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99.00

遗迹里的中国史 曲长涛 著 新世界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定位独特:将考古遗迹及中国史紧密结合,读者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和解读中国历史。

  ★内容流畅通俗,文笔细腻:作者曲长涛曾是《读者新报》发现专刊记者、《都市资讯报》文史专栏记者,精通地理和史学研究,内容扎实,考证严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全彩印刷,近300张高清珍贵照片:图文并茂,照片涉及考古现场、历史遗迹、文物真貌、遗失古籍、珍贵遗存、墓穴骸骨等,生动展现各大遗迹的挖掘成果,让读者更加沉浸式的体验遗迹里的中国历史。

  ★特色赠品:随书赠送三张黑卡印银藏书票,其中一张为龙年限定款。

  ★穿越时空,探索千年,何以中国?以遗迹、文物、文字为魂,呈现一场中华文明史的盛宴。

  内容简介

  6处大型遗迹,近300张遗迹及文物照片,跨越2000余年

  ——讲述“何以中国”

  本书选取了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魏安釐王墓、睡虎地秦墓、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大型遗迹,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起因、发掘过程、发掘收获以及出土文物的溯源过程,涉及88位帝王及诸侯,收录近300张照片,包括考古现场、历史遗迹、文物真貌、遗失古籍、珍贵遗存、墓穴骸骨等。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考古遗迹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更轻松地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并还原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曲长涛,史地学者,作家,前《读者新报》发现专刊记者,《都市资讯报》文史专栏记者,喜马拉雅畅销书独家签约主播,中国企划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探险协会会员,精通地理,致力于史学研究,擅长历史考古类和探索发现类作品创作,20年来寻遍历史遗迹,亲临考古现场,再现真实历史。

