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8.00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单霁翔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流淌千年,鲜活的大历史

  金砖、神木、珍宝,为什么说“紫禁城是大运河上漂来的”?

  沈括、郭守敬、宋礼,大运河的“设计总监”们,为这项巨型工程注入了哪些智慧?

  盐船、粮仓、漕运、钞关,昔日的黄金水道承载了哪些运河故事?

  ★线性遗产,流动的文化带

  辑里丝、竹竿巷、手艺和工匠,运河如何繁荣了生产商业、丰富了民俗生活?

  建筑、街区、园林、城镇,30多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中凝固着怎样的运河时光?

  “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活态的线性文化遗产?

  ★精神航道,充满信心的未来

  戏曲杂技、运河美食、文学艺术、民间信仰,流淌的是历史,留下的是文化。

  博物馆、产业园,依然繁忙的水道,各具特色的城市……

  给文化遗产以尊严,使其促进经济、服务社会、惠及民众,大运河需要更多的保护与关注。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故事。中国大运河开凿近2500年,全长约3200千米。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我们民族流动的血脉。作者从线性遗产、活态遗产的专业视角,以不同层面的运河景观为逻辑顺序展开叙述,浑厚大气、娓娓道来,在为读者勾画中国大运河古今风貌的同时,也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融入文字之中。

  作者简介

  单霁翔,工学博士,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作者多年来为中国大运河积极奔走,通过组织联名政协提案、参与保护规划编制、促成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等多种方式,为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同时,作者是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推荐的“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

  目录

  前言 民族流动的血脉

  壹 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青砖来自临清

  “金砖”产自太湖

  “神木”汇集通州

  珍宝的”北漂”

  大运河小百科:明清制砖

  贰 千里地无山

  邗沟:最古老的运河

  隋代大运河的贯通

  洛阳: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运河通京杭

  维系国运的运河

  大运河小百科:近代以后的京杭大运河

  叁 岸边凝固的时光

  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

  开封:《清明上河图》里的古运河

  无锡:“运河佳绝处,放眼清名桥”

  湖州:“十字港“上的南浔古镇

  沿河景观,因“运”而生

  大运河小百科:《清明上河图》

  肆 智者的河流

  沈括、宋用臣:分段筑堰.导洛通汴

  郭守敬:寻找白浮泉

  宋礼、白英:南旺分水枢纽

  潘季驯、靳辅:清口枢纽

  至今千里赖通波

  大运河小百科:智者小传

  伍 飞阁流丹

  苏州:山塘街

  聊城:山陕会馆

  济宁:运河总督署衙、荩园

  淮安:总督漕运公署

  宁波:三江口会馆

  大运河小百科:会馆

  陆 黄金水道

  大运河的贯通与隋唐漕运

  天下粮仓

  运河钞关

  盐船载来的文化

  黄金水道,古今一揆

  大运河小百科:漕运

  柒 依河而居

  北京:胡同与运河

  沿河漂来竹竿巷

  沧州:“镖不喊沧”

  运河上的美食

  追溯城市记忆,防止“千城一面”

  大运河小百科:北京烤鸭与运河

  捌 精神的航道

  水路即戏路

  天津:从“方言岛”到杨柳青年画

  宗教传播与民间信仰

  运河与明清小说

  流淌的史诗

  《马德里共识》与“文化线路”

  大运河小百科:运河“申遗”

  后记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为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什么

  精彩书摘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我们民族流动的血脉。在这一撇一捺大写“人”字的两侧,西侧有陆地丝绸古道,东侧则有海上丝绸之路,像腰间的彩带飘展开去。正是这样一个脊梁坚挺、血脉流畅、交流开放的“人”,生动地体现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交流与对话的文明历史。

  【后记】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为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什么

  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给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什么?我总结了三点,这三点都表现出实实在在的变化。

