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98.00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著 重庆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宋史名家何冠环重磅新作

  ☆权宦童贯之师,神宗朝宋夏战争的核心人物

  ☆探究李宪从“名将”到“四凶”背后的和战之争

  ☆全面考述武宦李宪事迹,再现北宋中后期党争、变法、拓边交织的复杂政局

  ☆包伟民、游彪、程民生等宋史学者联袂推荐

  ·权宦童贯之师,神宗朝宋夏战争的核心人物

  宋神宗之际,是宋代国政的一大转折时期。一是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开启了熙宁变法。二是第三次宋夏战争爆发,宋神宗欲扭转“重文轻武”的国策,重用王韶、李宪等成功开边西北。李宪是宋神宗甚为宠信的内臣,虽然遭到司马光、苏轼、苏辙等文臣士大夫的反对,神宗仍委以开边重任。李宪破西蕃,取兰州,开熙河,多次击败攻打兰州的西夏军队,几无败绩,堪称“宋代第一内臣名将”。李宪经营熙河兰州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提拔的文臣武将,成为后来宋徽宗再度开边西北的重要资产,他的战略战术也为其门人童贯继承,在徽宗朝成功夺取衡山及迫使西夏称臣。李宪,在宋神宗开边西北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研究北宋中期开始的拓边西北行动的关键人物。

  ·探究李宪从“名将”到“四凶”背后的和战之争

  李宪身处的神宗朝,交织着变法、开边、党争,政局复杂,他依靠宋神宗的信任,得以成功拓边西北,实属不易。宋哲宗元祐时期,旧党秉政,李宪被罢贬职,被斥为“内臣四凶”之一。哲宗亲政,新党回朝,李宪获得平反,新党编修的《神宗实录》称许他“置阵行师,有名将风烈。至于决胜料敌,虽由中覆,姐中机会”。但宋室南渡后,旧党重修《神宗实录》却责他“贪功罔上,伤财害民,贻患中国”。此后,《宋史》《东都事略》等史书都沿此说,几成定论。李宪身前,关于熙河兰会应该保留,还是归还西夏以达成和议,宋廷内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而被罢黜的李宪已经没有资格介入争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抑郁而终。李宪一生的大起大落,见证了北宋中后期对外政策的反复。

  ·全面考述李宪事迹,再现北宋中后期党争、变法、拓边交织的复杂政局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根据现存的文献史料、碑刻铭文,以绵密的考证,生动的笔触,摒弃传统士大夫对内臣的偏见,全面考述了李宪的生平事迹,并以神宗朝至徽宗朝的史事为纬,探究北宋中后期变法图强、拓边西北而新旧党政不断的复杂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面考述宋代内臣李宪事迹的作品。李宪,宋神宗甚为宠信的内臣,在熙宁、元丰年间执行拓边西北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继王韶后主持开拓熙河路的主要执行人。其间他采取的政策和提拔重用的一批文臣武将,对哲宗、徽宗时期经略西北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宗元佑旧党当政时期,李宪被斥为“内臣四凶”之一,哲宗亲政新党复归后,则被誉为“名将”;宋室南渡,士人朝臣又将权宦童贯之祸归罪于他,责他罔上害民,贻患中国。

  本书根据文献史料、碑刻铭文,以绵密的考证,生动的笔触,详细考述了李宪的军事生涯,认为其谋略和功绩与种谔、韩世忠、杨业、狄青、岳飞等宋代名将相比也不遑多让,堪称“宋代第一内臣名将”。

  本书还探讨了北宋中后期内臣、君主、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宗朝至徽宗朝变法图强、拓边西北过程中新旧党争不断的复杂政局。

  作者简介

  何冠环,知名宋史学者,先后任教于香港公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现担任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及香港新亚研究所客席。2006年获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2010年获选为岭南宋史研究会副会长,2014年获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北宋武将研究》《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北宋武将研究续编》《功臣祸首:北宋末内臣童贯事迹考》等作品,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给事内廷与出使四方:李宪早年事迹/ 012

