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36.00

中美蔬菜市场分析研究

数量

商品详情

目录

  1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数据来源

  1.5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消费理论的相关研究

  2.2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

  2.3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文化和制度

  2.4小结

  3中美居民的消费现状

  3.1美国居民的消费概况

  3.2中国居民的消费概况

  3.3小结

  4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理论机制

  4.1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宏观理论基础

  4.2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微观理论基础

  4.3文化适应、制度距离与消费行为的经验研究和理论假设

  4.4小结

  5美国居民蔬菜消费研究

  5.1美国社会的蔬菜消费概况

  5.2样本与数据描述

  5.3实证检验

  5.4小结

  6中国居民蔬菜消费研究

  6.1中国的蔬菜消费

  6.2样本与数据描述

  6.3实证检验

  6.4小结

  7结论与启示

  7.1主要结论

  7.2启示

  7.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表文化生活类型量表(CLSI)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张晶著的《中美蔬菜市场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美国的消费模式,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文化适应“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中美蔬菜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借鉴美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中国蔬菜产业如何实现品质突破,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本书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中美消费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是高收入—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甚至发展成为透支消费。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家庭财产缩水,负债消费模式难以为继,逐步减少了享乐型消费的开支,更加注重食品、住房和医疗等基本生活的保障型消费,储蓄率有所回升。由于美国信用市场的根基并未被动摇,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美国居民仍通过各种投资金融工具来降低储蓄率并满足其消费需求。相比之下,中国是高储蓄谨慎保守型消费模式,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居民储蓄余额节节攀升,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低于同期经济的增长速度,导致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城乡间的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从消费结构上看中国居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增长与世界的同步性逐渐增加。

  第二,美国蔬菜市场消费者融合度更高,文化对蔬菜消费的影响十分明显,蔬菜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程度高,蔬菜产业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引入”文化适应“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从语言、居住时间、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对西班牙语裔(墨西哥裔和波多黎各裔)消费者和亚裔(华裔和印度裔)消费者的蔬菜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适应“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美国蔬菜产品的消费,制度距离增加了”文化适应“的难度。具体而言,高民族认同以及对本民族语言的依赖降低了消费者对蔬菜消费的意愿;对主流文化的高认同增加了蔬菜消费意愿;制度距离成为”文化适应“的障碍,加大了”文化适应“的难度,表现为制度距离越大,消费者在美国市场上消费蔬菜的意愿越低。消费者的学历和职业类型也决定了对健康有机蔬菜的消费倾向,而广告有明显促进消费的作用。

  第三,中国蔬菜市场消费者融合度相对较低,文化对蔬菜消费的影响还不明显,蔬菜产业发展需要质的提升。运用Logistic模型检验”文化适应“和制度距离下,生活在中国的韩国、美国消费者的蔬菜消费行为,并与中国本土消费者对比,得出结论:”文化适应“程度显著影响蔬菜消费行为,制度距离增加了”文化适应“难度。具体来说,民族语言、民族认同感不利于中国市场的蔬菜消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对蔬菜消费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国家间的制度差距增加了”文化适应“的难度,制度差距越大,”文化适应“难度越大。与美国蔬菜市场对比后得出结论,我国蔬菜产业仍存在标准化生产滞后、品牌化程度低、有机蔬菜供给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蔬菜产业发展尚需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借鉴美国蔬菜市场发现需求、引导消费、保障供给经验,我国应在稳定种植面积,加强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础上,促进产销衔接、加快品牌培养,增强蔬菜产品的影响力,促进生产稳定发展。

编辑推荐

  张晶著的《中美蔬菜市场分析研究》对中国蔬菜生产、市场流通、销售环节进行了全产业链的跟踪调查和访谈,借助计量经济学Logistics模型方法对中美蔬菜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作出深度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中美蔬菜市场消费特点、供需变化、需求趋势,并借鉴美国蔬菜市场发现需求、引导消费、保障供给、质量管理的经验,对如何满足我国蔬菜消费需求,提升蔬菜消费品质和发展健康的蔬菜产业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