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49.80

实用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手册 戴耀华,覃耀明 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真正适合中国家庭、中国父母的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指南

  科学应对婴幼儿日常养育照护常见重点难点

  日常护理•科学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运动促进•大脑开发

  小儿咳嗽、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常见病护理

  内容简介

  婴幼儿养育照护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初,家长往往很难适应孩子的变化,总感觉应付一天的育儿事务已经身心俱疲,哪还有心情关注科学育儿。然而,面对孩子不断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又特别需要养育知识的指导。为了使家长掌握婴幼儿养育照护的基本知识,本书用相对更为简短的篇幅大致介绍了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容易犯的错误,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本书适合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和婴幼儿家长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戴耀华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1年至今,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首都儿科研究所工作。曾受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聘请为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和青少年卫生和发展专家执委会成员。目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

  覃耀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儿童早期发展与语言智能开发、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与喂养技巧等的研究。擅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多动症、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的诊治。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照护要点

  002 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正常表现)

  009 新生儿照护要点

  第二章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016 营养分类与功能

  033 保护、支持、促进母乳喂养

  046 辅食添加与喂养习惯培养

  053 需要纠正的喂养误区

  第三章

  婴幼儿大脑发育与早期开发

  061 孩子早期脑发育规律

  063 孩子早期脑开发的具体做法

  074 婴幼儿早期脑开发的误区

  第四章

  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与早期促进

  080 运动发育规律

  082 早期运动促进

  第五章

  婴幼儿疾病防治新理念

  093 疫苗预防接种

  099 小儿发热

  106 小儿咳嗽

  109 小儿肺炎、支气管炎

  112 维生素D和钙缺乏性佝偻病

  第六章

  常见检验报告部分项目的识别

  116 血常规

  119 大便常规

  120 尿常规

  121 过敏原测试

  125 附录一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167 附录二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2021版)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

  照护要点

  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正常表现)

  呼吸

  主要为腹式呼吸,就是膈肌上下运动呼吸,表现为腹部的起伏,呼吸浅,频率快。出生两天后每分钟呼吸20~40次,呼吸不规律,时快时慢。

  心,血管

  心脏卵圆孔关闭:在出生后数小时卵圆孔会自动功能性关闭,也存在数月后卵圆孔才关闭的情况。

  动脉导管关闭:动脉导管功能性关闭发生在出生后15小时内或者3周后。新生儿心跳120~140次/分,安静睡觉时心跳会减慢,哭闹时会加快。

  肝脏功能

  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但仍然可以发挥其主要的功能。

  一、生理性黄疸

  黄疸与肝脏功能活动有关。

  新生儿出生3日出现黄疸(浅黄),正常范围是4~12mg/dl,在5日后快速下降,2周内消失。如果24小时内出现黄疸,色深或者超过2周还未消失,则称病理性黄疸,必须及早治疗,治疗要彻底。蚕豆病的孩子容易出现此情况。

  二、铁质储存

  对新生儿而言,肝脏是铁元素的主要来源。新生儿出生时体内已储存了一定量的铁质。如果母亲在孕期摄取了足量的铁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铁储备一般可以维持4~6个月。

  三、凝血功能

  若肝脏功能不健全,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凝血因子缺乏的问题,从而出现凝血功能相关问题。因此,在出生后立即预防性注射维生素K1,可防止新生儿出现出血问题。

  四、糖类的代谢

  新生儿体内的葡萄糖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内,当体内葡萄糖不足时,肝糖原即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管,以维持有效的血糖浓度。若新生儿窒息或低体温时会使体内的葡萄糖快速耗尽。

  胃肠道系统

  刚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其胃容量为5~7毫升,第三天新生儿胃容量可达22~27毫升,第七天新生儿胃容量可达45~60毫升,将满月的新生儿胃容量可达80~150毫升。所以,新生儿少吃多餐是符合其胃容量的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的胃部呈水平状,且胃上部的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所以新生儿在喂奶后常出现溢奶现象是正常的。

  90%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排出第一次胎便。胎便通常无味、浓稠,呈黑色或深绿色。

  体重变化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3天内因脱水体重下降,7~10天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平,至满月体重增长1千克以上(须保持平均每天增加30克以上)。

