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49.80

悲剧心理学 朱光潜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人们喜欢悲剧,是天性如此,还是后天习得的?

  究竟悲剧带来的快感、美感从何而来、本质为何?

  朱光潜没有先提出一套旗帜鲜明的观点,再找些证据作支撑,而是选择走一条“中庸”之路—一对以往各种悲剧快感理论进行批判研究。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当代著名美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美学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研究,历任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包括《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谈美》《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等,主要译作包括《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朱光潜是中国学者中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人,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彩书评

  ★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

  ——朱自清

  ★朱光潜的书不但内容、观点启发了我,而且他的语言很流畅、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对当时的我非常有帮助,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会去找朱光潜的书去看,我建议他们读一读。

  ——余光中

  ★他对中外文学都有精湛的研究,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他的文笔又流利畅达,这也是学者中少有的。

  ——季羡林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

  ——吴泰昌

  目录

  中译本自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问题的提出与全书提要

  第二章 审美态度和应用于悲剧的“心理距离”说

  第三章 悲剧快感与恶意

  第四章 悲剧快感与同情

  第五章 怜悯和恐惧:悲剧与崇高感

  第六章 悲剧中的正义观念:人物性格与命运

  第七章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和布拉德雷的复述

  第八章 对悲剧的悲观解释:叔本华与尼采

  第九章 “忧郁的解剖”:痛感中的快感

  第十章 “净化”与情绪的缓和

  第十一章 悲剧与生命力感

  第十二章 悲剧的衰亡:悲剧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第十三章 总结与结论

  附录

  精彩书摘

  《悲剧心理学》:

  悲剧是艺术的一个特殊例子,它也服从对立面统一的一般规律。不过,在悲剧中的对立面构成“冲突”,而统一则取“和解”的形式。我们已经说过,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在悲剧中,它就是人类基本的、普遍的和合理的情趣,就是统治人类意志与行动的世界精神的力量。但是艺术不能在抽象概念中绕圈子,却必须活动在个别而具体的感性世界里,所以这些精神力量不能不呈现为合理的人类感情的形式,如亲人的爱、做儿女的孝敬、做父母的慈爱、荣誉、责任、忠诚、爱国、对宗教的虔诚之类情绪。悲剧人物就是这类伦理力量的化身。每一个悲剧人物都把自己与这些伦理力量中的某一种等同起来,并且坚持不渝,始终如一。

  因此,推动悲剧的终极的力量就是理念,或者如黑格尔有时所说的那样,是神。由于理念分成许多个别的意志和目的,同一也分裂为对立面。精神力量被孤立出来并且有排他性,于是互相敌对起来。例如,男主人公忠于国家,却往往忽略对家庭的责任,女主人公又往往难于调和爱与荣誉等等。当这样的两种孤立的力量相遇而又各自坚持片面绝对的要求时,结果就造成悲剧的冲突。因此,悲剧的产生是由于两种互不相容的伦理力量的冲突。

  这两种互相冲突的伦理力量就其本身而言,每一种都是有道理的。荣誉和爱情一样好,孝顺也和对国家忠诚一样值得赞扬。但由于它们每一种都是片面而排他的,每一种都想否定对方同样合理的要求,所以在整个宇宙当中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宇宙的存在本身必须要各种精神力量一致合作。因此,它们中的每一种就都包含着自己毁灭的种子。最后的结果它们或者同归于尽,或者放弃自己排他的片面要求。一般所谓“悲剧结局”就取这二者中之一种,或者是以灾难告终,或者是归于和解。

