。后来,国子司业朱服曾改其次序为《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黄石公三略》。又宋王应麟的《小学绀珠》曾把《三略》《六韬》置于《尉缭子》之后,《李卫公问对》之前,是则“七书”次序的编排,因人而异,并无一定的标准。在“七书”中,《六韬》是假托的,已述于前。且《黄石公三略》《司马法》《尉缭子》亦为杜撰,《吴子》《李卫公问对》也没有《孙子》那样的真确性。实实在在只有《孙子兵法》才是东方唯一最古老而最可信的兵书。

  二、孙子及其著书的正确性与世系

  孙子的传记,见于《史记》卷六十五,名武,齐人;《吴越春秋》书为吴人,其世系等则没有说明。宋之硕儒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无宇,无宇子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冯,字起宗,齐卿,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作乱,奔吴为将军。”

  校订《孙子十家注》之清乾隆进士孙星衍亦言此:“孙子盖陈书之后,陈书见《春秋传》,称孙书,《姓氏书》以为景公赐姓,言非无本。又泰山新出孙夫人碑亦云与齐同姓,史迁未及深考,吾家出六安,真孙子之后。”即孙子是从唐代之乐安郡,即清代之山东省武定府,今之惠民县附近,奔吴为将,是可信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而《左传》,于吴破楚时仅言伍员(字子胥)之事,不记孙武之名,使叶适与陈振孙发生怀疑。前者说《孙子兵法》之书为春秋末战国初的山林处士所作;后者则说,尚未知其果为何代人。

  甚至亦有说《孙子兵法》或是古书,根本不信是孙武所著。更有学者梁启超于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现存十三篇之《孙子》,旧题春秋时吴之孙武撰。吾侪据其书之文体及内容,确不能信其为春秋时书。虽然,若谓出自秦汉以后,则文体及其内容亦都不类。《汉书·艺文志》兵家本有《吴孙子》《齐孙子》两种,‘吴孙子’则春秋时之孙武,‘齐孙子’则战国时之孙膑也。此书若指为孙武作,则可决其伪;若指为孙膑作,则可谓之真。此外,如《管子》《商君书》等,性质亦略同,若指为管仲、商鞅所作则必伪,然其书中大部分要皆出战国人手。”

  这是现代学者的一种流行倾向,然亦不过仅凭文体思想,断定《孙子兵法》不是春秋时代的产物而已。但依我的考察,《汉书·艺文志》所载孙子著述兵书八十二篇,除现存的《孙子兵法》以外,一定尚有许多冠以“孙子”之名的篇目——其著者是何时何人呢?特别可以想起的是战国时代齐国的孙膑,他的著作,被一括地称为《孙子》而传下。孙武的子孙——孙膑祖述祖先的兵法,那是应当,把这一括地称为《孙子》而传下,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史记》载:“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此兵法即孙膑的兵法,换言之,《齐孙子》的存在毋庸置疑。因此,我以为《汉书·艺文志》所谓《吴孙子》《齐孙子》俱是真确的,而梁启超指为孙膑所作则不对。倘若说《孙子兵法》十三篇的语句,间有为后人加者,非全属原著,那还可以说得过去。但以一小部分的怀疑,而把全部断为战国时代产物,实无理由。总之,在前汉著作《史记》的司马迁凭当时所传的有力材料而言明《孙子兵法》为孙武所撰,此外确再没有足以推翻它的有力证据了,所以轻易地断为伪撰,那是不对的。

  第一,凭《越绝书》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

  第二,凭《左传》的不记名,便有人说孙子为吴国客卿,帮助推荐自己的伍子胥,而每战运筹于帷幄中。

  第三,又凭《史记》载“……孙子与有力焉。”等记述,便可相信《史记》所载:孙子为求吴王阖闾之用而著是书。

  总之,孙子的世系出于齐之陈氏,因齐乱而奔吴,献此书于吴王,得其信用,被任为客卿而建伟功无疑。东方兵学之祖孙子,其帷幕献策的事迹,实与《战争论》的著者,西方兵学的创始人克劳塞维茨(德国人,曾做沙恩霍斯特将军的幕僚,及普鲁士第三军团参谋长等职)以幕僚长身份立功的事迹,形成趣味的对照。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