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75.00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修订版) 徐瑾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数量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细数千百年来以白银为主角的中国经济史演变的故事。“白银帝国”之路,是光环,也是诅咒。

  货币三部曲之二,系列作品由耶鲁大学推出全球英文版,获《华尔街日报》《亚洲书评》等权威媒体推荐。

  货币三部曲:货币王者、白银帝国、货币简史。

  内容简介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本书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等角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可从中窥探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作者简介

  徐瑾,知名青年学者。

  资深财经观察家,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与得到经济学大师课主理人,曾被权威机构评价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经济学者”。

  近年出版《货币王者》《白银帝国》《趋势》《徐瑾经济学思维课》等书,多次入围“最受金融人喜爱的财经书籍”。作品畅销海内外,《白银帝国》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全球英文版,被《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推荐。

  徐瑾为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所授课程,多次入围全国知识付费榜单,位列经济类前茅,备受好评。

  精彩书评

  从本书提供的视角看去,熟悉的历史世界呈现出自己的侧影。东西并列,轮廓分明,清晰而有神。好看。

  ——吴思,著名历史学家,《潜规则》作者

  货币与货币制度,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在历史上也常是一国社会秩序紊乱、崩坍乃至王朝兴替的催化剂。人类在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与追求个人财富和福祉的过程中,创生了货币与货币制度,也一直困扰在货币与货币制度的迷宫和幻象之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已经解决了货币与货币制度问题,因此,人类各个社会均处于自发演进的必然王国之中。经济学研究人员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问题上大都还在盲人摸象。就此而言,研究货币和货币制度史,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在这部《白银帝国》中,青年经济学人徐瑾以她优美的文笔、翔实的史料、宽广的视野,在中外历史的对比中讲述了中国千年货币史,发人深思,促人警醒。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货币史多年的专家和思想家,朱嘉明教授为本书所撰写的长序,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这部著作不但会增加人们有关货币制度史的历史知识,对把握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徐瑾以她的《货币王者》和《白银帝国》,将史学家冷僻的工作加以大众化书写,为货币经济历史的疆域创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朱嘉明,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技术委员会主席

  货币是理解人类文明与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但货币史不容易写好,中国货币史尤其难写。《白银帝国》抓住白银在中国作为货币既普遍又特殊的现象,生动地勾画出中国千年经济史的演变路径,内容不仅涉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深入国家政治、财政、金融制度等领域,也对中西大分流这样的重大议题有精彩的讨论。此书面向大众,将小说、戏剧里隐含的信息与严肃的学术著作巧妙融合,给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形象的传统中国经济史图景。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从专业角度看,此书无论是在经济学还是在史学上,都彰显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积累,字里行间充满思想的火花,对一些重大学术问题也有新的思考,在此愿向所有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读者大力推荐。

  ——马德斌,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教授

  徐瑾女士视野独特,文笔了得,以白银斑驳游离之脉络梳理了中国货币史,纲举目张,甚为聪明。检点千年以来从金属货币到朝廷,再到体制的威权与利益变迁,可以从中体验人性与观念的冲突。好的逻辑,才会有好的故事。

  ——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目录

  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 朱嘉明

  绪论 白银的诅咒

  第一章 东西:白银的不同

  第二章 宋元:纸币试验

  第三章 明代:银本位与全球化

  第四章 晚清:混乱中崩塌

  第五章 民国:告别白银,迎接通胀

  附录一 延伸阅读

  附录二 东西货币金融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白银浸淫之下的中国明末,经济高度商业化,全球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为何未能产生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天问,却对后人充满诱惑,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提问者有两位。首先是著名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他曾经提出疑问:工业革命为何没有首先发生在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韦伯疑问。随后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的科技发明之际,也萌生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中国发明在古代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但为何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从韦伯疑问到李约瑟之谜,可能的答案是什么?芝加哥学派信奉复杂的问题有简单的答案,但是历史的真相往往是,简单问题往往有复杂的答案。李约瑟对中国的兴趣或许源自其专业之外一时外溢的好奇心,但是他留给中国的则是数十年的困惑。这个巨大的理论黑洞,需要无数的解释来填充,而白银则是历史经纬中的隐形一环。

  白银的流入,引发一系列经济变化:伴随着银本位的确立,欧洲出现了银行,而中国出现钱庄——明代话本小说多有银铺一说。威尼斯的银行起源于兑换业,最早有中央银行模样的银行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现于威尼斯,万历十五年(1587年)威尼斯利雅图银行成立,负有盛名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白银在明代逐渐成为主流,从货币以及商业层面改写着明代社会,也渗透进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各个阶层都日益卷入更为世俗以及市场化的生活之 中。白银的流行首先带来金融业的革新。众所周知,中国兑换业务历史悠久,唐代就出现金银铺,以交易为主,兑换为辅,这和欧洲银行家起源于金匠并无本质区别。早期钱铺往往也被看作钱庄的前身,也作“钱肆”。钱铺最早往往被认为出现在《金瓶梅》

