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选 件
- 已售件
-
服务
- √7天无理由退货(拆封后不支持)
- √假一赔三
- √消费者保障服务
商品详情
-
ISBN编号
9787521755718
-
书名
间接思考的艺术
-
作者
约翰·凯 著
-
出版社名称
中信出版集团
-
定价
59.00
-
开本
32开
-
译者
符李桃 译
-
出版时间
2023-07-01
-
纸张
胶版纸
-
包装
平装
- 查看全部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管理者/创业者/职场人士/都市白领/商业、金融、科学从业者/培训师/演讲师/播客主播/商业图书或课程
如何做出理智决策,更好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是人人关心的话题。为了寻求良好的问题解决方法,各行各业的作者提出过丰富多样、甚至截然不同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本书围绕这个议题,提出了一种崭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看似更近的路径≠更快获得更好的结果,迂回地行动或间接的方法可以更快速有效地达成目标,最终的赢家是善用迂回的间接思考者,而非所谓理性计划的追逐者。
内容简介
毕加索的抽象画为何被公认是伟大的艺术?
达尔文为何在进行利弊分析,得出婚姻“严重浪费时间”的结论后仍然决定结婚?
丘吉尔和罗斯福、普朗克和凯恩斯……刺猬型人和狐狸型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历史?
著名的数学谜题费马大定理中蕴藏着何种哲思?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在《间接思考的艺术》中对商业、管理、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体育、生活等众多领域中的各类现象进行分析,证明了一个既矛盾又深刻的真相:解决复杂问题、实现复杂目标,最好的方法是间接。
有时人们苦苦追求自己的目标,反而求而不得,调转方向后,却很快到达了目的地。这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事实却的确如此——通往幸福、财富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条直线。与理性、直接的方法相比,间接、迂回的策略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我们避开陷阱,解决问题。约翰·凯提供了一套在复杂世界中辨明方向、高效实现目标的方法,帮助大家善用间接思考的艺术,利用现有条件走向成功。
本书从方方面面为我们阐述了间接思考的艺术:航海、登山、森林管理、生育子女、追求幸福、增长利润、获得财富……
你可以通过大量案例与故事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以惊人的方式运转的:索罗斯的投资决策与他的背痛、贝克汉姆与微分方程、经济学家与熊……
这本书充满阅读趣味,振奋人心又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英国经济学家,曾任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现任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教授。他为《金融时报》撰写专栏超过20年,著有作品《金融与繁荣》《极端不确定性》《市场的真相》。由于对经济、商业和金融的贡献,他在2021年被授予爵士头衔。
精彩书评
读这本书!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作者
约翰·凯进行了一项智慧而迷人的分析,证明在一个复杂而不确定的世界中,间接的路径比直接、理性的计划更好。
——《哈佛商业评论》
《间接思考的艺术》是思想的滋补品。
——《泰晤士高等教育》
这本书来自我们最聪明的思想家。
——《独立报》
一个学院派经济学家能以如此明晰、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方式写作这样一部作品,是多么难得!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其他科学家也效仿约翰·凯。
——《旁观者》
《间接思考的艺术》符合约翰·凯一贯的风格,博学、充满说服力。他通过商业、政治、艺术、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对“迂回”概念进行了探讨。这是一部具有开放性的强大的商业作品。
——《基金策略》
目录
本书图表导览 007
前言 008
第 1 章 间接的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 001
第一部分 迂回的世界
第 2 章 幸福的悖论:
为什么最幸福的人并未竭力追求幸福 012
第 3 章 利润的悖论:
为什么业绩最好的公司并非最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 018
第 4 章 交易的艺术:
为什么最富有的人不是物质至上的人 028
第 5 章 高层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行动:
手段如何帮助我们发现目的 038
第 6 章 间接思考无处不在 044
第二部分 为什么很多问题
通常无法直接解决?
