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218129730
-
书名
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
-
作者
丁宁 著
-
出版社名称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定价
39.80
-
开本
16开
-
出版时间
2018-07-01
-
纸张
书写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写给已经步入老年,尚可自由选择生活的读者朋友。作者为《光明日报》社所属杂志《新天地》(原名《老年天地》)写了十多年的专栏文章,本书借此精心整理,细分六章,包括如何有尊严地度过晚年、老人如何保有自我、晚年如何跨跃代沟、如何妥善处理家事,以及晚年夫妻相处技巧、怎样面对再婚等。
作者简介
丁宁,北京出版社编审,曾参与数种国家重点出版项目,所编图书多次获奖。热心公益事业,当过二十多年的志愿者,是中国首条民间妇女热线“红枫妇女热线”的首批咨询员与教练。曾撰写《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两部专著,参与《妇女热线咨询手册》《阴柔的智慧》等多部图书的编撰。在多家图书馆与高校做过《如何面对老龄化》《怎样构建一份美好的婚姻》等公益讲座。
目录
前言 当我们渐入老龄
第一章 如何泰然面对退休生活
一、退休之后不必茫然
二、坦然面对“刚学会这个,就流行那个”的困境
三、使开心成为习惯
四、让“无龄感”成为老年生活的常态
第二章 如何破解代际纠纷
一、别干预子女的择偶与婚姻
二、学会直面无法回避的代际疏离
三、摆平两代人的财产纠纷
四、三代人相处的艺术
第三章 黄昏时夫妻如何同舟共济
一、步入老境后的内心孤独
二、婚姻经不起冷暴力
三、黄昏出轨的深思
四、为什么老了想要离婚
第四章 当老了之后一人独自前行
一、走出丧偶的心理重创
二、化解离婚之后的孤独
三、别把自己依托在儿女身上
四、丰富自己,让情有所系
第五章 当再次走进婚姻的城堡
一、追悔莫及的再婚生活
二、当爱情与亲情撞车
三、晚年再婚,财产要分彼此吗
四、再婚也要问性
第六章 假如无力驾驭人生
一、渐入老境时遭遇高龄化
二、失独老人扛住最后的人生
三、假如生活在“空巢”之中
四、设法平静地走向人生终点
鸣谢
前言/序言
前言
当我们渐入老龄
不知不觉中“8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渐入老龄,在乎也好,无奈也罢,无论心理准备是否充足,都抵挡不住生命的脚步。完满地走完生命的岁月,并非易事。中国的最大变数是超老龄社会的到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中国老龄化程度已是国际标准的1.5倍,我们身陷其中。社会过度老龄化,将挑战每一个人。
老龄化是世界趋势,这与战后婴儿潮有关。二战结束后,远赴战场的男人解甲返乡,触发了婴儿潮。世界不少国家均出现了婴儿潮。而中国的老龄化,一方面与1949年以后鼓励生育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的寿命变长。据民政部统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性别间的死亡差异又使女性老人成为老人群体中的大多数。
一个社会未富先老,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将有很多老年人,而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会因之不断下降。当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的水平,会制约后续的经济发展。一个家庭如果老的很老,小的很小,需要被照顾的人超过半数,而其退休收入不足以承受请一个全职看护,那么这个家的收支就难以平衡。在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接力”式养老模式,家庭赡养功能部分被社会机构代替。这种养老模式中,父母与子女间不存在赡养问题。我们生活在中国,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主要需要子女承担,大家只有面对。
随着社会过度老龄化,这一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政治与经济,还有社会伦理问题。我们受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独生子女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晚年并不易。局限之中的我们,每人都面临种种选择。每个人的心理、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经济基础、生活环境、身体条件皆不同,如何选择自己的晚年之路,只能以快乐为准。晩年生活幸福与否,不在于活得长短,温饱之后,与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无十分直接的关系。
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国外还是国内,单住还是与子女同住,关键在于这份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过的?怎样的生活能让自己放松、自在,心情舒畅,少些纠结?有人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格局,有人追求健康和身心快乐,有人享受膝下承欢儿孙满堂。只要是按自己的选择,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即便难,也会有一种生命的满足。过得好坏,以快乐与否为准。