  目录

  第一章 殷墟之下:走进商朝历史

  1.青铜器中的少女头颅\002

  2.被打死的马车夫和被活埋的管理员\008

  3.一个王朝崩溃的真相\016

  4.无敌国王夫妻档和战斗家族养成记\020

  5.“女战神”妇好的真容\028

  6.商朝人种之谜\040

  7.头骨被射碎的士兵和独臂将军\052

  8.步兵弯刀和古人的身高\058

  9.星空里的时间密码\062

  10.甲骨文破解的离奇凶杀案\065

  11.甲骨文的秘密\071

  第二章 重启三星堆:揭秘古蜀文明

  1.隐藏的新祭坑\082

  2.权杖上的密码\090

  3.巨人的谜语\096

  4.神秘人的假面\103

  5.青铜面具的纵目之谜\109

  6.地下“扶桑”和《山海经》\114

  7.神秘的黄金面罩\125

  8.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131

  第三章 《竹书纪年》:重读先秦史

  1.古墓竹简开启的“新历史”\140

  2.“禅让制”的另一面\147

  3.大禹的棋局和太甲的逆袭\155

  4.太康失国及少康的反击\163

  5.古墓里的帝王传奇\172

  6.天子西游记\179

  7.穆天子与西王母\189

  8.藏在竹简里的东周秘闻\198

  9.姬仇与周天子的恩仇记\205

  第四章 云梦遗书:回望秦的兴亡

  1.大泽乡的预谋\214

  2.大泽乡领导团队的结局\218

  3.两封来自前线的士兵家书\224

  4.舍生忘死的秦军\233

  5.秦军惨败的原因\241

  6.最早的生态保护法\249

  第五章 马王堆传奇:解密西汉贵族生活

  1.墓主人的离奇身世\256

  2.舌尖上的盛宴\266

  3.世上最轻的“超薄裙”与汉服的真面目\275

  4.黑匣子中的养生秘籍和西汉天文学\283

  5.别样的苏秦和不一样的战国史\289

  6.失传千年的《相马经》\295

  7.真假《道德经》\299

  8.帛画中的密码和“太阳神”的家乡\304

  9.致命的尸毒与千年不朽之谜\316

  10.入侵墓内的神秘生物\322

  第六章 黄金冢物语:勘破海昏侯起伏人生

  1.地下金库的隐语\328

  2.地下“豪宅”和带不走的巨款\337

  3.墓主人身份之谜\344

  4.海昏侯之“昏”\352

  5.海昏侯的结局和家族“魔咒”\360

  6.躲在暗处的告密者\369

  7.朱雀之谜\377

  8.孔子的“真容”\383

  9.可疑的“公章”和印纽上的“怪物”\390

  10.东汉黄金的消失之谜\398

  参考文献\406

  精彩书摘

  1. 青铜器中的少女头颅

  1984年,河南殷墟遗址出土了一件青铜甗(yǎn),由一个年轻的考古队员在发掘中偶然发现。甗是商代时的炊具,有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叫甑,用来放食物;下半部分叫鬲(lì),用来装水。当底部用炭火加热的时候,里面的水就会变成蒸汽,把上面的食物蒸熟。它的原理和我们今天的蒸笼、蒸锅一样。但是,安阳殷墟的这件“蒸锅”非常特殊,它里面装的不是馒头,而是人头。

  考古专家们也是第一次见到炊具里出现人头的情况。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因为当时的随葬品、殉葬者都埋在一起,难免互相混杂,可能一名殉葬者的头颅恰好就埋在这件青铜甗旁,经过长年累月的地壳运动和地下水的冲击,甚或掩埋者的搅动,人头碰巧滚落进去。

  这件青铜甗长年深埋地下,上半部分已被填土挤压变形,人头被死死地卡在里面,无法取出,所以当时的专家无法做深入的检验和研究,再加上这只是一例孤证,因此,“巧合说”占了上风。但15年后“人头甗”再次面世。1999年,殷墟又出土了一件装着人头的青铜甗。这说明,“人头蒸锅”绝不是孤立事件,其中必定大有文章。于是,专家们开始进行全面的调查。第二件青铜甗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的破损和变形。所以研究人员能够顺利地取出头骨并进行检验。这次检验的目的,是要决三个疑问:第一,这个青铜甗内的人头是意外滚入的,还是被人故意放在里面的,或者就是用来蒸煮的;第二,死者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何被如此残酷地对待;第三,如果这个人头真的被蒸煮过,用意何在。

  研究人员从头骨上取下一小块骨片拿到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和殷墟其他地方发现的骨骸相比,第二件青铜甗头骨中的钙含量很低。这就说明,头骨并不是在掩埋时或掩埋后意外滚进青铜甗里的,而是被特意放在沸水上蒸煮过,以致头盖骨中的钙大量流失。那么,头骨究竟来自谁?

  经检验,头骨来自一名女性。从牙齿的磨损和发育程度判断,她死时仅15岁,还是一名少女。但仅这些还远远不够,专家希望从头骨上发现更多的考古线索。因此,他们又取下一颗牙齿,准备对它进行锶的同位素含量分析,以确定这名少女到底来自何方。

  锶是一种微量元素,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后,会取代骨骼中的钙,最后沉积在骨骼上。因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源、土壤和食物结构存在差异,各地居民体内四种锶的同位素含量也大不一样。因此,一个人在某地生活久了,骨骼中锶的同位素比例就会和当地人趋于一致。但有一处例外,那就是人的牙齿。牙齿最外层的部分叫牙釉质,坚固而稳定。人到了12岁左右,牙釉质发育成熟,内含锶的同位素比例就会固定下来,一生都不会改变。以后不管他迁移到哪里,在那里生活多久,这个比例都会被永远“锁定”。基于这个原理,专家对少女的牙齿做了锶的同位素鉴定,结果显示,这名少女并非河南安阳本地人,她很可能是被殷商军队掳掠来的。

  经过氧的同位素测定,专家发现这名少女牙齿中氧-18A的含量要远高于殷墟中其他的遗骸。在中国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下,越靠近大海的地方,氧-18的含量越高;越深入内陆的地方,氧-18的含量明显降低。所以相对于殷,女孩的家乡应该更靠近大海,也就是河南安阳的正东、东北或东南方向。