  神经系统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1月龄内手多数处于握拳状态,一般表现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握持,睡着时可以松开;2月龄时手有时打开,有时握拳;3~4月龄时手完全处于张开状态。如果在3~4月龄后双手仍然紧握,则为异常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若持续这种状态,需带孩子看医生。若出现拥抱现象,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母亲激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出生最初几天,受母体激素的影响,新生儿会发生乳房肿大并分泌类似乳汁的物质,这是正常现象。女婴有时会出现假月经及阴唇肥大的现象。激素逐步减少后会自然消失,不必干预。

  代谢功能与体温调节

  一、代谢功能

  新生儿出生后,母亲无法为其提供葡萄糖及钙,容易造成低糖血症、低钙血症,尤其是在刚出生的第一天,容易引起新生儿抽搐。

  二、体温调节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易导致体温失衡。此外,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下组织较少,皮肤层较薄,且血管分布于近皮肤的表面,使新生儿的体温容易散热。所以,须密切注意保温。

  马牙

  一些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于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的一些黄白色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也称板牙,医学上叫作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会在婴儿出生后的数月内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不需要处理。

  抗病能力

  新生儿在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病物质,使自身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多种疾病具有抗病能力。另外,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益生菌(双歧杆菌),建立了肠道菌群,有利于消化吸收。所以,吃母乳的孩子是不用另补益生菌的。

  新生儿照护要点

  注意保温护理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所以对宝宝来说,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可通过观察手脚温度来判定宝宝是否穿得合适。如果手冷,说明上身穿得不够;如果脚冷,说明下身穿得不够;手脚温暖说明穿得合适。如果宝宝的颈部、背部黏黏的,像出汗,说明穿得太多了。如果宝宝的体温高于37.5℃,或者达到38℃时,要看是否包得太严影响散热,松开包布半小时后再测体温。

  注意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二是要避免噪声因素。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新生儿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褶处,每次大小便后小屁股要清洗干净,并用毛巾擦干。

  注意脐带护理

  在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碘附或95%浓度的酒精消毒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脐带未脱落时,不建议每天洗澡。孩子皮肤很嫩,分泌皮脂有保护皮肤的功能。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若发现脐部出现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则应找医生进行消炎处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

  宝宝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没有足够的睡眠,宝宝的身体、情感和心智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新生儿的睡眠时间不规律,随时都可能睡觉,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昼夜之分,家长此时应做的是帮助宝宝建立觉醒规律,再逐步培养睡眠规律。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家长要有耐心,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处理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乳房在生后4~5天可能出现轻度肿胀,并有少许乳汁溢出,7~10天达到高峰。这是因为母亲在妊娠后期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儿通过胎盘吸收了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过性肿胀,无论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出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2~3周即可消失。家长千万不要挤压孩子的乳房,以免引起感染。女婴出生后数天内还可能出现阴道有黏液或血性分泌物,以及红尿、红斑、色素斑等,这些情况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即可。

  生理性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出现黄疸后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为生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很重或者2周仍未消退,称为病理性黄疸,应到医院就诊。正常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怀疑黄疸为母乳过敏所致,可停喂母乳5天后测黄疸,若黄疸明显下降,就有可能是母乳过敏,应该先停喂母乳。如果黄疸没有下降就不是母乳过敏,应继续母乳喂养。

  新生儿体位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建议新生儿保持卧床休息。应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日睡眠18~20小时。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而平时采取左、右侧卧轮转为宜。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宝宝睡偏头。不建议宝宝长时间仰卧,此种体位如遇到宝宝溢奶,容易引起窒息。不建议新生儿用枕头,如想枕一下头部,可以枕一块折叠的毛巾。

  正确处理溢乳

  新生儿胃上部贲门括约肌松弛,胃下部的幽门括约肌相对较紧张,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故易发生溢乳。喂奶后应将新生儿竖抱,轻拍后背,宝宝排出咽下的空气后取右侧卧位。宝宝少量溢乳属正常现象,不应按呕吐治疗。

