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56118915
-
书名
王安石传(图文典藏版)
-
作者
梁启超
-
出版社名称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定价
48.00
-
开本
16开
-
译者
解玺璋
-
是否是套装
否
-
出版时间
2018-02-01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梁启超著的《王安石传(图文典藏版)》是1000年前的改革风云录,对今日中国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孤独而坚定的改革家王安石,文人的情怀与傲骨,穿越名利场的纠葛纷扰,先贤的故事给你力量和决心。
同为变法改革先驱者的梁启超,格外推崇,深度解读;知名历史学者解玺璋译写,明白晓畅,帮你读懂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作为一位孤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具争议的人了。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在变法、学问、人格各侧面均有所抵牾;同时代的苏轼、司马光更在不同时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梁启超著,解玺璋译写的《王安石传(图文典藏版)》系统论述了王安石时代的政局以及他的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新法的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过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目。
本书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严谨,一卷在手,尽览北宋政坛、文坛的万千气象,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启人心智。
目录
例言
绪论
王安石的时代(上)
王安石的时代(下)
王安石小传
执政前的王安石(上)
执政前的王安石(中)
执政前的王安石(下)
王安石与宋神宗
总论——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一)
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二)
军队和国防——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三)
教育和选举——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四)
王安石打了哪些仗
罢官之后的王安石
王安石新政的成绩
王安石新政受到的阻挠和破坏(上)
王安石新政受到的阻挠和破坏(下)
王安石的用人和交友
王安石的家庭
王安石的学术成就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上)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下)
试读章节
王安石与宋神宗
商朝的创建者成汤对伊尹,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对管仲,孟子说他们都是先认可对方的学识,然后才请他们做臣子的。事实上,在专制政治体制下,政治家没有得到君主的信任,却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并有所作为的,我从来都未听说过。所以,非秦孝公不能任用商鞅,非刘备不能任用诸葛亮,非苻坚不能任用王景略,非埃马努埃莱二世(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不能任用加富尔(1810—1861,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非普鲁士的威廉一世不能任用俾斯麦。如果他们的君主不足以有所作为,却要辅佐他干一番事业,那么就不是通过正当途经获得君主支持的,比较差的就像唐顺宗时的王叔文、王伾,比较好的就像明神宗时的张居正。所以,要想了解王安石这个人,不能不先了解宋神宗。《宋史·神宗本纪》在”赞“词中说道:”神宗皇帝天性孝顺友爱,他对祖母、母亲都很恭敬,在她们身边侍奉的时候,总是垂手站立,无论寒暑都不改变。他曾经和两个弟弟一起在东宫读书,听侍讲王陶讲论经籍和史传,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他带着两个弟弟向老师行大礼,得到朝野的一致称赞,说他是有贤德的人。他继承皇位之后谦虚谨慎,对辅相都很敬重,鼓励直言,体恤鳏寡孤独之人,赡养那些年高有德的老人,改变财政的匮乏状况,不对宫室搞豪华装修,不搞劳民伤财的各地游幸。“《宋史》本来完成于嫉妒仇恨王安石的那些人之手,他们对宋神宗往往也是有微词的。