第 7 章 渐进调试:
为什么间接的方法会通向成功? 056
第 8 章 多元主义:
为什么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 065
第 9 章 相互作用:
事情的结果取决于我们为什么做它? 077
第1 0 章 复杂性:
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的直接 085
第1 1 章 不完整性:
我们对问题的本质知之甚少 095
第1 2 章 抽象性:
模型是对现实不完美的描述 102
第三部分 迂回的应对之道
第1 3 章 历史是摇曳之灯:
为什么人们经常根据结果谈判过程? 112
第1 4 章 斯托克代尔悖论:
为什么选择总是比想象的少? 120
第1 5 章 刺猬与狐狸:
为什么好的决策者会承认自己所知有限? 125
第1 6 章 盲眼钟表匠:
进化比你更聪明 132
第1 7 章 贝克汉姆的射门:
意会胜于言传 137
第1 8 章 无法设计的制度:
为什么无法达到全知却可以实现复杂的成果? 144
第1 9 章 “那好,我就自相矛盾吧”:
为什么因时制宜比前后一致更重要? 150
第2 0 章 墙头草式的决策依据:
虚假的理性带来的理性的缺失 157
结论
第2 1 章 间接思考的艺术 166
致谢 176
参考文献 177
注释 189
精彩书摘
间接的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式
大西洋与太平洋被美洲大陆分隔,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巴拿马运河沿着横跨美洲大陆的最短路径开凿。如果你从大西洋沿岸的科隆港出发,行进30 英里a 就能到达太平洋沿岸的巴尔博亚港,最佳路线是,向西而行的船只要先往东南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如果由东向西沿“最短的”直穿越尼加拉瓜,距离反而更长。
找到这条路线的航海队伍并不是在寻找通向西方的路线,也不是在寻找海洋。英国诗人济慈在诗中写道:
……科尔特斯鹰目奋张,
俯瞰着太平洋——而众兵丁面面相觑,充满了惊疑,
肃然,立在达连山的峰顶。
第一个看见太平洋的欧洲人其实是巴尔沃亚,不是科尔特斯。不过济慈还是说出了关键,通往海洋的道路不是寻找海洋的探险家发现的,而是由寻找金银矿的淘金者发现的。道路是迂回的,发现正确道路的方法也是迂回的。
相较于在政治、商业或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寻找横跨美洲大陆的最佳路线也许还更简单一些。毕竟,地理条件的信息已经非常全面,而且没有太大变化。当然,如果北冰洋温度上升,西北水道通航,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就可以不经过运河。
但在此之前,最佳路线仍旧是巴拿马运河。船只向东走其实是为了更快到达西边的目的地,成本也更低。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迂回指的是以间接方式实现复杂目标的过程。
总体而言,采用迂回的策略其实是认识到了复杂目标未被明确定义,而且包含很多可能不相容或者看似不相容的要素,人们需要通过实验与探索来发现目标的本质和实现目标的方法。迂回策略时常以退为进。吸引了科尔特斯(或巴尔沃亚)的所有探险活动都是如此,他们应对的问题是在被解开之后才显露出本质的,很多伟人的事迹也是如此。
20 世纪,技术发展将建筑师从传统观念和过往经验中解放出来。某些建筑师觉得已经可以抛弃迂回理念,即对传统的理念和规定进行逐步修改。他们更喜欢从第一原理出发,相信直接可以取代迂回。他们的图纸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直线。
在20 世纪,人们希望一个无所不知的规划者的理性设计能够取代从适应和发现过程中获得的实践知识。这种愿望充斥着各种领域,一般被称为现代主义。
1972 年7 月15 日下午3 点32 分,随着拆迁公司引燃导火索,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普鲁- 伊戈公寓轰然倒塌。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宣称,这一刻是设计现代主义的终结。不到20 年前,这个方案因其前卫大胆的建筑理念受到诸多关注。这种塔式公寓大楼高度体现了勒·柯布西耶所说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自己就在法国马赛设计了第一批这样的公寓大楼。马赛公寓是他个人构想的产物,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然而,现代主义设计师的所想远远超出其所知。房屋不仅仅是居住的机器。房屋不会自然就成为家。家的功能是多重的:建筑物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设计,还取决于住在里面的人的互动。普鲁-伊戈公寓的住户生活在彼此疏离的环境中,因为建筑的设计没有考虑迂回、偶发的社交活动。住户不喜欢这里,他们讨厌自己的公寓,公共区域更是弄得一团糟。住宅以实用性为设计初衷,却被证明并不实用。
