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298.00

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全四册) 杜君立 著 天地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解构科技革命进化史,重构文明秩序路线图。

  ◎许倬云、张笑宇、陶林作序,张维迎、俞敏洪、岳南、罗振宇、余世存、许纪霖、刘苏里、胡洪侠、傅国涌、张明扬、朱学东等盛赞推荐。

  ◎有别于历史教科书和传统史书的平铺直叙,通过不同时代独具特色的技术发明,讲述机器的发展史以及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引发新的启发和思索。

  ◎引证资料丰富、知识点密集,以涵盖古今的思想广度,阐述机器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新颖认知,以理性的态度反思机器进化和人类文明的关系。

  ◎既讲述时间跨度上的机器科技历史,也讲述空间跨度上的东西方科技比较;从技术史的角度剖析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文明不同的处境、碰撞和历程。

  ◎通过机器的发明与演进,回望过去;

  立足当下,探讨人类文明和机器文化的冲撞;

  展望未来:面对更加智能的机器,人类将走向何方?人与机器的时代,是人类更像机器,还是机器更像人类?

  内容简介

  什么是古代?什么是现代?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和祖先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请跟随这套以技术革命探究数千年人类文明轨迹的作品,沿着机器和齿轮的轨迹,回溯历史。

  《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是一套讲述机器的发明史和人类现代历程的通识读本,分为启蒙时代、工业时代、国家时代、全球时代四卷。该书以机器的发明与演进为主线,从时间机器(钟表)开始,历经文字机器(印刷机)、效率机器(纺织机)、力量机器(蒸汽机),至智能机器(计算机),并巧妙地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置于一个由机器和技术构建的框架中。借由机器的演进,独辟蹊径地讲述了一段有趣有料的现代史,呈现出一个清晰全面的现代社会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杜君立,关中人,通识历史写作者。主要作品包括:《历史的细节》(五卷本)、《现代的历程》、《新食货志》、《历史的慰藉》等。其中《现代的历程》曾获得2016年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精彩书评

  许倬云:

  杜君立的《现代的历程》出版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年。这六年来,世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从疫情到战争,从气候变化到大国竞争,从ChatGPT 到新能源。面对历史剧变,我们有必要了解机器与人的现代史,这样才能勇敢地面对未来,安放好自己的内心。

  张维迎:

  《现代的历程》从机器入手,堪称是对工业革命史的全新书写,值得一读。

  余世存:

  这是一本让同行汗颜的书,更是一本能让读者受益的书。在写作、历史叙事越来越边缘化、碎片化的当代,君立先生是极少数仍致力于构建中国和世界历史拼图的作者之一。任何读过一两页的读者都会承认,他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 令人肃然起敬;而他的才思让他从繁重的知识中突围,他有自己的史观,他也找到了一条通往人类文明本质的道路。跟随君立先生的叙事,我们更能理解, 在现代社会,个人如何栖息,个人有何作为。

  俞敏洪:

  什么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一切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的选择、行动,还有习以为常的机器与技术,最开始都是难以想象的。一切的历史都是思想史,但本质部分是科技的历史,科技的改变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推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思考我们如何成为现代人,有助于在今天的大变局中理解当下处境,思索个人如何栖息,未来往何处去。

  许纪霖:

  杜君立擅长物质文化史书写,之前的《历史的细节》就是一部非常有趣、好看、有意味的书。这部著作更为宏大,物质进步、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 为人类带来了令人惊讶的进步,但是否因此导致人类在另一面退化了,是一个自掘坟墓的过程?一切犹未可知。

  岳南:

  读杜君立先生的大作,受到很大震撼。在当下这个吵嚷的时代,能见到这样一部皇皇大著,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其内容和作者的功力更是令人敬佩有加。面对这部大作,我首先想到的是,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仍然永垂不朽。这部著作就是明证。

  刘苏里:

  虽是一部出自“业余”、面向知识大众的通俗作品,但因作者怀抱责任感乃至野心,更因其宏阔视野和扎实叙述,在两个方面做出了不逊于专家的贡献:中国知识人在“大历史”领域言说获得突破;对机器进步与现代文明之关系,世界前行脚步与中国应对策略——几乎不可能同时并举的主题,作者做了艰难的接榫努力,并力图回答人类是如何走向现代的,以及中国如何走向现代。

