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99.00

汪曾祺的小说课(全二册) 汪曾祺 著,刘玉浦 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大师,汪曾祺关于小说、关于写作的全部心得和忠告。 全书金句重点标出,写作干货,技法、思想、书评精华,篇篇有惊喜。 关于《受戒》,《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重写《异秉》,《沙家浜》里的语言艺术,汪曾祺代表作全揭秘,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文学大师。汪曾祺小说里的风景、声音、感受,勾画的都是小说主人公的弧光、氛围、轮廓。

  内容简介

  汪曾祺关于小说、关于写作的篇目全收录。深度理解这位在自己创造的形式中达到艺术级的小说家,读透其作品字里行间的秘密精髓。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他的文章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步之作,对汉语的运用和把握堪称精妙。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的高徒,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家,京派文学小说的代表人物及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早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先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作家协会理事。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领域成就颇高,充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和灵性美质,语言平和质朴、清新隽永、娓娓而来、如话家常。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故乡的食物》《逝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目录

  上册

  随笔写下的生活

  思想·语言·结构

  生活·思想·技巧——在张家口市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社会性·小说技巧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文学语言杂谈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在大足县业余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作家的语言意识

  揉面——谈语言运用

  学话常谈

  谈幽默

  谈风格

  传神

  说短

  说“怪”

  写景

  谈谈风俗画

  对仗·平仄

  短篇小说的本质——在解鞋带和刷牙的时候之四

  小说笔谈

  小说创作随谈

  小说技巧常谈

  小说的散文化

  小说陈言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戏曲和小说杂谈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关于小小说

  小小说是什么?

  漫话作家的责任感

  关于作家和创作

  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一次作家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在新疆一次文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美在众人反映中——老学闲抄

  致陆翀

  道是无情却有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清明》杂志文学座谈会纪要

  关于《受戒》

  《职业》自赏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捡石子儿——《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代序

  《矮纸集》题记

  《晚饭花集》自序

  自报家门——为“熊猫丛书”《汪曾祺小说选》作

  下册

  两栖杂述

  我的文学观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

  致刘锡诚

  我的创作生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一个爱国的作家——怀念沈从文老师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又读《边城》

  读《萧萧》

  沈从文作品题解、注释、赏析

  与友人谈沈从文——给一个中年作家的信

  《废名小说选集》代序

  漫评《烟壶》

  林斤澜的矮凳桥

  从哀愁到沉郁——何立伟小说集《小城无故事》序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读后

  长篇小说《玫瑰门》研讨会发言纪要

  推荐《孕妇和牛》

  贾平凹其人

  愿他多多实验各种招数——毕四海印象

  日子就这么过来了——徐卓人小说集《你先去彼岸》代序

  忙中不及作草

  野人的执着

  《花帜》印象

  致宋志强(一)

  致宋志强(二)

  “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作品评语

  《中国寻根小说选》序

  读一本新笔记体小说

  话说“市井小说”

  《水浒》人物的绰号

  高英培的相声和埃林·彼林的小说

  关于现阶段的文学——答《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问

  二十一世纪的文学?

  文化的异国

  西窗雨

  待遣春温上笔端

  作家五人谈

  访汪曾祺实录

  关于“当代文学四十年”的回答

  与马原、张炜对谈

  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

  汪曾祺漫谈四十年代流行文学

  编后记 汪曾祺的小说观述略

  精彩书摘

  新笔记小说是近年出现的文学现象。以前不是没有过,但是写的人不是那样多,刊物上也不似现在这样频繁地出现,没有成为风气。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这说明什么“问题”?

  我是写过一些这样的小说的,有些篇自己就加了总题或副题:笔记小说。但究竟什么是新笔记小说,我也说不上来。

  要问新笔记小说是什么,不如先问问: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问之小说家,大概十个有八个答不出。勉强地说,依我看,小说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或生命的样式。那么新笔记小说可以说是随笔写下来的一种生活,一种生活或生命的样式。

  中国古代的小说,大致有两个传统:唐人传奇和宋人笔记。唐人传奇本是“行卷”,是应试的举子投给当道看的,这样可以博取声名,“扩大影响”,使试官在阅卷前已经有个印象。因为要当道看得有趣,故情节曲折,引人人胜。又欲使当道欣赏其文才,故辞句多华丽丰赡。是有意为文。宋人笔记无此功利的目的,只是写给朋友看看,甚至是写给自己看的。《梦溪笔谈》云“所与谈者,唯笔砚耳”。是无意为文。故文笔多平实朴素,然而自有情致。假如用西方的文学概念来套,则唐人传奇是比较浪漫主义的,而宋人笔记则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新笔记小说所继承的,是宋人笔记的传统。

  新笔记小说的作者大都有较多的生活阅历,经过几番折腾,见过严霜烈日,便于人生有所解悟,不复有那样炽热的激情了。相当多的新笔记小说的感情是平静的,如秋天,如秋水,叙事雍容温雅,渊渊汩汨,孙犁同志可为代表。孙犁同志有些小说几乎淡到没有什么东西,但是语简而情深,比如《亡人逸事》。这样的小说,是不会使人痛哭的,但是你的眼睛会有点潮湿。但也有些笔记小说的感情是相当强烈的,如张石山的《掏井》、王润滋的《三个渔人》。有不少笔记小说是写得滑稽突梯的,使读者读后哭笑不得。写“文化大革命”的笔记小说,被称为“新世说”者多如此。恽建新的《刘校长游街》写得很真实——同时又那样的荒谬。写“文化大革命”小景的小说,多如实,少夸张,然而这样的如实又显得好像极其夸张。这样的感情是所谓“冷隽”。这样,有些笔记小说就接近讽刺文学,带杂文意味。这在新笔记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那是“无可奈何之日”。

  笔记小说一般较少抒情,然而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却是一首抒情诗。然而,你不能说这不是新笔记小说。阿成的《年关六赋》是风俗画。贾平凹的《游寺耳记》是小说吗?是“笔记小说”吗?这是一篇游记,一篇散文。然而“笔记”和“散文”从来就是“撕掳不开”的,笔记小说多半有点散文化。孙犁同志的小说在发表前有编辑问过他“您这是小说还是散文”?孙犁答曰:“小说!小说!”我们要不要把《游寺耳记》从“新笔记小说”中开除出去?不一定吧。高晓声的《摆渡》是寓言。矫健的《圆环》可以说是一篇哲学论文。

  如此说来,“新笔记小说”从内到外,初无定质,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了?

  好像是这样。这也是“新笔记小说”的特点。“新笔记”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P1-3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