  冲突双方同归于尽的悲惨结局,我们可以举黑格尔认为最完美的悲剧典范作品、索福克勒斯的名著《安提戈涅》为例。克瑞翁王下令把波吕涅刻斯的尸首曝于荒郊,因为他曾借外兵进攻自己的祖国。波吕涅刻斯的妹妹安提戈涅是克瑞翁之子海蒙的未婚妻,她不顾王命,收葬了哥哥,克瑞翁不理会儿子的恳求,坚持要执行处罚。安提戈涅被囚禁在一间石牢里,就在克瑞翁下令赦免她的时候自缢而死。但她死之后,海蒙绝望而自杀,克瑞翁的王后见儿子死去,也自尽身死,剩下克瑞翁孤零零一人痛苦地空守王位。在黑格尔看来,国王和这位少女都各有道理:克瑞翁维护国家权威和安全是正确的,安提戈涅维护家人应负的神圣责任也是正确的。但他们又都有错误:克瑞翁不该损害对死者应有的尊敬,安提戈涅也不该违犯国王和未来的公公定下的法规。他们各人的道理都是片面的、排他的,所以都转化为错误,也都受到了惩罚。

  但是,悲剧冲突有时也可以归于和解。黑格尔举了埃斯库罗斯的《报仇神》为例。克吕泰墨斯特拉为死去的女儿伊菲革涅亚报仇,杀死了丈夫阿伽门农。他们的儿子俄瑞斯忒斯受阿波罗神谕之命,要为父复仇。他于是从命而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站在他母亲一边的复仇女神们要求以血还血。俄瑞斯忒斯到雅典娜神庙里去避难。雅典娜女神组织起一个神的法庭来审判此案,投票的结果是两种意见各得半数,但雅典娜女神投了决定性的一票,终于宣判俄瑞斯忒斯无罪。复仇女神们得到保证永远受雅典人的崇拜,也满意而归。在黑格尔看来,这里又是两种同样有道理、但又同样片面的伦理力量的冲突,一方是俄瑞斯忒斯所代表的父子之间的神圣关系,另一方则是复仇女神们所代表的母子之间的神圣关系。但最后结果既不是以俄瑞斯忒斯之死了结,也不是以复仇女神的丢脸告终。和解避免了灾难性结局。在这个剧里,和解是由外在力量促成的。它也可能由人物心灵中的内在变化来促成。

  ……

  前言/序言

  我现在把《悲剧心理学》交给出版社印制单行本。为什么要把近半个世纪前的旧著拿出来面世呢?这还得从上海文艺出版社替我编印选集说起。他们建议把我少年时代在法国用英文写的、由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悲剧心理学》博士论文译成中文收进选集里。我原先有些踌躇,一则这部处女作似已不合时宜,二则年老体衰,已无力自译。后来我请北京大学西语系文学教研室张隆溪同志把原文看了一遍,他也主张宜译,并且表示愿代我译出。他的英文基础以及西方文学的知识和鉴别力都是我素来钦佩的,于是我就把这项翻译工作全权付托给他。他译完后我读了一遍,觉得他的译文基本忠实,我只偶尔在个别字句方面略作修改,于是征得编辑的同意,把它附在选集第三卷里。

  这部论著从1933年初出版之后,我就没有工夫再看它一遍了。于今事隔半个世纪,因收人选集,匆匆把中译本看了一遍,才看出负责编辑和译者张隆溪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不仅因为这部处女作是我的文艺思想的起点,是《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也不仅因为我见知于少数西方文艺批评家,主要靠这部外文著作;更重要的是我从此较清楚地认识到我本来的思想面貌,不仅在美学方面,尤其在整个人生观方面。一般读者都认为我是克罗齐式的唯心主义信徒,现在我自己才认识到我实在是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在我心灵里植根的倒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的直觉说,而是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那么,为什么我从1933年回国后,除掉发表在《文学杂志》的《看戏和演戏:两种人生观》那篇不长的论文以外,就少谈叔本华和尼采呢?这是由于我有顾忌,胆怯,不诚实。读过拙著《西方美学史》的朋友们往往责怪我竟忘了叔本华和尼采这样两位影响深远的美学家,这种责怪是罪有应得的。现在把这部处女作译出并交付出版,略可弥补前愆,作为认罪的表示。我一面校阅这部中译本,一面也结合到我国文艺界当前的一些论争,感到这部处女作还不完全是“明日黄花”,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都还有可和一些文艺界的老问题挂上钩的地方。知我罪我,我都坚信读者群众的雪亮的眼睛。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