  胡洪侠:

  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译本问世以来,我一直期待中国的非虚构历史写作领域能有类似的著作出现,还好,几年之后,杜君立出现了。他的《现代的历程》以新视角、新叙述、新整合与新见解,进入了2016 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一众评委的视野。我喜欢书中创建的机器进步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新关系,更喜欢作者在大历史写作领域的新探索。让人惊喜的是,三年疫情之后,他竟然还在这条路上跋涉,且屡有新著问世。

  傅国涌:

  我在杜君立先生的书中闻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气息。无论是对大问题的关怀,还是宏大叙事的倾向,对于现代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他找到了自己特别的视角,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索。

  范泓:

  这部巨著,不仅让我们再次回到被无数历史学家叙述过的过往历史中,更重要的是在大视角之下将“科技”作为文明进展抑或徘徊、停滞的“细节”,从而颠覆了传统的以政治和国家为核心的叙事模式,为我们找到了“当下这个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寻常的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大历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无论这个社会出现什么问题,都与我们每个人有关。“现代化”固为人类所追寻的渐进方式,但失去的往往又是心灵所栖息的那个曾经的家园,来路和去路,就这样矛盾地纠结在一起,或许成为“改变”的某种动力。

  罗振宇:

  如果说工具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那么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机器。作为历史,人类世界是以加速度前进的。如何看清这个复杂而扁平的现代社会,以及它的由来和未来,杜君立的书带给我们一个看待当下世界的有趣方式。

  朱学东: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杜君立先生以其惊人的阅读和爬梳苦功,在钟表到印刷机,到蒸汽机、纺织机,到计算机的人类机器发展的历史中,为我们勾勒了现代的起源和演变。从中我们也可以窥到,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在这样的创造中所具有的意义。人类创造的每一件工具,都具有超越的意义和广袤性。在风口上飞起的猪与阿尔法狗相遇的时代,这本书更显意味深长。

  张笑宇:

  这部书以钟表、印刷机、纺织机、蒸汽机、电脑等机器为骨骼,以大量旁征博引的历史细节为血肉,讨论了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相遇、碰撞与汇流的灵魂问题。这是贯穿了超过一个世纪的、引无数风云人物为之折腰的、一直萦绕在我们这个民族心头的根本问题。

  张明扬:

  多年前读《历史的细节》,已有叹为观止之感,写历史竟然可以纵横捭阖“跨学科”到如此地步。后来读到《现代的历程》,学过机械制造的杜君立兄将“跨学科”发挥到极致,世界史、中国史、科技、战争、经济、思想史…… 脉络之多视角之广令人叹服,开了国内写史的先河,更是引领了写作潮流。《现代的历程》的核心虽然是“机器”,但又有别于普通意义的“全球科技通史”, 书中有制度沿革,有思想史变迁,用“机器+资本主义”来定义可能更为合适。正如作者所说:“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同时推行一种新观念,这使得现代进程具有强烈的文化史和思想史色彩。”

  李浩平:

  过去,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了机器并且控制机器,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出现,围棋人机大战,机器赢了。末来机器将向着什么方向进化,不考虑文明是什么,而只讲技术的发展是亳无意义的。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机器的历史,更启迪我们思考我们和机器的关系,机器文明要向什么方向发展。

  俞耕耘: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用于《现代的历程》一书,也颇为合宜。杜君立先生用“机器—技术”的支点,承载了人类追逐现代性的所有负重。之所以称为“负重”,因为它担荷了历史的代价、文明的不幸和科技的苦难。这部体量恢宏的巨制,放诸面前,不由间你就生出了敬畏心:一方面是历史重量,一方面是作者智识。

  袁凌:

  本书的写作处于庙堂与平民之间,兼具知识的雅驯、文笔的洗练、义理的晓畅,又从细节入手而出以整体,兼备专门史与通史二体,使大众读者得窥学术门径,得之甚多,入之颇远而不觉艰辛,可为谈资而堪称学问。