在迂回理念中,人们对“家”“社区”的期待有很多元素,我们永远无法一一阐明。但是在有限的理解中,人们发现这些元素往往并不兼容,而且会不断变化。房屋和住户的关系或者一个社区中人们的关系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过往出现的问题以及当下正在产生的问题都在指引着求索的方向。不少人为寻找答案做出了贡献,但哪怕这些答案在现实中已经得以应用,他们仍未能彻底解释清楚答案从何而来。正因如此,巴黎圣母院历经数个世纪才得以完工。
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匹的作品《企业再造》是20 世纪90 年代最畅销的商业著作。两人在企业改革的抱负上和勒·柯布西耶一样激进:
在我们看来,这些理念对当今商界的意义相当于过去两个世纪亚当·斯密对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意义。(企业再造)就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能够重新改造这家公司,以我目前的知识和当前的技术,这种改造的结果是会什么样子的?”企业再造就是完全抛弃旧系统,一切推倒重来。也就意味要回到起点,重新创造一个更好的模式。
以再造替代适应与发现,选择直接而不是迂回。
1901 年,列宁撰写的《怎么办?》体现了对这种直接方法的需求。在还未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前他就指出,只有通过紧密团结、目标一致的革命干部落实行动,才能实现政治与经济改革。虽然勒·柯布西耶、哈默、钱匹和列宁的政治立场不一致,但是他们一定对列宁的说法感到由衷地认同。这个理念的本质也是“再造”。
这个概念是由清晰而理智的头脑构思的,仅仅考虑人类世界的真理,但忽视了所有现行的规则、实际用途以及渠道。
在读到此类文章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波尔布特,他在红色高棉统治柬埔寨后宣布从零年开始纪年,所有一切重新开始。(两个世纪前,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也有同样的举措。)随之而来的都是恐怖的统治时期。波尔布特不但摧毁了整个社会结构,他还直接或间接造成了150 万人死亡。
哈默和钱匹不是坏人。也许他们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并不像书中所说。企业再造应该是一种思想实验,是对当前实践的相关性提出问题,而不是字面上的完全抛弃。不过,列宁和勒·柯布西耶的表述倒非常真切。他们认为的理性的最高境界,“清晰而理智的头脑”其实并不理性的,因为那都是基于对世界的过度简化甚至是误解。我们所处的社会、商业和自然环境正随着我们与它们的互动而不断变化。我们对复杂环境的理解必然是零碎的、不完善的。因此,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必然要通过迂回而非直接的方式实现。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 章至第6 章)会阐述工作与生活中迂回的作用。幸福不是通过对幸福的追求而获得的。盈利丰厚的企业不是以利润为根本目标的企业。最富有的人不是一味地追求财富的人。最伟大的画作不是栩栩如生地再现。最能抵御火灾的森林并不是林务员灭火最成功的森林。
第二部分(第7 章至第12 章)将阐述直接方法无法解决问题的诸多因素,说明迂回的必要性。目标通常只能被宽泛地描述,而且包含不兼容或不可测量的要素。我们行为的结果取决于他人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不仅来自行动本身,也源自对行为人动机的理解。人们无法完全认识自己所面对的系统。极少问题能被完整描述,应对问题的环境总是包含不确定性。
