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46410166
-
书名
智囊:白话精选版
-
作者
[明] 冯梦龙 著
-
出版社名称
成都时代出版社
-
定价
34.50
-
开本
32开
-
出版时间
2013-11-01
-
纸张
轻型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智慧宝石的锦囊
一部令人不忍释卷之作 一部借鉴古人、智处万事之作 一部追根溯源、关照现实之作
智犹水,然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冯梦龙
惟恐失一哲人,漏一慧语。——清·李渔
(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人物志》
内容简介
《智囊(白话精华本)》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这些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因此,可以这样说,冯梦龙的这部《智囊(白话精华本)》不但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校勘价值。
由于时代的不同,书中所辑录的一些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参考价值,而且观点落后,封建思想比较浓厚。对于这些故事,我们一概舍弃,翻译保留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和具有前瞻性的故事,汇成了《智囊(白话精华本)》。对于收录到《智囊(白话精华本)》中的每一个故事,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做到忠于原著,不加删改。
目录
第一部 上等的智慧
总序
见大卷
孔子尽人之才
以愚挫智
用人之长
国王尊大臣为师
容人之过,宽恕仇人
假戏真做
宽恕下臣,厚待侍儿
圆通之智
以盗治盗
赞扬的力量
知过能改
人人皆可建功立业
世风不容伤害
拒绝打小报告
恶人告状被罚
忍小忿以成大事
舍己救人
萧何收秦图籍
任氏独窖仓粟
国大义而抛弃私人恩怨
粗中有细的张飞
巧妙的劝谏
论功行赏的李渊
将“义”买回
诛杀名人的理由
吕夷简为仇人昭雪
处置违礼之臣的办法
劝人行善的技巧
见大卷补充部分
治世要以大德为上
考察官员要实事求是
狄青恃功,程信避权
远犹卷
杯酒释兵权
预防功高震主
牵住叛乱者的心
遇事要沉着冷静
防人之心不可无
时刻保有忧患意识
外宁必有内忧
阻战的策略
深谋远虑,以绝后患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处置小人的妙招
巧治乱权者
争座位是为了争口气
委曲求全的妙计
用眼睛来保全自己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头脑冷静才能料事如神
对占卜者要置而不用
姑息养奸,终成祸患
别看人一时
吃亏是福
叛主者的下场
尊重读书人
不见龙颜不跪拜
司马光退麒麟
远犹卷补充部分
做事要有胸怀
以百姓心为心
让利于民
最有远见的遗嘱
对小人要避而远之
团结才能生力量
通简卷
学会装糊涂
无为而治
销毁“罪证”,安定人心
不贵难得之货
让逃犯“自杀”
凡事最难的是妥当
置之死地而后生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猝然临之而不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冤家宜解不宜结
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坚守信念,所向无敌
威望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通简卷补充部分
不要轻易变法
勇者无畏
将计就计
智杀恶兵
恩威并济
巧用缓兵之计
能容小人才是真君子
迎刃卷
劝导的艺术
以和为贵
四两拨千斤
处理事情要有风度
有远虑才无近忧
勇于担当,为上司着想
出其不意
变通之法
以退为进
不拒而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遇事要沉着冷静
当面谈话的效果
迎刃卷补充部分
巧捕叛将
与小人斗智
足智多谋的范
第二部 思维的智慧
总序
知微卷
见微知著的箕子
无言的答案
周公和姜太公的预见
从过分的好中看到隐患
相由心生
智伯之死
魏先生的高识卓见
财物的迷惑
忍小才不会乱大
盛时做好衰时的准备
知微卷补充部分
从诗风看人品
韩胄之死
祸与福的关系
臆中卷
礼仪是存亡的标志
范蠡的预见
死姚崇能算活张说
强与弱的关系
辛弃疾的胸怀
胜利容易,稳定最难
曹操的神算
死于匹夫之手的孙策
臆中卷补充部分
借道伐虢
班超的告诫
骄傲是止步的开始
惩罚一定要适度
听其言,观其行
剖疑卷
明察秋毫的汉昭帝
……
精彩书摘
见大卷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大意是:善于用人的领导者,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却又让人难以意料。寻常之人对此感到惊异,豪杰之士却能够了然于心。
孔子尽人之才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的马跑掉了,而且还吃了农民的庄稼。
那个农民很生气,就把孔子的马给扣下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前去向农民求情,说了许多好话却没有把马取回来。孔子感叹他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好比用最高级的牺牲太牢(牛羊猪各
一)去供奉野兽,用最美妙的音乐《九韶》去取悦飞鸟,有什么用呢?”于是,孔子又派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那个农民说:“你不是在东海耕种,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怎么能不侵犯你的庄稼呢?”农民听了,什么也没说十分痛快地解下马交还给了他。
所谓人以群分,拿诗书的道理去说服乡野之人,这正是腐儒之所以误国的原因。而养马人的话虽然不错,但如果由子贡去说,农民仍不会听从。为什么呢?因为儒生与农民在外貌和修养上相别甚远,他们的精神也必然互相背离。那么孔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派养马人去,而要先听任子贡前去呢?因为如果先派养马人去,即使他一去就将马取回,子贡也不会服气,所以不如先让子贡自己去碰一下钉子,养马人的妙处自然会显露出来。圣人通达人情,所以能够恰当地发挥各人的长处,而后来的朝代,往往用金科玉律束缚人,以论资排辈限制人,又总是指望一个人在各方面都要出色,怎么能把天下的事办得好呢?
