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9.80

文心 夏丏尊,叶圣陶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三十二堂经典国文课。

  ★在故事中学习读写知识。

  ★夏丏尊、叶圣陶留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朱自清作序,附叶圣陶之子叶至善重印后记。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内容简介

  《文心》由我国教育大家夏丏尊、叶圣陶执笔,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是畅销国文读本。全书由32个小故事组成,可以说是“中学生的32堂国文课”,生动有趣地传授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文学史等多种语文知识。《文心》一经问世便大获好评,虽然出版至今已有80余年,对如今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当下的学生、教师、文字工作者认真研读。

  作者简介

  夏丏尊(1886—1946),浙江绍兴上虞人,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代表作有《文心》《爱的教育》(译)等。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文心》《稻草人》等。

  精彩书评

  丏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实易行……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朱自清

  我们应该感谢丏尊、圣陶两位先生,替青年们打算,把现在进步的知识苦心孤诣地收集了起来,又平易地写出来,使我们青年也有机会接近它。——陈望道

  《文心》是用故事体裁写的,从出版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了,书里讲的虽然是三十年代语文教学上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切合实际。教和学的方法,五十年前行之有效的,现在大致还有用。——叶至善

  目录

  序 朱自清

  一  “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

  二 方块字

  三 题目与内容

  四 一封信

  五 小小的书柜

  六 知与情与意

  七 日记

  八 诗

  九 “文章病院”

  十 印象

  十一 词的认识

  十二 戏剧

  十三 触发

  十四 书声

  十五 读古书的小风波

  十六 现代的习字

  十七 语汇与语感

  十八 左右逢源

  十九 “还想读不用文字的书”

  二十 小说与叙事文

  二十一 语调

  二十二 两首《菩萨蛮》

  二十三 新体诗

  二十四 推敲

  二十五 读书笔记

  二十六 修辞一席话

  二十七 《文章的组织》

  二十八 关于文学史

  二十九 习作创作与应用

  三十 鉴赏座谈会

  三十一 风格的研究

  三十二 最后一课

  附录 重印后记

  精彩书摘

  题目与内容

  星期六的第一班是国文课的作文。许多同学来到这学校里,这还是第一次作文,大家怀着“试一试”的好奇心,预备着纸笔,等候王仰之先生出题目。

  天气非常好。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背上印着繁碎的光影。王先生新修面颊,穿着一件洗濯得很干净的旧绸长衫,斜受着外光站在讲台上;谁望着他就更亲切地感到新秋的爽气。

  “诸君且放下手里的笔,”王先生开头说,“这是第一次作文。关于作文,我要和你们谈几句话。现在我问: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我们才提起笔来作文呢?”

  “要和别地的亲友通消息,我们就写信,写信便是作文。”一个学生回答。

  “有一种意见,要让大众知晓,我们就把它写成文字;这比一个一个去告诉他们便当得多。”

  “经历了一件事情,看到了一些东西,要把它记录起来,我们就动手作文。”

  “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有一回,我看见亲手种的蔷薇开了花,高兴得很,就写一篇《新开的蔷薇》;再到院子里去看花,觉得格外有味。又有一回,我的姊姊害了病,看她翻来覆去不舒服,我很难过,就写一篇《姊姊病了》;写完之后,心里仿佛觉得松爽了一点。”

  王先生望着最后说话的一个学生的脸,眼角里露出欣慰的光,他点头说:“你们说的都不错。在这些情形之下,我们就得提起笔来作文。这样看来,作文是无所为的玩意儿吗?”

  “不是。”全级学生差不多齐声回答。

  “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吗?”

  “也不是。”

  “那么是什么?”王先生把声音提高一点,眼光摄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

  “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朱志青的口齿很清朗,引得许多同学都对他看。

  王先生恐怕有一些学生不很明白朱志青的话,给他解释道:“他说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

  乐华等王先生说罢,就吐露他的留住在唇边的答语道:“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

  王先生满意地说:“志青和乐华都认识得很确当。诸君作文,须永远记着他们的话。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停顿了一会儿,王先生继续说:“那么,在并没有实际需要的时候,教大家提起笔来作文,像今天这样,课程表上规定着作文,不是很不自然的可笑事情吗?”