无论是初老的老人,还是进入了高龄的,人都逐步进入了一个衰老过程,这个过程约有三十年。这是一个缓慢的退行过程,真想把握好这一段岁月不易。我们可能不只会在心理上出现老人心态,身体上还可能开始“退行性”变化,只不过这个过程未必是突变,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的。在这个漫长的下坡路上,可否借助这段激情不再、压力变小的生命时段,让我们充分体会生命的充实与幸福?有研究证明,人的判断力在65岁时达到最好的时段。人生的下坡可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可以深刻而平和地看待各种事物。
面对老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对待,一些具有特殊技能、有自己事业的老人,在他们的日程表中,没有排下“老”字,七老八十在他们那里云淡风轻,眼前有辽阔的世界,有忙不完的人生耕耘。他们与百岁相比,自甘小辈。还有一些在温饱线上努力的老人,还在田里劳作,还在寒风酷暑中坚持,变老的无奈也只有被搁置在生存之后。
而一些退休老人,以家庭为初老的港湾,那他们要面对的是宗法血缘社会的逐步改变。大家族已经变得稀有,核心家庭成为主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婚不育。超稳定的家国结构,别看稳稳当当地延续了几千年,但是转眼就被社会转型打破。老人在家庭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几千年来,一直是子辈依赖父辈建家,父代依赖子代养老。而当我们步入老境时却发觉,我们所面对的已经是双重价值标准。
似乎购房、养育后代之类,理所当然地由父辈承担,可事实上“父为子纲”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子辈的个人意见独占鳌头。要父母出钱出力,但不需要他们拿主意。虽然舆论提倡“尊老”“敬老”,但是潜意识之中的“恐老”“厌老”不可能不泛上来。无论是知识结构的滞后,还是体能的退行,都有可能给老人带来不被尊重的后果。以前传统的“孝道”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时代变了,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着诸多不适,养老金未必足够退休老人面对一切问题,养老仍然由下一代人负担,而子辈要承担子女教育和自身生活压力,有时会因之而焦虑。传统的养老观念在双重标准中出现裂隙。
独生子女们面临诸多压力,竞争往往使他们精力透支。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家庭无偿的援助,另一方面又力图回避自己的父母已渐入老境,自己反哺无力。儿女需要支援,高龄的父母需要看顾,可父母刚一退休往往发现自己在代际夹层之中左右不适。如何分配精力,如何处理自己的意愿与他人需要的关系?你多少会觉得在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之时,时光已经悄无声息地把人带入不好掌控、无法自拔的尴尬境地。
人们在退休后的二十年间,会迎接第三代新生命、送别上一辈老人。当我们从忙碌中缓过来,自己可以喘一口气时,却感到茫然。目前中国的“空巢”家庭已经达四分之一。对子女的身心依赖,并非凭理性就能轻易做到很得体地退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设法保持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直至离世。
社会变化极快,两代人知识结构各异,下一代独立意识颇强,如何面对不大愿意和您多做交流的子女?时代把独生子女的父母推到尴尬的位置,独苗从小被过度呵护,未养成照顾别人的习惯。儿女把孙辈放到首位,然后是彼此看顾;他们希望利用家中的资源,却没有太多精力顾及父母的身心需求。如果您觉得失落,只有努力自救。
老年期是人生的丧失期,不仅会失掉金钱,还会丧失配偶,更重要的还会丧失健康,但无论如何别丧失生存的意义。我们多做些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做一件算一件。在平和的心态中走向衰老,把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好。敬老、助老、养老指望社会将很被动。自敬、自助、自养会在我们之间发生,未来的养老创新必然带来社会的系列变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会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而不是负担,有尊严地消费自己的余生。
夕阳西下,老年人会像流沙被风吹散,会失去亲人,丧失健康,甚至丧失价值感和人生的意义。而暮年将至,性与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缓生命的丧失。无论如何,人生一路会藏匿着无数惊喜,只要往前走就有可能挖到宝贝;如果停滞不前,连想象力都会余额不足。一起努力尝试一下,或许能再次找到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