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118.00

牛市的理由 [美] 马丁·弗里德森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弗里德森对100年间美国股市10次大牛市的考察。和很多分析师一样,弗里德森相信研究市场过去的表现可以找到市场未来走向的线索。作为华尔街最有思想和洞察力的分析师之一,他的方法独特而简单:研究1900年以后的100年间,年均回报超过35%的10次大牛市。这些大牛市有什么共同点?我们怎么样才能预知下一次牛市的到来?书中呈现了当时的经济金融数据、官方政策,还收录了《巴伦周刊》《文学文摘》等著名刊物当时对市场的评论。而且他把当时各色著名人物的市场言论和表现也写进去了。本书发现了促生牛市的共同条件,同时也发现了与华尔街惯常说法相矛盾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作者简介

  马丁•弗里德森(Martin S.Fridson)是美林证券董事总经理,曾就职于所罗门兄弟、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拥有近3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以信用分析和投资策略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在业界闻名。弗里德森曾担任固定收益分析师协会主席、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现为CFA协会)主席,以及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主席。

  精彩书评

  王成 陆宝投资董事长

  《牛市的理由》深入剖析了20世纪美国股市几轮大牛市的宏观背景与诞生原因,对当时股市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等情况均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对市场的行情节奏、交易特征、风格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向读者提供了判断牛市出现的条件。

  马丁•弗里德森以翔实的、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腻的笔触,结合自己既中肯又独到的理解,为读者呈现了20世纪发生在美国并影响全球的一幕幕波谲云诡、惊心动魄的股市风云画卷,带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巴伦周刊》

  牛市需要理由吗?投资家马丁·弗里德森在这本书里研究了过去一百年的十次美股大牛市,总结出了孕育一场牛市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为期待牛市来临的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巴伦周刊》等专业投资媒体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回头来看,大家才能更加看清当人们身处一场牛市时的真实体感和认知。

  亨利·考夫曼 华尔街著名经济学家

  《牛市的理由》就过去的大牛市提供了精彩的见解,信息丰富,可读性强。本书为所有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拜伦·维恩 黑石集团副董事长

  《牛市的理由》是一本有用且有趣的书。书中有丰富的股市投资方法知识,我学到了很多,看得很开心。

  本·斯坦 佩珀代因大学法学教授

  凭借《牛市的理由》,马丁•弗里德森跻身其作品必读的经济和金融历史学家之列。他学术功底深厚,又会讲故事。他的叙述有智慧、有底线。同时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很少。读这本书既让人轻松愉快,又让人学有所得,还能帮助人们赚钱。

  目录

  第一章 1908年

  全面崩溃

  摩根出手

  11岁的格雷厄姆

  《蒙西杂志》创始人

  曙光初现

  1908年的哈里曼

  老罗斯福让华尔街战战兢兢

  看涨还是看跌

  两党候选人

  汽车行业的合并

  违规操作

  投资可口可乐的富翁

  选举恐慌

  恐慌后的反弹

  战争恐慌

  民主党落败

  最后一天创当年最高点

  蒙西的先见之明

  1908年:反弹式上涨

  第二章 1915年

  战争来了

  隔岸观火

  打开信贷窗口

  对威尔逊的态度

  悲观消退

  给交战方递弹药

  证券分析之父入行了

  春天的反弹

  5月里的打击

  格雷厄姆的职业生涯开始了

  谁会付出代价?

  飙升

  报价与股息

  争夺通用汽车控制权

  疯狂趋缓

  历史重演

  不同的预言

  一战第一年

  第三章 1927年

  柯立芝繁荣

  开年的意见分歧

  高估值

  估值的争论

  毛姆笔下的股票经纪人

  财务虚报

  经济疲软,股市上涨

  柯立芝:最幸运的混蛋

  牛市大功臣

  格雷厄姆开课了

  该归功于信贷吗

  第四章 1928年

  一致预期:生意会很好

  信贷的力量

  公开观点和私人观点

  人人加入股票投机

  通用汽车创始人化身华尔街大赢家

  棒球手们的表现

  牛市猛冲

  文学家旁观暴涨

  未曾满足的金钱饥渴

  非法操盘手更新手法

  联储行长之死未能削弱市场

  进入投票季

  交易量创纪录

  悲情结局的预演

  提前卖出的巴鲁克

  乐观的女记者

  格雷厄姆的观点

  不同意见

  上涨结束

  肯尼迪也抛出了

  卓别林保住了财富

  小说家的预言

  著名的经济预言家

  清醒的约翰•肯尼迪

  清仓后又买入的杜兰特

  格雷厄姆看到了危险

  崩盘前的赞歌:人人都应发家致富

  第五章 1933年

  令人绝望的泥沼

  福布斯的预测

  不看好小罗斯福

  大萧条的印象

  从当选到就职期间

  小罗斯福的行动

  股市反应积极

  外交举措

  通胀来了

  各路政策建议

  电影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产业政策之辩

  失望的下半年

  20世纪最好的一年

  第六章 1935年

  政府和商界决裂

  复苏迹象

  小罗斯福挣扎着让美国摆脱困境

  市场的金窟窿

  缓慢启动

  合同还有效吗?