以愚挫智
南唐时期的广陵人徐铉、徐错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名声很大。这三个人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有一次,恰好江南派徐铉来到北宋纳贡,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做押伴使。但满朝文武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中选。宰相赵普也不知要选谁为好,便去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先退下吧,朕亲自来选。”
没过多久,宦官命令殿前司听旨,要他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将名单送给太祖,太祖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让这个人去就可以。”这使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只好催促那人赶快动身。
那位殿中侍者也不知为什么要派他去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前去。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讶。那位侍者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的深浅,愈发喋喋不休,竭力与他交谈。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自觉无趣,也就不吭声了。
岳珂认为,当时陶毅、窦仪等名儒衣冠楚楚出入于朝廷,若谈论辩之才,难道会输给徐铉吗?宋太祖作为大国之君,之所以这样做,用的就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个兵家之上策。孔子指派养马人是以愚治局,宋太祖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以智者去对付愚者,愚者无法理解;以智者与智者较量,谁也不会认输。
白沙人陈公甫,到定山拜访庄孔易。分别时,庄孔易用船送他回家。船上有一个读书人,平时就油嘴滑舌,在船上说起话来也十分下流,肆无忌惮。庄孔易愤怒得不得了。而陈公甫却泰然处之。当那人胡言乱语时,好像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一样,等到那人走时,好像根本就不认识他一般。庄孔易对陈公甫十分佩服。这是宋太祖降服徐铉的办法。
用人之长
唐德宗时,韩曾出任三吴节度使。凡是他所接纳的宾客,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恰当地予以使用。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却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一天,韩让他参加宴会,他居然从始至终端坐在席上,没有和对面的人交谈一句。韩注意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仓库大门。从此,这个人每天一早进入帷帐,一直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吏和士兵都不敢随便出入。
五代时的吴越王钱,经常到王府花园游玩,发现园丁陆仁章培养花木很有办法,便记住了他。后来淮南兵围困苏州时,钱就派陆仁章到苏州城去送信,陆仁章果然顺利完成了任务,带着回信返回,钱很器重他,就将他作为自己的孙子收养。
……
前言/序言
出版说明
《智囊》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冯梦龙出身于名门世家,其作品除了这本《智囊》之外,还有世人皆知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冯梦龙年轻时,也和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经史子集的诵读上,为的是能够通过科举走向仕途之路。可谓是“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然而,即使这样用功,他的科举之路仍然十分坎坷。直到明崇祯三年(1630年),他57岁时,才补为贡生(成绩优异的秀才,可人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直到61岁时才勉强混上一个知县,但只干了四年就辞官回乡了。
纵览冯梦龙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却长期在社会的下层沉沦,或靠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可以说是不得志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冯梦龙所有的作品中,从今天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实用。尤其是这本《智囊》,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在本书的自序中,他开篇就写道:“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并总结出“古今成败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谓不深远。
《智囊》初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5年)。后来,冯梦龙又对其进行增补,重刊时改名为《智囊补》,其他刊本也称《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内容上均同《智囊补》。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并根据内容分为十部二十八卷。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这些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因此,可以这样说,冯梦龙的这部《智囊》不但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校勘价值。
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书中所辑录的一些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参考价值,而且观点落后,封建思想比较浓厚。对于这些故事,我们一概舍弃,只翻译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和具有前瞻性的故事,汇成了本书。对于收录到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做到忠于原著,不加删改。当然,至于这样做是否妥当,还望诸位方家、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