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69.00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数量

商品详情

内容推荐

  国家的各项政策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县乡干部有哪些自主空间?县乡干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县域治理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的研究和最近几年的实地调研写成的关于县乡政治运行逻辑与实践的力作。书中从县域治理的内部视角出发,对县域治理体系、县域治理能力、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做了透彻的解读。作者对县域治理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

作者简介

  杨华 湖南郴州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观察者网、澎湃新闻专栏作家。2007年开始从事农村调研,在全国近20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1300天。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时代》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陌生的熟人》等专著4部。

目录

  第一篇 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

   条块关系:博弈与均衡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县乡关系:从共谋到卸责

   从“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

   领导的权威如何树立:单位政治与一线政治

   “片线结合”:不变体制变机制

   河长制是个好东西

   监督下乡:问责成为主要激励方式

  第二篇 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工作与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与过程管理

   工作流程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约束

   注意力内卷:基层“创新”泛滥的逻辑

   基层党建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加强党的领导 遏制村级贿选

   基层安全生产治理:管理比执法更重要

   基层治理中的防“二次事件”

   县级执法权怎么下沉

   如何做好非中心工作:以项目为抓手

  第三篇 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

   基层治理要有自主空间

   自主性激励:让基层干部把工作当事业

   政策沟通与政策谈判空间

   “领导出面”“与解放领导”

   基层领导开展工作的支持结构

   迎检、暗访与加码

   “体现工作”:基层虚事实做的逻辑

   乡镇人事权的限度与突破:以普通干部选聘岗位为例

   “县官“不如现管:多层级视频会成负担

  第四篇 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

   综合考核变“全中心”工作考核:激励功能弱化

   忙闲不均:职级并行制度亟待健全

   领导用人的艺术:隐性层级与曲线流动

   中层配备与事业编激励:让多数人看到希望

   年轻干部职场里那点事:“努力就有机会”

   年轻干部职场外那点事:拮据的经济与健康的社交

   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与工作

   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成长

序言

  “县官不如现管”是一句 俗语,通俗理解是“管事的” 不如“办事的”,这是长期以 来国家治理的实践样态,乃 至于成了基层社会的共识。 站在国家的角度,“县官不 如现管”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权力 很可能被非正式权力所歪曲 、架空,国家治理的统一性 和有效性都无法实现。时至 今日,“县官不如现管”仍然 是一个有待解释的国家治理 命题,本书基于基层丰富的 实践场景,试图回答县域治 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 所谓“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 石。自秦汉确立郡县制以后 ,“县官”是“朝廷命官”,是 皇权的人格化象征,但县以 下的官吏却很难说是皇权的 代表。事实上,大多数胥吏 都具有半正式性,他们或是 来自基层社会,是地方势力 的代表,或是“县官”的幕僚 ,与其说是地方官员,还不 如说是私人助手。如此,县 治就变得极其复杂。 皇权时代的“县官”,大 都受益于科举制度。他们未 必受过多少专业的行政知识 训练,甚至于对国家治理事 务也未必了然于胸,但他们 所读的“圣贤书”的政治伦理 ,却足以成为政务处理的指 南。在今天,“县官”在国家 治理体系中的位置仍然关键 。这不在于其权力有多大, 管辖人口有多少,处理事务 有多复杂,而在于县级行政 是国家与社会的交汇点。 某种意义上,“县官”既 是政务官,又是事务官。他 们需要有全局意识,主动贯 彻中央精神,因此需要对政 治原则有深切理解。与此同 时,他们又是“父母官”,需 要对一方百姓负责。传统上 ,一个好的“县官”往往既是 一个文人或学者,又是一个 熟练的行政官员。前一个身 份意味着,他对政治伦理有 深切体会,维护皇权和国家 治理的合法性。后一个身份 则意味着,他能够体察民情 ,驾驭地方势力,保证国家 治理的有效性。 今天,一个优秀的县级 官员,应该既是政务官也是 事务官。县是一个完整的治 理单元,具有所有政治实践 的元素,如果没有大局意识 和政治驾驭能力,也就谈不 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而相较于传统社会,当前的 县域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分 化和异常复杂的现代社会, 对县级官员的行政能力的要 求更高。 在这个意义上,县一级 的吏治具有双重性,既要防 止其乱作为,又要防止其不 作为。从自上而下的视角看 ,吏治的首要任务要防止“ 乱作为”,避免地方政治的 豪强化。具体而言,“县官” 必然是国家权力在地方治理 中的人格化象征,他们不能 成为“土皇帝”,对上欺瞒对 下施压,也不能被地方势力 架空,出现“皇权不下县”的 情况。但从自下而上的视角 看,吏治的主要任务是防止 “不作为”,避免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泛滥。具体说来, “县官”不能仅仅是一个象征 和摆设,不能仅仅成为上级 的传声筒,而应该实实在在 地回应基层诉求,为地方做 实事。 与之相关的是,国家治 理也具有双重性,是统一性 和灵活性的结合。地方官员 只有严格执行上级决策,准 确领会政策精神,才能实现 国家治理的统一性。也因此 ,“县官”虽然是一个职业身 份,但更是一种制度设置, 是科层体制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地方上各行其是,就容 易导致政策被扭曲。客观上 ,这就要求“县官”们不能乱 作为。反过来,由于每个地 方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都 不一样,这就要求地方治理 需要灵活性,“县官”们应该 按照地方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政策。因此,“县官”不作为 ,变成“太平官”,是不能允 许的。 吏治的双重性和基层治 理的双重性之间,存在矛盾 。通常而言,如果在国家治 理中强调统一性,地方官员 的理性选择也许是“不作为” ,从形式上应付上级要求, 却并不一定会认真对待地方 实际。如果国家治理强调灵 活性,地方官员又很可能“ 乱作为”,将国家赋予基层 的自由裁量权转化为个人的 权力任性而为。 因此,在县域治理中, 要实现“县官”和“现管”的有 机结合,着实不容易。在帝 制时代,“县官”是流官,是 国家权力的代表,也是政策 统一性的保障,县域治理的 主要目标是防止“县官”被数 量庞大的地方势力取代,“ 现管”这一潜规则泛滥成灾 。当前,地方治理中的灰色 地带仍然存在,潜规则也还 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然而, 更重要的事实是,县域治理 的科层化程度已经极大提高 ,县乡村三级之间已经有了 正式的上下级关系。尤其是 在监督下乡背景下,基层干 部的自由裁量空间越来越小 。因此,县域治理的主要目 标在于真正激活基层社会活 力,重构基层治理自主性, 让“现管”起点作用。 很多年来,学术界和社 会各界都流行一个看法,把 国家治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归咎于“人治”,而解决之 道是“法治”。至少从县域治 理的经验看,问题没那么简 单。历史上的“人治”,与其 说是依靠人去治理,还不如 说是依“礼”而治,而“礼”源 自儒家经典、社会情理,它 实际上是另一种制度形态。 在这个意义上,在基层治理 中强调重视“人治”,并非完 全没有道理。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