  目录

  目 录

  卷一 启蒙时代

  引 子

  第一章 时间权力

  世界之始

  周期与轮回

  历法与权力

  奉天承运

  上帝的时间

  时间的进化

  烂柯的传说

  走出中世纪

  东方的启示

  时间的福音

  钟表的隐喻

  机械耶稣

  第二章 时间机器

  数学语言

  编年表

  发现经度

  标准时间

  从钟到表

  敲窗人

  时间的技术

  准确即真理

  利玛窦的礼物

  皇帝的珍玩

  第三章 记录历史

  第四章 印刷革命

  第五章 文字战争

  卷二 工业时代

  第六章 木器时代

  第七章 纺织革命

  第八章 铁器时代

  第九章 动力革命

  第十章 西方的兴起

  第十一章 机器公敌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

  第十三章 公司的力量

  卷三 国家时代

  第十四章 美国的崛起

  第十五章 国家与战争

  第十六章 李约瑟难题

  第十七章 洋务运动

  第十八章 中国的现代化

  卷四 全球时代

  第十九章 第三次浪潮

  第二十章 智能时代

  第二十一章 撕裂的世界

  第二十二章 机器的统治

  第二十三章 历史的终结

  尾 声

  注 释

  附录一

  附录二

  后 记

  前言/序言

  新版说明

  这是《现代的历程》修订后第二次出版。

  第一版《现代的历程》出版于2016 年,出版后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获得腾讯华文好书2016 年度评委会特别奖,并被国家图书馆选为第12 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应出版社要求,2018 年, 又出版了本书的缩写版《现代简史》。2020 年,本书的港台版出版,书名被改为《人机文明传》。

  从首版至今,过去几年来,现代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数字技术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构成强烈的冲击,这引起很多人对现代机器文明的警惕和反思。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我借这次再版机会,对全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删和修订。

  《现代的历程》脱胎于《历史的细节》中的“机器”一章。从最早酝酿构思到后来写作出版,前后花费了六年时间;如果加上这几年的修订,有十年左右工夫。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看来要真正写好一部书,没有十年是不行的。

  这部书的写作就像是一台大型机器的蓝图设计,装配图背后是一摞零件图;又像是画一幅工笔长卷,主题骨干自然重要,然而各种细节最费心思。一位画家朋友告诉我,工笔画不同于写意画,不能一挥而就,首先要仔细画好稿本,再反反复复修改;定稿之后,再用小狼毫认真敷色,层层渲染,所谓慢工出细活。这样打磨出来的画,才能尽其精微。

  《现代的历程》与《历史的细节》是我这十年的主要作品。这两部书再加上《新食货志》,都属于世界通史类的大众通识读物,它们都是从不经意的细节着眼,没有多少宏大叙事,这种个人化倾向基本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

  很早就有人告诫我,历史写作离不了出处。《现代的历程》在实质上属于读书笔记,我只是个“历史搬运工”,通过大量阅读来获得相关历史知识,集腋成裘,撰成此书。出于诚实与负责,对于各种引述和借鉴, 我在书中都做了详细说明。注释分为脚注和尾注:引文出处均为脚注, 文字较多的补充说明改为书后尾注,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阅读中不会被分散注意力。

  另外一个调整,是将原来的章节进行了拆分,并将全书分为四册。这样调整后,每个章节的体量变小,内容更加紧凑,读起来更加从容。分册后,拿在手中阅读时也更加方便、轻松。

  整体而言,《现代的历程》貌似内容庞杂,贯通古今中外,但它算不上是一本严肃意义上的“通史”,也非百科全书。我的初衷,仍是尝试将机器(技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影响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归纳与解释,以期引起读者对当下社会的些许认知与思考。

  与古人不同,现代社会中机器无处不在。与其说机器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不如说每个人都必须嵌入机器之中,按照机器的规则才能生存。关于现代、关于机器,这个主题虽然如此重要,却少有相关的书来告诉人们机器的前世今生,来告诉我们现代社会将往何处去。

  本书内容谈不上有什么创见,但就本书的主题而言,或有发现“房间里的大象”之意义。这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所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与学术专业无关,本人才疏学浅,也不敢自言创见。

  读书如吃饭,面对一桌珍馐美味,可以浅尝辄止;面对读不完的书, 随便翻翻就好。古人说“开卷有益”,本书的结构是开放而松散的,读者既可按顺序从头阅读,也可翻开其中一册一页任意浏览,但有一两句话能入眼入心,便可令人欣慰了。读书这件事,只要不为功名利禄,就是人生一大快乐。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