  历史学家发现,青铜甗出土的地层年代属于殷墟第四期,年代接近商朝灭亡。而根据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北大图书馆的甲骨文记载,正是在这个时期,殷商军队在安阳东南的“六”,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六安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场战争打了大约一年,最后殷商军队得胜还朝,并带回了大量战利品,包括战俘。专家对以上线索进行汇总分析之后,推断青铜甗中的少女就是俘虏中的一员,她来自安徽六安,而这里的确比安阳更靠东、更近大海。

  那么,少女在被俘前是士兵、军属,还是普通的百姓呢?这可以从她口腔的健康情况来判断:如果一个人长期吃素,所摄入碳水化合物B的比例就会较高,它们在口腔里被淀粉酶水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会被微生物转化成有机酸,使口中酸度增加,增加牙齿磨损和龋齿的风险。

  但是,青铜甗中的少女并没有严重的龋齿,这说明她平时的食物结构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较低,而蛋白质的比例较高。在当时,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物等素食,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肉在商代是奢侈的食物,所以,被献祭的少女很可能来自一个生活富足的贵族家庭。3000多年前,少女所在的部落或方国遭到了商朝军队的猛烈攻击而灭亡,而她则被商军俘虏,头颅被砍下放进青铜甗中蒸熟,献祭给殷商先祖。

  不同朝代的文物,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气质。秦汉的文物古朴厚重;两晋的文物飘逸潇洒;唐代的文物奢华浪漫;宋代的文物简约典雅;元朝的文物粗狂豪放;明清后的文物向华丽精致的方向发展。但商代文物中却散发着一种神秘而狰狞的特质,给人带来不适感,例如猛兽吃人的图案和呲牙咧嘴的青铜面具,甚至商代图腾鸱鸮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十分阴郁冷酷,这是商人在刻意突出鬼神的威恐和人

  类的卑微,因为殷商是一个极端信奉鬼神和巫术的王朝。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活人祭祀的简短记载。商王朝经常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实施军事打击,而大多数战俘会被残酷处决,剩余的一小部分被献祭给天地和鬼神。考古证明,大量殉葬的人牲均来自河南以外地区,包括遥远的陕西、甘肃和宁夏。商代人数最多的一次献祭,竟然杀了500多人。

  至于为什么献祭之前要把人头放在青铜甗中蒸煮,答案很简单:古人祭祀用的祭品必须在献祭前煮熟,才供祖先食用。

  商代统治者对天地鬼神非常虔信,相信是鬼神在主宰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商代统治者认为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狩猎成功、战胜敌人甚至顺利分娩都是上天和鬼神赐予的一种奖励,而这促使商代统治者不断地通过祭祀去获得这种奖励。但是,为什么崇拜鬼神、获得奖励就一定要残忍地献祭活人呢?

  商代统治阶层认为,用活人献祭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节省宝贵的生产资料,尤其像牛、羊这类既能生产劳动又能食用的祭祀品,它们在农田的开发和耕种、皮毛原料的提供等方面比人要重要得多;第二,商代食物匮乏,即便是王公贵族的食品供应也不甚充沛,更不用说奴隶和俘虏。用生产力低下的活人祭祀会削减一些人口,也就会减少粮食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物短缺的问题;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活人祭祀可以一劳永逸地解除战俘反抗的风险。商代人牲的来源只有一小部分是奴隶,绝大多数是征战中抓获的俘虏。虽然俘虏可以转换成奴隶,但商代统治者认为,本国奴隶多是奴隶的后代,处在长期的管制之下,比较顺从;而由战俘刚刚转化来的奴隶成分复杂,尚有自由的余温,其反抗心最强,也最为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用作人牲,发挥战俘们最大的“剩余价值”。

  殷商统治的近600年,是一个用活人献祭的恐怖时代。而殷墟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记录了一个远古少女的香消玉殒,揭开了一段血腥的历史。其实,这只不过是商代祭祀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另一件青铜甗中的“头骨往事”还在等待人们去解读和诉说,更多的真相仍被时光掩埋在地层之下。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