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158.00

中国思想史纲 侯外庐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先生认为,《中国思想通史》“几乎笼罩了半个世纪”。但“无论如何,这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线索复杂而且文献翔实的著作,要对它进行细致的分析必须极其认真”。一部被同行称为影响“几乎笼罩了半个世纪”的思想史著作,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是不多见的。在侯外庐逝世时出版的《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的自序中,他认真地总结了自己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概括起来,一共有九个方面。其中,他特别指出,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始终“注意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民族化。所谓‘民族化’,就是要把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做统一的研究,从中总结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特点”。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史纲》,是结合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一起编著的,大体依据侯外庐主编的五卷六册本《中国思想通史》的主要论点编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也可看作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缩写本。但是在编写过程中有所侧重、有所补充、有所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并非《中国思想通史》的简单重复和节略。同时根据新出土的秦汉帛书和竹简等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增写的章节段落就是。还有一些章节,从论点到文字都作了修改,有的重新改写。而近代部分则根据1978年出版的侯外庐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重加编写。本书曾在2004年于本社出版过一次,后被列入“世纪文库”重新出版。此次新版增加了再版说明,以满足广大中国思想史爱好者及其学人的需求。

  作者简介

  侯外庐 (1903—1987),哲学史家、历史学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历史所副所长、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一、二、三、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学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宋明学史》《中国近代哲学史》《封建社会史论》《中国思想史纲》。

  目录

  再版前言

  序言

  绪论

  第一篇 中国奴隶制社会及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

  第一章 殷代与西周的思想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思想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墨显学

  第三章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与诸子学派的发展

  第四章 百家学说的总结

  第二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前期的思想

  第一章 经学成为官方正宗思想

  第二章 反对统治阶级神学思想的斗争的高涨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与反玄学

  第四章 佛教、道教的传布与神灭论的发展

  第三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后一阶段的思想

  第一章 唐初的社会和思想

  第二章 唐中叶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潮及其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章 北宋的社会矛盾与理论斗争

  第四章 南宋的道学与反道学的斗争

  第五章 元代与明代前期的思想

  第四篇 中国封建制社会后期第二阶段的思想

  第一章 晚明进步思潮的流派及其特点

  第二章 清初早期启蒙思潮

  第三章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清代思想

  第五篇 中国近代的社会思潮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思潮

  第二章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思想与封建反动思想的对立

  第三章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的社会思潮

  第四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社会思潮

  第五章 辛亥革命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思潮和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

  附录:以唯物史观为主导,建构中国思想史的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思想史纲》导读

  侯且岸

  前言/序言

  再版前言

  今年是侯外庐先生诞辰120周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有意再版先生主编、本人和其他几位同仁参与撰写的《中国思想史纲》,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侯外庐先生(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二十四岁时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1927年在法国留学时,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回国,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编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中国思想通史》《宋明理学史》等。在史学界,侯外庐先生与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几位先生并称“五老”,他们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包括“五老”在内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如侯外庐在《韧的追求》中所说的“撇开赤诚的胸怀,披着鳞鳞的伤痕,饮着不尽相等的辛酸”,一起奋斗在旧史学的莽原上,终于造就了一代崭新而又科学的历史学,他们确确实实是“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

  侯外庐先生之名如其自述,乃是因为“王国维深信君子三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因而他以‘畏’自戒。我将苏东坡的诗句,反其意而用之,一九二八年初,起名‘外庐’,以‘外’自戒。时刻警戒自己,政治上,理论上,都还在庐山之外呢”。先生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民族化,耕耘史学五十余载,著作宏富,在社会史和思想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为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大量开拓性贡献。先生的学术研究,从翻译《资本论》、深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40年代初写成了《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和《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他认为这两部书是相互联系的姊妹篇,并提出“研究中国思想史,当要以中国社会史为基础”这一毕生遵循的治学方法。在完成影响颇大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和《船山学案》之后,1946年至1961年间,他从个人著书到依靠专家团队合作,撰写出洋洋260万言的巨著《中国思想通史》。这部巨著的完成和问世,既标志着“侯外庐学派”的形成,又表明先生本人在史学发展道路上获得了一次更大的跨越。《中国思想史纲》这本书乃是侯先生晚年主持完成的,可以说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简编普及本,又依据科学的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1963年首次推出上册,便获得了青年读者的欢迎。

  在本书中,可以看到侯外庐先生所强调的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思想史的学术旨向。在各位作者看来,思想史研究应以社会史研究为基础,即把思想家及其思想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分析研究,把思想家及其思想看成生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有血有肉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人,思想是社会的思想,不应作孤立的抽象的考察。据此,侯先生自称自“从事史学研究以来,一向等量齐观社会史与思想史的地位,夙志完成的中国思想通史,便包括着完整的、平行的社会史研究计划”。这体现在《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纲》上,就是按照中国社会史的发展阶段,论述各社会阶段的思想发展,第一次系统地概括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近代启蒙学说等各社会阶段的时代思潮,揭示了各个学派之间的对立与融合不仅反映了人类自身思维的矛盾性和多样性,而且与中国特定条件下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有密切关联,从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宏阔背景下考察思想史的整体风貌。如此依据社会史分析研究思想史,便使二书得出许多既具重要价值、又富有独创性的见解,使后来学者获益良多。而《中国思想史纲》更以论述简易、脉络清晰而为初学者所喜,成为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本入门书。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同样地,任何一部思想史也是某个历史时期及社会环境的产物,在各种学说和思想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对于思想史或许也会有层出不穷的新的解释和演绎,不过当指导某部思想史的思想也已成为历史的时候,回顾往昔,我们也能得到新的启示。

  以此纪念侯外庐先生。

  张岂之

  2023年5月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