第三部分(第13 章至第20 章)阐述了如何以迂回的方式应对问题,进行决策。在迂回的思维中,意图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可预测的联系。拥有迂回思维的问题解决者不会评估所有可用的替代方案,而是从有限的范围内不断地做出选择。有效的决策者之所以与众不同,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知识丰富,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迭代和适应的过程。优秀的决策者不会通过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明他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最复杂的系统是在没有人了解整体的情况下产生并发挥作用的。优秀的决策者不拘一格,往往会将一致性视为固执或意识形态盲目性的特征,而不是美德。理性不是由良好的程序来定义的;非理性在于坚持那些显然行不通的方法和行动——包括那些打着“理性”幌子的方法和行动。
前言/序言
有十多年的时间,我经 营着自己创办的经济咨询公 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向大型企业客户销售模型。 突然有一天,我不禁问自己 :如果这些模型有用,为什 么我们不建立相似的模型来 改善自己的决策呢?这时候 我才意识到,客户其实也没 有利用模型来进行决策,只 是要用这些模型对内对外证 实已有决策的合理性。 这种做法我现在称为“富 兰克林开局法”,这个说法 取自博学多才的本杰明·富 兰克林。他说过:“要成为 理性的人是再方便不过的事 情,因为只要是想做的事情 ,都能找到理由。”1富兰克 林关于事后之见理性化的观 点很重要,不仅因为他的智 慧广为人知,还因为第10章 会谈论到的,他被视作“科 学决策”的奠基人。 当然,我们私下认为客 户很愚蠢,所以才没有用我 们的模型。但是我们自己也 没有用,却没有觉得自己愚 蠢。有几次电子表格分析确 实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和企业 融资相关的问题,但仅此而 已。和很多经济学家一样, 那时候我们认为如果模型无 法描述世界,那么问题在于 世界而非模型。不过,也不 只是经济学家会有这种错误 的想法。政治家、投资者、 银行家、企业家总是认为, 虽然他们没有用理性决策的 标准模式来解决问题,但他 们坚持认为应该这么做。因 此,对他人、对自己,他们 都要伪装出一个合理的决策 过程。 我最终逃离了自己质疑 的行业,至今已有多年。在 此期间,我亲眼见证了富兰 克林开局法在政治和商业领 域、在伊拉克和华尔街被误 用而带来的灾难。那些想要 为一切事情找理由的人,找 到了理由,也犯下了错误。 这些政策和预测上的失 败得到了关注,也让很多经 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开始研 究,那些没有选择经济学家 眼中的理性模型的人实际上 在做什么。畅销书《怪诞行 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就是一例。这本 书的书名犯了我和我的同事 当年在私底下贬低客户时所 犯的同样的错误。如果人们 的非理性可以预测,也许他 们就不是非理性的:问题可 能不在于这个世界,而在于 我们对理性的理解。也许我 们要换一种视角思考如何决 策,如何解决问题,也许我 们需要认识到迂回的普遍性 和必然性。 迂回(obliquity)的说法 最早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苏 格兰药理学家詹姆斯·布莱 克爵士提出。本书第3章会 讨论他对ICI(英国帝国化 学工业集团)的贡献。为了 核实那段历史,我采访了布 莱克爵士,问他为何离开 ICI,入职了另一家英国制 药公司史克必成(后来与葛 兰素威康合并成为葛兰素史 克)。在史克必成,他有了 另一项重大制药发现——善 胃得,它不仅为公司带来了 新的市场,后来还成为世界 上最畅销的处方药之一。 布莱克也许创造了英国 二战后商业领域**的股东 价值,但是,他的动机来自 化学研究而不是企业利润。 他告诉我,离开ICI是因为 他的兴趣在于推动研究,而 不是营销新药。“我和(ICI 的)同事说过,如果追求利 润,有更多比药物研究简单 的途径。我错得有多离谱! ”他接着说,“我把这个称作 迂回原则,目标通常是在无 意中达成的。” 本书英文版出版的两天 前,布莱克先生与世长辞。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这位聪慧 而谦逊的英国科学家。