  第二章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营养分类与功能

  三大营养素

  一、蛋白质

  蛋白质分为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一类蛋白。功能蛋白是核酸、酶、肌蛋白、免疫球蛋白、白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及各种载体蛋白等,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如神经反应、免疫功能(抵抗力)、运动功能等。蛋白质还可提供能量(占一天能量提供的10%~15%)。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1~2岁幼儿每天应摄入35克蛋白质,2~3岁幼儿每天应摄入40克蛋白质。如果蛋白质摄入不够,幼儿会出现营养不良,同时也可因蛋白质缺乏而出现抵抗力下降,从而出现反复发热、咳嗽等现象。

  二、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是人体脂肪组织的主要成分。类脂包括磷脂和固醇,分别是生物膜和固醇类激素合成的前身。所以,脂类可提供能量,组成生物膜,提供必需脂肪酸,组成人体细胞组织成分。

  胎儿在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磷脂、必需脂肪酸,所以要注意磷脂和必需脂肪酸的补充。孕妇和哺乳妈妈的膳食中脂肪摄入量要占一天能量的20%~30%,以保证胎儿和婴儿获得足够的能量及大脑发育所需要的磷脂。1岁以后的幼儿脂肪需要量占一天能量的30%~35%,应保证摄入适当的脂肪。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一般指淀粉类食物,即所谓的主食,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特别的生理功能还有:组成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参与生命活动;增强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有解毒功能;能量充足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消耗,能量过剩可以合成脂肪增加体重。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保证足够的主食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量和部分微量营养素

  一、钙

  钙是常量营养素,99%的钙存在于骨头和牙齿中,只有1%的钙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钙的生理功能有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稳定生物膜结构、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调节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酶的活性、参与凝血过程。

  1.钙的生理需求

  推荐孕妇每日摄入钙1000~1200毫克。由于食物中提供的钙不足每日需要量的一半,因此孕妇每日至少应补充600~800毫克钙,哺乳期妇女每日应补充钙1200毫克,由此才可保证乳汁钙含量的稳定。儿童每日钙推荐量为半岁以内300毫克,半岁以上至1岁400毫克,1~4岁600毫克。

  2.钙在身体内代谢的特点

  身体里的钙绝大部分(99%)存于骨骼和牙齿中,只有少部分(1%)存于血液和组织中。当血液和组织中钙减少时,就会分解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身体的钙平衡有三种状态:

  (1)正平衡,指钙吸收多、排泄少,在体内存留多;

  (2)零平衡,指钙吸收和排泄相等;

  (3)负平衡,指钙吸收少、排泄多,血液和组织中的钙不够,就会分解骨骼中的钙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骨密度下降,如果不补充钙,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这个时候化验血钙可能出现检测值正常。

  3.钙的缺乏

  简称缺钙,指长时间出现钙代谢负平衡。宝宝钙缺乏往往会出现多汗,表现为睡着时满头大汗、睡眠不好。缺钙引起的睡眠不好的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眠多、睡觉时在床上滚来滚去,大孩子还有多梦现象。同时还会出现佝偻病体征,如枕秃、额骨凸出、肋缘外翻等。

  4.引起钙缺乏的原因

  (1)钙需要量大。孕妇钙的生理需要量大,而钙的吸收率低,容易出现钙缺乏;孩子生长发育钙需要量大,虽然钙吸收率比成人高,但也容易摄入不足。

  (2)食物中钙摄入不足。牛奶中钙含量高,但部分幼儿一天吃500~600毫升奶以后不愿吃主食,造成体重增长慢,达不到中位数。此时,应该另外补充钙。

  (3)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是调整钙代谢的重要营养素,特别是促进钙的吸收。由于日常生活中大家强调防紫外线,导致晒太阳机会减少,失去了很多天然补钙的机会。而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很少,几乎不可能满足人体需求,所以,大多数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比较明显,进而影响钙的代谢。

  5.血清钙

  来自2021年血清钙检测数据表明,30269例妇女中,非妊娠妇女10428例,缺钙占4.89%;孕妇19841例,缺钙占12.08%,其中孕早期缺钙占4.08%,孕中期缺钙占7.94%,孕晚期缺钙占13.76%。5838例新生儿中缺钙占29.08%,低于对照值中位数达69.92%。36109例少年儿童中,缺钙仅占1.21%,但低于对照值中位数达58.51%,说明少年儿童中血清钙偏低仍是主流。