  “这就叫作练习呀。”大文用提醒的声口说。

  “不错。要教诸君练习,只好规定一个日期,按期作文。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并不是作文这件事情必须出于被动,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干的。到某一个时期,诸君的习惯已经养成,大家把作文这件事情混和入自己的生活里头,有实际需要的时候能够自由应付:这014 文心个不得已的办法就达到了它的目标了。”

  王先生说到这里,回转身去,拿起粉笔来在黑板上写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出题目了,都耸起身子来看。不料他只写了“内容”两个字,便把粉笔放下,又对大家谈话了。

  “我们把所要写的东西叫作‘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作‘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例如,看见了新开的蔷薇,心里有好多欢喜的情意要写出来,才想起《新开的蔷薇》这个题目;看见了姊姊害病,心里有好多愁苦要想发泄,才想起《姊姊病了》这个题目。但是,在练习作文的当儿,却先有题目。诸君看到了题目,然后去搜集内容。这岂非又是颠倒的事情吗?”

  全堂学生都不响,只从似乎微微点头的状态中,表示出“不错,的确是颠倒的事情”的回答。

  “颠倒诚然颠倒,”王先生接下去说,“只要练习的人能够明白,也就没有害处。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成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这些见解很关重要。懂得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得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从前有人闲得没事做,取一个题目叫作《太阳晒屁股赋》……”

  全堂学生笑起来了。

  王先生带着笑继续说:“他居然七搭八缠地写成了一篇,摇头摆脑念起来,声调也很铿锵。这种人简直不懂得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只当它是无谓的游戏。其实,这样的作文,还是不会作的好;因为如果习惯了,对于别的事情也这样‘游戏’起来,这个人就没有办法了!然而,从来教人练习作文,用的就是类乎游戏的方法,诸君恐怕不大知道吧?刚才看了几页历史,就教他作《秦始皇论》、《汉高祖论》,还没有明白一乡一村的社会组织,却教他作《救国的方针》、《富强的根源》。这不但二三十年前,就是现在,好些中学校里还是很通行呢。这些题目,看来好像极正当,可是出给不想作、没有能力作的学生作,就同教他作《太阳晒屁股赋》一样,而且对于他的害处也一样。”

  又是一阵轻轻的笑声,笑声中透露出理解的欣快。

  前言/序言

  序 朱自清

  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然买到一部《姜园课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这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后来才知道那两部书并不怎样高明,可是当时确得了些好处。—— 论读法的著作,却不曾见,便吃亏不少。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所以真配写的人都不肯写;流行的很少像样的,童蒙也就难得到实惠。

  新文学运动以来,这一关总算打破了。作法、读法的书多起来了;大家也看重起来了。自然真好的还是少,因为这些新书—— 尤其是论作法的—— 往往泛而不切;假如那些旧的是饾饤琐屑,束缚性灵;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 这当然也难收实效的。再说论到读法的也太少;作法的偏畸的发展,容易使年轻人误解,以为只要晓得些作法就成,用不着多读别的书。这实在不是正路。

  丏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书中将教学也打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才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年颇出了些中学教学法的书,有一两本确是积多年的经验与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琐碎,又侧重督责一面,与本书不同。本书里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但认真,而且亲切。他那慈祥和蔼的态度,教学生不由得勤奋起来,彼此亲亲热热地讨论着,没有一些浮嚣之气。这也许稍稍理想化一点,但并非不可能的。所以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本书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 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件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 丏尊、圣陶都做过多少年的教师,他们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书。 丏尊与刘薰宇先生合写过《文章作法》,圣陶写过《作文论》。这两种在同类的著作里是出色的。但现在这一种却是他们的新发展。

  自己也在中学里教过五年国文,觉得有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本书对于这三件都已见到;除读的一面引起学生实际的需要,还是暂无办法外(第一章,周枚叔论编中学国文教本之不易),其余都结实地分析,讨论,有了补救的路子(如第三章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第九章朱志青论文病,第十四章王先生论读文声调,第十七章论“语汇与语感”,第二十九章论“习作创作与应用”)。此外,本书中的议论也大都正而不奇,平而不倚,无畸新畸旧之嫌,最宜于年轻人。譬如第十四章论读文声调,第十六章论“现代的习字”,乍看仿佛复古,细想便知这两件事,实在是基本的训练,不当废而不讲。又如第十五章论无别择地迷恋古书之非,也是应有之论,以免学生钻入牛角尖里去。

  最后想说说关于本书的故事。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 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丏尊的令嫒满姑娘,圣陶的令郎小墨君,都和我相识;满更是我亲眼看见长大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这才配得上这件好礼物。我这篇序也就算两个小朋友的订婚纪念吧。

  朱自清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北平清华园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