然而即便按照他们在这里所讲述的,宋神宗的德行已经是秦汉以来皇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不过,宋神宗之”神“还不仅仅表现在这些方面,他对大宋朝几代人向辽国、西夏国缴纳岁币感到耻辱,不甘心处于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朝思暮想要实行变法,富国强兵,重振汉唐的雄风。他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欣赏赵武灵王主张胡服骑射的英明果断。史书上说,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想积攒两百万匹丝绢换取辽兵的脑袋。按照他的设想,以二十匹绢收购一个脑袋,辽兵精锐不超过十万,两百万匹丝绢就足够了,并把这些丝绢储存在景福殿。宋神宗继位之后,元丰元年(1078年),更改景福殿库名,他作了一首诗:”五季失固,猃狁孔炽。艺祖肇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守之,敢忘厥志。“于是,设置了三十二个库,用这些字为三十二个库命名,一个字为一个库之名。后来,又积盈余二十库,他又作了一首诗:”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也是如法炮制。
由此看来,宋神宗的隐痛和他的远大志向不是已经昭然于天下,后世所共见的吗?王船山(夫之)说得好:”宋神宗一定有不能畅所欲言的隐衷,这就是说,在他身边的高级领导人中,没有能够领会他的意图并为他谋划的人。神宗皇帝刚继位的时候,曾对文彦博说:‘国家养兵以备边疆有事,仓库里就不能没有富余的钱粮。’这不是受到王安石的诱导,而是很早就立下了这个志向。(中间省略)神宗仿佛被荆棘囚困在楼台之上,形势紧迫根本不容他在那里自怨自艾,徒发感伤,他希望振奋精神,有所作为。然而,他却难以把自己心里所思所想的话对众人说出来,以鼓舞大家克敌制胜的勇气和决心,只是提出养兵以防备边疆有事,但这还要求助这些高官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掌握国家权柄的高官不愿意像他那样表现得焦躁不安,只是想如何与他平安相处。“王船山对宋神宗的论述真可以说是窥见了他最隐秘的地方。宋神宗这个人其实就是王安石所说的怀着一种赤诚心忧天下,不想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人。他一辈子都担心自己成为昏聩、糊涂之人,而不以一天的头晕目眩为苦。凡是王安石期待着从宋仁宗那里得到的东西,在神宗这里都得到了。而且,神宗皇帝环顾群臣,没有一个可以和他谈话的人,当他见到王安石的时候,就好像获得了左右手,他们就像鱼见到水、水养护鱼一样和谐默契,造就了两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君和臣的一段佳话,这难道是偶然的吗?(P92-94)
序言
梁启超为何要写《王安石传》(代序)
解玺璋
1908年,梁启超特别忙。这一年,他36岁,距离戊戌变法失败的1898年,恰好过去了整整十年。
此前的1906年9月,清政府迫于形势下诏宣示预备立宪。尽管只是”预备“,何时真正实行还遥遥无期,但这个消息已经使避居海外多年的梁启超异常欣喜,以为”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今后的任务就是对宪政进行”学理“的研究,宣传和阐释立宪的主张和理论,并适时地监督和参与政府有秩序的变革。这时,他与革命党人的论战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年的11月,他主动通过友人徐佛苏向革命党人表达了停战求和的意向,以便抽身转投于立宪运动。在他看来,目前最急迫的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此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与革命党打嘴仗。但革命党却不想放过他,他们拒绝了粱启超的建议,迫使他将论战继续下去。不过,1907年7月,《新民丛报》因故停刊,给了梁启超撤出战斗的机会。于是,他乘机单方面停火,开始将精力全部转移到联络同志、组建政党这件紧急的事上。当年10月,政闻社在日本成立,这是梁启超政党实践的第一步,表面上是由马相伯、徐佛苏、麦孟华负责,但实际上却是梁启超主政。
由于马相伯的努力,政闻社本部于1908年2月迁往上海。此时,远居海外的梁启超只能遥控指挥。他的武器就是手中的笔,他在政闻社的机关刊物《政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政闻社的宗旨,普及宪政知识,”劝告“清政府从速颁布宪法,从速立宪。同时,他还通过大量信函对立宪运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徐佛苏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那时梁启超指导余进行之手札,”约计每三日必有一通“(1909年之事——编注)。经过政闻社成员的积极活动,国内的立宪运动发展很快。他们联络各省的咨议局、立宪公会,呈请清政府限期召开国会,并派遣会员到各地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签名请愿,准备上书朝廷,一时间签名者达四万多人,甚至连在旗的士民也被他们鼓动起来,发起八旗国会请愿,”连曰签名者,异常踊跃“,但这种大好局面很快就在清政府顽固势力的打击和压迫下迅速瓦解了。以政闻社成员、时任法部主事的陈景仁被革职查办为导火索,1908年8月3日,应袁世凯等大臣的请求,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着民政部、各省督抚、步军统领、顺天府等衙门严拿惩办政闻社的”悖逆要犯“,梁启超再次榜上有名,而成立只有十个月的政闻社也被迫解散。