  中,比如书中人物冯金宝的一段话,“自从县中打断出来,我妈着了惊谎,不久得病死了,把我卖在郑五妈家。这两日子弟稀少,不免又来在临清马头上赶趁酒客。昨日听见陈三儿说你在这里开钱铺,要见你一见。不期今日会见一面。可不想杀我也”。

  中国钱庄与世界上的银行,看起来平行共生,但从一开始起点就不同,也注定将来命运不同。几乎同时代的欧洲,布罗代尔对热那亚银行业大书特书,甚至认为与今天巴塞尔国际结算银行的作用相差无几,“在(约)3/4 的世纪里(1557—1627 年),热那亚的商人兼银行家通过操纵资金和信贷,得以主宰欧洲范围内的支付和清账。这段经历本身值得大书特书,它肯定是欧洲经济世界历史上有关中心形成的最奇特的例子,因为经济世界环绕的中心点这次几乎是非物质的”。至于同时代的美第奇家族,已经是重要的权力玩家,更是统治了佛罗伦萨长达三个世纪,其家族诞生了三位教皇、两位法国王后以及多位执政大公。对于欧洲一流银行家,君主、教皇其实才是他们的最大主顾,至于位列清河县首富的西门庆,好不容易攀上蔡太师管家的门路,费尽周折进了东京太师府,对方几乎毫不回应,低三下四拜了几拜,才获得赐座的待遇。

  前言/序言

  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

  朱嘉明

  源远流长的中国货币史,是一种超级复杂的系统,包含着众多子系统和因子。其中,白银自始至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存在着一种与物理世界的“量子纠缠”类似的“白银纠缠”。这里所说的“白银纠缠”包含两个含义:离开白银货币,中国货币历史根本无法书写;而没有对中国货币经济历史的整体性把握,白银货币也绝无说清楚的可能。徐瑾女士所撰写的《白银帝国》,考察了从960 年建立的宋朝至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华民国,时间跨度近1 000 年的细密经纬货币史,并描述和诠释了其中那根“连绵不绝”、隐匿无比和充满“纠缠”与“纠结”的银线。

  (1) “白银纠缠”发端于何时?

  中国自战国到两汉,大体以黄金为计算标准。白银货币究竟在何时开始成为其中的重要子系统或者主要的因子,并无定论。据学者彭信威所著的《中国货币史》,“一直到元末,白银还算不成十足的货币”。彭信威先生这样的结论,显然是基于白银在货币体系中的比重或者权重。宋代相较于之前的历朝历代,发生了人口革命、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都市革命,以至于其被中外史学家认为是从古代历史向近代历史转型的分水岭。相比唐代,宋代的货币需求发生了爆炸性增长。所以,任何单一的货币形态都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宋代货币经济体系的高度繁杂性,以及各类金属货币和各种纸币交叉并存。其中的金属货币有铜钱、铁钱和贵金属的金与银;纸币至少有全国性范畴的交子、钱引、关子、会子,还有诸多区域性和地方性的纸币。国内不同区域的货币需要交换。还要注意到,宋代属于开放经济,势必与周边国家的货币经济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虽然北方的辽、西夏和金,南方的东南亚诸国,都有自己的钱币,但是只有宋钱(主要是铜钱)可以成为周边各国接受的“硬通货”。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宋朝疆域之内,还是宋与周边国家之间,不同币种之间需要“汇率”,而汇率则需要有基准货币或者本位货币。例如,交子曾以铁钱为本位,会子曾以铜钱为本位。但是,铜和铁终究属于贱金属,加之多次发生钱荒,所以,能够作为基准货币的唯有贵

  金属。很可能因为黄金过度稀缺,在纸币通胀的压力下,相对丰裕的白银脱颖而出,白银的地位甚至超出了黄金,且成为国内外通行的通货,这似乎是一种自然过程。徐瑾注意到了钱穆先生所言的“宋、元两代用钞票,均有滥发之弊病”的观点,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在白银作为主角最终登上中国货币舞台之前,从宋代开始曾经有一段并不算短的纸币试验。这一宏大的纸币试验构成了中国金融史的转折点,甚至正是这一试验,最终奠定了中国货币白银化的基础”,进而得出宋代因为通胀引发白银崛起的结论。

  ……


相关产品推荐

服务参数

- 本商品享受上述商家服务 - 关闭

商品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