  第二章 从征熙河:李宪在熙宁中后期的军旅生涯/ 024

  第三章 经略熙河:李宪在熙宁后期的事迹/ 054

  第四章 开源节流:元丰初年李宪经营熙河考/ 099

  第五章 攻取兰州:元丰四年李宪征西夏事迹考/ 120

  第六章 从泾原进筑到熙河拓展:元丰五年李宪经营兰州事迹考/ 162

  第七章 功在西疆:李宪从元丰六年至八年治理熙河兰会事迹考/ 204

  第八章 将军一去:高太后垂帘前期的李宪与熙河/ 263

  第九章 李规范随:高太后垂帘后期范育治下的熙河 /351

  第十章 虎父犬子:李彀事迹考 /408

  第十一章 知人论世:李宪身后评价迥异缘由考 /456

  结论/474

  附录一 北宋中期西北边将苗授早年生平事迹考 /503

  附录二 宋保康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苗庄敏公墓铭 /525

  参考文献/530

  后记/557

  新版后记/559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给事内廷与出使四方:李宪早年事迹

  李宪字子范,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人。他卒于元祐七年(1092)六月戊寅(廿六),得年五十一。以此逆推,他当生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据《东都事略》及《宋史》所记,李宪在皇祐中补入内黄门。皇祐中大概指皇祐三年至四年(1051—1052),则李宪在十岁或十一岁已补入内黄门。入内黄门当是入内内侍省内侍黄门。

  李宪应是以父荫获补此职,考与他齐名的内臣王中正、宋用臣及石得一均是开封人,王中正“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而宋用臣也“荫隶职内臣”。李宪和王、宋二人出身相同,当是因父荫而入仕。但他的养父姓名群书均不载,而他的墓志铭不传,故他的父母家世均不详。

  《东都事略》及《宋史》均记李宪在神宗即位前“稍迁供奉官”,《长编》记他在熙宁四年(1071)时官入内西头供奉官。按神宗于治平四年(1067)正月继位,则李宪在二十五岁或二十六岁时当自从九品的入内黄门迁从八品的入内西头供奉官。

  李宪在仁宗(1010—1063,1022—1063在位)及英宗(1032—1067,1063—1067在位)朝的事迹不详,他在神宗即位时年二十六,据群书所记,他在熙宁四年二月前的仕历,是曾以入内西头供奉官擢永兴军路(治今陕西西安市)及太原府路走马承受,因宪论边事合旨,得到神宗的赏识。是年二月,因边将种谔请筑啰兀城(即嗣武寨,今陕西榆林市镇川镇北石崖地村古城,一作榆林城南湾无定河西岸石崖地村)和抚宁城(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无定河东岸巴塔湾村)以御西夏,神宗动了心,但廷臣自宰相王安石(1021—1086)以下均意见不一。当时右司谏、权发遣延州(今陕西延安市宝塔区延州故城)的赵卨(1026—1090)和担任太原府路走马承受的李宪屡言二城不可守。神宗决定派遣户部副使张景宪(1015—1081)及他的外戚心腹枢密都承旨李评(1032—1083)前往实地察视。二人行未半道,抚宁城已为夏人所攻陷,二人后来的回奏也与赵、李二人的意见相同。

  据《宋史》所记,李宪后来从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召还,被神宗委以干当后苑,管理后宫重地的要职。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神宗朝中级内臣迁转高级内臣的制度是:“其要近职任,则彰善阁、延福宫迁后苑,次龙图、天章、宝文阁、东门司、御药院,乃除带御器械或押班,而迁除皆检勘上枢密院。”神宗对他的栽培眷宠可见一斑。神宗稍后便让李宪在他开边河湟的大业中扮演一定角色。

  李宪大概在熙宁四年六、七月盛暑间,以入内供奉官奉神宗命,赐诏书及汤药给因病五度上书求罢使相的判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的前任宰相韩琦(1008—1075),以抚问这位扶立英宗和神宗有大勋的元老重臣。

  因王安石的极力支持,早于熙宁元年(1068)上《平戎策》,请开西边的河湟以制西夏的计议而受神宗赏识的王韶,在熙宁四年八月,终于得到神宗重用,自著作佐郎、同提举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路蕃部及市易,擢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兼管勾秦凤路缘边安抚司、兼营田市易,主持开边西北的军事行动。神宗委高太后族叔高遵裕(1026—1085)以西京左藏库副使、兼 门通事舍人、权秦凤路钤辖、同管勾安抚司、兼营田市易,作为王韶的副手。神宗又应王之请,以青唐大首领董毡(1032—1083)、木征(1036—1077) 均信佛,于是遣能言善辩的僧智缘(?—1074)乘驿随王韶使唤。宋廷又置洮河安抚司,自古渭寨(今甘肃定西市陇西县)接青唐武胜军(后改镇洮军及熙州,今甘肃定西市临洮县),一应招纳蕃部、市易、募人营田等事,都由王韶主持。至于调发军马及计置粮草等事,宋廷令都由秦凤经略司负责。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