  一、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保护范围的重大变化

  大运河是一个涉及千千万万家庭、涉及广大地域的巨型线性文化遗产,所以,大运河的保护理念就是要重视全民的参与,它应该是一项世代传承的、公众参与的文化事业。正当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步之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设立了“中国文化遗产日”,营造出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和广大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环境。例如国家文物局每年设立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在杭州、苏州、宁波、济宁等城市,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使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深入人心,达成共识。扬州从2007 年开始,持续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在国际运河城市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形成广泛影响。

  在对大运河的保护理念、保护范围方面,我们逐渐形成六个方面新的认识:一是在保护要素方面,大运河是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景观”;二是在保护类型方面,大运河是静态与动态共同构成的“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三是在保护空间尺度方面,大运河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线性文化遗产”;四是在时间尺度方面,大运河是由古代遗址、近代史迹还有当代遗产共同构成的“文化遗产廊道”;五是在所保护的文化遗产性质方面,大运河包括了反映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等“民间文化遗产”;六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态方面,大运河是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空间”。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产生的保护理念进步和保护范围扩展,对全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有很大的促进。

  二、文化遗产保护格局的重大变化

  大运河是一个线性文化遗产,但它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在保护行动开展之初,我们关注的还仅是京杭大运河,并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又把隋唐大运河纳入。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洛阳,同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其起点也是洛阳,这样就把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在洛阳这个节点上联系了起来。之后随着认识不断深化,又把浙东运河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绍兴、宁波等城市也随之加入运河沿岸城市中,这又将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由此,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了横贯祖国东西,西连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的巨大的民族迁徙、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就有了今天重新布局的线性和网状的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如此气势磅礴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在世界范围内史无前例。这样,结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思考,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进步,也使大运河保护的内涵更加深刻,保护的外延更加丰富。

  三、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的重大变化

  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求我们尽职尽责、死看硬守、屡败屡战,而且要求我们要有更大的追求。什么样的追求呢?第一,要使我们保护的对象,每一件或每一处可以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拥有尊严; 第二,文化遗产保护要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第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要惠及广大民众。这是从大运河保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实现的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大规模城乡建设的冲击,大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保护应落到实处,使这些古代水利工程、古遗址、古建筑、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拥有尊严,成为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地方。

  第二个目标,人们生活其中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能够保存下来,并且能够延续下去。一条条历史街区、一座座传统村落在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进入了国家保护的视野,也推动了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行动,促进了文化景观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例如,扬州坚守文化理想,一直没有让任何一栋突兀的建筑侵占和影响瘦西湖的景观,使这些文物古迹和文化景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持续而有意义的保护。同时,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应该因为保护而终止,而是应该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得到延续。例如,我们要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运河航运、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养殖业、种植业、老字号企业的坚守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个目标,大运河的保护应该惠及广大民众。千百年来,运河两岸民众的生活习俗和已经过惯的和谐生活环境,应该得到保证。我有一组反映运河沿线民众平凡生活的照片。例如,在这些小街小巷里,面对老龄化社会而悠闲生活的老人们,喝着茶看着书,扇着扇子生着火炉子、晨练舞剑打太极拳;孩子们在大运河边尽情游戏、结伴上学、逐渐成长等。这些场景应该继续存在下去,大运河的保护应该能够切切实实地使人们的生活不断地改善,使他们优质的生活能够延续下去。大运河沿岸还有一些传统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例如剪纸、书法、手工艺,包括劳动人民织的渔网。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大运河沿线一些城市陆续开始筹备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中国大运河科技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等, 这些活态的传承展示在大运河沿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年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没有哪个国家年年申报成功,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成为名副其实的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每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都伴随着媒体的集中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褒贬不一。例如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后,有报道说山西省用了5 年时间、花了8 个亿,才使得五台山终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有媒体评论,为什么花8 个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申报又能怎么样,8 个亿能盖多少座希望小学啊。其实大家心里知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花不了多少钱,无非是编制一份申报文本,派代表出席世界遗产大会,但是在中国,每一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几乎都伴随着一场大规模的环境整治,主要是纠正历史上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错误,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还以五台山为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几十处地点都需要整治环境,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台怀镇,当时有很多“小门脸儿”把寺庙建筑群围得水泄不通,包括小饭馆、小酒馆、小洗脚房、小卡拉OK 厅等,你说僧人们怎么念经啊。经过整治,把这些都拆除了,“深山藏古刹”的意境又回来了,如此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才获得成功。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拆迁了少林寺周边一些杂乱无章的武术学校。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没有伴随大规模拆迁,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保护西湖文化景观成为市民的共识。大家知道,杭州的地价、房价一度高于北京、高于上海、高于深圳,但是城市政府顶住了很多压力,没有让任何一个开发项目进入西湖区域,这不仅是要保护西湖沿岸,而且要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文化景观。今天,无论漫步苏堤、白堤,还是泛舟西湖,都看不到任何一栋影响西湖文化景观的建筑。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居然全票通过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过程十分壮烈,但也成为在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中心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范例,并反映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强大力量。保护文化遗产只要形成社会共识,就能够创造奇迹。