  成交低迷

  牛市开始骚动

  横生枝节

  汽车行业推动复苏

  夏天生意红火

  任用前操盘手打击投机

  年末动荡

  战争并不全是坏事

  证券化和存货减少

  额外的信用

  为上涨提供资金

  盘点上涨情况

  给预测人士打打分

  预言家与《华尔街日报》

  下次大牛市要等20年

  第七章 1954年

  新股发行热潮

  慢舞

  美联储主席马丁

  谁会买?

  预测人士眼中的1954年

  香烟股

  悲观态度

  3D热潮

  生意如何

  市场走向繁荣

  艾森豪威尔当选

  “华尔街最知名的女性”

  小小快乐圣诞节

  后见之明

  电台评论员开始荐股

  25年重回高点

  市场为什么跑起来

  预期不高,收益不错

  第八章 1958年

  航空航天技术落后

  火箭发射失败重创股市

  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

  福特汽车公司

  错综复杂的高速公路网

  烟草行业的恢复

  奋力脱困

  股市反弹,创业惨淡

  市场热起来了

  烟草公司大战

  跟着钱走

  老方法失效了

  上涨与急跌

  美国重返赛场

  大丰收

  平衡预算

  奇特的铁路运营方式

  “征服重力”

  大涨的一年

  “孤儿寡母”股变身成长股

  新股热

  股价何以起飞

  新的“新时代”

  “新时代”部分得以证实

  谁预测对了

  第九章 1975年

  蓄势待涨

  一个普通人

  暴雨将至

  阳光普照

  恪尽职守直到檀香山时间12:01

  纽约深陷泥潭

  快乐的五月

  股市看涨

  福特总统

  格雷厄姆的投资手法

  夏日时光

  败给标题党

  结束

  专家们的年初展望

  第十章 1995年

  收紧利率

  衍生品风险

  委屈的经济学家

  克林顿

  格林斯潘

  达成交易

  钱都到哪儿去了?

  年初的货币形势

  买烟人的集体诉讼

  格林斯潘松开了螺丝

  IBM收购莲花公司

  流氓交易员

  越来越高

  幸运的小镇青年

  市场惩罚做空者

  日本的衰退

  新瓶装旧酒

  美联储转向

  股市一路上涨

  百岁基金经理

  美国政府会违约吗?

  “违约”风声

  爆发力为什么小了?

  预言家们的表现

  故事结束

  精彩书摘

  是什么导致了大牛市?

  那些好年头

  每隔一段时间,股市投资者就会享受到一个好得惊人的年份。例如,193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创造了20世纪最高的总回报率(包括股息收入增加和价格上升)——53.97%。1995年,回报率也相当令人满意:36.89%。自1900年以来,美国股市有8次年回报率在这两个数字之间。

  想想看,要是你能提前知道新一轮的景气即将来临,投资会变得多么简单!你再也不用担心选什么类型、选哪一只股票了;再也不用在股市里蹦来跳去,盼望着从小幅波动中获利了。你可以直接购买指数基金,并在随后的12个月把你的投资策略切换成“自动巡航”,便可稳稳当当地收获丰硕的果实。

  遗憾的是,绝对准确地预见市场前景并不现实。但考察过去,或许能为判断股市何时再次爆发提供宝贵的线索。本书便是对这些线索的一次探寻。一开始,在为写作本书做研究准备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概念。然而,事实证明,有些特征的确是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大牛市所共有的。

  我的研究并没有集中于经济或金融统计数据。相反,我仔细关注了那些身处大牛市年份的知情评论员的观察。《巴伦周刊》《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华尔街日报》的过刊陈旧发霉的页面上,浮现出了宝贵的见解。还有些刊物,如今基本上被人遗忘了,比如《读者文摘》《蒙西杂志》《华尔街杂志》,同样深藏着真知灼见。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借助后见之明研究了那些了不起的年头,他们的观察同样让我受益匪浅。

  我真诚地相信,通过研究几个特定的时间片段,我为观察股市搭建起了一个新的视角。出于记录的目的,以下按总回报率的高低列出了20世纪最棒的10年:

  1933年5397%

  1954年5262%

  1915年5054%

  1935年4766%

  1908年4578%

  1928年4361%

  1958年4337%

  1927年3748%

  1975年3721%

  1995年3689%

  牛市的理由

  一些读者从研究历史中获得内在的乐趣,但投资者有着实际的动机。未来机会或许就藏在曾为过去带来丰富回报的类似条件当中。例如,如果理解了为什么股市的年回报率偶尔会高达35%以上,投资者兴许能学会判断这样的好年头什么时候将再度出现。

  为预测大繁荣,有必要过滤掉与此无关的大量信息。问题在于,人们很难忽视那些被市场专家和财经记者赋予了极大重要性的无关事实。公平地说,有些事实对解释大牛市没什么意义,但在判断市场较为平淡的波动方面相当有用。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是不是产生大牛市的条件。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