此时的梁启超只能暂时退居书斋,”专务著述“。而且,他当时已是五个孩子的父亲,家累日重,开销日增,如果不是友人接济,几乎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在写给仲弟梁启勋的信中曾提到,他目前正”以从事于著述以疗饥“。但他对于政治事业并没有”灰心放弃“,一边读书著述,一边通过书信指示国内的前政闻社成员继续从事宪政活动,继续为立宪事业大声地鼓与呼。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他撰写了《王荆公》(今名《王安石传》)一书。据《梁启超年谱长编》记载:”是年先生著《王荆公》一书成,该书凡二十二章,主旨在发挥王荆公的政术,所以对于王氏所创新法的内容和得失,讨论极详,并且往往以近世欧美的政治比较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封舒国公,后改荆国公,后人也称他为”荆公“。死后赠太傅,谥号文,所以有人又称他为”王文公“。王安石的牌位曾配享神宗庙,和皇帝一起受到供奉,后来又配享孔庙,和孔圣人一起受到供奉,成为继孔孟之后的第三位圣人,直到最后晋封舒王,位极人臣。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然而时隔不久,政治变迁,舆论倒戈,王安石竟至身败名裂。近千年来,王安石及其新法一直受到不公正的评价,人们把他当作历史上最大的奸臣,把他的新法诬蔑为”祸国殃民“,北宋灭亡的责任也要让他承担。梁启超写作《王荆公》一书,就是要为王安石辩诬,就是要翻中国历史上这个第一大冤案。
我们知道,当时的梁启超并不清闲,也不轻松,为什么他忽然动了思古之幽情,要写一本为古人翻案、辩诬的书呢?要揭开这个秘密,我想还是要回到梁启超所生活的晚清时期和他的具体处境中去。那时,中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内忧外患,比起王安石执政时要严重得多,主张通过变法改良而使中国强大起来的梁启超很自然地会想起王安石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新法改革。他后来奏呈《上摄政王书》,长达万言,讨论国内时局,提出施政方略,建议抓住”理财政“”改官制“”励人才“三件大事,很难说不是仿效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甚至在他的潜意识里,不能说没有对王安石的羡慕,希望当政者能成为宋神宗。此前,他曾对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做过仔细考察,但他得出的结论却是怀疑它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并一改往日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了君主立宪乃至开明专制的目标。这也使得他更加看重王安石的变法,在他看来,只有实行日耳曼俾斯麦式的”铁腕政策“,才能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而逐步推行民主开明政策。
…………
其实,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完全摆脱王安石所遇到的问题和麻烦。我常常在想,”天妒英才“这四个字用在王安石的身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他太杰出、太强悍,太超前了,于是连老天都嫉妒,天夺其命。他变法不是为了追求权力,不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彻彻底底的赤子之心。但他富国强兵的变法失败了,受谤将近一千年,直到百年前与梁启超相遇——梁启超是王安石的知己,他所作的《王荆公》一书在20世纪是研究王安石及其新法的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王安石得此知己,九泉之下也该感到欣慰了。最后,我想以一首《金缕曲》结束这篇序文:
寂寞千年久。
更谁能,
推心置腹,
呼朋唤友。
自古英才多奇志,
不信蝇营狗苟。
是与非,
唯天知否。
问道人心何所见,
却原来,只是跟风走。
真心话,
难出口。
任公奋作狮子吼。
想当年,
神州陆沉,
举国悲愁。
只取临川成一梦,
怎奈杯中残酒。
看群贤,
争说肥瘦。
毕竟文章惊海内,
且由他,覆雨翻云手。
知己在,何所有。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人物远。
——黄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