  我们需要冷静地考虑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以后的持续行动。还以杭州西湖为例,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以后,第一个动作不是召开旅游发展大会,而是揭牌成立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因为我们心中明确一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更艰巨的保护行动的开始。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人类文化遗产,我们才能拥有未来,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前言/序言

  民族流动的血脉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作为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一项壮举,大运河流经30多座城市,是构成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的水利大动脉,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对中国古代的全国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运河涉及长江与黄河这两个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代人类生活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可以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河,而且是一个涉及交通、水利、地理、历史、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廊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20年来,文化界的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大运河的保护奔走。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起文化遗产的保护,我经常想起与袁隆平院士的一段交往:2009年的时候,袁隆平院士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信,提到他做了37年杂交水稻的那片水稻田能不能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我很犹豫。因为在过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万里长城这些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司空见惯,但一片农田是否能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带着这个问题,我去了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的安江农校。这个地方在湘西,挺远的,过了洪江还要往前走。最终我亲眼看到了这片杂交水稻田和他们工作的一些装备、设备、建筑,保留非常完整。更加令人感动的是,我去看了袁隆平院士当年住过的房间。院士就是在一个非常简朴的房间里面,一张很普通的木板床上,思考着一些未来人们生活生存的问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于是回来以后,我们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建议把这一片水稻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国务院的特别批准。一年以后,我们又去了安江农校,我有幸与袁隆平院士一起为安江农校纪念园揭牌。在会议发言的时候,我说,袁隆平院士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解决了我们粮食的问题。我过去务过农,过去亩产四五百斤就已经很高了,今天超过了一千斤。民以食为天嘛!但是一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当人们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他只有一个烦恼;吃饱肚子以后,他会产生出无数的烦恼。也就是说,袁隆平院士能解决人们生存的问题,却不能解决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什么能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呢?我认为是文化。通过杂交水稻田成功列入保护项目,我们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即不但要保护“静态的”文化遗址,还应该关注那些“活态的”文化遗产。

  现在的大运河,尽管仍然具有重要的运输功能,在江南地区仍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大运河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文化上的意义。这条纵贯中华大地的人工河流,哺育了两岸人民,是亿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我们民族流动的血脉。在这一撇一捺大写“人”字的两侧,西侧有陆地丝绸古道,东侧则有海上丝绸之路,像腰间的彩带飘展开去。正是这样一个脊梁坚挺、血脉流畅、交流开放的“人”,生动地体现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交流与对话的文明历史。

  就我个人而言,首次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起大运河保护提案是2003年,当时我还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与我刚开始关注大运河、接触大运河的资料、为大运河申遗奔走时相比,现在人们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运河沿线的许多城市,都陆续把运河遗产当成宝贵的文化资源,予以研究、保护和利用。运河两岸的城市,经济活跃,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最值得珍惜的一个城市群落,我个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一贯坚持文化遗产保护要实现三个目标:要使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拥有尊严;要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使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特别是当地的民众。

  很高兴能够再次把大运河的故事讲给更多的读者听,也期待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把目光投向大运河;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投身大运河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中。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