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55.00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人神共奋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人神共奋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编辑推荐

  9个经济学概念,结合实际案例,

  提升你的思维认知能力。

  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经济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讲解,结合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两者结合,提升认知,直击问题本质,优化工作。

  作者简介

  人神共奋(李刚)

  私募基金经理,财经及职场专栏作家

  36氪2017--2019年度职场专栏作者

  虎嗅网2019年十佳年度作者

  雪球2019年具影响力财经自媒体

  我是你们中间的一位,

  是父亲母亲,也是妻子丈夫;

  上学忙着赚钱,工作后又想学点东西;

  转过三次行,当过高级打工的,也创过业;

  现在是一个自由投资人、自由撰稿人

  只想写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赚自己看得懂的钱,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内页插图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人神共奋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人神共奋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目录

  引 言 /1

  第1章 知识复利:优化你的职场学习能力

  1知识也是有复利的 /5

  2两种复利知识 /7

  3投资复利三要素 /11

  4知识复利三要素之一:“复利知识”的比例 /12

  5知识复利三要素之二:知识体系 /15

  6知识复利三要素之三:持续投入 /18

  7复利是对人性的考验 /21

  第2章 知识的形态升级:知识产品化与知识技能化

  1知识技能化与知识产品化 /26

  2知识技能化就是刻意练习 /29

  3知识产品化的三个特点 /33

  4你更需要“知识技能化”还是“知识产品化” /40

  第3章 稀缺与比较优势:如何找到佳职业发展道路

  1缺少并不等于稀缺 /44

  2过剩和比较优势 /46

  3什么样的机会是稀缺的 /49

  4职业发展四阶段 /54

  5路径依赖的两种规划思路,还要解决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60

  6职业规划中不稳定的因素:个人兴趣 /65

  第4 章 竞争壁垒:如何找到你的“职场高薪护城河”

  1竞争壁垒比竞争更重要 /74

  2“护城河”理论及内容 /77

  3专业能力圈:业务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 /79

  4通用能力圈:四种跨领域合作的通用能力 /83

  5性格能力圈 /89

  6四种护城河战略 /93

  第5 章 加薪经济学:如何提升公司对你的预期

  1加薪的核心逻辑是“未来价值的提前兑现” /109

  2两种加薪逻辑:外延式加薪与内生型加薪 /111

  3为什么“加薪靠跳槽” /113

  4加薪是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 /117

  5你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120

  6不同加薪风格的公司,哪一种更适合你 /124

  第6 章 信息不对称:跳槽时如何争取更大的利益

  1一个“技术专家”的作用 /128

  2信息不对称:公有信息与私有信息 /130

  3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一:名企工作经验 /132

  4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二:把跳槽当成一个“系统工程” /134

  5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三:哪些“面试经”更靠谱 /140

  6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四:高度重视“你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 /145

  第7 章 制度成本: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才是好制度

  1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152

  2企业制度是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155

  3上班打卡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制度 /158

  4加班费报销流程的问题在哪儿 /161

  5终身雇佣制的利与弊 /164

  6KPI 考核到底有没有用 /169

  7一种特殊的制度——惯例 /171

  第8 章 心理账户:如何提升工作中的幸福感

  1心理账户与幸福工作法 /176

  2“付出感”是坚持的第一动力 /178

  3调节评估周期,对抗“支付贬值” /180

  4如何把坏消息告诉老板 /184

  5学会结束“亏损账户” /187

  6为了避免后悔,我们付出的巨大代价 /190

  7幸福的真相 /193

  第9 章 情绪劳动:如何让自己一天的工作拥有好心情

  1被忽视的情绪劳动 /196

  2情绪劳动可不仅仅是“微笑服务” /198

  3情绪是一种劳动,回报理所当然 /199

  4从事实到感受 /201

  5同一个事实,不同的看法 /204

  6所谓高情商 /209

  精彩书摘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

  1.知识也是有复利的

  很多到美国纽约曼哈顿旅游的人,多数听导游讲过这个故事:这块全球最值钱的土地,是400年前的欧洲移民用一些小饰品从印第安人那里换来的,而这些小饰品的价值只有二十几美元。

  游客一阵惊呼。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可考证,但即便是真的,游客们应该惊呼的也不是地产价格的暴涨。如果你当时在银行里存了24美元,年息8%,每年利滚利,到今天,这笔钱将是曼哈顿所有物业价值的1 000倍。

  这就是“复利”。

  过去很多人存款,习惯把利息拿出来用,这叫“单利”。投资理财中的“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将所得利息加入本金,以生成下期的利息,这样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单利和复利的差别有多大呢?如果初始资金1万,年利率10%,每年把利息取出来,10年后就是20万,80年后就是90万;但如果每年把本息一起转存,10年后就是25.9万,80年后竞高达2亿多。

  区别很明显,单利是线性增长,复利是指数级增长。

  复利并不限于投资,任何一种活动,只要能把收益当成资源重新投入,就存在复利。

  比如,我们常常把“送小孩子上学”比喻成“智力投资”,因为知识是可以带来回报的。事实上,知识不但有回报,有些知识创造的“回报”,还能用于“再投资”,创造新知识,这就好像复利一样。

  为什么高考的几门主课在小学阶段却只学“语文、数学”?并不是因为这两门课程容易,而是因为它们是“创造知识的知识”,一定要先掌握。数学学不好,物理、化学就会受影响;语文学不好,就很难懂得历史、政治一类课程的内在逻辑。

  那么,是所有的知识都会产生复利吗?答案并不是,只有能够创造知识的知识才会产生复利。

  2.两种复利知识第一种复利知识:底层知识

  所有的知识一律平等,但有些知识比别的知识更“平等”,除了前面说过的“语文、数学”,还有物理。

  中学里的物理和化学这两门课程是平等的,但从理解知识的角度,却有先后顺序:

