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8.00

适度的防御(建立有滋养作用的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入门65讲系列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推荐

  防御机制就像一个集照顾者与迫害者于一身的矛盾骑士,既能抚慰、保护我们,也会伤害我们。一方面,我们都曾用它来包裹那个还太小、无法承受的自己,保护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受伤的我们。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把生活中的每个新机会都误以为是让我们再度受伤的危险而拒之门外,我们安全地活着,内在却无法整合,痛苦无比。 本书教我们读懂防御机制背后的真相,重新了解自己的过往,疗愈创伤,用适度的防御让我们在关系中得到滋养,创造截然不同的生命。

作者简介

  曾奇峰,精神分析“播种机”,著名心理学者,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首任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著有《幻想即现实》《你不知道的自己》。

目录

  第1讲 防御机制总述

   自我保护的方式,就是防御机制

   不同层面的防御机制

   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防御机制

   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防御机制

   人格发育不良,防御机制失灵

  第2讲 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让自己不受痛苦的冲击

   情感隔离的诸多表现

   情感隔离的反用

   情感隔离的往往是抑郁、恐惧、焦虑

  第3讲 从父母潜意识的愿望谈情感隔离

   你和孩子之间有情感隔离吗

   学习和工作中为什么常常事与愿违

   任何竞争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

   孩子有问题,父母先检查自己

  第4讲 防御机制——反向形成

   什么是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的特点

   无处不在的反向形成

  第5讲 从社会现象谈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可能带给我们阻碍

   反向形成让我们活出对立面

  第6讲 防御机制——投射

   投射:你内心是怎样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自我中心,是投射的典型表现

   安全感与投射

   边界和投射

   警惕投射过度

  第7讲 从人际现象谈投射

   以己度人始终是片面的

   攻击别人的背后是自我攻击

   打破投射:自己的归自己,别人的归别人

  第8讲 防御机制——认同

   认同,每个个体都需要

   年龄的认同

   我究竟是谁

   我为谁活着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9讲 文化、权威、性别认同

   文化认同

   权威认同

   性别认同

  第10讲 防御机制——自我功能抑制

   你可能是被“自我功能抑制”耽误的

   精神运动性抑制

  第11讲 防御机制——退行与升华

   退行,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升华,成熟的防御机制

  第12讲 防御机制——外化、间隔、凝缩等

   外化,把自己的体验变成别人的体验

   抵消和仪式,事情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逆转,攻击弄反了方向

   间隔,不能让自己太爽

   凝缩,是对抗自己的焦虑

   闲聊,不知为知之是为价值感也

  第13讲 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恨谈抵消和仪式

   对孩子的爱,能抵消对孩子的恨吗

   仅仅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爱

  第14讲 防御机制——替换、合理化等

   替换:明明喜欢A,却跟B亲近

   过度象征化:赋予不合理的意义

   幻想/白日梦:持续地想象某些场景

   搪塞:为了某个目的撒谎

   力比多压制:对性或武断感到害怕

   形态学压抑:总是睡觉

   向幻想认同:英雄崇拜

   向父母潜意识的和意识的希望认同:父母禁止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向攻击者认同:成为自己害怕成为的人

   向受害者认同:类似于替代性创伤

   向内射物认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诱惑攻击者:用色情或阿谀奉承诱惑他人

   合理化:为不合理的行为找借口

   穷思竭虑:努力思考,避免行动

   逆恐行为:越恐惧的事,越主动去做

   理智化:持续地从事某种病理性行为

  第15讲 防御机制——幽默、社会化与疏离等

   幽默:很可能是回避内心痛苦

   具体化:把原因归结到具体的事上

   小团体形成:身处人群中对抗本能冲动

   禁欲:否认和回避愉快

   同性客体选择:同性伙伴减轻你对同性恋的恐惧

   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情感:关注一种而回避另一种

   社会化与疏离:合谋打破独处的困难

   从被动到主动:你掌控着你的谎言

   躯体化: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正常化:将不正常的现象视为正常的

   冲动化:用冲动来缓解不良情感

   假性独立:拒绝任何人的帮助

   病理性利他:非己所能地帮助他人

  第16讲 防御机制——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三步曲

   投射性认同四大类型

   投射性认同的应对

  第17讲 治疗中的阻抗

   关于阻抗

   五种主要阻抗

导语

  本书帮助读者认识防御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我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受痛苦的冲击。了解不同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反向形成、投射、认同、自我功能抑制、外化、间隔、想攻击者认同、向受害者认同、合理化等。防御机制可能带给我们阻碍,也会让我们活出对立面。防御机制,可以用来分析一下自己,当然,分析自己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与其说语言和行为是用来表达什么的,倒不如说是用来掩盖什么的。精神分析这门学问,恰恰就是研究一个人怎样掩盖真实的自己。

精彩页

  第1讲 防御机制总述 曾氏语录: ·在精神分析师眼里,所谓的正常人就是神经症。 ·情感隔离属于成熟的防御机制。 自我保护的方式,就是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个人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即自我防御机制。 意思是说,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经历或者情绪的时候,我可以调动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识范围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觉不到它。 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或者惯用语,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就是在说防御机制。比如自欺欺人、阿Q精神胜利法等,如果抛开它们的语言感情色彩来看,实际上是说一个人在面临危险或者痛苦的时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内心的。如果没有这些防御机制的保护,人可能就会崩溃。 那些选择自杀的人,他们的防御机制已经不再起作用,所以他们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凡是现在还活着的人,可以说他们使用了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措施,也就是防御机制。 不同层面的防御机制 原始的防御机制 我们每一个人的“硬件”都差不多,这就是所谓的“先天”和“与生俱来”。 如果从防御机制的角度来说,我们天然地具有使用防御机制的硬件。但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因为早年跟父母的关系学会了某些防御机制,或者学不会某些防御机制,或者在应该学习更高级防御机制的时候丧失了机会,仍然处在使用原始防御机制的状态中。 成人和婴儿的防御机制 我们要使用与年龄匹配的防御机制。人在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些跟这个年龄阶段匹配的防御机制。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创伤性事件,就可能使我们停留在那个阶段。比如,婴儿期如果有巨大创伤的话,我们使用的防御机制可能就停留在这个阶段的防御机制上。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成人还在使用婴儿般的防御机制,这样的人往往可以被诊断为患了某种疾病。 成人的防御机制和婴儿的防御机制非常不一样。成人的防御机制更加成熟,保护的力量更强。如果一个人在成年期还使用婴儿的防御机制,这个人可能是神经症病人,或者是人格障碍病人,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所以,防御机制是我们对一个人的人格,或者整个精神状态做出诊断的标准之一。 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可以是意识层面的,也可以是潜意识层面的。通俗地说,可以是有意使用的,也可以是无意或不自觉使用的。 比如,我对其他人有很多恐惧的话,我可能会直接拒绝别人让我参加聚会的邀请。我知道在跟他们的聚会中,可能会有一些冲突,这样我会对他们说“我今天有事”“我不习惯热闹”,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使自己处在一种可能增加焦虑的状态中。 此外,我拒绝别人,也可能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人群中会很焦虑,我已经养成在家里看书、上网、看电视的习惯,这样我会更舒服一点。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对人际关系的恐惧而拒绝别人,这就是潜意识层面的防御了。 只有意识层面的防御机制,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培养或者发展,而潜意识层面的防御机制,首先需要把它意识化。 P1-4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