  6.儿童缺钙的表现

  刚睡着时满头大汗,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在床上滚来滚去),有的孩子半夜惊醒。2~8月龄的孩子有明显枕秃,部分6~11月龄的孩子有肋缘外翻,4~8岁的孩子有的经常叫腿痛或者浅睡眠(睡觉做梦多),这些现象都有缺钙的可能。而婴幼儿缺钙往往还有头发细、黄、竖起来、无光泽的现象。如果化验血清25-羟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血清钙在偏低范围,则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应该补钙。

  7.如何补钙

  孕妇补钙可以防止新生儿缺钙,一般建议吃钙片,并建议饭前半小时空腹吃,这时胃酸高,钙片容易分解出钙离子,便于吸收。便秘者建议口服液体钙。由于孩子胃酸比较少,建议补充液体钙。

  补钙多会中毒吗?钙的代谢有多种内分泌调节,不会引起高钙或中毒。《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指出:由过量钙制剂摄入所导致的高钙血症十分罕见。说明口服钙是非常安全的。

  长期补钙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吗?有人认为:补钙多了就有可能使骨头变硬,孩子就不长个儿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孩子长高的原理是:长骨端有软骨中心,不断由以钙为主的矿物质沉积变硬延长,长骨变长人就能长高了。软骨中心会受到生长激素的调节,而大脑分泌生长激素是在晚上深睡眠时,如果孩子钙不足或缺乏,就会出现浅睡眠,在床上翻来翻去,影响大脑分泌生长激素。一般来说,3~8岁的孩子容易出现钙缺乏,在化验生长激素时会出现结果偏低。生长激素偏低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引起身高偏低。由此可见,补钙可以调整孩子睡眠,使生长激素分泌正常,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

  二、铁

  铁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也是部分酶的组成成分,包括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核苷酸还原酶、单胺氧化酶,还参与DNA的合成、氧化反应、神经功能调节等功能活动,以及维持免疫功能。

  1.缺铁对身体的影响

  (1)缺铁会引起孩子贫血;

  (2)缺铁会导致孩子智力行为发育不良;

  (3)缺铁会损伤孩子的大脑;

  (4)缺铁可造成孩子智能障碍。

  来自2020~2021年产科门诊16109例孕妇的案例分析,其中出现贫血的占26.29%,是孕妇总数的四分之一,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缺铁原因

  身体储存的铁耗尽、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孕妇、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

  3.缺铁如何矫正

  (1)膳食补铁。食物中的动物血和动物肝补铁效果最佳,一周各吃1~2次,就可以有效补充铁剂。婴儿食用强化铁米粉也可以有效补铁。

  (2)药物补铁。如果孩子缺铁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应选择副作用小、口味好,孩子容易接受的铁制剂。

  三、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能把血液中的钙转移到骨头,促进肾脏钙的重吸收,减少钙的排泄,从而保持钙的正平衡。实践中发现维生素D3的功能比维生素D2好。

  1.特殊人群维生素D的摄入状况分析

  以下为来自2021年的检验数据。

  (1) 4438例妇女25-羟维生素D化验报告显示,结果正常只占20.75%,缺乏达29.13%,不足达50.12%。

  (2)148例新生儿维生素D检测结果中正常占16.89%,缺乏占41.22%,不足占41.89%。

  (3)少年儿童中由于从出生几天开始口服维生素D至2岁,所以对12108例少年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检测结果显示,3岁以下婴幼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正常达80%以上。由于3岁以后不再常规吃维生素D,所以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随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7岁以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人数降至50%以下,15岁及以上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的人数不足20%。由此说明,年龄越大,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比例越大。

  2.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原因

  食物中摄入不足,晒太阳少,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一些药物的使用(如抗癫痫药)。

  3.维生素D补充方法与技巧

  (1)维生素D制剂的选择。可选择维生素D3胶囊,含维生素D3 400IU;维生素AD(伊可新),小剂型含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3500IU,大剂型含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3700IU。还有一种维生素AD制剂含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2500IU,由于维生素D2功能比维生素D3差,所以不推荐服用含维生素D2的维生素AD制剂。