  (以理工科为例)数学一物理一化学一生物一电子、机械、化工、医学等等应用学科……

  所以,物理是初二开始学,化学是初三才开始学。按照这个规则,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观念层知识,目的是掌握基本思维方式,包括数学、哲学、文学三个方面,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真、善、美”;

  第二层是系统层知识,目的是建立学科系统,就是你的职业对应专业的基础学科;

  第三层是应用层知识,目的是熟练运用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第一、第二层都是“创造知识的知识”,我们称之为底层学科,也是能够形成“复利”的知识,相当于24美元和最初的一批利息,别看少,之后每一天都在参与其他知识的生成。

  比如说,有人觉得自己的逻辑性太弱,工作没有条理,这其实是上学时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不足;而说话没有条理,则是由语文的阅读、表达训练不足造成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是我们不会系统学习的“知识”,更是以奇妙的方式发挥作用。比如乔布斯退学后,不知道为什么对书法很感兴趣,并学习了几年。这时,他只是纯粹感兴趣,并不觉得这跟自己以后的事业有什么关系,可到十年后,他开发苹果麦塔金电脑时,这些知识突然又重新出现在他大脑中。他突发奇想,要求开发团队开发的电脑字体要有书法的韵味。

  苹果电脑的成功有多大比例归功于那些有设计感的字体,我们无法判断,但乔布斯自己认为,书法改变了他的人生。

  因此在像哲学、经济学、历史、美学、社会学等领域,读一两本针对外行人的经典入门书,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种复利知识:创造知识的知识

  庄子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一般而言,人们都认为这段话很消极,劝人不要太执着于知识的追求。但你想,庄子没说错啊,人的时间很宝贵,而知识又是无穷无尽的,想要用“追逐知识”的方式去学习知识,那不就是很危险吗?

  具体该怎么学习,庄子也没有回答,但我看过的一位名医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有一回,一位患者向这位医生咨询一种罕见病,医生说他听说过这种病,但没有诊断过,查一查书,患者这才得意地拿出打印好的资料,说:“原来名医不过如此,我查查资料也可以了。”

  医生也不生气,不慌不忙地说:“我并不需要记住每一种病的症状,有四个原因:首先,我不用查资料也知道有这种病;其次,我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了解这种病;再次,当我需要知道时,我会比别人更快地找到最权威的资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们拿了这些资料也不能诊断,而我能。”

  “有涯”的人,不可能去掌握“无涯”的知识,但可以掌握“创造知识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目前需要的知识,而不是把大脑当成硬盘,什么都要先往里塞。

  创造知识的知识,当然就是“思维能力”,它的重要性,想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们就会跟你说了。但我请读者从复利的角度思考一下,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

  上学时大家都用过错题本,即把做过的错题专门摘录到一个本子上,重新做一遍。做错了,再做,直到做对为止。这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没有“复利”。

  正确的“错题本”使用方法,应该是先归纳出这道题错在哪儿,是什么概念弄混了?什么步骤算错了?题目中的哪个条件审错了?然后再订正。一些经典的错误类型,还要找相似题型再多做几道。

  ……

  前言/序言

  几年前,在一次公司的“头脑风暴会”上大家说着说着就跑题了,一起兴致盎然地讨论“如果现在突然财富自由了,会选择干什么”的问题,大家的回答各异,有“专心画画”的,有“专职炒股”的,也有什么都不干的。领导问我们:“怎么就是没有人愿意继续干老本行呢?”

  然后就听到一个“角落里的声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啊。”

  我心里一想,好精辟的总结,好有意思的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说成“见异思迁”“喜新厌旧”,那就只说了结果,而没有讲出原因。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看上去不太好理解,其实你可以不那么严谨地把“边际”理解成“增加的量”,把“效用”理解成“满足感”,“边际效用”就是“新增加的满足感”。

  举个例子,一个肚子很饿的人,吃第一个馒头时香,“满足感”强烈,再吃第二、第三个时,“满足感”就开始减少,如果吃后一个馒头时已经饱了,只是不想浪费,那“满足感”就降到了零。

  同样的投入,“新增加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为什么你一旦财务自由了,就不太愿意干以前的老本行”的原因,干了这么多年,你在这个工作“新增加的每一份投入”,给你带来“新增加的满足

  都会越来越少,这才是你喜新旧厌的原因。

  把“经济学”的一些原理用于解释职场常用现象不一定正确,但用经济学的

  思维去“开拓思路”对我们是有很大帮助的。

  职场上有很多典型的问题,也有很多经典的方法,可是之前很多“职场方法”

  只讲方法,不讲原因,很多人也懒得知道原因。后结果就像某些初级的“人

  工智能”,平时是在模仿人类的方法,可缺乏相应的“思维方法”,一旦“外

  部数据”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就彻底傻眼了。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利弊思维,它的出发点是“世界上没有免

  费的午餐”——假如我们是“理性人”,那么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应该用“小

  的成本”去争取“大的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受众不一定是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不一定要学过经

  济学。“经济学思维”天生就应该是由“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掌握的,就像经

  济学家保罗·海恩所著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中所说的: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要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历史、文化、政治、心理以及

  塑造人们价值观和行为的社会制度。仅仅学习经济分析的技术并不难,而要把

  这些技术应用于无限复杂的社会实际问题则难得多,至于要用得明智、有说服

  力甚至出神入化,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好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学生不仅仅是

  匠人,他们能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运用自如。”

  这正是本书追求的目标。

  我并非经济学专业人士,本中难免有谬误,还望专业人和读者批评指正。

  后还要感谢我的两个公众号“人神共奋”和“思想钢印”的长期读者,你

  们的鼓励和互动是这本书出现在你们眼前的大动力。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