  (2)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口服的技巧。可按照说明书直接挤进孩子的嘴巴。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剂量小,将维生素AD或维生素D挤进婴儿嘴巴后会被孩子含在嘴里,过一些时间后会随口水流出,所以效果不佳。因此,喂婴儿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的方法是:用小勺盛半勺奶,把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挤进奶中直接喂或者在某一次孩子吃奶快饱时,把乳头拉出,将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挤进孩子嘴巴后再喂奶,孩子在吞奶时就会把药吞下。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以用小勺盛半勺菜汤,把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挤进菜汤中喂。幼儿及儿童可以直接将胶囊放入嘴巴,咬破后用菜汤送服(胶囊可吃)。

  (3)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口服剂型的选择。《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专家共识》(2021年)推荐,维生素A、维生素D同补的方式具有合理性,适合我国目前儿童状况。剂量建议:1岁以内婴儿每天口服1粒小规格维生素AD(伊可新,绿色包装,含维生素A 1500IU,维生素D500IU);1岁以上儿童每天口服1粒大规格维生素AD(伊可新,粉色包装,含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700IU);青少年和成年人根据自身需求可以选择性服用维生素AD或维生素D。

  (4) 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口服持续时间。根据《儿童保健学》第四版推荐,一直持续至青少年阶段。2021年少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表明:孩子年龄越大,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越明显,说明书本中推荐口服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持续时间跟目前少年儿童维生素D需求状况一致。

  4.多动症可能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有关

  一组来自2021年就诊的多动症病例的年龄分析,多动症就诊的年龄集中在6~10岁。这一年龄组少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出现不足和缺乏大于50%,说明诊断多动症的部分孩子可能是因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造成钙代谢障碍而出现好动。这一年龄组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D。

  5.孕妇如何补充维生素D

  2021年,某医院检验科在4438例妇女血清维生素D检测结果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人数占79.25%,这说明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素D。建议孕妇服用含维生素D3的维生素AD剂型,口服剂量为含维生素D3 500IU的维生素AD一天一粒,也可隔天服用一颗含维生素D3 700IU的维生素AD。虽然这两款维生素AD分别注明适用年龄为“1岁以下”和“1岁以上”,但只是剂量大小的区别,并不是只能用于1岁以下和1岁以上两种年龄的婴幼儿,而是完全适用于少年儿童和成人。

  6.关于口服维生素D中毒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口服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是不会中毒的,因为书本中提到的中毒通常服用剂量很大。最敏感的小儿每日口服4000IU(维生素D3胶囊10粒),连续服用1~3个月即可中毒。也就是说,口服12万~36万IU才会中毒。如果口服稍大剂量的维生素AD(含维生素D3700IU)每日一粒,1个月总量为2.1万IU,一年总量为25.55万IU,是不会造成中毒的。2021年,我们在对12256例少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结果中发现,只有1.16%偏高。由此可见,正常口服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是不会造成中毒的,说明口服剂量是安全的。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前 言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等基于全球前沿的研究成果,联合发布了《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助力儿童生存发展、改善健康、发掘潜能的指引框架》,目的是促进养育照护政策、方案、服务的全面提升。该框架围绕儿童体格、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情绪5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聚焦于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安全与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儿童实现最佳早期发展的建议。

  婴幼儿养育照护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家长往往很难适应孩子的变化,总感觉忙碌了一天已经很累,哪儿还有心情关注科学育儿。然而,面对孩子不断出现的“问题”,家长又特别需要养育知识的指导。

  在中央电视台的《多彩少年》节目中,我们看到很多记忆力超强的天才,以及很多小小运动健将,他们在不断挑战极限。其实,他们的才能都是通过从小接受训练获得的,并非天生如此。他们的非凡能力证明,孩子的大脑潜能、运动潜能是无限的,应合理开发。

  为了使家长掌握婴幼儿养育照护的基本知识,本书用比较简短的篇幅介绍相关内容,目的是帮助家长养育优秀的孩子。具体来讲,本书共分为五章——新生儿生理特点及照护要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大脑发育与早期开发、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与早期促进、婴幼儿疾病防治新理念,详细介绍了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养育误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本书还特别提出,支持孩子发热,不滥用药物退热,促进孩子免疫系统发育,提高孩子抗病能力的防病新理念,值得好好实践。

  本书适合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和婴幼儿家长参考使用。

  戴耀华

  2023年6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